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层变动开始裁员,ofo小黄车的结局会是怎样?

a398181531


几个月前摩拜被美团收购时,还有人感叹创业不易被资本吞噬。如今我们回过来看,其实摩拜的选择非常明智,成功卖掉自己也是创业价值的一种体现。

好,我们回到ofo话题上来。ofo的困局并非个例,而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整体反映。在此之前,大批的企业倒闭,原因非常相似:无法实现基础业务的盈亏平衡,非理性竞争提前把钱烧完了。上面这句话用在ofo身上同样成立。

事实上,与小蓝、小鸣它们相比,ofo已经足够运气,早早地拿到了滴滴的巨资投资,并在规模和品牌上领先一干对手。但ofo也有自己的致命问题,那就是股权纷争和内部管理。

这年头创业是否成功几乎一半要看干爹的实力,滴滴的实力仅次于BAT,而且双方业务存在着互补性,滴滴的大手笔投资本来是好事。但由于以戴威为主的ofo管理团队不愿意权力被架空,当然滴滴空降团队也多少有些强势,导致双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滴滴给出的合理建议如与摩拜合并,ofo管理团队和戴威直接拒绝;而ofo管理团队和戴威的次优决策,滴滴也不予配合。内斗的结果是,ofo无法以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运营,最关键的资金问题也迟迟无法解决。

为了摆脱滴滴的控制,实现独立发展,ofo萌发了重新找干爹的想法。在BAT中,百度已经策略转型,退出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而腾讯则站在摩拜一边,于是ofo想投入阿里阵容。但是形势不同了,阿里已经有了性价比更高、近期表现更好的哈罗之后,已经对ofo不感兴趣,仅仅是以抵押借款的方式出借了部分资金给ofo。这与当年不看好锤子的做法如出一辙,也意味着阿里实际上已经拒绝了ofo的请求。

可以说,ofo的境地非常尴尬和被动。一方面和大股东闹僵,滴滴甚至干脆自建品牌青桔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另一方面想投靠阿里却又吃了闭门羹。如果资金链断裂,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几乎很难有资本愿意接手,将面临破产被肢解的命运(据说以170元/辆向阿里抵押了大批单车)。

不过,我想最终戴威还是会向滴滴服软,寻求后者的援手。毕竟在目前的形势下,除了现有股东没有其他人能出手相救了。

经济学有个前提性的假设,即人们在日常生活决策中的角色是理性人。戴威在企业和行业形势好时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而最后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时应该还是会回归到理性中来。救活ofo,相当于盘活戴威们的股权价值,尽管这个价值不如当初。退一步来说,还可以挽回自己的个人形象,否则今后创业谁愿意投资一个和大股东对着干的人呢。

同样,滴滴是ofo的大股东,作为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坐视自己的资产贬值清零。此外,ofo现有的业务和资产对于滴滴的整体策略仍有较大的价值,利于它迅速在国内和全球的布局。

因此,只要戴威低头服软,滴滴还是会伸手相救,接管ofo的整体运营。届时,ofo品牌仍然会存在,但大裁员调整和戴威的出局则不可避免。


蚂蚁虫


作为ofo的CEO,又是北大的青年硕士,再加上在校期间支教和做学生领导的影响下。戴威是一个被梦想被驱动的人,然而他的控制欲更强烈。这篇报道是虎嗅网率先报道的,其实早在一年多前,虎嗅网便预测了他最终退场的结局。

前段时间,摩拜CEO胡玮炜曾感概: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虽然ofo也接受了资本助推,但在戴威看来,并不想被大公司控制,不想投资方控制。于是乎,这半年来,ofo被资方各种搞的快不行了。ofo不仅为了寻求独立发展,与滴滴交恶,还擅自上线其小程序,放弃支付宝的流量入口。这对资方来说,ofo很难被其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的哈罗能够逆势而上。

共享出行行业这些明星公司,哪个不是资本烧钱烧出来的,在市场未稳情况下,放弃资本求自生,我敬ofo!

