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技工工资已经不输大学生,为何还是没人愿意做?

靖江反应釜


都想当领导,管管别人,而不想自己做具体的活。或着说,有了工资多少,还要体面也就是社会地位高低。我看到有人说搬砖的比技工工资高,那你会去搬砖吗?但我认为大国更需要工匠精神,技术蓝领也是国家人才。



固有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士农工商,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排第一类。三教九流都排不上号。而技术工人与传统的工匠类似,虽然创造了财富,但观念中仍然列其为较差行当。文化的力量强大到几千年难以改变。


面子与里子,职业技术类人才低人一等。

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一般确实不愿意让孩子学技术。为什么?因为面子上过不去。在农村,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家里才会安排找个师傅学技术,或者去职业高中读书,以后再考职业大专。也可能因为传统文化因素多少有点影响,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形成了学技术的不如读大学的刻板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我国的大学体系中,虽然政策规定是国家承认学历、正规的,但职业高中、大学确实受国家资金与政策资助力度与一般高中,本科重点院校不可同日而语。这也造成了人们印象中职业技术类稍微差点。


大国需要工匠精神。幸福是考奋斗出来的。

其实,国家一直在引导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类大学。因为本科或重点院校培养的是理论性、基础性人才,国家消化不了这么多本科生或者说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白领人才。市场更需要的是技术蓝领。

一部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让我们知道技术工人也是国家财富和宝贝,技术也可以很美丽。中央电视台职业挑战栏目出来的大国技师甚至被高校抢去当教授。这也说明,整个社会没有必要觉得技术蓝领低人一等。整个社会需要扭转这个不好印象,国家更需要从舆论宣传技术蓝领,从政策资金支持职业高中大专院校发展。

欢迎关注“小海看社会”,一位普通大学老师,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只为百姓说实话。希望与大家交流讨论。

小海教育视点


现在技工的工资不但不属于大学生,甚至已经高于许多大学生的。大学生刚刚大学毕业,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工厂工人不愿意干,公务员有靠不上,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一般大学生的工资还不如一个技术工人。大学生为什么会不愿意去学一门技术呢?

第一:人前的面子。大学生刚没有毕业多久,所以偶尔还是会聚会聊聊步入社会的感觉,自己的发展怎么样。如果自己在一个工厂做技术员,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当同学大谈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时候,那他们不是会觉得自己就好像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呢?日子久了,这一部分大学生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以创业的借口带着家里。

第二:专业的不对口。现在最热门的行业就是电子网络,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这个行业,其他的要么就选择美容美发,金融管理之类的,选择学习一门技术,首先是老师不会怎么花精力交,在学校没有实践的就会,二来就是很没有面子。如果别人说自己是电子网络编辑人员,那他们自己还能和这些人待在一起么。所以读大学选择一门技术的人不多。


第三:待遇的差距。就说网络编程员和技术工人吧,一个成熟的网络编程员月收入最少是在一万以上,而技术工人工资区间大概是4000-6000左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大学生选择行业,自然会选择将来收入多的行业了。

第四:工作的强度。做一个网络编程员,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晚上五点,过的是小白领的生活。而一个技术员,在工厂那就是上班12个小时,还吃的是那种难以下咽的工作餐,要么就是时间比较自由的体力活,怎么都比不上小白领的生活啊。

第五:将来的就业就会。社会不断的发展,将来技术人员的饭碗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网络编程员做的是脑力活,就算是人工智能高级到可以编程的地步,但也不可能取代他脑中的创意。如果将来出现了失业潮,脑力工作者比技术员工作要好找一点。


珍星


你好,感谢能回答你的问题。技工工资已经不属于大学生,为何还是没人愿意做呢?

决定性的原因在于人们心中有一个技工就是一个“技工就是又脏又累被歧视”的心结。尤其在当今的90后体现的更为明显。甚至认为我是大学生我毕业就是坐办公室,你是技工就比我低一等的心里在怪。

社会人才观念出现偏差,对技能认可度不高,尊重度不够。“脏”“累”“臭”是劳工的代名词,而大学生是人才有体面的工作出现在人们的认识中。再加上在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年轻女子们更加不愿意找那些又苦又累的工人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样就会使家庭子女教育出现微弱的偏差,会出现“只有考上大学才会有出息”的口号。即使技工工资比大学生工资还要高,还是没有人愿意去做。

其实在现如今的社会,技工真的不如大学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高级技工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技工的机遇就多了很多。一个国家的强大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打破外国技能技术的垄断,企业的转型,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实力技工才是中坚的力量。打造“制造强国”才是当务之急。

希望人们改变陈旧的观念,尊重他们,维护他们职业的尊严,使得这个社会充满爱的力量。


女王殿下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是否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常跟我们说的话“要好好读书,不要像爸爸妈妈这样干又苦又累的活,要出人头地”,特别是农村地方!每每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嘱咐我们!等于说大家从小就被灌输着一种思大家将来不要做又苦又累的工作,要出人头地!

