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英文化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數百個,太上皇卻只有十幾個,而且這十幾個太上皇裡,有一些還是自己不承認自己是太上皇的(尷尬😅),關於太上皇的下場,則各不相同。
下場最好的,當屬主動讓位的。
這種情況有兩個典型——乾隆帝和宋高宗。乾隆帝中年的時候,由於長期不立太子,被大臣指責貪戀權位。乾隆帝表示並不是貪戀皇位,於是自己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說自己如果在皇位上幹到聖祖皇帝(康熙帝,在位60年)的年頭的話,就主動禪位。乾隆也就是順口一說,因為在他之前,康熙帝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在位六十年。結果偏偏自己賊長壽,到了乾隆六十年,大臣們提醒乾隆不要忘了當年立下的flag,乾隆不得已禪位給了嘉慶。雖然自己做了太上皇,可是對權力的慾望絲毫不減,以太上皇的名義繼續掌控朝政,直到三年後去世。
宋高宗趙構和這種情況類似,屬於迫於內外壓力主動退位,可是他比乾隆還過分的是,他足足做了25年太上皇!在這25年裡他大事小情都要干涉,搞得現任皇帝宋孝宗很不爽,最後宋高宗死後,宋孝宗自己都覺得沒意思,乾脆兩年後也禪位了。
比主動禪讓慘的,是被動禪讓。這種事情多出於唐朝,唐太祖李淵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被李世民的軍隊逼宮,不得已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天後禪讓給李世民稱太上皇。李世民雖然在之後對李淵還不錯,但也僅僅是面子上的事情而已,生活待遇尚可,但也被逐出皇宮,去秦王府邸居住。至於老皇帝心裡是什麼滋味,那就不是李世民關心的問題嘍。
唐玄宗李隆基也一樣。安史之亂使李隆基的微信大減。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太子李亨和玄宗一行在路上分道揚鑣,太子一黨在靈武稱帝,遙尊成都的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既成事實。之後長安光復後,唐玄宗雖然表面上還有皇帝的體面,實際上已經被兒子給軟禁在皇宮裡不得出入了。
最悲慘的莫過於因為國難成為太上皇的。宋徽宗在第一次金兵南下之後為了逃避戰亂,急急忙忙的禪讓給兒子宋欽宗想要南逃。結果無論是宋徽宗還是宋欽宗都沒有躲開靖康之難,被抓到冰天雪地的五國城裡受盡凌辱而死。
明英宗因為土木堡之變被韃靼軍隊俘虜,明朝朝廷另立了明代宗,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一年以後,英宗回朝,明代宗為了防止明英宗爭皇位,將他在南宮囚禁七年,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七年以後明英宗政變復位,第一件事就是把明代宗廢掉,並給了一個惡諡,可見仇恨之深。
至於中國第一個太上皇劉太公,則十分有趣。劉邦當皇帝的時候年齡並不太大,結果沒法給父親安放位置。雖然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皇帝,可畢竟不能讓自己的父親給自己行臣子的禮儀。所以為了安排一個比皇帝還大的位置,專門設立了“太上皇”以尊崇劉太公,也算是劉邦盡一點自己的孝心吧。
小約翰
這裡就寫一個備受人鄙夷的太上皇,宋高宗趙構的退位生活。
大家也許都聽過描寫北宋滅亡後,孟元老追憶汴京的繁華景象所編寫的《東京夢華錄》。其實南宋滅亡後,同樣有一名叫做周密的故南宋官員寫了一本懷念臨安太平風華的《武林舊事》。
值得一提的是,周密曾經於機緣巧合之下見到過記載宋高宗當太上皇時期有關其日常生活的檔案——《德壽宮起居注》。所以《武林舊事》中專門留了一章的內容給趙構,描寫他的安逸生活。
宋高宗退位後在皇宮的北面另外建了一座叫做德壽宮的宮殿作為養老的住所,被稱作“北大內”。對了,這裡原來是秦檜的府邸。一、醉夢之期
孝宗雖然是養子,但對高宗稱得上是以天下養。淳熙三年(1176年),宋高宗的生日天申節到來,宋孝宗獻上的壽禮記錄在案:
進奉銀五萬兩,絹五千匹,錢五萬貫,度牒一百道,用綠油匣二百個。上貼籤雲:"臣某(御名)謹進"。淳熙八年(1181年),宋高宗七十五歲了,孝宗本打算為養父再行慶壽,但被高宗婉拒。不過為表孝心,孝宗還是獻上了鉅額錢財:
還沒過生日,就得了兩千兩黃金,一萬兩銀子以及三萬貫會子,真是天家富貴。
南宋摩羯紋金盞
雖然經歷了靖康之難,不過北宋時期宮中的奇珍異寶貌似並沒有完全散失,宋高宗手上還留下了不少貴重器皿,偶爾拿出一件便令人大開眼界:
太上宣索翡翠鸚鵡杯,官裡與皇后親捧杯進酒。太上曰:"此是宣和間外國進到,可以屑金。就以為賜。"上謝恩。南宋花卉銀臺盞
與到處如傳銷般的慈禧、乾隆、朱元璋吃過不同,宋高宗當太上皇時期才真正沉迷於美食,德壽宮常常出資購買臨安市場上的食品:
太上宣索市食,如李婆婆雜菜羹、賀四酪面、髒三豬胰、胡餅、戈家甜食等數種。另外德壽宮也會送一些美食給孝宗皇帝品嚐:
北內送天花蘑菇、蜜煎山藥棗兒、乳糖、巧炊、火燒、角兒等。雖然一早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過高宗身邊的妃嬪數量絲毫不輸:
又移宴清華,看蟠松,宮嬪五十人,皆仙妝,奏清樂,進酒,並衙前呈新藝。且其中許多才貌雙絕,比如劉婉容(劉賢妃),就是樂舞方面的天才:
此外還有張婉容(張貴妃),也一樣擅長琴藝:
命小內侍宣張婉容至清心堂撫琴,並令棋童下棋,及令內侍投壺、賭賽、利物、則劇。甚至連宋光宗的寵妃黃貴妃,開始都是高宗身邊人,因為看這個孫兒身邊沒什麼人侍奉,趙構才把她賞了出去:
黃貴妃,淳熙末在德壽宮,封和義郡夫人。光宗為皇太子,傍無侍姬,上皇以夫人賜之,遂專寵。美女,金銀,美食,宋高宗在德壽宮數十年的“醉夢之期”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宋代七絃琴
二:冷泉疊翠
為了讓養父在德壽宮內也能享受到西湖美景,在孝宗授意下,一座名園在德壽宮後苑拔地而起:
於北內後苑建造冷泉堂,疊巧石為飛來峰,開展大池,引注湖水,景物並如西湖。其西又建大樓,取蘇軾詩句,名之曰"聚遠"。冷泉堂、飛來峰和聚遠樓建成之後,翰林院撰文誇讚“聚遠樓前面面風,冷泉堂下水溶溶。人間炎熱何由到,真是瑤臺第一重”,可見冷泉堂和聚遠樓還有避暑的用處。
德壽宮考古現場
南宋皇宮的另一處避暑場所翠寒樓,《武林舊事》裡倒是非常細緻的錄下了那裡的一切。
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池可十畝。池中紅白菡萏萬柄,蓋園丁以瓦盎別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庶幾美觀。又置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等南花數百盆於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各設金盆數十架,積雪如山。紗廚後先皆懸掛伽蘭木、真臘龍涎等香珠百斛。蔗漿金碗,珍果玉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洪邁曾經在三伏天被召入翠寒樓面見皇帝,結果因為穿的太少,凍得直哆嗦,站都站不穩:
洪景盧學士嘗賜對於翠寒堂,三伏中體粟戰慄,不可久立,上問故,笑遣中貴人以北綾半臂賜之。而冷泉堂之前也採取了相同的方法,種植了大量的茂密林木用來遮擋陽光:
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見日色,並無暑氣。至於飛來峰那就更厲害了,趙構還特地將湖州進貢的一種“五花並幹”的新品種蓮花養在假山前池塘裡:
同至"飛來峰"看放水簾。時荷花盛開,太上指池心雲:"此種五花同幹,近伯圭自湖州進來,前此未見也。"按理來說這樣也夠涼快了,趙構還嫌不夠,要在這地方吃冰飲:
後苑進沆瀣漿,雪浸白酒。上起奏曰:"此物恐不宜多吃。"太上曰:"不妨,反覺爽快。"德壽宮自然不止這一處景緻呢,後苑梅坡種著成片梅花,其中有兩種十分少見的苔梅:
一種宜興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越上,苔如綠絲,長尺餘。高宗就曾在石橋亭邀孝宗一同欣賞這兩種苔梅並開的景色,另外浣溪亭的海棠也為高宗所喜。
要說德壽宮最仙氣的建築當屬香遠堂。堂東有一座長六丈用玉石砌成的萬歲橋,橋中心有用高麗的白羅木所造的四面亭,橋邊池塘有十餘畝地那麼大,種的都是千葉白蓮。御用一切器物皆以水晶製成,奢華無比。八月十五月圓之夜,南宋皇室一家子便在香遠堂這裡賞月聽曲,彷彿月宮琉璃世界:
德壽宮景緻德壽宮發掘出飛來峰和小西湖部分
三、西湖遊幸
談起杭州,古往今來最有名的莫過於西湖盛景。海陵王完顏亮在宋人眼中都是因為仰慕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絕世風光才悍然南侵。而作為太上皇的趙構,自然繼承了他老爹附庸風雅的個性,時常巡行西湖。
淳熙間,壽皇以天下養,每奉德壽三殿,遊幸湖山,御大龍舟。宰執從官,應奉諸司,及京府彈壓等,各乘大舫,無慮數百。時承平日久,樂與民同,凡遊觀買賣,皆無所禁。畫楫輕舫,旁午如織。光是隨行的官員貴戚以及宮中役人就已經達到了數百船之多。高宗孝宗還允許百姓商民在御舟出行時繼續如往常在西湖營生,那太平景象恐怕不輸給汴京的金明池。
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事實上,高宗很喜歡吃西湖景區裡的小吃,至今都非常著名的杭幫菜宋嫂魚羹,就是因為被巡行西湖的宋高宗賞識,從而打下了招牌:
如宋五嫂魚羹,嘗經御賞 ,人所共趨,遂成富媼。光風景像金明池那還不行,器用自然也要像。說說太上皇所乘坐的御舟:
御舟四垂珠簾錦幕,懸掛七寶珠翠,龍船、梭子、鬧竿、花籃等物。宮姬韶部,儼如神仙,天香濃郁,花柳避妍。自古以來皇帝出巡,大夥腦袋裡首先想到的畫面估計都是“肅靜”“迴避”兩塊牌子外加一大堆護衛把皇帝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然而高宗孝宗遊西湖很是讓人覺得有人間煙火氣。有一次御舟到斷橋邊上一個小酒館裡,發現館子裡有一位太學生的題詩,還幫人家修改了一下末尾:
盛夏的西湖荷花
四、錢塘觀潮
1183年,應孝宗之邀,高宗與吳後出德壽宮到錢塘江邊看大潮。孝宗預先已經命人在浙江亭旁“抓縛席屋五十間,並用彩纈幕”,再調遣水軍五千人至江下,又命臨安府水軍將兵船陳列江中,讓軍士標槍舞刀以壯聲威。
如此大張聲勢不可能只簡單的看看自然景觀,孝宗也一早安排了百戲藝人表演:
自龍山已下,貴邸豪民,彩幕凡二十餘里,車馬駢闐,幾無行路。西興一帶,亦皆抓縛幕次,彩繡照江,有如鋪錦。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兒、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彩旗,踏浪爭雄,直至海門迎潮。又有踏混木、水傀儡、水百戲、撮弄等,各呈伎藝,並有支賜。太上喜見顏色,曰:"錢塘形勝,東南所無。"上起奏曰:"錢塘江潮,亦天下所無有也。"高宗繼承了其父徽宗的才華,書法詩文皆可稱善,在這種時候又怎麼可能放過?於是高宗下令群臣作曲,最後吳琚拔得頭籌:
草書【洛神賦】卷,乃是趙構為太上皇時期所寫
卷末的“德壽殿書”宋孝宗所書【後赤壁賦】
五:富貴風流?
