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A股入摩預示什麼?

股浪


從2013年6月,A股首次入選MSCI「升級新興市場觀察名單」開始,A股爭取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總共經歷3次闖關失敗,才在2017年6月第4次闖關時終於成功。從MSCI說明闖關失敗的主要理由,包括資金流出入限制、投資限額、證券權益所有權問題與停牌等,可顯示過去的中國股市體質並不健全,散戶為股市的主要結構,導致投機風氣盛行,最終造成了2015年A股股災的發生。

證監會在這期間也進行一連串的改革開放措施,包括2014年11月開放滬港通、2016年2月放寬QFII投資上限與開放式基金的資金流出入限制、2016年5月發佈停復牌新規以及尊重外國權益擁有人的證券權益、2016年12月開放深港通等,在在顯示為了推動A股納入國際指數,不遺餘力。

除了政府的努力推動外,MSCI為了能夠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也破例做了一些指數編制規則的調整。依照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現行規則,理論上應有459檔A股納入該指數,但考量到滬、深港通可投資範圍以及初期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較低,因此MSCI決定初期先納入236檔A股,未來隨著股市的逐步開放以及指數比重的增加再逐步增加成份股。為此,MSCI特別編制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以反應A股逐步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進程,也就是說,投資人選擇「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等於是參與了A股與世界接軌的步調。

事實上,全世界有很多編制中國指數的公司,滬深交易所也有自行編制指數的能力,為何中國仍如此致力於爭取納入MSCI?主要原因有兩點:1、套一句國內常用語言,MSCI就是指數編制這個行業裡面「最牛逼」的。超過7,500名全球機構客戶、超過9兆美元資產規模以MSCI指數為標的,這就是MSCI的實力;2、以國際經驗為例,韓國、臺灣、印尼在納入MSCI後,股市皆呈現長期牛市行情。資金流入是股市上漲的核心因素,而無疑地,加入MSCI是吸引外資流入股市的方案中,效果最快也最好的。

如果以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式基金規模計算,市場預估,A股納入MSCI所引入的海外資金,初期將有1,100億人民幣、中長期將有2.1兆人民幣的資金流入。如果以目前外資持有臺灣、韓國股市佔比約3成為基準值,並以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分別為32.8兆與23.2兆人民幣計算,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資金更可達16.8兆人民幣。

不僅是外資,國內投資人也對A股納入MSCI的議題買單。在國內已發行海外指數公司編制的A股ETF中,華夏MSCI中國A股ETF在募集時規模可達41億人民幣,而嘉實富時A50ETF的募集規模僅約4億人民幣。

國內基金公司也看到這個資金趨勢,在目前已有至少12家基金公司向證監會申請發行MSCI系列指數基金產品,預估約可募集千億元資金等待進入A股市場,資金帶動股市的連鎖效應是非常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