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张郃不敌马超,30回合败给赵云,为何能在张飞手下走过50招?


为啥张郃不敌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却能在张飞手下走过五十合?

这提问把武将之间的比武,当作能用天平量胜败,以回合论输赢的数字游戏,似乎公平合理,但忽视了最根本的,人不是普通物品,随着环境转换,时间流逝,各种能力也会发生变化,表现千差万别,有些不大的差异十分正常,基本没有办法解释清楚。张飞,赵云,马超同为五虎上将,武力是同一级别,不论各种“一吕二马“,还是一吕二赵“,都难从根本上改变。至于张郃,在张飞,马超,赵云手下都



是败将,也没有疑义。但张郃与这三人交手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张郃战赵云,最早在仓亭之战的穣山地面,时间约在建安六,七年(201-202)那时赵云如果按三国演义中,赵云第一次出场,大战文丑的少年将军(十六,七岁)到赵云张郃交锋时,赵云约二十八,九岁。张郃与马超之战,在建安十六年(211)马超约三十五,六岁。张郃与张飞交战时,约在建安十八年(213)前后,其时张飞约四十八,九岁。看出名堂了吗?张郃与赵云,马超交锋时,赵



云马超都是正能打的年龄,而张飞近五十岁了,虽不算很大,但那时候人类总体年龄不大,基本算准老年人了。不说其他,单就这一条,也就可以了。当然,张郃自身也有年龄变化因素,但其生卒年不详,从建安六,七年到建安十八年,经历的时间跨度约十多年。参考张郃建兴九年(231)死于木门道时,还很能打的情况,估计张郃最初作战时年龄不大,如果按二十多岁算,则与张飞交锋时最多三十六,七,距四十岁还差好几岁。(6:36)


流誉后


马超20合败张郃,赵云30合败张郃,那张飞为什么50合败不了张郃?

原因稍微复杂:

张郃战赵云、马超,有心理阴影,实力严重受损;

张郃战张飞,意在拼命,实力正常或超常发挥。

分析张郃对战马超、赵云、张飞在回合上的差异,必须先从赵云说起。

我们看一下,张郃四次对阵赵云的情况:

1.张郃第一次遇见赵云,是在刘备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连夜去依附刘表的逃亡路上。

原文:“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赵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张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赵云一枪挑死高览,这给张郃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高览是张郃的多年搭档,互相知根知底,武艺只在伯仲之间。


因此,张郃心中的十分恐惧的,战斗力大打折扣,30回合就败了。

2.张郃第二次遇见赵云,是在长坂坡。

长坂坡时,赵云怀抱阿斗突围,和张郃交手十余回合后,连人带马失陷在土坑内。

原文:张郃举枪来刺,不想赵云连人带马从坑中一道红光飞跃出,张郃大惊而退,不敢再战。

赵云怀揣阿斗,连人带马从土坑中跃出,带出来“一道红光”,这无异于天降异象,在张郃看来就是开挂了,因此大惊而退。这一次,赵云给张郃确确实实的造成了太大的心理障碍。

3.张郃第三次遇见赵云,是在华容道。

当时曹操第一次大笑,引出了赵云。

原文:曹操让张郃、徐晃双双迎战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

从“子龙不来追赶”来看,张郃、徐晃是战败了,因为他们是在逃命的过程中,战斗意志太差,而且连夜奔走,饥饿、困顿、大雨淋身,都让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4.张郃第四次遇见赵云,是在汉水之战。

当时黄忠孤军深入,被张郃、徐晃双双围住,幸亏赵云前来接应。

原文:赵云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一见之下,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赵云的瑞雪梨花枪,确实让张郃胆寒了!

客观公正的讲,论实际武力,张郃也远不是赵云的对手,可以说,张郃一生最怕的就是赵云。

从赵云枪挑高览之后,张郃一次次被赵云完虐,心中早就有了挥之不去、难以磨灭的阴影。这种阴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白马白袍银甲银枪;2.快马快枪的少壮英雄

说完赵云,再说马超的二十回合,就顺理成章了。

马超兴兵雪恨时,曹操看马超怎生模样?

“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这简直就是赵云版本,估计张郃心理阴影又犯了。

马超咬牙切齿,大骂:“操贼!歉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马超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

于禁就不说了,武力太弱。张郃呢?心理阴影发作,战斗力下降明显。马超士气正盛、报仇心切,所以,张郃被马超20回合速败,合情合理。

有人说,马超20合败张郃,赵云30合败张郃,是不是马超强呢?恰恰相反。这个话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那个问答“马超和赵云谁更强”。

最后说一下张郃与张飞的50回合。

首先看一下,张郃真正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平。

在官渡之战决战前夕,曹操和袁绍对阵。

原文:张辽出战,张郃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

张郃,河北名将,四庭柱之一,五子良将之一,绝非浪得虚名。与张辽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后又厮杀多时,足可见其武力绝对是强一流。