看结局如何。

不看好ofo“不生产车,只连接车“的理念,甚至连接车的成本要远高于生产车。没有钱去维持公司的运营,你怎么傲娇?我个人认为ofo在公司层面会放下身段,寻求贱卖或者合并,低概率事件是倒闭,这要看戴威的坚持了


阿里风间


控制 ,梦想,经济收益 ,这几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本来是一致的。你创业了,带领你的企业成功了,实现了梦想,获得的高额的回报,但有了投资人后,三个事会被分开来。

当你为了梦想,你需要融资,也许为此,你失去了控制权;比如新浪。

当你为了经济收益 ,你就要放弃控制 或梦想。比如摩拜。

而如果你想三样都要,那要求你的商业运作能力非常高。比如京东。

OFO到今天,是戴威的格局,领导能力。但OFO有今天的困局,也是因为戴威没法应对资本方挑战。面对滴滴的强势 ,他选择了最不理智,最不成熟 的做法。

滴滴不光有强大的资本 实力,更是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多强大,大家可以自己查,说多了,不被推荐),得罪滴滴后,OFO得罪了太多了。阿里现在对于OFO的做法,不排队就是为了配合滴滴后面收服OFO。

事了了:matt

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帮助您利用互联网高效获得客户。

服务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服务,APP,微信平台,小程序,网站,管理系统等;互联网高级人才推介服务;创业,互联网转型辅导;短期用工服务。


事了了


  大量裁员,可以说是ofo试图自救的一个信号。在摩拜与ofo合并破产后,资本已经不再继续给两家共享单车平台投资。在资金的压力下,摩拜选择了卖身美团,而ofo依旧选择独立发展。

  虽说ofo后来拿到了阿里的一轮8.66亿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左右。扣除此前ofo向阿里的借款17.66亿元,实际到账不到40亿元。在美团收购摩拜时,披露的财务信息显示,共享单车平台每月要烧掉5-6亿元。也就是说,阿里的融资仅够ofo支撑半年的时间。按照时间点来计算,ofo现在的资金恐怕不多了。

  对于ofo而言,资金链断裂,要想生存只能裁员自救。不过,裁员也很难拯救没有造血能力的ofo小黄车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ofo现在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就在前一段时间,ofo创始人戴威还表示要坚持独立发展。现在看来,这句很有骨气的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要想继续活下去,ofo恐怕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像摩拜一样卖身。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阿里和滴滴一直想收购ofo。就现状来看,阿里接盘ofo的可能性很大。不可否认,阿里在扶持哈罗,前几天刚给哈罗追加了投资。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迅速崛起的哈罗,并没有拿到一二线城市的投放资本,收购ofo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更重要的是,美团收购了摩拜,摩拜成为了腾讯系的入口。那么,阿里势必要收购ofo,这样才能与腾讯对抗。所以,ofo小黄车不会倒闭,很有可能卖身给阿里,与哈罗单车合并,成为国内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合并过后,ofo创始人或许会退出。


贾敬华


小黄车没钱了,这个时候资本才不会当冤大头,ofo最终的归宿只能是把自己折价卖掉。



小黄车到底有多缺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看:

1、财新报道,截止2017年12月,ofo账面上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

2、今年5月下旬,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App开屏都是些没听过的公司,缺钱可见一斑。

3、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目的就是回笼资金。目前依然可以使用这一服务的仅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除上述城市之外,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而ofo小黄车除了折价出售股份甚至折价卖身以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别无选择。



1、共享单车行业初定,ofo 定位尴尬。如果说此前ofo还可以和摩拜竞争,那现在支付宝扶植哈罗单车,滴滴扶植小蓝单车后,ofo就变成了可要可不要的尴尬存在。

2、融资乏力。自2017年12月至今,蚂蚁金服扶植的哈罗单车完成了4轮融资,共计15.3亿美金,摩拜也卖给了美团,ofo的融资力度明显跟不上,e2-1公布的金额更像是公关战,

3、得罪了最主要潜在买家阿里巴巴和滴滴。ofo因为所谓控制权将滴滴高管团队和50个基层扫地出门,而此前蚂蚁金服不允许ofo上线微信小程序也被戴威强行硬上,此前也拒绝了滴滴的收购要约。

所以,对于ofo来说,融不到钱,目前核心玩家不一定愿意买,自己口袋里又没有钱只能裁员,只能折价出售了,高傲的戴威该低头了,正如摩拜美女CEO的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毛琳Michael


见好就收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做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可太贪心,要学会因势而变。

