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石榴哥509


对于现代社会的广大学子而言,高考就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而说到高考中最令人关系的话题,大概就是每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了吧。每年当高考作文题目被放出来时,都会引发社会的热议,今天老毒就专门来和大家聊一聊。究竟是高考作文难写?还是古代科举文章难写。

首先可以对广大高考学子们说的是,你们其实非常的优秀。算上小学初中,12年的寒窗苦读,你们的文化水平在古代足以能够算上秀才级别的存在。而你们与古代秀才也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朝着高等学府的目标而进发。而他们需要进行的就是乡试和殿试,现在的高中生则需要进行高考。从大的范围上来看,两者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其次我们就要来说一说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了,古人乡试考试主要是以四书五经为题,以议论文的方式来写出自己的感想,并且还要对经学理论和实时政务做出评价。现在我们的高考学子们的语文作文,则是以规定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偏多),根据出题人的命题来写出自己的新的领悟。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古人所写的文章是要难一点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大多都受到束缚,想要写出既有创新精神又不能使得命题官感到不适的文章,这确实有一点自相矛盾,并且对于实时政务的评价,更要小心又小心,如果出现思想歪曲,那不仅不能够取得功名,问罪的可能性也极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八股文,逐渐成为了读书人考试的内容,题目全部出自于平时学习的四书五经,并且文字要模拟圣贤的口吻。八股文完全是一种应试的产物,哪怕是不停的学习,思想仍会被牢牢地束缚于《四书》《五经》之中,从而造成为官者的木了。所以这种文章肯定是比现在高考的作文难写的。

最后老毒想说的是,多亏现在生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可以尽情发挥跳跃,不受到框架的限制。并且在考试过后我们也能不被评价议论所束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学习工作。所以广大的考生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为是高考作文难写,还是古代科举文章难写呢?


老毒说文史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考试科目为语文,这个时候聊聊高考和科举,似乎挺合适也挺有趣。

(透露一下结果:考上进士比考上清华还难三倍以上哦)

科举考试从隋代被创立之后,便以一种燎原之势迅速在历朝历代被传承下来,而今日的高考,事实上也是科举的一种延伸。

有人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在硬件上有四大发明,而软件上,考试可以算其一。

尽管今日,我们觉得高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确实又找不到更好的方式,这毕竟是目前能想到最公平公正公开的“晋升通道”了。

因此,高考≤科举,似乎可以成立,至于差异有多少,还得从细项里区分。

一、比拼的对象显著差异

尽管高考是全民皆兵,同一天进行,但每个省份所采取的科目和卷子类别却不一而同,说是全国高考,不如说是省考,学子们不管如何比拼闯关,其对手都是同省之人。

而我们理解的科举,最受关注的进士一级,那可是全国人民中的佼佼者才有的机会,会场设在京城,既要解决舟车劳顿和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应问题,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三关斩六将。

二、准入资格差异悬殊

目前的中小学采取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是需要中考努力争取的,只不过只要不是差的太多或者缺席考试,一般情况下上个高中并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一中还是普通中学的差别罢了。

上了高中,没出意外都可以顺利参加高考,甚至也可以根据专长选择艺术或体育等科目,减少文化分的要求,如此,上个本科也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但,古代的科举可不是这么简单,大部分人上学要么家里自学,要么上个私塾,教育资源之匮缺根据各地经济水平稍有差异,与今日比那是天壤之别。

但不管怎样,要获取科举的准入条件必须先经过县、府和院三级考试,合格了给予“秀才”的名号,意思是“亲,你可以参加科考了”。好的人家可以上书院,更好的上县学、府学,这样就可以更充分地迎接科考了。

更不幸的是,这个科考,只是省考中争取名额,先是和同省之人比拼,考中了变身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省状元,不过从今日看,过去的解元在今天并不为人所知。

三、录取率更是差别甚大

今日,放眼全国,福建的高考录取率及一本上线率傲视群雄,以至于“福建户口”一时成了傲娇的资本。

接下来我们以福建为例做个简单说明。

2017年福建高考报考人数为18.82万人(2018年上升为20.09万),各批次共录取16.85万人,其中一本录取3.54万人,本科合计录取12.02万人。

由此知录取率89.5%,本一录取率18.8%,本科录取率63.9%,与进士录取率29%相比还是高出不少。


宋代的福建科举是个BUG,不好做案例,仅以明代为例。

福建每科举人的名额,正统六年为60名,景泰四年为90名,万历四十三年为95名,以下采用90名试算。

《闽书》上记“其入试士,以三千余人中解额者九十”,也就是说乡试中举的比例大约是3%。按郑大郑民服教授的统计,明代崇祯三年福建人口为10,878,056人,大约是现在的四分之一强。

以之推算,参加乡试的明代福建秀才,占人口比例为0.03%,2017年高考的考生数占全省比例为0.5%;录取的人数,明代举人录取率为0.0008%,2017年福建录取率为0.46%,相差巨大。


若以进士和本科相比,明代福建进士数2418名,举人数8376名,上榜率为28.9%(高于全国平均2402%),则福建进士录取率为0.0002%,而2017年福建本科录取率为0.32%,一本录取率0.096%,清华大学录取率0.0003%。

是不是很惊愕?