讀到現在,大家對高宗的風雅生活已經十分了解乃至羨慕不已了吧?不過高宗的這種情調其實與兩晉時期的名士們有著相似之處,基本都可以看做因為時局的混亂,所以大家及時行樂、享受人生的意識忽然覺醒。換言之,這種安樂的背後,是巨大的危機,是隨時可能到來的毀滅。高宗剛退位,孝宗組織的隆興北伐失利,身為太上皇的趙構居然僱傭幾百個役夫每天在宮門口候命,自己準備隨時跑路:
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子語類】即便身邊美女如雲,不過自己的身體...每一個夜晚趙構和嬪妃們到底是怎麼過的,這就非常神奇了。
德壽宮奢靡之下,趙構內心到底有沒有外表那麼的歡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世祖大王or首陽大君
一般中國歷史上,是很少有太上皇這個神奇的物種的。畢竟太上皇這個職位太特殊了,因為他是皇帝的老爹。
一般能當上皇帝的人,直到生命的消亡,才會退位。也就是說,當上皇帝的人,根本就沒有人願意當太上皇。
因為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只有皇帝。太上皇雖然是皇帝他爹,但是,手裡的權利根本沒有辦法和皇帝來比。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了皇帝的人,不願意當太上皇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病死在沙丘,他是臨死才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的。你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就開了這麼一個身死才傳位的頭,後世的皇帝們,怎麼可能不效仿呢?
歷史上最幸福的太上皇--劉太公
當然了,當了皇帝的人不想當太上皇,不代表歷史上沒有太上皇。我們盤點一些,那些我們知道的歷史上的太上皇們吧。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太上皇,就是劉太公。
劉太公的兒子,就是劉邦。
因為劉邦是草根逆襲當上的皇帝,所以,他老爹這個太上皇是劉邦追封的。
當然了對於農民出身的劉太公來說,自己有生之年,能當上太上皇,那也是十分榮耀的一件事了,至於其它的,他就不敢多奢享了。
劉太公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太上皇。
歷史上最有名的太上皇--李淵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太上皇,應該是唐高宗李淵了。
因為他有一個好兒子叫李世民,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然後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把皇位讓給了自己。
那時候李世民的羽翼已經豐滿了,而且大唐的皇位早晚是李世民的,所以李世民身邊聚集了大量的文臣武將。
李淵對於李世民的請求,不得不答應,免得落得一個像李建成那樣身死的下場。
李淵退位之後,他的日子過的當然沒有當皇帝的時候自在了。
這時候的李淵是搬到了一個偏殿裡,整天和自己的妃子混在一起。其它人也不敢和李淵來往呀,所以,李淵也只有和他的妃子,小兒子們待在一起。
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也許,這就是最大的天倫之樂吧。不過遠離了權力中心,也就遠離了更多的榮耀,看起來就會比較落寞了一些。
那種生活,經過大起大落的李淵,不知適不適應。
歷史上最無奈的太上皇--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也當了太上皇。他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無奈的太上皇。
他當太上皇和安史之亂有關,當安祿山攻破潼關的時候,唐玄宗想去四川避難。
就是在他去四川的路上,他的兒子李亨,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擁護下當了皇帝。
就這樣唐玄宗被迫成了太上皇。
安史之亂被平叛之後,李亨就把老爹太上皇唐玄宗給囚禁了起來,唐玄宗最愛的高力士,因為比較忠心於他,都被李亨這個好兒子給賜死了。
想想唐玄宗的晚年,真的是悽慘無比呀,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貪上這麼一個篡位的好兒子,防自己都給防賊似得。
歷史上最特別的太上皇--乾隆
再說最後一個,最特別的太上皇。他就是清朝的皇帝乾隆。
大家都知道,乾隆之所以當太上皇,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當皇帝的年數,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
所以,在他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之後,他就退位了。
但是,乾隆僅僅是退位了,所有的軍政大權,這時候還是抓在他的手裡的。
因此,乾隆也是中國歷史上權利最大的太上皇,那時候真正的皇帝嘉慶,每天也只能吃喝玩樂,和做太子的時候,沒有任何區別。
對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太上皇的故事,歡迎留言。
史學達人
“太上皇”這個職位,一開始就是非常尷尬的,為什麼尷尬呢?
