06.05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美国企业向中国道了很多歉”,这一醒目标题出现在了近日的《华尔街日报》上。

文章回顾了近来美国公司被迫向中国道歉的案例,好市多、迪士尼等知名品牌及美联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皆在其中。这些公司或是将台湾或西藏列为“国家”,或是未能准确表述香港和澳门的地位,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纷纷谏言,在华经营的外国企业要吸取教训、躲避“雷区”。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与其说这是一篇新闻报道,不如说是一份公关指南,因为其中缺乏对核心问题的深刻省思,更多是套路满满的“经验之谈”。

比如,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聘请当地代理商预先评估营销和媒体方案”;一旦犯错,“唯一安全的做法是以极其谦逊的态度迅速回应”;每天的必修课是“进行地缘政治和声誉风险分析”……我们或可替作者做个简单总结: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规范。如果仅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套全流程方案已足够完善,但问题在于,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光有这点“技术流”操作怎么够?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外国企业屡屡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犯事儿,或许并非都是有意乃至恶意为之,但至少能够看出某种无知:异常看重拥有13亿多消费者的庞大中国市场,但了解国情民意的基本功课却往往没有做足,对中国的底线红线和中国人民的重要关切并不那么在乎。

以台湾问题为例,“一个中国”在国人心中是不可动摇的原则性问题,但在某些外国企业眼里却并非那么“重大”,所以才会出现为数不少的“国家/地区”列表标错现象。这种无知,说到底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一种自我中心的优越。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如习惯了往中国倾销洋垃圾,而对今天的中国不再接受洋垃圾百般非难,似乎环保是只有西方能享有的权利。

太多的事实说明,西方的这种傲慢往往成为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严重冒犯。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古语说:礼者,敬人也。中国人自古讲究入乡问俗、入乡随俗,入乡问俗、入乡随俗的实质,是对不同文化风俗的尊重。

国际交往中,跨国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中,理应也有这样一种对所到之处文化风俗、核心利益、核心关切的尊重。这种相互尊重、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本就是跨文化交往中最基本的相处之道,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合作前提。

比如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之所以不断赢得沿线国家的支持,就在于我们追求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欢迎大家都来搭中国发展的便车。这种处处体现平等与尊重,尽可能维护对方核心利益的做法,显然与西方国家习惯表现出的自视优越、唯我独尊截然不同。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正所谓“不知礼,无以立也”,当今世界,各国历史与现实情况迥异,对别人能不能保持足够的尊重,决定了彼此能否长久愉快相处。

假如说,过去西方的优越感建立在实力悬殊之上,那么今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时与势已大为不同,企业跨国经营也好,国家跨文化交往也罢,都该收敛起散发着陈腐味道的傲慢与偏见,即便做不到入乡随俗、完全融入,也要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文化禁忌、底线红线。

此番中国民航局要求美国航空公司更改错误标注,可以说是完全正当,而美国媒体为在华企业支招“避雷”,也许不乏应急而为的成分,却也是识时务的必然选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各个国家都应当凝聚起这样的共识——文明的交往是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是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有专家说,“如果想在文化全球化中获胜,那将是一场预防、预防、预防的游戏”。

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与人,国与国,命运休戚与共,发展相联相通。历史背景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多元,经济利益的错位,地缘政治的亲疏,让我们在互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误解、矛盾甚至冲突。但历史早已表明,“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而对不同文明的尊重,正是当前可以胜过利剑的思想。当更多国家保持理性、拿出胸襟,我们就能实现美美与共。

想来中国挣钱却看不起中国人?傲慢的西方该学学入乡随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