明代福建进士录取率略低于清华大学的录取率,只不过进士是三年一次,而高考是一年一次。

综上分析,科举考试能考上进士,其难易程度大概相当于考上清华大学的三倍,能考上前三名那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只有祖上庇佑了。


圭海四记


幼儿三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个学生从上学到高考的那一刻,保底要经历15个春秋。因此,高考和科举相比,哪个更难考?当然是科举更难考!

①在天时上,二者没有可比性:高考一年一度,科举三年一次。

②在覆盖范围上,高考状元是省级状元,而科举状元却是国家级状元,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③在参加考试的门槛上,二者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参加高考的,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或者和高中同等学历(技校、职高)的毕业生,都可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而科举考试的对象必须是层层掐尖选拔上去的。学问达到“童生”的级别,才有机会晋级为“秀才”。“童生”是如何考上的?普通学子必须经过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关,才有机会成为 “童生”。当然,“童生”只是成为万千莘莘学子的第一关,很多人七老八十了还是个劳什子的“童生”,不可谓不悲催。

而你只有成为秀才,才能像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那样参加乡试。如果你祖坟冒青烟乡试侥幸通过了,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成为众多秀才所羡慕的“举人”。成为“举人”,你不过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三步,好戏还在后头。

你拥有了举人的资格之后,而后你的祖坟冒起熊熊烈焰,那么你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这最后两级的考试之后,才有机会成为进士。

④在难易程度和录取率的对比上,科举考试更是甩高考几百条街。

八年来,通过高考考入大学的考生高达七成;而科举考试的乡试这一环节,录取率仅有可怜的百分之三的人成为“举人”,而举人参加会试与殿试成为进士,录取率从来都没有超过三成!可以说,科举考试=高考+“公务员考试plus”(加强版的公务员考试)。

⑤在含金量的比较上,科举考试和高考更是有着云泥之别。

高考年年有,科举三年一个轮回。科举考试全国上下只有一个实打实的状元,而高考状元堪称烂大街:“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学校状元”、“乡镇状元”、“市级状元”……充其量逼格最高的也就是省级状元。相比之下,哪个更难考,答案不言自明。


微雨润苗


2018年6月7日,是今年高考全国学子竞技的日子。全国975万考生一同进入考场,开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次大比拼。

说道高考,很多人都会想起古代的“科举”,现代的高考和科举到底有什么不同?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就是古代的“进士”呢?作者结合实际,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高考比科举更公平!

科举和高考一样,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科举和高考都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普通家庭的学子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进阶人生巅峰。

但是不同的是,高考似乎比科举更透明、公平。因为高考有着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监督,试卷在抵达考场的过程中,可以说会做到绝对保密。在古代,往往会出现泄题的现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市场环境。大家都知道在每个朝代末期,官场腐败之后,通常情况下参加考试的学子,不给主考官贿赂,基本上都不会“上榜”,比如洪秀全,蒲松龄等等。

高考比科举更容易上榜!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明清时期定型并走向鼎盛。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知府主持的府试和省学政主持的院试(合称「童试」),取得了秀才资格,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点和高考差不多,高考也是必须经过10年寒窗,顺利通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后才可以参加高考。

现代高考是分省组织的选拔考试,所以我们就以科举中的地方考试——乡试为对比。据学者研究(参考《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郭明贵),明初的乡试中榜率一般为10%左右,成、弘间为5.9%,嘉靖末年降为3.3%,实际录取率往往比这还要低。

而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招生计划显示,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在43%~68%的区间,2018年或将更高。只有在1977年第一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录取率最低,为4.8%。

科举试题比高考难度高!

说到试题的难度,这个很难对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考和科举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是,高考考试的科目比较多,语数外、物化生、如果是文科生,还要学政治、历史、地理。而科举考试一般都是以文化为主的政论,和现代的语文差不多,所以我们就拿语文作比较。

先看古代科举“殿试”的考试题目,不说别的,光看到这些题目,我想很多人都会吓怕的,包括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不是吹牛,现代很多人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

另外古代科举的考生们,不但文章要写的好,字也要写的好。这一点,虽然和高考的语文考试一样,对字的要求也很高,要书写工整,但是想想过去都是用毛笔作答的,搞下就立判了!

可以说,古代的每一位状元,基本上都是一位书法大家,甚至还是诗词界的大家。比如,唐朝张若虚、贺知章、柳公权等。

下边是中国大陆目前仅存的一张状元卷,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殿试状元赵秉忠的试卷。据说,当年赵秉忠参加殿试,也才年仅25岁,高中状元。看看这字迹小楷,比现代的书法家都厉害!

以上关于高考和科举考试的对比,只是作者拙见。有不同意见的读者,可以在留言区一起探讨。最后,再次恭祝今天考试的所有考生都能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赏经典诗词,聊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文史道


当然是科举更难。高考要考几门功课,但基本上是书本知识的初级应用和扩展,大部分的题目难度处于中等。科举虽然考的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孔孟之道,基础书籍是四书五经等各类儒家典籍,形式上大部分都也是八股文。但是能够中举是要通过乡试,会试,殿试才有机会考中。要通过这个过程参加者必然是通宵达旦,秉烛夜读。当时很多参加者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复习,就算这么努力,很多人还是考了一辈子考到老都考不上。

就考题来说,皇帝出的题目往往高深博大,基本都是要求考生解答治国策略,帝王之道等高大上的问题。考生不仅不能空泛而谈,还要说的具体而实际。同时,文笔要求流畅优美,字体要求工整规范。如果说高考是一种知识的比赛,那么科举就是写博士论文,哪个更难一目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