首先,“太上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叫法。“太上皇”是劉邦創建的。劉邦奪了天下,當了皇帝,成了權力至高無上,所有人都得向他跪拜的人物。但是,這時候他爹成了一個難題。既然所有人都應該向劉邦跪拜,自然包括他爹。但是自古以來都是兒子跪拜爹,沒有爹跪拜兒子的。那麼,究竟是他跪拜他爹,還是他爹跪拜他呢?最後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你乾脆封你爹為“太上皇”,這樣一來,你爹就不用向你跪拜了。由此,“太上皇”就這麼尷尬地產生了。
其次,“太上皇”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出現的。一般來說,都是皇帝去世後,新皇帝才會繼位,這樣一來,也就不可能出現“太上皇”。也因此,一個朝代出現了“太上皇”,基本上都是在一種非正常的狀態下出現的。不管這個“太上皇”是皇帝主動讓位出來的,還是被逼的,總之都是非正常的狀態。
那麼,當一個皇帝成為“太上皇”後,他的日子一般都是怎樣的呢?
(李淵劇照)
一、遭猜忌。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君。不管這個“太上皇”是主動讓位的,還是被逼讓位的,他都必然會被猜忌,會被新皇帝猜忌。
歷史上除了劉邦的爹外,其他“太上皇”,都是曾當過皇帝的。畢竟曾經是皇帝,曾經是君臨天下說一不二的人物。所以,其權力影響的餘波,肯定是存在的。
如果這個“太上皇”是主動讓位的,比如宋高宗、乾隆這樣的,新皇帝肯定擔心,皇位說不定又會被收回去。如果是被逼讓位的,比如李淵、李隆基之類的,他們又會擔心,“太上皇”會利用自己尚存的影響,搞復辟。
畢竟“太上皇”曾經是皇帝,曾經是說一不二的人物。所以,新皇帝猜忌他,也是很正常的。
(宋高宗劇照)
二、被防範
當新皇帝猜忌“太上皇”的時候,他必然對“太上皇”防範森嚴。
“太上皇”住的地方,必須不能是很顯眼的。“太上皇”的身邊,必須派侍衛嚴密盯防。“太上皇”的人際交往,必須被嚴格限制。
不過,所有這些,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決不能明目張膽地做。表面上,還得把最孝道的模樣放在首位。必須要做到早請示晚彙報,給天下人做表率,讓天下人看看,皇帝對“太上皇”有多麼的孝道。
歷史上的宋孝宗,之所以廟號是“孝”,就是因為他對宋高宗早請示晚彙報做得好。像他這種廟號的皇帝,歷史上是並不多的。
三、受疏離。
無論是“太上皇”主動讓位給新皇帝,還是被逼迫退位的。大臣們都絕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對待“太上皇”,那樣做,肯定是會惹得新皇帝不高興。新皇帝一旦不高興,其後果是很嚴重的。
乾隆皇帝死後,還不到十天,嘉慶皇帝就把和珅逮來殺了。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嘉慶想得到和珅的銀子。不過我認為,想獲得銀子的想法,並不是主要的。那時候的嘉慶並不是特別缺錢。嘉慶缺錢,是他在臺上的時候,鎮壓過白蓮教起義等農民運動,才把國庫給打空了。嘉慶一定要殺掉和珅,就是看不慣和珅一直巴結乾隆,一直和乾隆的關係很近。
因為被大臣們疏離,“太上皇”的心情,肯定很不爽,很鬱悶。
(嘉慶劇照)
四、很失落。
現在的一些官員,當他們退休以後,他們心裡都很失落。何況是古代的“太上皇”,其失落的心情,一定是很強烈的。
就算是一些主動退位的,如果新皇帝不聽他的時候,他都有很失落的心情。比如宋高宗,就曾對宋孝宗北伐,多次表達過不滿。而假設太上皇是被逼退位的,其失落的心情,則尤其強烈。白居易寫《長恨歌》,所要表達的,就是唐明皇的那種失落和無奈。
因為失落。除了宋高宗這種極個別的外,大多數“太上皇”,都不會活太長時間,常常在鬱悶中就去世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所謂太上皇,乍一聽彷彿有點博士後的意思,屬於最高級別
但實際上,大部分太上皇如同小品中所說的“咋還學著學著就倒退了,到了博士後面去了呢?”
歷史上的太上皇,大致有四種
第一種,被逼無奈型
第二種,自己願意型
第三種,沽名釣譽型
不同類型的太上皇,分別過著不同的日子,如同博士後和博士倫一樣有著天壤之別
兒子看好了皇位,逼著當爹的去做太上皇(一朝兩例)
唐朝高產太上皇,一個李淵、一個李旦
李淵比較慘,頭天還是皇帝,太子(李建成)也蠻聽話。第二天小兒子李世民跑過
說道:“爹,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太上皇了!”
李淵很詫異,“咋了,你哥要造反啊?”
“你說建成啊?他已經掛了,還有元吉也跟著去了!”
李淵一臉煞白,“好,世民乾的不錯!那個,從今天開始你當皇帝”
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李淵,日子過得不算舒坦。因為李世民屬於篡位,所以從那之後李淵的一舉一動均受到限制,也就是所謂的軟禁
鬱鬱寡歡中離世的李淵,雖然活了71歲,可是晚年並不幸福
而中宗李旦,就更尷尬了。前後兩次登基的李旦,在位八年,但掌權只有兩年,稱太上皇四年,可謂是歷經風雨
而逼迫他退位的,就是知名度極高的唐玄宗李隆基
當皇帝太累了,當太上皇享福去!