关羽曾经对张飞说过“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这里的此人,正是张辽。所以,张郃能和张飞战五十回合,绝对是真正的实力发挥。

我们看一下事情经过。张飞攻打瓦口关,曹仁坚守,张郃大叫“人人怕张飞,我视如小儿”,立下军令状,来迎战张飞。

第一场:张飞出马,单搦张郃。郃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二十余合,郃后军忽然扰乱。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

第二场:张飞、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不见救兵至,又见山上火起,连忙退军,奔瓦口关去了。

两场战斗,第一场,张郃没机会全力发挥;第二场,全力发挥了。能不拼命吗?吹牛在前,军令状在后,说什么也得拼命。本来,张郃的武艺,足以和张飞大战三五十回合,又加上不怕张飞的精神以及拼命地气势,所以,战平五十回合,纯属是正常发挥,或者退一步讲,超常发挥。

其实,还有第三场战斗,张郃赚杀雷同之后,又来赚张飞,张飞不上当。第二天,张飞将计就计,大败张郃。最后张郃好可怜,只剩下十几个人,步行逃回。


凤凰西游


张郃和张飞都是河北人,两个河北人打起来不认老乡,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然而张郃不敌马超,30回合败给赵云,却在张飞手下走了50招,是张飞给老乡情面,还是三将军武艺不精,认栽认怂,其实,是特定战争态势特定分析。

张郃并不是一般的战将,而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与河北名将颜良、文丑、高览齐名。投降曹操后,也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就连刘备与诸葛亮都很忌惮他。张郃是有勇有谋的战将,其武力值虽然不如马超、赵云与张飞等人,但也决不会象一般战将几个回合就交待了。张郃是一个有谋的战将,所以当他觉得武力值不如对手时,不会选择去玩命,而是打得嬴就打,打不嬴就走。与马超、赵云、张飞交战,都不是在正常状态下交手,各自施展一下武艺,看谁最后战胜了谁,如果那样,只是匹夫之勇。就象张飞和马超大战三百回合一样,硬碰了硬,钢碰了钢了。张郃与马超战时,前面于禁已败,他没有必要耗着赔上自己性命,所以主动退出战场;跟赵云打也是一样,那赵云是长坂英雄,张郃没有必要跟他死磕,所以三十回合败走也正常。跟张飞战斗时,张飞是粗中有细,明面上是跟张郃单挑,实际上他派雷铜抄张郃后路去了。所以二张战斗时,张郃可能尽了全力,张飞却不是死磕,打个五十回合也正常。张飞故意拖时间呢。张郃虽然有勇有谋,但没有想到的是,实际上张飞才是真正粗中有细的谋将。所以最后张郃败给了张飞,他上了张飞的当了。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张郃本是袁绍部将,与高览齐名。官渡之战张郃大战张辽,高览大战许褚,都不分胜负,可见张郃属于一流大将。

而马超、赵云、张飞整体上都要高张郃一档,为超一流,同为超一流,彼此之间是很难分出胜负的,比如马超和张飞、马超和许褚、许褚和典韦、关羽和黄忠、关羽和庞德、赵云和许褚、赵云和文丑,他们彼此间都有交战记录,都是平手,那么要分出他们之间的上下高低就只能通过一些与第三人之间的战绩来间接进行对比,而张郃就是这样的存在。



张郃在兵势占优的情况下三十回合不敌杀透一军的赵云;二十回合不敌刚刚热身的马超;而兵势劣势的情况下五十回合战平了张飞,这也间接说明了三者之间的细微差距,所以并不奇怪。


而且每个人的武艺路数都不同,有所差别也不奇怪。比如关公的刀法就是先发制人,要么秒杀,要么持久战。张飞和马超、赵云使用的武器都属于枪类,不同的是张飞的蛇矛更注重爆发力,大开大合,而马超和赵云的枪法更为细腻。张郃也用枪,对比马超和赵云略逊一筹,而遇见刚猛的张飞则周旋的更久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就是状态和兵势都决定了斗将的结果,总之演义中即使是超一流战胜一流的例子也是屈指可数,可见武将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烛影斧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以三国演义版本分析。说起三国演义武将功夫排名,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排法,真要争个高低,除非把他们从坟墓中挖出来,让他们再比一回给你看,否则,等到地球爆炸那天,也不会有结果的!

