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您是怎麼看待《天道》這部電視劇?

西安瀟灑哥


《天道》是那種陽春白雪似的劇作。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小說我看過,此劇非常忠實於原著。劇中主人公丁元英,作為一個民間人士,因為認識了一個女警察,認識了幾個音樂發燒友,陰差陽錯地搞了一次扶貧,遭遇了很慘的失敗,三個人有男有女因他而死,發燒友非死即離他而去,扶貧扶死了人,最終的結果還是發財人發財,以理想幻滅結束。本想躲幾天清靜的他,又一次走進了人生漩渦,以劇中的原話是,“丁哥又該捱罵了”。

▲扶貧豈能是殺富濟貧?他很苦惱,殺富濟貧,不知對還是不對,智玄見他謅的詞《悟》中有一句,“修行勿取真經”,以為他踩到了佛門的坎,以為世俗眾生中悟性不多見者,因此有緣一見,喝完佛茶,高僧乃斷道,扶貧不能是殺富濟貧,可見佛也幫不了他。站在欄杆外吸完一支菸,還得回到王廟村,接著他的計劃,計劃是成功的了,也非常完美,可是他擋不住三位發燒友的退縮不前,擋不住對“他一分錢不拿”的困惑,擋不住對大公司對他們的重兵合圍骨子裡難掩的那份自卑,人性在社會大風大浪中扭曲變形,他們的經濟能力實在架不住這通折騰,便以退股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扶貧風波,好在丁世傑以其忠厚保住了貧困村的一點家業,總算是都沒有白忙活。有一點錢的人,歐陽雪以一場哭泣維護了自身利益不失且穩賺了一筆,肖亞文光腳不怕穿腳的大膽接過了格律詩公司成為掌門人,而林雨峰這支銳利的矛沒有能經受住大風大浪選擇了自殺,算是智玄大師忠告的一點詮釋吧。

▲無可救藥的劉冰。有錢人愛面子,林雨峰不停進攻的矛折在丁元英面前以車禍方式結束了可笑的自尊,而古城的小人物劉冰從一開始即有為賺錢連朋友情誼都不顧的瘋狂,為賣唱片情誼丁元英同情並進而特意關照著他,為不致失掉格律詩的工作商業化地編造了善意的謊言,不料被一心飛黃騰達的劉冰視為大本錢,被歐陽雪嘲弄以後人格破產而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正想劇中說的,一談錢字什麼也兜不住,人性被作者剝得一絲不掛,正如芮小丹為心愛男人的瘋狂,後者是神聖的,前者呢?劉冰這種人無可救藥,如是清貧倒還罷了,只是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難掩一顆燥動不安的心。發財無路,正巧逢一能人,這就是豆豆的思路,假如能人出世,社會如何,一切都也順理成章。

▲不得不提韓楚風。作為私營公司精英,劇中的風雲人物,因交對了朋友而一順百順,因丁而精彩著,丁因韓得到了如是關照,朋友嘛,韓以物質的方式隨時照拂著丁,這樣丁每當有難,韓每自斷然出手,緣自對丁的信心,因為沒有理由不信任,一次次,既賺了錢也得到了公司地位。在處理林與丁的問題上,他不相信林一個大公司老總會為一點面子而殺了化一點善緣的丁,畢竟這是做善事,可見這點,林雨峰連他的混混朋友也不如,為富不仁守不住底線沒法生存。韓是一個明白人,有千金散盡還復來之豪,寶馬以贈英雄為了成人之美;有嫉惡如仇的俠氣,對待不行善事的大舅哥,一點面子也不給。這種男人活得是一個人生範兒,活得明白而敞亮,不似丁元英這種人太糾結,啥事試圖看個明白,活得太辛苦太累,不如此他也不會去古城。