持有這種觀念的太上皇,不在少數。他們想著當皇帝需要日理萬機,為國家操心勞累,幹不好還得捱罵,不如當太上皇享福啊
於是乎,就有皇帝一拍腦袋決定禪讓,管他誰接手呢,哥先瀟灑去咯!
北齊皇帝多荒淫,自高洋狂飲醇酒飢渴而死之後,高湛更是前赴後繼,成為中國皇帝殘暴荒淫的優秀代表
十歲的兒子推上來當皇帝,自己卻一頭鑽進後宮,可惜精力有限,幾個月後就......
當然,高湛是反面教材,另外一個就比較厲害了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就是接受了老爹的禪讓,很小就當上皇帝的。而正是由於小時候受盡磨鍊、練就一身本事,才有了後來的巨大成就
而他老爹拓跋弘(非錯別字,同名不同字)之所以要禪讓,竟然是為了潛心學佛,也算是中國歷史上皇帝中的奇葩了
如果說,全世界我都可以放棄,只是因為我太NB
有一種太上皇,是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只是為了層級更進一步,去享受這世上最後可以享受的東西
代表人物,也可以說是唯一代表人物——乾隆皇帝
成就了十全武功,寫就了三萬首詩後,乾隆爺覺得自己功德圓滿,可以享享清福了
在位長達六十年的乾隆,可謂是看盡世間花開花落,屬於功成名就
所以他選擇退位成為太上皇,將皇位傳給太子顒琰
雖說禪讓,但仍舊把持朝政,國家大事無一不由乾隆本人決斷,顒琰實際上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這種類型的皇帝,不多見。還有一個人也算是有這種感覺,不過不太一樣
此人歷經艱辛萬苦,顛沛流離前半生,為了偏安一隅苦苦支撐了大半輩子
最後選擇禪讓皇位去享清福,而且願意徹底放下權力——宋高宗趙構
當然了,歷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是無奈之舉
比如宋徽宗趙佶成為太上皇,是因為大兵壓境被逼無奈
再如明英宗朱祁鎮成為太上皇,是因為自己好不容易逃回來,但代皇帝弟弟看上這個位子,不願意讓出皇位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太多皇帝是被迫之下成為太上皇的
主動去當的,還真不多。而能夠完美勝任太上皇這一職位的,也唯有乾隆爺一人了!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咯!
置身黑白的精彩
歷代的太上皇一般分為兩大類,其一為主動型,其二為被逼型,前者更合適的稱呼應該是太上皇帝,後者則是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但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在他們成為太上皇之後,生活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度過餘生的方式也呈現多種多樣的態勢。
這裡四姑娘各舉例子來說明一下。
趙武靈王:專心致志搞事業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趙國在他手中真正實現了強盛,而後期的趙武靈王覺得做國君實在是太耽誤他的時間了,於是他將國君的位子傳給了王子何,即趙惠文王,而自封“主父”(也就是最早時期的太上皇帝)。趙惠文王處理趙國的國政,而趙武靈王則專心致志研究趙國的擴張,即對外的軍事,甚至他還親自到秦國去考察。
但是因為趙武靈王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導致四年後,他在沙丘的行宮被圍困致死。趙國也很快走了下坡路。
南北朝時期的三位奇葩太上皇:將皇位傳給年幼的兒子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北齊和北周都出現了太上皇傳位於孩童的現象。北魏拓跋弘在十二歲的時候登基為帝,即獻文帝,只是他年紀太少,因此由嫡母馮太后臨朝聽政。或許是長期壓抑的結果,或許是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六年後,他將皇位交給了年僅五歲的兒子拓跋宏,而自己成為太上皇帝。當然,雖然已經退位,畢竟拓跋宏還小,因此國政還是由拓跋弘來處理,馮太后依舊是不容小覷的存在。
就這樣又過了五年,拓跋弘突然離奇去世,而馮太后再次臨朝聽政。拓跋弘去世的時候只有23歲,他的去世和馮太后有沒有關係我們不得而知。
北齊的高湛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25歲繼位的他基本沒有做過幾件稱得上是對北齊好的事情,在他做了三年多的皇帝之後,藉著彗星的出現,將皇位傳給了自己那10歲的兒子高緯。高緯正是北齊的亡國之君以及處死蘭陵王高長恭的元兇。
高湛之所以要做太上皇就是為了更好的玩樂,但是軍國大事還是他說了算。四年後,耽於享樂的高湛去世,時年32歲。無獨有偶,另一個為了享樂才退位的太上皇就是北周的宇文贇。宇文贇是著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兒子,都說虎父無犬子,宇文贇可實在不能和自己的父親相提並論。
宇文贇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那只有7歲的兒子宇文闡,而自己大擴後宮,立了五位皇后,盡情的揮灑人生,不過享受人生的時間並不長,第二年就病逝了,時年22歲。他去世的第二年,楊堅篡周立隋,又一年,宇文闡被楊堅殺害。
唐睿宗和乾隆:主動退位,握有實權
很多人都知道,唐睿宗曾三讓天下,這第三讓就是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即唐玄宗。不過唐睿宗的主動讓位裡多有有些逼迫的成分在裡面。在太平公主、李隆基和唐睿宗這三方勢力的角逐中,實際上唐睿宗是佔了下風的。每當宰相來議政的時候,唐睿宗首先會問有沒有問過天平公主,再有沒有問過李隆基,這最後一道才是他。他的皇位本身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幫他坐上去的的。
因此在爭權的過程中,唐睿宗如坐針氈,索性直接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帝,還是握有實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重大刑事案件的處置權都還在手中。不過這種局面並沒有持續很久,後來李隆基解決掉了天平公主,唐睿宗終於正正經經成為太上皇,開始不問世事,窩在百福殿裡看花開花落,三年後去世。
另一個握有實權的太上皇帝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乾隆退位帶著點炫耀的成分在裡面,十分符合他“十全老人”的作風。但退位不代表退出歷史的舞臺,實際上軍政大權還是握在他手中。三年後去世。
