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甘谷:精準“滴灌”澆開山鄉“致富花”

甘谷:精準“滴灌”澆開山鄉“致富花”

眼下,正值油菜收割季,走進甘谷縣新興鎮北部山區的柏林峪村,隨處可見拉運油菜的農用車,靠近水泥巷道的麥場上,整齊地碼著油菜秸稈,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

“油菜拉進麥場,這是過去多少年都沒有的事。往年收割油菜,我們要背一大塊油布上山,然後把油布鋪到地裡,想辦法把油菜籽打在油布上,最後肩挑背抗著裝滿菜籽的麻袋下山。今年,鎮村兩級和幫扶工作隊,想盡一切辦法,把農路修了4米寬,20多公里長,這是解決了村裡最大的難題,再也不用四五個人抬著旋耕機上山了。”村民王連英高興地說。

過去多年,對地處偏遠的新興鎮來說,路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今年以來,新興鎮從補齊基層設施建設短板入手,整合資金爭項目,已經硬化村內巷道3萬平方米。通過倒排工期,狠抓質量,確保三個月內打通村組道路35條,完成危房改造111戶,新修村衛生室9個,新建幼兒園3所,群眾衣食住行、就醫上學等民生問題將逐一銷號解決。

水泥路通到群眾家門口,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吃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這是攻堅拔寨打基礎的事。而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真正有體面的生活,則是脫貧攻堅的長遠致勝之計。

侯家溝村是新興鎮12個貧困村之一,距鎮政府12.5公里,目前該村還有13戶人未脫貧。村主任王全銀告訴記者,“過去,當地以種植洋芋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廣種薄收,靠天吃飯。近幾年,鎮上下大力氣調整產業結構,全村新栽花椒1300畝左右,但大多為幼樹,短期內還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外出務工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如何保障貧困群眾,在花椒、蘋果等長效產業,還沒有產生效益的“斷檔期”,穩定實現增收?針對這一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新興鎮搶抓甘谷縣試點推進“扶貧車間”進農村的發展機遇,主動爭取,多方聯繫,在勞動力相對密集的侯家溝村打造“扶貧車間”,帶動就業16人,預計這些人帶薪培訓兩月後,每月可領到工資性收入1500元左右。

“村上的扶貧車間,主要以吸納貧困戶為主。另外,我們還為6戶貧困戶準備解決公益性崗位。”王全銀說,“通過為每位貧困戶量身訂做一戶一策脫貧計劃,確保13戶人今年實現穩定脫貧。”

扶貧車間,打破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週期長、風險大,容易受市場波動的制約瓶頸,為貧困戶在家門口提供了就業崗位,實現了務工掙錢、照顧家庭、作務農活三不耽誤,成為各村群眾競相爭取的“香餑餑”。 “5月21日下午,雨下得很大,有4個群眾拿著按下紅手印的一份名單,找到村委會,強烈申請要在扶貧車間學編織。”甘谷縣紀委駐柏林峪村幹部李貴告訴記者,“群眾冒雨前來,以紅手印表脫貧決心的場景歷歷在目,脫貧攻堅,就是要激發群眾的自生動力。”

甘谷:精准“滴灌”浇开山乡“致富花”

“扶貧先扶志,下足繡花功夫,樹立脫貧光榮的導向,找對適合群眾脫貧的產業,才能確保脫貧有支撐,致富可持續。”甘谷縣新興鎮黨委書記李果香說。

頂著烈日,記者來到柏林峪村汽車座墊編織培訓班,一走進去,40多名群眾就自發地為鎮村幫扶幹部鼓起掌來。帶班的鞏想轉激動地說,“每天早上七點,駐村幹部就把兩名培訓老師從城裡接到村上,下午培訓完又開車送下去。他們還開卡車幫著拉送編織材料。這麼幫扶我們,我們一定要認真學,早點學會了掙些手工錢,補貼家用。”

幹部帶頭實幹,貧困戶踴躍參與。村裡住下了好乾部,大事小事找工作隊,在新興鎮柏林峪村已成常態。

從抓班子帶隊伍,轉變幹部作風做起,在決勝整縣脫貧摘帽進入倒計時的衝刺階段,新興鎮嚴格幹部考勤管理,鎮村兩級幹部和省市縣駐村幫扶工作隊形成一股強勁合力,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實策、幹實事、做好事,開創了黨支部先鋒引領,黨員示範帶動,企業廣泛參與,社會全面總動員的良好局面。

以渭水峪、蔡家寺兩村原服裝加工廠改造升級為契機,為160戶貧困戶在家門口提供就業崗位;依託致富帶頭人牛文泰創辦的隴姜源醬菜加工廠,在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半屲,吸納貧困戶12人,堅持走“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的發展之路;引進“大北山農特公司”,藉助康家灘村“三變”改革發展機遇,帶動群眾新栽辣椒1100畝……

“2017年底,全鎮未脫貧戶有1049戶4876人,涉及12個貧困村,34個非貧困村。通過精準落實一系列的幫扶措施,今年預計實現776戶3590人的脫貧摘帽。”新興鎮辦公室主任楊高勝告訴記者。 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項項惠民措施精準滴灌。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靠的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讓群眾的獲得感實實在在得到提升。

甘谷:精准“滴灌”浇开山乡“致富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