▲曉丹為何死了?曉丹是警察,代表的正能量,一種安定社會的責任,除暴安良,沒有芮小丹便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這是發展的根本基礎。她善良而勇敢,樸實而執著,她是一根線貫穿了全劇,沒有她丁元英到不了古城,也幫不了王廟村。劇情給她的定位一個普通的刑警,活得真實又執著,身為社會治理的精英,不失對生活幸福的追求。然而她治得了王陰陽這樣的死囚,一個弱女子卻對付不了窮兇極惡的罪犯,她犧牲了,留下的是父親對丁元英的不理解,文藝範理解不了丁元英這種人,他的電影連女兒也困惑不解,甚至他的妻子也與他分道揚鑣,這才是曉丹必死的根本原因。文化人治不了社會病,電影人值得好好想想。這是豆豆的理解,總之,方方面面寫到了,給人留下了極深的思考。


魂舞大漠


《天道》在三年前看過一遍,這個寒假又看了一遍,這部劇之所以能夠讓人有重新刷的慾望,是因為它拍的夠深刻,每一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三年前看,唯一的感覺就是丁元英這個人太了不起了,他提出的文化屬性這樣的定義,他的強者文化和弱者文化邏輯,這些都讓我為之一震,他帶著王廟村的三個音響發燒友一起創業,但是這些人卻錯失了財富躍遷的機會,第一遍看完的感覺是,真的好可惜。

最近又一次看這部劇,感覺就變了,對劇中的愛情,已經三個女人的處事哲學更有興趣了,可能是因為每一段時期經歷不同,關注的點就不同,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這次看完,未來還會再次看這部劇,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天道》能被這麼多人認可,因為它有內涵

我從一個寫網絡小說的朋友那聽到一個詞“爽文”,她說這種小說的寫法就是讀者怎麼爽,作者就怎麼寫。就像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帥哥靚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樣,這種流行文化當然招人喜歡,但過度淺化的內容,讓人難以擁有深度思考的機會。

而《天道》這部劇根據《遙遠的救世主》這本小說改編,它是一部有內涵的小說,它跟認知水平有關,跟孝道有關,跟不同階層的人相處方式有關,書中芮小丹和丁元英的愛情更是一種常人觸及不到的高度。

看完這部劇往往我們都會有更多的思考,究竟怎樣的愛情才是更好的,如何能夠讓自己的認知升級,在不同階層之間如何建立弱連接等,哪怕因為這部劇有一點點收穫,這部劇就有它不可小覷的價值。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它有深意,很多人看不下去,畢竟在快節奏的時代裡,讓人看一部20多集的燒腦劇,是一件很難的事。

看《天道》不可錯過的四個關鍵點

1、女人和男人的對話,要麼是站著,要麼是躺著


在《天道》中芮小丹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她是天國的女人,她那麼與眾不同,雖然我們常人難以像劇中人一樣,有那麼好的條件,那麼深刻的思想水平,但她的愛情觀是可以借鑑的。

她愛上丁元英,就是因為這個人太特別了,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居住的地方竟然可以簡陋到那樣的地步,她不渴望馴服這個男人,她只想留著本心去疼愛這個男人。

她不會讓丁元英為自己謀劃未來,她的生活她要自己掌握,也正是這樣,他們的愛情才純粹。

芮小丹相比於電視拍攝的那個時代的女性,先進了幾十年,她很早就知道要很努力才會有飯吃,要獨立才有話語權,要付出才會有平等對話的機會,所以她在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她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是想愛,想付出,想沉浸其中。芮小丹是站著跟男人對話的女人。

2、事實不會變,只是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不同,導致的差異不同

在丁元英帶著幾個人去創業,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商業摩擦,三個音響發燒友選擇果斷保留既有利益,而歐陽雖然也怕損失,但她相信丁元英的判斷,蕭亞文還主動說出要入股這個公司,三種人,三種看法,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差異。

有些人註定發不了財,因為他們眼光只有那麼短,看的也只有手裡的那些錢,真正看得到未來的人,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益。