我比较推崇民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候,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和文颜,打末邓艾和姜维。这是排了二十四位。

说起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与徐晃不分仲伯,但名声比于禁和乐进要高,与张辽比还稍逊,但后期诸葛亮北伐时,他的功劳是不容诋毁的,但那时前边这些人都死净了。也没法比了。我的意思是,张郃论武艺,在三国同时代人中,属二线中间位次,打不过刘备的五虎上将中任何一位,吕布更不用说了,典韦许褚颜良文丑,收拾他也很容易,他的武力只在徐晃张辽魏延之间晃荡,和张飞干五十回合很正常,那也见拿出看家本领和吃奶的劲,勉强应付,说不定赵云和马超六十回合也不定赢人家!关羽那么厉害,敢挑战吕布?人家张飞就敢,三番五次的辱骂吕布,上百回会合的战,损了皮毛了?所以打仗这活,里面的学问,没经历过冷兵器时代的人,也就是象瞎子摸象。

最后说一下,张郃后来的战功还是没的说的,诸葛亮为杀他也是费了心机的,说明此人文武双全,吕布张飞这方面是相距太远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家活的岁数也不少,又战死沙场,可谓功德圆满了。


黄羽飞云超


其实我们过渡解读小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顶多算是研究罗贯中心态变化。小说给我们说的是主体思想,是文学方面的技巧,是生动精炼的文字表达手法。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历史背景编纂的一部大型文学著作,他只有文学史研究价值,并不能通过它了解东汉末年的人物真实面貌。

我们再来讨论三国演义中男生最喜欢讨论的武力问题。

三国迷总结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类似的版本还有很多,一般前六争议不大。但是总归是根据文学描述对比和计算出来的。假如,假如,假如历史真是如此,两人单挑如果没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很难通过一次对打就能判断孰强孰弱的。比如张飞和马超,万一马超水土不服那几天正好闹肚子呢?万一是张飞水土不服闹肚子呢?再说了,三国演义中,很多将领是没有过直接对抗的,比如赵云没有和吕布单挑过,万一吕布打不过赵云呢?现实中两个势均力敌的人对打,完全不能以一场输赢轮高下的。现代散打自由搏击中,还分重量级呢。张飞和赵云是不是一个重量级,关羽和马超是不是一个重量级都不得而知,可是人为的硬生生的给排个名次,确实是太过牵强。如果按照题主所说的理论,假如张飞五十回合输给赵云,三十回合输给关羽。是不是就说赵云不敌关羽?完全不能这么说,但是如果说张飞赵云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张飞三次以二十回合内输给关羽,这才能证明,赵云不敌关羽。

所以完全按照文字表述就来判断小说人物中孰强孰弱,很难令人信服。另外,再牛的角色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两人直接对战尚且不足以定高低,何况很多是没有直接对战过,仅凭间接对比。战场上风云变幻,战将心情、战争局势甚至伙食等等都能影响到发挥。实在是不足以评高低。因此,我觉得研究三国演义中人物武力孰强孰弱是看三国演义中最没有意义的事情。


老隐隐于巅


单挑要根据战场和地位的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战赵云与马超时,张合只是一偏将,不需要死拼,看到苗头不对撒腿就跑,这没什么问题,而大战张飞时,张合已是一方统帅,他必须考虑到整体战况,所以会死战不退,对于赵云,马超张飞来说情况也不一样,先说马超,身负血海深仇,摆明就是来玩命的,状态最强,很可能会使一些搏命的招式,所以回合数最少,而赵帅哥呢,遇到张合时已经斗了一夜,体力肯定会大损,所以回合数多一些很正常,张飞呢,他首先也要考虑到整体的战况,并且还要等伏兵,所以有可能没尽全力,如果很快把张合打跑了,伏兵还伏个毛啊,另外再纠正个问题,赵马能在短时间打败张合,兵部代表能杀死他,所以张飞不能在短时间杀死张合,只能耗时间来消灭张合的兵马了。因此通过张合一战,体现不出来张赵马武艺的高下。


小思12


因为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人物绝大多数是真的,故事情节很多都是虚构的,所以只能出现此种结果,假如我们真的去议论谁比谁厉害,那完全是欺骗自己与别人!


用户创维


声如巨雷,豹头环眼,势如奔马,挥舞漆黑丈八蛇矛,大喝:“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这是张飞。

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一身胆,智勇匹关张。

这是赵云。

张飞喜对决,赵云擅突击,前者是力抗,后者为智取,张郃能在赵云手下活过30回合证明已经很不简单了,以他为媒介,在张飞手下走过50招,也证明其能耐大。

从而说明赵云和张飞二人不相上下。

一个要比武,一个要速杀,张郃皆能应付,都没被干掉,继续打下去也是如此,不在乎回合或者招数多寡,其实都是同一水平,张飞没整垮张郃,赵云没秒杀张郃,就是如此。


鸿哥iouyh福小铺


武将有状态好坏,也要看客观情况。张飞目的在于诱敌深入,迂回包抄敌军,并不在于以武分胜负。如果硬要钻牛角尖的话:张飞十合斩纪灵,纪灵和关羽大战二十回合,关羽三合斩文丑,文丑合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张飞五十合战平张合,赵云十合击退张合。那岂不是张飞》关羽;关羽〉赵云;赵云》张飞?显然玩不下去了。所以结论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同为五虎上将都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的实力在伯仲之间,恐怕很难分出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