戴威一直想要对ofo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于滴滴的接管政策是排斥的,从ofo将滴滴派驻三位高管的离职,定性为“因个人原因的集体休假”就可以看出其实三位高管是被创始团队赶出了公司。戴威并不想把ofo拱手让人,毕竟是自己一手创业打造出来的,“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这与当当网的历程有点像,面对种种收购都只坚持自己经营,然而大浪淘沙,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贱卖的结局。而共享单车行业的变革更快,从入局到被淘汰,历时更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大浪拍死。

而虎嗅爆出的ofo已经处于生死边缘的消息,虽有杨汛出来辟谣,但是空穴来风,大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ofo的资金链非常紧张,裁员的情况也肯定是事实。

ofo与滴滴的决裂,让滴滴很难再想去接管ofo,毕竟自己也有青桔和小蓝单车,在这个烧钱的行业,财务支出并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的,除非在价格上ofo有所妥协,不然滴滴虽有重金在手,也不会轻易拿下这块难啃的蛋糕的。

而另一方面,阿里虽有意无意的救济ofo,但是其打的算盘大家都心知肚明,阿里通过动产抵押和股权+债权的方式对ofo进行了两轮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ofo目前的压力,但是这如同饮鸩止渴,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还会带来丧命之险,如今这一预言有一种即将成为现实的可能。

ofo最近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以及App上的开屏广告,虽说是一种商业变现模式,但是其收益甚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ofo确实缺钱了,开始启动自救模式。

而ofo无论如何自救,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依然没有盈利的趋势下,没有外来资金注入,ofo依然显得很无助。

当ofo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也只能开始贱卖之路,滴滴、阿里也极有可能会接盘,还有风头正劲的美团,拿下摩拜,也不无可能插上一脚。

所以面对严峻的形式,ofo小黄车的结局也只能有两种,卖掉归为某一战队,或者是小概率事件——倒闭。


王长胜


不管无论如何,作为互联网共享单车领域的真正开创者,我是希望小黄车能够撑下去的,因为小黄车可能是实用性最高并且离大众用户最近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了。

  • 裁员------是走向衰落还是有了新的开始?

其实早就有传言说到OfO小黄车遇到了资金链危机,在和滴滴闹翻以来,小黄车其实日子也不好过,很显然虽然阿里携蚂蚁金服两大巨头的投资,本质上更像是针对于腾讯系对于摩拜单车加码的战略性投资,而蚂蚁金服多次对于哈罗单车的加码,才更像是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投资,这一点毫无悬念。

如今摩拜单车已经成功被美团兼并,CEO王晓峰出局,创始人胡玮玮被王兴钦点为新任CEO,摩拜迎来了转机,成为了美团在出行领域补齐美团打车在最后3公里的出行生态。如今美团已经成为线上生活版的小米,从餐饮、出行(包括机票、车票、打车、共享单车)、在线票务、外卖、美妆等等可以说几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所以摩拜未来的发展几乎可以不用担忧,因为已经成为美团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而小黄车很显然失去了这样的几乎,戴威跟胡玮玮、王晓峰不一样,胡玮玮不被李斌逼着根本不会创业,而王晓峰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商业利益远远高于一切。戴威带领ofo自然是想成就自己的梦想,但是共享单车其实是互联网领域比较重的商业模式,没有了巨头的保驾护航,小黄车的日子不太好过。

  • 哈罗单车来势汹汹,OfO小黄车发展受挫

就在前几天,阿里方面已经出面表达,哈罗单车来势汹汹,后来巨上,在阿里的支持下,哈罗单车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越了摩拜和OfO的订单数量总和。当然不管这个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或者说只是在支付宝上的订单数量统计,不包括其他平台包括共享单车自己的APP,以及微信平台,百度地图等等平台,但总体来说,这对于OfO来说都是一个警钟,这是毫无疑问的,基本上宣告正面挑战。

  • 戴威格局已有但经验不足,管理层难当大任

毫无疑问,北大出来的戴威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很好的商业格局,率先看破共享单车,并且能够及时布局开放平台,布局国际市场,可以说每一步基本上都走在了前面,但是戴威毕竟年轻,缺乏沙场征战的经验 ,这是最大的问题。

在OfO不断高速发展的时候,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出面来辅佐戴威,这是最大的问题,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必修引进好的监护人帮助创始人一起成长,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须过程。很显然小黄车错过了,没有很好的度过这段高速期,那自然戴威身边的辅助者没有做好这个工作。