以上握有實權的太上皇帝實際上是不多的, 而多數是不僅沒有權力還被軟禁起來的憋屈太上皇。
李淵、李隆基:憋屈的太上皇
李淵被李世民逼著退位後,先是在太極宮住了幾年,太極宮的宮女和妃嬪被李世民放出去了一大部分,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妃嬪和宮女伺候李淵。後來李淵被安置到了大安宮,一個比太極宮低窪潮溼的所在。父子倆難得見一面,李世民很少會去大安宮問安,而李淵也極少出來走動,實在憋悶了,李淵就和自己的那些妃嬪關上燈談生人。李淵即便六十歲了也還有生育能力,在太上皇時期還不忘給李世民添弟弟。
這一點是李世民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要知道李世民還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孩子出生了。李淵的太上皇生活持續了九年,在70歲的時候去世,也算是難得的高壽了。
另一位長壽的太上皇就是李隆基。李隆基是在安史之亂中被一直懦弱的兒子李亨奪了皇位而變為太上皇的。最初李隆基和李亨兩地分居,李隆基還稍微有點權力。
但後來,兩京收復,唐肅宗將李隆基迎回了長安,真正的軟禁生活才開始,發動了數次政變的李隆基也算是一位撥亂反正的果決強主,但在成為太上皇之後卻只能被欺負,尤其還是被一個太監欺負。他回到長安後住在興慶宮,受到李輔國的監視,只有一些梨園弟子陪著他娛樂,還有高力士和陳玄禮相陪。後來李輔國矯詔把李隆基遷到了大明宮的西內,真正被孤立起來,高力士和陳玄禮都被調離了李隆基身邊。就這樣,李隆基在78歲的時候鬱鬱而終,當時身邊一個知心的人也沒有。
尚宮女史
“太上皇”這個名詞只有中國古代帝制時代的產物,當然日本封建時代的皇帝成為“天皇”,那麼太上皇就被成為“天皇上皇”的別稱。如果放眼到世界古代史,好像西方世界史上帝國中並沒有太上皇這一說法。有知道的看官,請在評論中回覆。
在日本古代幕府時代之前,太上皇的權力相比較中國古代太上皇是否一樣呢?我們一起來探尋:
1.現任天皇與天皇上皇並存,管理國家政權:文武天皇是日本第42代天皇,在位年自公元697年至公元707年,總共10年時間。這個時候剛好又是唐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時代。不過這個文武天皇一家都是天皇,祖父。祖母,父親、母親自己都是當過天皇。就像唐玄宗的一家子一模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唐朝傳過去的豐富經歷。文武天皇只是個15歲的少年,所以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太上天皇持統上皇讓位後,仍然充當文武天皇的監護人,與文武天皇並座,處理政務。
2.天皇太上皇選擇當和尚,作為法皇(出家太上皇):876年,日本進入幕府時代,外戚及將軍作為國家實際掌控者。幕府將軍藤原基經逼迫清和天皇退位,擁立年僅9歲的太子繼位,是為陽成天皇。清和上皇在政治上無所作為,無能無力,只好遁入空門,當和尚,一心研究佛理,成為佛門主持。
3.又做太上皇,又做和尚,幕後掌權3代人:1072年北宋時代,日本天皇又出了個奇葩的天皇,就是白羽天皇。他做了一下子天皇覺得沒意思就退位了,自己做了一會太上皇也沒意思,又當和尚,但是俗家弟子不剃度。然後自己又建立起一套行院制度,在幕後操控國家事務大權,成功熬死兒子堀河天皇、孫子鳥羽天皇、重孫崇德天皇三朝天皇之後,自己活到77歲之後才死去。這是太上皇的典範。
在幕府繁盛時代,平安混戰年代,日本天皇是大權旁落,外戚或將軍專權時代,天皇就是一個傀儡角色,就是隨意廢立,天皇或天皇上皇也沒有意思了。
故中國古代太上皇與日本天皇時代,尤其是幕府統治時代之前天皇上皇的相比較差不多,但又有區別。各位看官覺得不錯,請點贊與關注吧,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皇不見皇,皇帝是終身制職業,一般都是死後才有新皇登基。不過封建三千年裡,確有幾個太上皇和皇帝同期存在,有累了退休的、有被逼迫的、也有奇葩的,正所謂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他們的太上皇生活也各有不同
累了退休的,有倆出名的
一個南宋趙構,一個大清乾隆
這兩位爺都是罕見的年過八十的高壽皇帝,雖然退休,但仍然實權在握。不過兩人還有些區別,趙構是真心想退,1162年退休後基本不問政事,過了25年的逍遙太上皇生活,吟詩作畫、美食、唱戲聽曲,可稱富貴閒人;乾隆呢,做了六十年皇帝,因為不想超過康熙的在位六十一年,怕被人說不孝嘛,索性讓兒子提前登基,退休後的乾隆仍然時不時的指點一下江山,直到去世。那時候嘉慶皇地位只能排第三,第二叫和珅
被逼迫退休的,最出名的是李淵
626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囚父,李淵剛嚐到幾年皇帝甜頭就被迫退休,還有喪子之痛,心情可想而知。不過沒辦法了,李世民勢大,李淵只能龜縮太極宮為老李家開枝散葉,據說年過六十仍雄風不倒。李世民幾個弟弟妹妹,多是在這段時間出生的
有時候外國使節來訪,李淵作為吉祥物也會出席酒會宴席,講兩句話應應景
講真,估計是李世民開的好頭,歷代王朝中,大唐太上皇最多。除了李淵,還有李旦退休“讓”兒子李隆基,李隆基退休“讓”兒子李亨……
還有一些奇葩退休的
比如金兵臨城時,宋徽宗禪位宋欽宗,他的理由很奇葩,為了不做亡國之君,結果父子兩人都被金兵捉去了……最終在金國牢獄中過上了天上皇生活,有時候金大大飲酒作樂,他們還得去獻舞助興……
再比如為了尋歡作樂,把皇位傳給兩歲兒子的北周宇文贇。這個人還是要點臉的,皇帝尋歡作樂影響不好,名聲會壞嘛。這位爺當了太上皇后直接全國海選美女,充填後宮,結果縱慾過度,二十歲就死了
也有沒幹皇帝,直接當太上皇的
這樣的只有一個,劉邦他爹劉老太爺。這位爺一不小心培養出了一個開國皇帝兒子,自個兒就成了太上皇,他的太上皇生涯與眾不同,既不是聽曲唱戲,也不是開枝散葉,而是和早年一樣,農忙時播種種地,農閒時遛狗踢球……除了多個皇帝兒子,日子過的和普通老百姓沒啥兩樣
當然,有被迫退休,也就有復辟成功的,大明朱祁鎮,就是一復辟成功的太上皇,夫妻二人過了七年軟禁生活,1457年成功再次登基,又做了七年皇帝
唉,其實俺也想做太上皇……
靈石蘊珠寶
戰國趙武靈王:退位後再度與兒子爭權,結果是在宮廷政變中被活活餓死的。
晉惠帝司馬衷:"八王之亂"被迫成為太上皇,並被囚禁。後幾經戰亂,形同傀儡,受盡凌辱,據說最後是被毒死的。