3、說話辦事得體,是一種見識,也是一種藝術

蕭亞文在芮小丹去北京找韓楚風時,她去了車站,但是畢竟她跟韓楚風的階層不同,接待規格不同,她當時很智慧的躲開了。

她在給丁元英做助理的時間,從來不越界問丁元英問題,她想跟丁元英產生一些聯繫,所以主動幫他找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不是那種奉行弱勢文化的人,她永遠都在靠自己的實力說話。大咖也需要幫忙,她就是那個能幫忙,又不會讓人產生不舒服感覺的人,修煉成這樣的水平,真的不容易。

4、丁元英的“孝道”理論,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丁元英不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人,他跟父母的相處方式很與眾不同,他不喜歡家長裡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他處世的方式。

他認為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就成為一種交換,並且等價不等價都很難說。他認為對待老人,就是要依據自己的內心和能力,能搬到哪就盡力到哪。

在他眼中,老人有尊嚴的活著,才是真正的活,如果父親的壽命要以成為植物人這樣的方式延續,他認為不如讓父親早日解脫,畢竟這樣的活沒有意義。

寫在最後,這部劇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它討論了很多我們不敢討論的問題,多看多受益,未來還會三刷四刷,直到再也不想看。


芳芳沒想到


芮小丹在丁元英家聽的第一首曲子叫《天國的女兒》。這首曲子後來反覆出現過很多次。

《天國的女兒》是整劇感情線的引子,也是女主這個角色的影射。除了它的曲音婉轉動聽,劇中還多次談及天國、女人、貪嗔痴,用肖亞文的話來說——是女人就有貪嗔痴,沒有貪嗔痴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

芮小丹與丁元英相愛,就是天國之戀。

芮小丹為丁元英向父親借錢的時候,正巧父親正在籌拍一個這首曲子衍生的劇本《天國之戀》,於是兩人討論起天國的女人與天國的愛情。

這番話顯然是《天國的女兒》背後作者借芮小丹之口想要揭示的東西。

但其實芮小丹本身就是《天國的女兒》的註腳。

一不貪。不貪戀妄求。

她不奢求天長地久,愛了便愛了,不管過去將來,不管這個男人能不能駕馭,不管對方愛不愛自己。

後來和丁元英真正談起戀愛,依然不顧勸阻接著幹刑警,也繼續準備著出國留學事宜。

也許這就是:我愛你,不論你愛不愛我;我愛你,但我依然做我自己。

於是才有了那夜窗前星空下的這段表白:

芮小丹對丁元英唯一的要求,是一份禮物:在“貧困縣中的貧困村”王廟村給她寫一個神話——殺富濟貧。

接下來的商戰情節都圍繞著王廟村以及由此組建的“格律詩音響公司”展開,這其中環環相扣的緊密邏輯、水平相當專業的法律和商業術語表達都令我印象深刻。

誰也未料這場舉國熱議的風波只是一個女人的禮物。這份驚世駭俗的大禮,襯得如今那些只會送名牌口紅包包的愛情多麼廉價啊。

二不嗔。不嗔怨責怪。

劇中兩人惟一起衝突是在談及芮小丹工作時。

儘管後來芮小丹同意了男主的觀點,決定儘早留學法蘭克林,寫小說寫劇本。

但爭論當時,兩人各持己見卻沒有怨怒、控制與掙扎——這在平常的感情中,太難得了。

無數情感雞湯告訴我們,女人撒嬌生氣是天性和權利,男人哄騙討好是本能和義務,因此戀愛中的情侶有了衝突矛盾不用正常的溝通商議來解決,而以撒嬌、哄騙的方式掩蓋矛盾本身。

這種謬論的本質問題在於強行以性別標準區分人格,用戀愛關係替代矛盾的正確解決途徑。

殊不知,潤滑油只是權宜之計,硬件磨損不修換,愛也就此失去維修和翻新的機會,日漸折舊。

反觀劇中兩人的交談,總是圍繞著觀點的分享和問題的解決展開,理智的交流,靈魂的觸動,就是這份愛情的本真面目。

三不痴。不痴情忘本。

芮小丹死了,死於孤身與四名通緝犯搏鬥。

這場一比四的對賭開始前,她打出了兩個電話:第二個打給隊長請求增援;

