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更谈不上文明。关公信仰,是中国特有的信仰典范,它不能说是宗教,也不能说是纯粹的民间信仰。关公信仰,是基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不仅为统治者所推崇,而且为民众所普遍接受,也为佛、道两教所弘扬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典范。它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至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崇奉关公,视其为忠义的楷模,并进一步粘连附会,口口传颂,形成了文化积淀甚为厚重的关公传说圈,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关公其人

关公,即东汉末年蜀汉大将关羽,山西解良县(今山西运城)人,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作为三国名将的关公,其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二、关公文化的历史演变

关羽生前地位并不显赫,历史功绩也比不上岳飞、霍去病等名将,然而他的影响却在武将之首。关羽从一介武夫到圣帝,成为中国民间普遍信仰的神,他的影响之大,信仰范围之广,神格之高,在历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一)帝王封谥与关羽神化

关羽生前只有一个曹操奉送的“汉寿亭候”的爵位,他死后蜀汉后主刘禅赠其谥号为“壮缪候”。到了北宋末年,笃信道教的宋徽宗率先加封关羽为忠惠公,从此一发不可遏止。明万历皇帝年间,关羽与孔子并称武圣、文圣,享受同样祀典;清德宗光绪五年则加封其为“忠义神武灵佑勇威显护围保民精诚绥靖翔赞宜德关圣大帝”,从而把关羽的神格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帝王的每一次加封,必定都会促进关帝文化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二)海内外关公崇拜长盛不衰

我国中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前祜,最易受到海外关公文化的辐射。因此,关公文化首先在这里复兴。近年来,在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北京等省市,一些有名的关庙竞相对游客开放,并定期举办大型的庙会或其他文化活动。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市政府还筹措了大量资金,先后建造了“关公提刀勒马望故里”的大型铜像和占地 900 平方米的折合式“关公城”。

在港台地区,台湾拥有大大小小的关公庙宇 200 余座,分布宝岛各地,每日香火缭绕,前来景仰膜拜者络绎不绝。其中以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台北“行天宫”为代表。庙内收有大量的香火钱,除用于日常开支、庆典用项和维修、扩建庙宇以外,尚用于兴办社会慈善事业,如建立幼稚园、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医院、游乐园和慈善堂等等香港有不少公司、商店和工厂供奉着关羽的塑像或画像,据说有的警察出巡时,也要先拜关公,求其庇佑。

泰国有的法庭在开庭之前,全体法官须向关公宣誓表示忠心后才开始有关程序。在菲律宾,有一个名为“南松园”的以关帝为盟主的商人组织,该组织在庆祝关帝圣诞暨第廿七届监理事就职典礼的致辞中,就自称是一个结义团体,敬奉关圣夫子为盟主。在美国旧金山和纽约的唐人街上,关公像可谓俯抬皆是。更有甚者,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曾专程到过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关庙向关公乞灵,以助其夫君竞选成功。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民间的关公文化也颇为兴盛。至今,对关公的崇拜与信奉,已达 160 多个国家与地区,形成了一种深厚而恢弘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特色的关公文化。

三、关公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关公文化可以用“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来表述对国家、社会、民众等忠义、诚信、仁爱,具有多方位理念及文化内涵。

(一) 宣扬关公文化.有利于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关公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之一,有着整合、融洽全世界华人的作用。关公文化塑造了诚信关公大义凛然的千古形象,这一形象极大鼓舞了古今社会追求人类公平正义理想的人们,更是鼓舞了有着龙的血脉的华夏儿女。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全球华人居住地、商业店铺、楼堂馆所、豪宅民居,到处都有关公塑像,关公已随着华人的脚步走遍世界,成为海内外华人相互认同,相互凝聚的精神纽带。

(二) 宣扬关公文化,有利于弘扬社会正义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关公已由一位单纯的历史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偶像和人格楷模。当前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环境中,社会失信现象十分严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成为相对紧缺的资源,可见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根本要求。关公文化的社会力量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正常社会的某种良好秩序。有了这种对正义和品格价值的认同,社会才不至于在人世的贪欲中完全沦陷。因此,关公文化的核心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发展关公文化经济,有助于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关公文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存,诸如关庙、关殿、关公塑像、关公陵寝、有关碑刻及楹联等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些物质遗存正是关公文化的载体和历史见证,虽风雨沧桑,依然在海外华人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具有巨大的经济潜能。在我国大陆各地,现在已有不少人看到了这种文化价值,并已着手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关公家乡山西运城地区便提出了以“关公牵线、旅游搭台、外贸结亲”为主格局的关公文化经济的思路,凭借关公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因势利导,走出了一条发展当地经济的新路。

(四)弘扬关公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关公文化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在于:关公文化的思想内容可以引申、扩展、转化和升华,成为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念、规范、原则。关公文化的“仁”、“义”精神,可以引申为信誉原则、诚信原则;关公文化的“仁”的思想,可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关公文化的“诚”有助于人们克制欲望、待人真诚、慈悲为怀,不仅有利于减少与他人对立,也会养成平和心态,有益于心灵健康;关公文化的“仁”、“智”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引导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帝祖庙│文化漫谈—浅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总之,关公文化作为精神道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