後涼太祖呂光:呂光病重時傳位太子呂紹,自稱太上皇。但他傳位後不久就去世。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獻文帝拓跋弘不念情於世務,常有出世之心,於公元471年八月打算將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們堅決反對,只好作罷。同年,獻文帝則下詔傳位於年幼的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處理朝政,讓獻文帝親自處理朝政,併為獻文帝上尊號為"太上皇帝"。不久拓跋弘遷居簡陋的崇光宮,國家大事皆告知獻文帝。公元476年7月,拓跋弘離奇駕崩於永安殿,年二十三歲。
北齊武成帝高湛: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昏君。公元565年三月有彗星出現,四月太史官奏稱這是除舊佈新之象,當有新皇帝出現。後武成帝“順應天象”,傳位於年僅九歲的皇太子高緯,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統。群公上武成帝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政事全向其奏報。公元569年,高湛去世,時年三十二歲。
北齊後主高緯:他即位時,北齊政權已搖搖欲墜,他仍舊荒淫無道,寵幸奸佞,導致軍隊衰弱,政治腐敗,尤其是自毀長城誅殺名將高長恭、斛律光等,致使北周來攻,齊軍大敗,周軍不久就攻破都城鄴城。
高緯慌忙之間將皇位傳於自己八歲的兒子高恆,然後帶著幼主高恆等十餘人騎馬準備投降南方的陳朝,但不久就被周軍俘虜,於是北齊滅亡。次年(即公元578年),高緯被誣告與宜州刺史穆提婆(陸令萱之子)謀反,高緯與高延宗等數十人,不分老少全被誅殺。
北周宣帝宇文贇:公元578年-579年在位,但實際帝王時間不到一年。即位後他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公元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後改名為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於次年病逝。
唐高祖李淵: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在長安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李淵失勢而讓出軍政大權給李世民。不久李世民就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兩個月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李淵禪位之後不問政事,終日居於自己的宮殿之內,極少外出。公元635年,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
唐睿宗李旦:早年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公元684年被立為皇帝,卻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後被降為皇嗣,後復封為相王,參與神龍政變。公元710年唐隆政變後被再次擁立為皇帝。時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鬥爭激烈,睿宗李旦本就無心帝位,時公元712年八月因彗星出現,李旦故禪位於太子李隆基,退為太上皇,但仍保留部分決策權。直到713年,李隆基剷除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李旦正式歸全部朝政於皇帝,退居百福殿頤養天年。公元716年李旦於百福殿病逝,時年五十五歲。
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時, 唐玄宗與皇室成員一同西逃,在馬嵬驛賜死楊貴妃後,唐玄宗最後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757年安祿山被殺,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長安,居興慶宮,不再過問政事,稱太上皇。晚年的李隆基,煢煢獨處,形影相弔,憂鬱寡歡。公元762年5月,李隆基駕崩。
唐順宗李誦:這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被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傳位給太子李純,即唐憲宗,而唐順宗李誦自稱太上皇。公元806年正月十九日,唐順宗李誦去世。他的死很突然,死的前一日唐憲宗對外宣佈唐順宗病重,一天後就駕崩了。
唐昭宗李曄:他即位時,黃巢起義雖已失敗,但大唐帝國在唐末農民戰爭的打擊下也已分崩離析。地方藩鎮割據、軍閥各佔一地且目無天子,州無刺史、縣無令長。時唐昭宗"內受制於家奴(宦官),外受制於藩鎮"。
公元900年,唐昭宗被囚禁,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隨即迎李裕入宮,並矯詔令李裕即帝位,以唐昭宗為太上皇。公元901年,孫德昭等人誅殺劉季述、王仲先等,迎唐昭宗復位,李裕被改封為德王。公元904年,唐昭宗遇弒身亡,朱全忠立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
宋徽宗趙佶(jí):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公元1125年,金滅遼後南侵,時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在位已25年的宋徽宗為息金國之兵,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傳位後一度後悔,金兵第一次南下時,避往江南,謠傳將復辟,後回汴京。
金兵二度南下攻陷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欽宗趙桓為庶人。公元1127年三月,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等都押送北方,汴京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在被囚禁了九年之後,公元1135年四月宋徽宗因不堪折磨而死於五國城,年54歲。
