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三國東吳之建立者孫權 合劉擊曹聯曹抗劉左右逢源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子,孫策弟,據傳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第二十二代孫。孫策死時,他年僅19歲。孫權受曹魏冊封為吳王后,於222年自立年號黃武,至229年方稱帝建國,229年----252年在位24年。

三國東吳之建立者孫權 合劉擊曹聯曹抗劉左右逢源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人,孫權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建安十三年(208年),東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五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戰後,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

三國東吳之建立者孫權 合劉擊曹聯曹抗劉左右逢源

劉備收取益州,孫權遣諸葛瑾討還荊州,劉備不從。孫權聯曹反蜀,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建興七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三國東吳之建立者孫權 合劉擊曹聯曹抗劉左右逢源

  

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今天的臺灣省),加強了臺灣和大陸的聯繫。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佈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較先進。

孫權亦善書法,據《書史會要》、《書小史》等記載,孫權擅長行書、草書、隸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列其書法為第三等。明代楊慎《法貼神品目》載有吳大帝黃武二年刻字,位於杭州粟山。

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和呂蒙談論,十分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裡的那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幾日,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了,長兄怎麼知曉事情這麼晚啊!"這就是孫權勸學的典故。

三國東吳之建立者孫權 合劉擊曹聯曹抗劉左右逢源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三國東吳(229年-----280年5月1日)   東吳是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佔據揚州 (古代)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孫權以其地古為吳國,而封為"吳王",國號以此得名。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因此稱為"東吳",以皇室姓孫,又名"孫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