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GGV徐炳東:我為何在新零售中選擇投智能終端?

GGV徐炳東:我為何在新零售中選擇投智能終端?

GGV徐炳東:我為何在新零售中選擇投智能終端?
GGV徐炳東:我為何在新零售中選擇投智能終端?

口述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

整理 | 張曉軍

2017年作為新零售元年,從創業項目的場景不斷切換,到阿里、騰訊等巨頭大量併購線下商超,新零售經歷了幾波大的洗牌。我們看到,不論互聯網人進入線下零售還是傳統零售商轉型,都存在著巨大的思維轉換和對應的能力提升,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口和發力時機,在2018年這個更強調拼硬實力的新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記者專訪了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他在風險投資領域有十多年的積累,參與了繽果盒子、魔盒CITYBOX等新零售項目的投資。在本次採訪中,他探討了在新零售中,為什麼看好智能終端項目?不同類型創業者面對新零售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以及巨頭對整個新零售的戰略佈局和影響。讀完此文,你或許會對新零售形成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為何選擇投資智能終端?

我認為2018年新零售的關鍵詞是“技術”。目前在新零售項目中,我們只投智能設備,智能設備潛臺詞就是技術,非智能設備還沒有特別好的模式和產品。

此前,我們投了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和智能終端CityBox、美味生活,因為純電商的獲客成本和履約成本太高,畢竟,用戶使用APP的時長沒辦法和在一個環境內被每天觸達相比。

從新零售產生的邏輯來看,智能終端可以極大的降低獲客成本,並做到讓履約成本佔比很低。因為一次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配送很多單,在不誇張的情況下,用戶也願意付更高的溢價。

將來把智能終端放在家裡,是不是意味著獲客成本會更低?這個有難度,但將來有可能,而且可能是生產冰箱的廠家來牽頭做這件事情。冰箱可能是未來整個家庭物聯網的核心。因為它有儲存能力,還可以放很大的屏幕,裡面邏輯環環相扣,當然實現需要一步一步來。

我們投過幾家新零售公司,都是智能終端。此前,大家認為新零售還是速度的問題,但零售最終是自己和自己賽跑,並不會因為你鋪了一萬個點,你就獲勝了。能不能將點位持續經營,現金流正向,需要自我進化。

在新零售中,智能終端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現在APP不好做了,因為流量紅利沒有了。為什麼社群電商都起來了,因為用戶花最多的時間在微信裡,就和白領每天花最多的時間在辦公室裡一樣。

總的來講,我對新零售項目的看法有三點:

首先,要極大的降低獲客成本,新零售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新型的流量來源。

第二,極大地降低配送成本、履約成本。傳統生鮮電商,到家物流成本是20-30元。O2O洗禮後,2小時送達,履約成本降到了10-20元。未來的辦公室新零售,集約配送後每單在3-5元間。

第三,解決用戶購買品質和留存的問題。智能終端放在靠近你的地方,本身就天然解決了這個問題,擁有排他性和高壁壘。然而僅僅看到了排他性和高壁壘是不夠的,如果單位經濟模型不可持續運營一樣會被自己打倒。

新零售創業必須有整合技術的能力

現在在新零售領域,既有互聯網人進入做一些創業項目,也有傳統零售商轉型。我認為,傳統零售商現在做不到時候,因為技術還不夠成熟,加上在傳統企業內部創業,需要突破的限制非常多。

比較好的路徑是,在技術相對成熟以後再轉型。傳統零售有很多優點,有好的位置,有供應鏈以及好的執行人才,但缺乏的是創新型人才。零售市場非常巨大,先讓創業者跑一段時間,不用著急,畢竟大量的線下資源還握在他們手裡。

從互聯網人這端來說,純粹以流量思維進入零售領域,包括純粹做地推的,都必須要有整合技術的能力,這也是現在智能終端所存在的意義。現在很多從一些大公司出來的人創業,除了少部分人能夠堅守走產品路線,把智能終端走出來,大多數人走的是流量邏輯,來的快去的也快。

對新進入新零售的創業者,我最想說的是,如果你要從技術本身切入,那它能帶來什麼,能在哪些方面顛覆現在的商業模式?如果從流量模型切入,就要多思考壁壘在哪裡?這個產品本身能不能產生正向的現金流和商業利潤?從長遠來看,如果一個產品從消費層面不能產生正向的利潤,你鋪再多的點也沒有太大意義,後續很難維持。

巨頭對新零售格局的影響

從2017年下半年到今天,阿里、騰訊等巨頭在頻繁對線下業態進行併購,形成大強度的線上線下合流。在眾多模式之中,因為線上流量遇到瓶頸,扶持賦能線下,並往線下的供應鏈滲透,成為一個大家更容易接受,速度也更快的方式,

這是幾大巨頭未來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之所以頻次這麼快,不是說這個模型馬上就要做深做透,產生多大的價值。一年前誰也不會想到,大型商超會這麼快被大量併購。因此,這更多是在做一個備戰。

如果將新零售的流量獲取模型叫做“前置倉”模型,那麼還要有中心倉,大型的商超就是中心倉,這是一個體系。

大玩家在裡面將會有很大的身影,創業公司如果跑得快,有很好的切入點,拿到獨佔性的資源,少數也可以成為獨立公司,但大多數都是被併購的命運。所以作為創業公司來講,一定要讓自己更有價值,讓自己的模式更長線,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活不到那一天,賣給誰呢?

當然,我們不光看新零售,整個互聯網線上線下的交易都在看,包括微信生態,小程序3-6個月的紅利期,跑在最前面的人才有更好的機會,我們正在努力佈局這個領域。

可以說,

新零售的第一波高潮期已經過了,下一波高潮期還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市場是輪換的,不能跟風走。我們作為早期投資人,要能夠走在所謂風口的同時或者更早一些佈局,才會有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