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他義務守護水泉石窟40年

他是這座北魏石窟的文物保護員,還是衛生員、接待員、講解員、消防員

他义务守护水泉石窟40年

洛陽市伊濱經開區一位71歲的農民師廣耀,從1978年開始至今的40年裡,除了忙活自己家的農活,其餘時間都在保護一座北魏石窟——水泉石窟。“現在水泉石窟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來這裡轉轉,總感覺少點兒啥。”師廣耀說。

一個決定,他用了一生去守護“不能讓文物在我們手裡毀壞了”

3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伊濱經開區寇店鎮水泉村的水泉石窟,此時師廣耀已經等候在廣場上。

據師廣耀介紹說,水泉石窟雕刻主要是北魏的作品,也被大家稱為“北魏水泉石窟”。雖然開鑿時間早於相距十幾公里的龍門石窟,但可能由於石質的原因,未能大面積開鑿佛像,所以只有一個石窟。

“別看水泉石窟較小,但佛像造型可有不少是全國唯一。”師廣耀介紹說,洞內有400多個造像龕,1000多座造像,兩尊高5.38米的主佛左右站立,是十分少見的“二主佛並立”,堪稱珍罕,“更有全國唯一的鳳翼龕楣”。

說起義務看護水泉石窟的原因,師廣耀回憶說,他曾擔任過水泉村村委會主任,當時水泉石窟是村集體圈養牲畜、堆積雜物的地方,1978年他陪著龍門石窟專家來到這裡,“專家看過水泉石窟後說這裡的很多造像是全國石窟中獨有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應該得到保護。”

“一聽專家這話,我立即召集村民商量,一定要好好保護水泉石窟,不能讓文物在我們手裡毀壞了。”師廣耀說,當年他31歲,沒想到一干就是40年。

守護40年,學習提高講解水平“每天不來這裡轉一圈,都感覺少點啥”

據師廣耀介紹說,剛開始水泉石窟內部由於裂縫,經常順著山體流入淤泥,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到處找人要錢,要樹苗,不僅將水泉石窟四周山體都種上了柏樹,還硬化了地面。“現在石窟周圍種植了2萬多棵柏樹,石窟頂部也做了防水處理。”師廣耀說。

剛開始家人並不理解我義務守護水泉石窟的行為,“幾十年前沒有監控設備,家裡就養大狗,由於我家距離石窟不到100米,山上有個啥動靜,狗都會大叫”。師廣耀說,一次晚上11點多他躺在床上,聽到院子裡的狗亂叫,擔心有人偷盜石窟佛像,他拿了手電筒和鐵鍬就趕過去,“當時就我一個人,但我拿了兩個手電筒,佯裝是兩個人,邊走邊喊,趕到後才發現是一條野狗在附近,這才放心回家。”

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瞭解水泉石窟,師廣耀翻看資料,跟著專家學習,豐富講解內容,他現在的講解達到了半小時不重樣的標準。有一年10月份,龍門石窟專家聯繫師廣耀,第二天有國外專家來參觀,“當時正值秋收秋種節氣,他答應家人等講解完就回來繼續犁地。”師廣耀說。

沒想到國外專家看得太仔細,離開時天已黑了,送走國外專家,他氣喘吁吁地跑到自家地裡,妻子站在犁耙上正哭,他只好向妻子承認錯誤,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動到地裡幹活。

據瞭解,水泉石窟早在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來參觀,“來的遊客不僅有國內的,還有國外的,其間我還學過俄語,有時候還可以和他們直接說兩句呢”。師廣耀說,他不僅僅是文物保護員,還身兼數職,是衛生員、接待員、講解員、消防員,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身體一直不錯,這些工作我都能幹。“每天不來這裡轉一圈,都感覺少點啥,畢竟陪伴了40年,是有感情的。”師廣耀說。

有關部門將對水泉石窟整體規劃“交給專業的人我很放心”

據伊濱經開區政府工作人員齊琳介紹說,除了師師傅的義務守護外,政府部門還在此安裝了監控設備和保護欄杆,固定了石窟內壁,對石窟頂部做了防水等。此外把水泉石窟方圓1公里範圍內列為文物保護區域,在該區域內有任何建設都需要經過文物部門審批。

下一步,有關部門還將對水泉石窟進行整體規劃,不僅要建遊客服務中心,還有齊全的配套設施,或許將來會將水泉石窟的保護交給專業部門。“目前水泉石窟的已經進行了兩次整體規劃,看著石窟能交給專業團隊來保護,我心裡也就踏實了。”師廣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