现在我们说说技工是什么,技工-的含义是指有专长或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在各大含生产制造的企业中,技工最为普及,凭借着本身的技能,负责着某一工作领域或生产制造流水线的正常运行(涉及到各个工种,这里不一一描述)。从文字上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大家看看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脑海中是不是会出现读书时嘱咐我们的画面,是的这些就是技工师傅,负责生产一线的生产工作,在生产一线做过的都知道环境差、累、脏、危险性高!试问一下大家愿意吗?

我想大家心目中的工作或者说父母心目中的想的工作应该是这样的吧!



这些才是大家理想中的工作吧!才符合高大上的标准!

现在知道为何没人愿意做了吧!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慢慢的影响了我们价值观,所以骨子里就看不上一线干活的人,如果有得选择估计没多少人愿意接受的。我们缺乏对工人的尊重和认可,不管什么技工其实就干活的工人!估计很多领导正眼都不会看一下那些工人吧!如果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谈什么“匠人、匠心”精神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球球说说看


一个成熟的技工,工资远超过一般的大学生,这是不争事实。但社会的关注点仍在大学生身上,所以暂时还没人愿意去做。不过这种现象正在改变,许多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要形成一个热潮,需要点时间。

历史上的技工热是出现过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热潮的兴起。工人这个职业曾一度受到社会的热捧和追逐,年轻人都以当工人为荣。大街上穿深兰劳动布工装被认为是最时髦的服装。那时青年人中流行着找对象的口诀就是:“一工,二干,三学生……”,可见,这个职业也热过。而且,工人并不等同于技工。那时的技工是指初中毕业后,又考入技工学校,经过三年学习后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这部分人是工人身份,却是技术上的主力。后来很多人考上了技术员,助工,工程师的职称。有的人虽一直在工人岗位上,工资却很高,和同期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差别。

前些年经商盛行,人们的择业观念又转向贸易,金融,银行,证券等部门。大学教育中学工成了低点,理工院校的分数线变的比其它专业低了许多。但目前学工的大学生早已走出了低谷,在工资上已有向前之势。而与此相关联的技工也同样有上升趋势。有些技工很紧缺,厂家重金求聘也不可得。这一方面是近年来技工的培养不够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信息不畅造成的结果。

目前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是建筑行业技工的状况。多数能够独立领活的技工工资都在每天4一5百元。有的甚至还高,这和工程量有关。我曾见到有的水暖工一天就挣7一8百元。但这都需要一定的技朮储备,不是刚走上岗就能得到的。技工的工资还有上升空间,因为现在看仍是供不应求。工资这么高为什么没人干呢?一方面,它不是说干就能干的,它需要一个掌握技术的过程。没三,五年学习是不行的,现在的人急功近利。一入行就想赚大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干什么技工,都需要有个好身体。能吃苦受累是首选。这也是有些人不愿干的。但生活就是这样,干的人少了,它的报酬就会高。干的人多了,它的报酬就会下降。这也是规律,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高低的经济现象。所以,技工的下一个高潮很快就会到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天太2


如今很多技工的工资确实很高,但是和公务员、医生、律师等工作相比,确实显得缺乏吸引力。虽然都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心中却会默默地把人分等分级。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技工工资已经不输大学生,为何还是没人愿意做?

1.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这个东西,很难一句话说的明白,但是又确确实实就在那。打个比方,有人给你或者给你家儿女介绍个对象,介绍对方是个公务员、是个医生你是什么感觉;说对方是个技工,又是什么感觉。我没有丝毫看不起技工的意思,技工中也有很多大牛,但是我们的长辈家人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想法。

另外,如果你的工作是医生或者律师,在某些事情上会有便利,会有更多的利用价值,会有人请求你的帮助,能结交更多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资源。相比之下,一般的技工在这方面就处于劣势。这也是提现社会地位的一个方面。

2.安全感

一般的技工不是一个能长久做下去的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体力的下降,随着技术的更新,随着知识的陈旧,终究会有更年轻更专业的后来人取代自己,所以总会显得没有安全感。除非技术水平真正独一无二,那就另说。相比之下,很多其它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型更加容易,甚至会越老越吃香。比如说典型的中医。

3.发展前景

虽然经常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经常有传言说我认识的某某从来就没上过学,还不是当老总,手底下打工的全是大学生云云说法,但不可否认,从整体的水平来看,高学历人群整体上还是取得的成就要多于没上过学的。某某只是一个特例,凭借着自身努力和时代机遇发展起来的一个特例。君不见,除了这个特例,其余的更有成就的人,都是较高学历的人群。

100个技工中可能有10个取得了小成功,1个取得了大成功;而100个大学生中,可能有2个取得了大成功,但是有70个都取得了小成功。尽管技工的工资很高,但是相比之下,取得更长远的发展要相对困难,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从事。