所以小黄车发展受阻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小黄车能够继续发展下去,毕竟这算是中国真正本土孕育出来的商业模式。开个玩笑,也许真的只有鬼才知道这个90后的年轻人,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已经做得够好了,只是小黄车想要成为一家更加强大的企业,他还需要不断做得更好。


EmacserVimer


共享单车是继网约车之后又一大共享经济奇迹,不过共享单车并没有发展到滴滴那样,这两年来许多共享单车公司都挂掉了,剩下的两大巨头中摩拜、ofo小黄车也面临很大压力。日前虎嗅网发表了一篇文章宣称ofo小黄车黄了,整体裁员50%,高管离职,同时整个海外部门都要解散。今天ofo创始人于信否认大裁员,并称谣言是有人在推动。

虎嗅网今天早上发表了《小黄车快黄了》的文章,称ofo由于资金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管理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文章发布之后很快就传遍了网络,毕竟最近一段时间ofo、摩拜时常面临这样的传闻,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公司的资金紧张。

随着消息的传播,ofo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否认上述传闻,表示COO、RPD并没有离职。至于海外业务,他表示ofo仅新加坡一地的营收就比其他友商全量营收都要高,否认被裁撤。

图片来自新浪科技

对于这次报道,于信表示背后是有人推动,暗指此事是有幕后黑手在抹黑ofo,当然他也没提黑手是谁,最后@了以下虎嗅网创始人李珉。


超能网


ofo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没有外来资本输血的情况下,如果ofo自身不改变,那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内忧:资本困境

戴威坚持单打独斗,虽然ofo的股东有滴滴和阿里,但是ofo拒绝了滴滴的潜在收购邀请,滴滴已经不大可能对ofo进行输血。而阿里投资的还有哈罗单车,哈罗单车的日活量已经接近ofo和摩拜,ofo团队的运营能力不如哈罗单车,因此也对其继续输血可能性不大,更可能用来继续牵制摩拜。

ofo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仍然需要获得外来资本的输血或者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无论ofo做出哪种选择,滴滴和阿里都不会袖手旁观。

ofo的另一个问题是,新增车辆的减少使ofo更依赖早期投放的车辆,而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运维成本。而且,ofo的车辆故障比较高,而ofo目前投放的车辆可能是最多的。这意味着, ofo需要更多的投入与支出。

外患:竞争对手

共享单车市场呈现ofo,哈罗,阿里三足鼎立的态势,而ofo是这当中唯一一个没有资本输血的,更何况ofo的营收能力也并不比其他两个竞争对手强势,这一点对ofo是极为不利的。

自救

ofo尝试租金之外的盈利模式,但就目前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来看,租金仍是主要营收点,因此更需要提高成本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戴威也正如题中所言开始对管理层进行改革,但这些措施的效果仍然没有显现出来。

所以,短期内,ofo实现规模盈利的机会并不大。

结论

ofo现在的处境很不乐观,它的资金大量消耗,自身盈利能力也不强,还坚持独立。如果ofo不做出改变,那它能做的就只有苟延残喘。ofo现在已经在努力改变自身的业务结构以及拓展新的业务平台,如果这些举措成功,那ofo或许还能继续活下去。


全天候科技


不管ofo愿不愿意承认,共享单车这个行业越来越困难了。投入、维护成本太高,自身又缺乏造血能力,成了所有共享单车的一个难题。而目前摩拜已经被美团收购哈罗后面也站着支付宝,共享单车本身的竞争已然变成了巨头之战。而目前ofo还在单打独斗,现在再不找靠山,倒闭也仅仅是时间问题。美团收购摩拜后就有高层向媒体透入,摩拜以后的竞争对手是哈罗,而不是ofo。


为什么ofo不学摩拜、哈罗一样卖身呢?

其实在阿里收购哈罗之前是考虑收购ofo的,只不过ofo的股东滴滴拒绝签字,导致ofo不能接受阿里的投资,只能以抵押小黄车的形式像阿里借款。自美团收购摩拜后,阿里也无奈放弃ofo,选择哈罗。所以,ofo现在已经是无家可归了。

既然没有资本愿意继续为ofo投资,ofo就只能靠自己了。先是承接小黄车广告,后有开通贷款平台……可是消费者是乎并不买账。所以,戴维只能大面积裁员,但是在裁员后ofo是否能逆转这个局面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是支持ofo还是摩拜、哈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让更多人看到您的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