第一個打給丁元英,告訴他自己偶遇通緝犯,丁元英沒有說話,幾秒之後,電話掛斷。

這場搏鬥發生在距離縣城不到二十分鐘車程的郊區,芮小丹只要開著車繼續前行就能迅速離開;

儘管肩負刑警的天職,她也完全能以實力懸殊為由避開危險。

不久以後她將收到法蘭克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更有理由繼續留在愛人身邊,繼續學習、創作,卻依然選擇了告別。

她停下車,拔出了槍。多麼"理智"的選擇,多麼殘酷的現實。

潯陽江頭琵琶女,淮水河邊望夫石。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有情人,但是缺少這種不貪不嗔不痴的天國女神。

…………………………………………………

《天道》有著當今影視劇難得的文化思維和商業邏輯,對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思考和解讀尤其入木三分。

既在友人酒桌對飲談政治:

也從老父病逝論孝道:

還借審訊說神佛:

此外,換從社會角度看,劇中女性獨立思想的表達也令人受教;又或者說,作者並未刻意強調女權,不過是角色構造之中的自然流露。

以女主為典型的有學識、經濟獨立的新女性,生來通透乾淨——如果說男主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女主則根本“無處惹塵埃”。

劇中另兩個重要女配歐陽、肖亞文也同樣獨立、有為。

相比之下,音響發燒友葉曉明、馮世傑、劉冰等男性角色更具市井味,尤以劉冰為代表的投機取巧者令人生厭。

……

誠然,男主的神算天機,女主的智慧通達,都使劇作染上過分雕飾之嫌。而從現實到神佛,從入世到出世,從理智到情感,從愛到恨,全劇又頗具一囊而括的氣概。


鄒易行天下


這部電視劇,之前看過一遍。作為一部商業劇或愛情劇確實相對於現在電視劇魚龍混雜的市場來說不俗,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生硬地方。

比如,芮小丹和王明陽,審8小時,利用三天惡補的一知半解的知識,可想惡補的全是苦澀的哲學,佛學,便能說服王明陽,毫無破綻,運用自如,未免把做學問想的太簡單了。還有,劉冰拿到那信封,按照人的好奇心來說,是不相符的等等。僅對電視劇中的丁元英與芮小丹人物進行稍微的概括吧。

完美而悲慘死去的芮小丹: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姑娘,品性很好,是編劇或作者想要重點塑造的人物。但是她的死去不是角色的行為邏輯,而是作品主題的必然需要。因為她是弱勢文化中的人,是想要在弱勢文化中拯救他人的人,但是作者是批判弱勢文化,結果只能導致她需要付出代價,甚至不得好死。

而這部劇就是通過王廟村的事件,揭示弱勢文化的群體無法通過個人掙扎去改變命運,想要通過個人奮鬥的弱勢文化群體必然會付出慘重代價,比如芮小丹。但是想要突出的是強勢文化,批判弱勢文化,強勢文化的代表就是丁元英,但是從丁元英的談吐來看,確實一般人能看過去,而且能給予好評,好評太多了,俺今天用批判性思維說說丁元英,通過丁元英,這部劇叫‘天道’未免牽強!

丁元英在劇中雖算個人物,但也就是個人物而已,他裡面的哲學理論未免故作驚人,他那些哲學或佛學的乾貨總結起來如下:

宗教層面上:核心觀念所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說得花哨,但實際上很輕率。人世宗教的終極觀照確有其相通之處,但道教、天主教、佛教等的根本理念之間,仍是存在重大差異的。世界上恐怕仍沒有一個宗教學家會將這幾個觀念簡單地等同起來。當然丁元英(或說作者)的佛學知識確實超出一般人,可以有他個人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和理解,但拿這種嚴重缺乏嚴謹論證的所謂個人“覺”和“悟”當做“天道”來揮舞,未免貽笑方家。

形而上層面上:難說有完整的體系,主要是佛學,屬於禪宗一路,再添上些道家的隻言片語。看不到厚實系統的學養支持。

倫理學層面上:核心觀念是文化屬性,即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照我理解,這個無非是尼采的奴主道德和奴隸道德之類,算不得什麼新鮮玩意,沒必要生造出這些彆扭的名詞來唬人。

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丁元英作為強勢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主要是佛學,哲學等等的大拼盤,而作者著重勾勒出這個人物形象,可見作者對佛學的常識如上所言。

丁元英自稱是文化混子,但是作為這樣的文化混子,足夠了!

