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硅谷成功在于技术共享和人才流动

<table> 硅谷成功在于技术共享和人才流动

位于硅谷的谷歌总部。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table>

旧金山湾区,世界三大湾区中的科技湾区。其不仅创造了人类科技史和工业史的诸多奇迹,也凭借其创新活力,吸引着全球知名风投汇聚于此,造就了全世界都想复制的硅谷神话。

与旧金山湾区相隔9个时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广深当前正在协力打造中国版“硅谷”——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它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一核。我们能够从硅谷发展历程中汲取哪些经验呢?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记者跟随广州金融考察团,实地探访斯坦福大学、硅谷,通过采访金融机构、学者以及当地政府官员,希望在硅谷寻找到资金和科技点石成金的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彭琳 实习生 封聪颖

南都记者 陈颖 吴梦姗 实习生 熊润淼

硅谷魅力▶▷

科技和风险投资深度结合

单日股价大涨145%且仍在持续上涨中。5月31日以来,美国东岸纳斯达克交易所里最夺目的明星企业是一家名为Madrigal的生物医药企业。因为发布了一项临床二期数据,公司流通市值在4个交易日里从15亿美元升至42.9亿美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硅谷故事——来自美国西岸硅谷的这家生物医药公司仅有12个人,创立开始资本就已经进入,在其发展过程中,资本与科技深度捆绑。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硅谷上演。“硅谷是个制造富翁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财富传奇”,在美20多年的东北人邵帅每年接待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家、政府官员和考察团到此寻找硅谷的秘密。因为硅谷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高科技跨国公司,比如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基因泰克、思科和谷歌。

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计236家独角兽公司,美国坐拥116家,位居榜首,占比近一半(49.15%),其中大部分在硅谷。

除了遍布的高科技公司外,这里也是风险投资的聚集地。在加州的门罗帕克(MenloPark)小镇、斯坦福大学西侧一条名为沙丘路的小路,因在两三公里长的范围内聚集了几十家美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创业者的朝圣地,他们掌握着全球创业世界的话语权——硅谷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至少有一半是由这条街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所投。

回溯历史,硅谷也曾有过由“美利坚梅脯之都”转型发展为信息科技中心的历程。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硅谷逐步发展成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处理器、个人电脑和游戏机等的集中生产地,自此“硅谷”才成为了高技术的代名词。

几乎同一时期,硅谷的风险投资也开始兴起。探寻硅谷资本和科技结合的源头,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技浪潮与相关产业政策,对硅谷产业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

1974年,美国通过了退休收入证券法,促使养老基金进行广泛投资。1979年进一步放宽了养老基金对风险投资的限制,这不仅使养老金成为风险投资的最大资金来源,也使整个风险投资的资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久之后,美国在1982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通过立法,不仅规定政府按法定比例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助和发展经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资助具有技术专长和发明创新的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而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有关优惠政策,保证政策的稳定和贯彻实施,以便更大程度地吸引风险资本进入高新技术领域。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创新中心总裁、副院长克劳德·莱格认为,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风险投资业迅速兴起。“美国的风投在1974年以后就有了更多资金来源,1980年以后就有了更多的项目来源,但在2000年以前,硅谷风投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克劳德·莱格说,第二阶段是2000年左右,美国发生了互联网泡沫,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在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时,获得了巨大财富,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投资更加活跃,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个人投资;尝到甜头的人继续投资,加上前面两次的基础,随后硅谷的风险投资才真正爆发了。

硅谷秘诀▶▷

打造成熟的“周边系统”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硅谷独特之处还在于,这里的投资人大多是高校教授、实验室负责人或企业高管。

斯坦福终身教授崔屹创办了两家科技企业。“每周沙丘路上的风投公司都会来斯坦福与教授、学生交流,我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安普瑞斯(Amprius)、第一笔风投资金就来自沙丘路。”他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旧金山湾区内汇聚了多所世界一流大学,高校是硅谷登顶世界级科创中心的另一重要推手。除了斯坦福大学,在距离硅谷中心70公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世界顶级名校。

“硅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兴起就得益于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举例说,当年,斯坦福大学专门建立了一个帮助科学家、工程师、研究员们的社区机构,让他们能够得到资助,从而帮他们实现好点子。

目前在旧金山负责生物医药投资的黎敏奇,就很看重高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美国有很多重磅的药物,其实都是十年前或者十几年前来源于大学的一个成果研究和转化,高校是很多创新药物的起点”。

除了创业者是高校老师,硅谷大部分风险投资者也是高科技企业的老板。

除了在“人”的层面上,直接打通高校研究、产业、资本和市场,大大小小各类分散于硅谷的专注于高科技公司的中小投行是造就硅谷创富故事的另一推手。

这或许就是硅谷的秘密——风险投资公司、高校及产业联盟、创新企业集群这三股力量融汇交织,共同打造出了硅谷独有的创新生态圈。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符正平看来,旧金山湾区拥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由政府部门、大学教师及学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各类中间机构、非正式社区组织等创新要素构成的创新核心网络层,以及由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文化、专业性服务机构、风险资本、各种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社交网络构成的创新环境支撑层。

“这就是为什么Madrigal这样只有十几人甚至数人的公司,能创造出40亿美元的市值。”一名在硅谷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华人告诉记者,在硅谷创业团队可以很专注,有成熟的“周边系统”可以支撑他们专注于技术研发。

湾区启示▶▷

用好有形之手建设软环境

那么,在硅谷的生态中,政府扮演了哪些角色?对于希望复制硅谷“故事”的各地来说,有何借鉴之处?这也是考察团成员之间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

“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这些干预主要在于建立最基础的一些规定,比如制定空气的标准、食品药品的安全标准等,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名受访者指出,硅谷的成长秘诀中就包括大市场、小政府。

但并非不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硅谷的成功有部分因素也来自于政府,比如实施税收减免返还、对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土地出让政策、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基础研究等。与此同时,政府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还在于建立法治环境。”斯坦福大学首席财务官克里斯·卡内洛斯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市场、小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在硅谷发展历程中,政府有形之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旧金山湾区内一共有25所国家级或州级的实验室,大多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资助或美国科技部门的支持。

■问策

金融跟着实业走 以创新基金引导

南方日报:对标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需要怎样的金融生态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张小军:硅谷难以复制,但可以在制造业产业优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两个方面发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生态圈,而不是复制硅谷。

金融是跟着实业走的。产业升级是以传统产业做基础的,创新需依赖传统的生产企业和物流基础。传统的产业、物流和市场营销是广东的优势,不要错误地认为传统产业过时了,传统产业与现代发展结合,其实发展会更快。

除了发挥好实业基础,还可尝试以创新基金引导。虽然硅谷并没有创新基金,但对于新兴创新中心,引导基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无到有需要一些原始的动力,吸引足够的公司和人才前来,先把“雪球”滚起来。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优势,政策不妨稍微倾斜一点,鼓励创投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