宋高宗趙構:南宋的開國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公元1162年六月,在當了三十五年的皇帝以後,宋高宗以"倦勤"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shèn),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帝。宋高宗退位後,自稱不再過問朝政,但其實也干預一些政事。加上即位的宋孝宗很孝順,二人關係較為和睦,直到1187年宋高宗去世,年八十一歲。
宋孝宗趙昚(shèn):宋高宗趙構的養子,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即位後,他召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復河山大計,並下詔為岳飛昭雪平反。"隆興北伐"時收回部分失地,一時威懾中原。公元1187年,趙構崩,宋孝宗聽聞後失聲痛哭,兩日不能進食,表示要服喪三年。為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公元1189年2月禪位於太子趙惇,是為宋光宗,而宋孝宗自稱太上皇,閒居慈福宮,後改名重華殿,繼續為宋高宗服喪。公元1194年宋孝宗染疾,不久於重華殿逝世,年六十八歲。
宋光宗趙惇:公元1189年宋孝宗禪位,趙惇(dūn)登基為帝。於公元1189-1194年在位,約5年。他即位後病情時好時壞,無法正常處理朝政,時"政事多決於後",大權旁落外戚之手。
公元1194年趙汝愚、韓侂冑等人在太皇太后吳氏的支持下擁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宋寧宗登基後,尊光宗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禪”或“光宗內禪”。宋光宗對此不知,得知後,他長期拒絕接受宋寧宗的朝見,依舊住在皇宮,不肯搬到為太上皇預備的寢宮。他為失去皇位而憂慮擔心,病情加重。公元1200年九月,宋光宗病逝於壽康宮,年五十四歲。
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皇帝朱祁鎮被俘,其弟朱祁鈺登基稱帝,是為明代宗,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于謙無奈之下,迎接英宗回京。隨即,代宗將他軟禁於南宮,一鎖就是七八年。公元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公元1464年,英宗病逝。
清朝乾隆帝: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有餘,是我國曆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較為長壽的皇帝之一。為了不超過祖父聖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紀錄,於1795年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改為嘉慶元年。次年正月舉行歸政大典,禪位於子,自為太上皇帝,但他在禪位之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公元1799年正月,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
史詩雜談
太上皇分兩種,一是自願或者被追封成為太上皇的,二是被迫退位當太上皇的;前者的日子自然過得十分的舒心,後者的日子自然是過得不如意。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劉太公,他是兒子劉邦當了皇帝后加封他為太上皇的,因此他的日子過得十分舒心。我國最後一位太上皇是乾隆皇帝,他為了不比爺爺康熙多當幾年皇帝,故自願退位當太上皇,當了太上皇的乾隆依然大權再握,跟當皇帝沒有區別。李淵被迫當了太上皇,他的日子就過得不舒心,沒幾年就鬱悶而死;李隆基也被迫當了太上皇,最終也是憂憤而死。唯一自願當太皇卻過得不舒心的皇帝就是宋徽宗趙佶了,他就是當了太上皇還是免不了成為亡國之君。
劉太公當了一輩子的老實人,他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想最終兒子當了皇帝,他也跟著享受了太上皇的待遇。最開始劉太公與劉邦以家人之禮相見,後來管家教育劉太公說: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但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之後劉邦再來看望拜見父親,劉太公就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也曾受過一些罪,也就是劉太公、呂雉兩人被項羽抓住了,做了幾年的人質,還差點被項羽給煮了。當了太上皇的劉太公不用再勞動了,過上了幾年的舒心日子而壽終正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他自己當了皇帝,讓李淵當了太上皇。李淵這個太上皇的日子過得明顯不舒心,據說是被軟禁了且無任何權力,過了九年的幽禁生活後得病而崩。武則天在神龍革命後,也被迫當了太上皇,不到一年,武則天就駕崩了。唐玄宗在馬嵬坡遭遇兵變後,被迫殺死愛妃楊玉環,處死丞相楊國忠,然後逃到了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全國官吏不再聽唐玄宗號令。安史之亂結束後,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安心當起了太上皇;宦官李輔國奉承肅宗,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係,迫使玄宗被軟禁於太極宮甘露殿,最終憂鬱寡歡而死。
宋徽宗趙佶為了避免成為亡國之君,在金軍兵臨城下之際,傳位給兒子宋欽宗,他自己當了太上皇,但是權力還是掌握在趙佶手中。最終金兵擊破開封城,擄掠一翻後揚長而去,宋徽宗父子也被金兵劫掠北上,一路上受盡金兵的折磨與侮辱。宋徽宗這個太上皇的日子十分不好過,他在金國生活了十多年,最終被虐待致死。宋徽宗一到金國就被迫進行了牽羊禮,被金太宗封為昏德公,兒子宋欽宗被封為重昏侯;在金國的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慘遭蹂躪九年後,宋徽宗病死了。乾隆當了太上皇后,大權還是在他手中,跟當皇帝沒有什麼區別,當了三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后,乾隆也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