當然對於一部劇或書






粵夜粵精彩


我是08年6月份劇荒的時,點了艾琪以篩選中的好評榜,突然發現了前20中有個叫《天道》的電視劇海報上竟然是王志文,我特別喜歡王志文,感覺他的作品全是精品。就這樣陷入了進去,看了第一集停不下來了,然後花了3天就看完了這部24集的電視劇,一看上映時間原來是一部11年前的電視劇啊,感覺它就像電視劇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珍珠。

看完第一遍的感受:震撼,震撼完了是驚歎,驚歎完了是懵懂,感覺《天道》的作者想要向我們傾訴什麼,但是受制於影視體裁的限制,有些作者的感情表現不出來,仔細品味,感覺電視劇讓人思考的東西斷斷續續的。

雖然這些斷斷續續的東西已經讓我跪下了,但是意猶未盡。馬上的儘快的搜索了它的小說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就是書名就引人不住的思考:誰是救世主?救世主為什麼是遙遠的?。。。。。。

讀完《遙遠的救世主》再次跪下,然後又二刷了《天道》。

下面是我對《天道》的個人評價,重申僅是個人評價

我對《天道》中的思想是舉雙手肯定的,看《天道》可以提高你的格局和視野,我強烈建議你抽空觀看這部電視劇,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談談《天道》對我最震撼的兩個點

1.如果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就是交換。

個人覺得:在任何社會,經濟互助和精神互助是家庭的兩個最主要功能。防老就包含在經濟互助和精神互助兩個裡面,如果你的父母不是為了經濟互助和精神互助當年怎麼會結婚來產下你。你如果18歲以後不想要這種經濟互助和精神互助了,可以啊,把18歲前的經濟互助和精神互助欠下的債還完。

2.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個人覺得:按照這個說法,強勢文化是越來越強勢,弱勢文化會越來越弱勢。就像我們現在的貧富差距一樣,富者會越來越富,貧者會越來越貧,這個循環怎麼解,難道要來一個強盜邏輯嗎?


一起學JAVA


我很喜歡看《天道》這部電視劇。我連著幾天一口氣把它看完了。

《天道》劇情不算複雜,沒有人為設置特別複雜的勾心鬥角,但是符合生活的邏輯。男主角丁元英借外資之力靠著聰明才智在股市裡發了財,錢財暫時被凍結,通過共同的熟人,丁元英和女主角芮小丹相識,又因為音樂,他倆逐漸發展成戀人。芮小丹問丁元英要了一個禮物:幫助貧困縣的貧困村脫貧。經過考察,丁元英設計了一整套方案:設立格律詩音響公司。他找朋友出資51%控股公司。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資本的力量、生活的真實、人性的光輝與黑暗……當最終丁元英的既定目標達成時,芮小丹卻因因公犧牲了……

這個電視劇真的非常的高大上。

十年過去啦!思想上能達到與它同高度的電視劇幾乎沒有、它的理念很新、劇情又很切合實際,沒有口號,人物形象實實在在:丁元英不是個高大上的人物,但確實是個智者,對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的瞭解非同一般,他邏輯嚴謹,對事物的分析環環相扣又面面俱到,他不冷漠只不過愛獨處,有知己幾個,那是他最喜歡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他可以遊刃有餘地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用他的頭腦和資源!

假如你看一看,相信你會愛上《天道》!

歡迎點評和關注,謝謝!