王知言


前些年的年轻人只要有门手艺,走到哪里都能吃香,那个时候诸如木匠、瓦匠、电焊工、汽修工都是十分吃香的职业,一般不读书的年轻人都会学一门手艺,然后当个技工开始生活,但是如今技工越来越难找,虽然工资也高。

人口老龄化加快,出现了“用工荒”

技工一般都是一些青年人在做,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实际操作的岗位也越来愈多,但是人口老龄化加快,市场上对这类技工人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大多数技工都是从一些偏远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因为没有学历,只能够从这种最基本的技工做起。

大学生的增多,择业观发生根本改变

我们都技工的理解都是实际操作类型的底层劳动者,十年前那个时候这批人大都是初中高中没毕业就出去干活了的一批人,而现在很少有初中高中辍学的人了,大学生人数激增,当代大学生对于工作的选择都有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愿意做底层的劳动工,一方面是自己的面子问题,另一方面是发展前景的问题。试想读了四年大学,有谁愿意做一辈子的技工呢?除非万不得已。

工作强度较大,可供选择的岗位较多

十年前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在电子厂打工或者做个裁缝、学个修理摩托车的手艺。但是如今,工作岗位的增多,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比较轻松的工作吧,即使工资不高,也不会饿死自己吧,所以只有少部分拼命的人想去做最基本的技工。


零点谈情说事




这个应该从唐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有很大关系,因为之前仕途都是世袭制或者是举贤制,科举制度的创立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和任人唯亲的垄断,是社会中下层有才能的人步入上层社会的唯一出路,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之后才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举之后的春风得意,也会有范进中举的心酸。



直至建国后高考制度的恢复,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都以家里孩子考上大学为荣,认为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好事,形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定势思维,这样到现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考大学是第一出路,学手艺是第二出路的现象了


庄如豪


职前菌认为有两点原因:

社会地位不高

国内对于做技术工作的人,还是会有一种那就是“干活的人”的偏见,自己当然是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同时,带有服务性质的技术工作,常常经受风吹日晒,非常辛苦,还有一些有危险性的技术工作,也是因为常常需要冲在一线,接触或者做危险的事物,也是大家不愿意做的很大的原因。

发展空间有限

学了一门手艺,就要守着这门手艺一辈子,那简直是一眼就能穿的人生,对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局限太大了,也是人们愿意选择的原因。

更多有趣、好玩、求职干货

老司机职前菌等你来哟~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应届生求职网


这是个很畸形的现象,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已达千万,现如今其薪资已完全不输大学生,但当下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原因很操蛋,下面且看我细细分析一下。欢迎关注公众号:机械设计工程师之家

一、国人的人才观存在问题,普遍不好看技工人员。

当下,在高呼“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大家普遍认为,学历就等同于知识,认为只要是个大学生都是人才,而大学毕业后干的工作就是既光鲜又高大上,虽然很多岗位只有三四千元的月薪,但却遭到众多大学生们的哄抢,这就是当下现状。即便是这样,人们仍然乐衷于让子女接受大学教育,也瞧不起学历相对低一点的技工人员,说明人们的人才观确实存在问题。



而技工人员虽然缺口非常大,而且薪资不输大学生,部分高级技工岗位更是月薪过万,如钳工、电工、木工、水电工、厨师等等技术工种,不仅薪资高,而且需求量大,但是,现在很多人却不愿意做,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就是大众对技工普遍不看好,认为技工工作不体面,工作环境脏乱差,认为“满身油污、一身臭汗、工资低下”就是技工人员的写照,无法符合“光鲜、高大上”的定位,所以,很多人都不看好技工人员,也就不愿意做一名技工了。

二、技工人员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不高。

而很多技工类岗位一般都是大专、中专等学历,却因为学历相对低一点,加上工作环境差一点,却饱受着外人的冷眼相看,认为技工岗位就是些“低端”岗位,总觉得做技工低人三分,最后认为没有前途,所以遭到很多人用脚投票。



三、技工岗位发展通道狭窄,前景不理想。

其发展通道过于单一,前景不理想。具体表现为,无论月薪多少,在现行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一线,繁重的劳作和无休止的加班往往会伴随其全部职业生涯。也难怪,一个月薪三四千元的“白领”岗位能吸引大学生哄抢,而工资上万元的技工岗位却无人问津。



以上几点就是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做技工的核心原因。

其实,我们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既要有科学家、工程师这类人员,更要有技工这类一线执行人员,缺一不可,否则产品将无法制造、公司将无法运转。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技工人员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技工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高低,技工就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其重要性不容任何人质疑。

要从根本上破解“技工荒”,陈旧的人才观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提高技工人员的社会地位、提升技工人员的收入、改善技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优化技工人员的发展通道,唯有这样,才能缓解“技工荒”现象,我国的制造强国之路也才会越来越近!

我的微信公众号是「机械设计工程师之家」,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