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耳鸣或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耳聋常被认为是衰老的表现,即使影响与他人交流,多数人也无非是买个助听器一戴了之。然而,排除听觉器官衰老的因素,很多人忽视了“听神经瘤”这个影响听力的疾病。

听神经瘤 :头晕、耳鸣是先兆

听神经瘤多发生在内耳听道内或内耳听道区具有鞘膜的前庭神经,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占颅内肿瘤的5%~10%。该病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人,最小的患者8岁,最大的在70岁以上。

一提到脑部肿瘤,人们会觉得病情很重。其实不然,听神经瘤发病平和、缓慢,耳鸣的症状也十分常见,但是却在慢慢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而且十分容易误诊。

耳聋除了和听觉器官的衰老有关,听神经瘤也是一个重要致聋因素。

听神经瘤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患侧耳鸣,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进行性耳聋及头晕,最后听力完全丧失;还有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走路步态不稳等;病程晚期可出现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等。

因此,要想早期发现听神经瘤,必须对耳鸣或听力下降等症状引起重视,有时单纯在耳鼻喉科就诊往往会延误病情,应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多方”出击 “严打”听神经瘤

东北的李女士从40多岁开始逐渐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辗转治疗了近十年毫无起色。到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检查,发现竟是脑部听神经瘤在作怪。近日,于春江教授为李女士做了近6个小时的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复查,李女士恢复良好。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放疗或伽马刀治疗,放疗或伽马刀治疗主要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手段。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术中电生理监测、激光及超声吸引等的应用,使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大大提高。

切除听神经瘤 莫伤了“面子”

李女士术前一直担心开颅手术剥离听神经瘤时会伤及自己的面神经,影响一侧面部的表情。于春江教授说,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目前不论肿瘤大小均可设法保留面神经,但功能缺失不同,恢复程度也不同。如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的病人虽有轻度的面肌无力,但一般数天即可恢复;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但在24~72小时内逐渐发展成明显面瘫,一般数周至数月可恢复,如为完全性面瘫则需3~6个月的恢复时间;病人麻醉清醒后即有部分面瘫,但并不加重,大多于数周至数月恢复;清醒后面瘫由部分性逐步发展成完全性,大多在3~6个月恢复。

如果术中看上去面神经完好,可能要一年时间恢复,而术中神经明显变细者可在数月内恢复,术中神经切断并做了无张力端吻合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需一年左右。

“斩草除根” 防并发症

许多患者认为,不管选用显微外科治疗还是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只要成功就意味着迅速恢复、没有并发症、不再复发。

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有四种,一是部分切除肿瘤;二是完全切除肿瘤;三是全切除肿瘤并保留面、听神经功能;四是阻止肿瘤生长又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第二种治疗目标较普遍,这种情况下即使患者术后出现面瘫或不能工作,但只要肿瘤全切即可认为治疗成功。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往往追求第三种治疗目标,然而即使是达到第三种治疗目标的患者,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易疲劳、记忆力和注意力障碍、眩晕和持续性头痛等,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只有对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和医生很好地配合,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拓展科普

耳聋除了和器官的衰老有关,听神经瘤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患侧耳鸣,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进行性耳聋及头晕,还会出现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如果发展至晚期,会出现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要想早期发现听神经瘤,必须对耳鸣或听力下降等症状引起足够重视,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听神经瘤发展缓慢,但与脑干及脑神经相邻,可引起颅内高压等严重症状并危及生命。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或伽马刀等,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如有任何疑问请登录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官方网站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