山水兩相依


我是去年10月份首次看的電視劇《天道》(也是因了悟空問答)。

第一遍,看的似是而非。主要印象是王志文的淡定,神父般的淡定(另有感概,今日暫且不談)。還有就是芮小丹的類似拘謹的眼神兒。

第二遍,劇中的商業模式和邏輯,這個估計是很多人對此劇感興趣的原因。丁元英對芮小丹的"驚世一諾"演義出後面的雷撼劇情(具體情節不再綴述,在此只談感悟)。不論丁元英戰勝樂勝的手法和理念(所謂的被天道粉們奉為圭皋的逆思維)多麼高明,都是建立在"降成本"這個前提上。這也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常識性手段。沒有什麼創新可言。但是丁元英在如此間陋的條件下把格律詩音響的品質做到直隨樂勝,也證明了元英在管理及程序創新方面的高明(如果你是專科以下學歷的創業者,請勿模仿)。所以,我的感悟是,無論做什麼,要想做好,核心的東西必須高於他人。簡單說就是開飯店的菜品質量始終是第一位的,其他是做大做強的次要(也是必要)條件。

第三遍,逐漸感悟和深入理解劇中的觀念和方法論的對白。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建議您看一下五臺山論道的橋段。誓言人間有真愛(男女的愛和情)你或她最好看完全劇~元英和小芮那種絕世(我稱為出世)之愛正好劇中插曲《天國女兒》一樣能盪滌心靈(超出語意能表達出的美,美,美)。如果你想從中悟出發財致富的訣竅,對不起,你還是三更起五更眠吧~~沒訣竅。有道粉說了,元英有句話叫"有道無述,述尚可求。有述無道,止於述"。難道非灌頂之語。極致很慢也要說:學雷鋒你能做到嗎?天道酬勤你也懂,業精於勤,勤能補拙,生於優樂死於安逸等等的座右銘懸於書牆久了,對你今天的"明日歌"警醒了嗎?

老師說的刻骨銘心,痛心疾首。學生則在電腦上"神遊”。

第四遍,選擇性地看。元英的不爭大器可學,元英拔病父的管子不做但倡導。小丹的一生,可在深夜感動,不必身體為行。格律詩的三兄弟就是芸芸吾眾生,推導重來不可能,小修小補亦可行。

第五遍,想到了另一個將被神化網紅,明朝王陽明。陽明一生與元英類似。聰明極頂,俯視眾生。率性而為,知行合一。格萬物難,由心生行。

囉嗦至此,也算知行合一,率性而為。只願沒耽擱眾看家的美夢與行動。


極致很慢


《天道》由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由王志文和左小青擔綱主演。通過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禮物(扶貧王廟村)而引發一系列思考給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這世上哪有什麼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丁元英曾說過:“忍是一條線,能是另一條線;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這兩者加起來你就比別人的空間大。勝負往往只在毫釐之間,你死我活時你比對方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二、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何為強勢文化,所謂強者就是勇往直前、不怕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人。所謂弱勢文化就是,等、靠、要;靠天靠地靠父母唯獨沒想過靠自己。

三、所謂的天道是什麼,不就是自然規律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繞指柔37706047


看完後才感嘆這麼好的片子,為何自己沒有早一點看到。

人稱“鬼才”的丁元英效力於德國某私募基金,用自己對於人性的深刻理解,一年間從中國股市賺了一倍多的錢。後良心發現,退出私募基金。

後來丁元英來到中國古城“隱居”,與小丹相識相戀。小丹想讓丁元英在一個貧困村造一個“神話”,作為禮物送她。丁元英由此策劃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商業實戰……

不同的人看這部電視劇可以學到自己所能理解的東西。有人看商戰,有人學炒股,有人看愛情,有人學認知,有很多可以深入學習的點。

劇中我很佩服一個女子,歐陽雪。丁元英指導她買股票,一年時間股票大賺了171%。若是旁人,大概會從此迷上了這賺錢的快感,就像劇裡另一個人物劉冰說的:看過了外面世界的花花綠綠,我回不去了。歐陽雪很理智地選擇了就此為止。

她說,我去過幾次股票交易所,真看見有人哭,小散戶真可憐,每天仰著脖子看大盤,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血汗錢進了別人的口袋。

我就是她眼中看到的小散戶,無論在股市還是幣市中,每天低頭盯著屏幕,看著行情,眼睜睜的把自己的血汗錢送到了別人的口袋。

整部劇,她一直在重複,她只知道開飯店,所以她老老實實守著這事好好做。正如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直在強調的能力圈,道理都是相通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踏實做事、踏實投資。

我如果能做到歐陽雪一半的理性和適可而止,也不至於今天的慘痛教訓。

人活一世,各有各的生存法子,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本領,踏實做好了,都能過得不錯。怕就怕想要的太大太高,無法安住於當下。

芮小丹讓丁元英扶貧,丁元英一針見血:扶貧說白了也只是讓人能扒著井巖對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是否能爬出去看個人造化,最怕的是看了一眼又掉回去,心態調適不好,就絕望了。

剛看到這句話我完全懵了。直到看完才發現,丁元英真的把人性看得太透了。

人與人的差距,其實不在於財富,而是認知。認知不同的人,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也跟在不同平行宇宙裡一般,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面對同樣的訴訟,葉曉明那三個村民害怕了,選擇逃避退股;肖亞文卻看出了機會。三個村民到結局也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卻在一開始就被丁元英規劃好了。

在看的過程中,就跟眼前的生活一樣。我們看到三個村民因為認知不到丁元英的層次,看不懂丁元英的佈局,只能以自己有限的認知來猜, 猜來猜去也猜不透道理,於是怕了,逃了,望著最後的禮物暗自後悔。

有人評論說, 他們如果踏實跟著做,不懷疑不動自己的心思,會有很好的結局。可正如真實生活,當你處在當下,又有誰能夠堅定地相信某人或某事呢?

用芮小丹的話來說就是,我必須自己覺到、悟到,才是我的;如果我沒有覺到、悟到,即使你給我了,我也拿不住。葉曉明他們就是例子。

劫富富不去,濟貧貧不離。因為貧富只是表相,根源在於認知。

劇中丁元英說到這世上根本不存在“救世主”。高人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侷限,他脫離不了“人”字,便無法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救世主。人能靠的,只有自己。


GODBOY音樂影視推薦社


你對《天道》電視劇怎麼看?

《天道》丁元英為何佈局如此精妙,他憑什麼讓你如痴如醉?

《天道》中丁元英通過導演一出劫富濟貧,讓芮小丹覺悟。這個過程讓王廟村邁進了市場經濟的大門,並且解決了自我造血的難題,最終讓王廟村脫貧。


如丁元英事先預估的一樣,當樂聖輸掉官司和被迫格律詩合作後,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討論……只是另丁元英遺憾吐血的是,芮小丹永遠跟他告別了。

不知道你曾經是否思考過,丁元英憑什麼瞞天過海設了一個如此精妙的佈局?他到底具備了一種什麼樣的思維?


《天道》中當然取得這個結果的過程,丁元英調動了很多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說都是絕無僅有的。而丁元英就是運用他超乎常人的佈局思維調配好了這一切,站在結果的角度去思考細節怎麼佈局。

丁元英身上這種結局式的思考方式就是經常被提起的逆向思維。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站在結果上,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


其實逆向思維根本談不上高深,也並不是萬能。逆向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果反推,倒過來思考,從結果去驗證條件,反其道而行讓問題點更清晰。

逆向思維是一種發現本質的思維,影響一件事情走向的因有很多,通過逆向思維可以最大效率找到其中影響最大的關鍵因素。這樣做,讓你更容易發現問題的本質。


與常規思維不同,逆向思維是從結果出發反過來思考問題,是用絕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在為人處世上運用逆向思維,這個在普通人眼裡就是以“出奇”去達到“制勝”。


特別提醒1:如果你想獲得【電子書版《天道》】,請點開我的頭像,右側發私信【天道】即可特別提醒2:如果你渴望探索【天道思維】,請點開我的頭像,最底下的菜單欄有《天道秘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