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京東發佈Q1最差財報,高瓴減持股價大跌,至暗時刻還有機會嗎?

深水藍矜


京東的發展已經見頂了,2017年他的GMV增速就開始低於天貓了,京東財報還刻意隱瞞不說,被細心的網友扒出來了。

規模增長見頂了,利潤呢?一季度,京東實現淨收入10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淨利潤達15.25億元人民幣,Non-GAAP淨利潤10.474億元

之前就有人說過,當京東開始講利潤的時候,京東就已經輸了。

阿里巴巴公佈2018財年第4季度(2018年1月1日-3月31日)財報,實現營業收入619.32億元,同比增長61%。淨利潤66.4億元,Non-GAAP淨利潤141億元

對比一下,阿里巴巴一個季度的淨利潤是京東的4倍多,Non-GAAP下是京東的14倍,完全沒有可比性。

有人又拿GMV出來說事了,說這個季度京東GMV增速驚人,330%

他這是根本不知道實情,其實這是京東修改GMV統計口徑帶來的結果。前前後後京東一共修改了九次GMV統計口徑,為了幹嘛?還不是為了數據好看!只可惜,再修改也難掩他增長乏力的事實。

京東現在剔除了物流,物流要獨立融資上市。

而且也把京東金融獨立出去了,京東金融其實是個賺錢大戶。

現在的京東,空有一個商城,只是個花架子。

國內增長見頂,拓展海外,他本身的物流又跟不上,很難出海。

所謂新零售,就是跟著騰訊與阿里巴巴對著幹。至於具體怎麼幹,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還在看阿里巴巴怎麼幹。


GRIDMAN


前段時間京東發佈了2018Q1的財報,財報中的數據總體是在盈利,但增速較緩慢,還有一個對京東不利的事件,就是京東高瓴減低持股。難道正因如此,京東就沒有發展機會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京東不受投資者看好的原因,其主要還是在於京東的投資上面,京東從推出無界零售之後,在2018年初開始加大對物流的投資,以及線下零售的佈局,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大的莫過於利益,利益降低了,減持股票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正如已有的答友說,你讓一隻5公斤的小豬一年長二十倍都是可以,但你讓一頭500公斤的豬一下長二十倍還有可能嗎,體量太大了,發展速度降下來是正常的。加上京東對物流的投資,在國內,京東是最早自建倉儲的電商平臺,對物流的投資也是一直在持續,為的就是打造越來越好的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從整體的淨利潤來看,京東因為對物流的投資,致使京東運營的成本較大,整體的淨利潤也會降低,這讓京東2018Q1財報中盈利同比上期是下降的。但按照目前電商行業的發展,未電商領域的發展究竟如何,其物流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現在很多行業內人認為,京東目前的狀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京東並不是國內第一大電商平臺,阿里新零售的佈局,自建物流給京東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另一個就是拼多多對微信的流量分流。這兩種原因是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全部的影響因素,其主要還是在於京東對物流成本的投資。

未來京東能否有機會,看的是長遠的發展,而不是一時的,京東成本雖然在提升,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如果說這樣就一招致勝,判決京東的輸贏,那這樣的判斷就太草率了。


電商價值論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四維認為:

京東近期發佈Q1財報,顯示其GMV同比增長30%,為上市後最差表現。因此,儘管Q1營收、淨利均同比增長,但由於調整後每股收益低於市場預期,盤前股價一度下跌近4%。

此外,京東的早期投資方高瓴資本在過去一年至少減持股份1.8%,降至5%以下,退出主要股東之列。這是否意味著高瓴對京東的判斷髮生變化?京東開始出現發展瓶頸?

我們知道,京東的最大優勢在於自營標品和自建倉儲物流體系。而2016年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聯手多家物流公司及蘇寧,開始大規模佈局物流倉儲,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自此,阿里的活躍用戶開始全面反彈。此外,後起之秀拼多多以其低價優勢也開始衝擊京東,有數據顯示拼多多的最高銷量產品(抽紙、洗衣液等)同樣屬於京東的高銷量標品,可見越來越多的價格敏感人群正在從京東向拼多多轉移。

而且,京東除電商平臺之外,並無其他值得稱道的創新優勢。因此要想實現反擊,勢必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2017年末它也開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發力,招募大批頂尖技術人才,希望能為自身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首席投資官


對於京東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雖說是最差財報,且營收一季度的增速為近兩年的最低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京東的一季度財報,卻存在另外兩種容易被忽視的亮點。其中,一個是一季度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增速達到了87%,另外一個是一季度在服務業務收入上的增速達到了60%,而對外開放賦能的潛力也在不斷獲得挖掘,這也是一種潛在的競爭力。不過,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京東股價持續下跌,多與一季報財報表現遜色於市場預期有關,而京東後續最大的看點,還是在於未來的核心創造力與核心創新力可否獲得實質性的提升,而對於互聯網電商巨頭企業而言,在經歷了這些年的發展紅利期後,確實需要進行一定的戰略調整,但作為一家巨頭企業,本身具備了強大快捷的物流供應鏈體系,自身發展根基較為牢固,而相應的戰略調整過後,憑藉京東自身打造多年的綜合實力與根基,中長期依舊值得看好。


郭施亮


京東一直以來無法成為BAT這個級別的企業,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它的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足就意味著企業的發展空間不足。

相較於電商發家的阿里巴巴,京東太過於專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京東創立伊始,劉強東的營銷模式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市場認可,因此京東可以在其它眾多電商平臺創業者中,異軍突起,站穩自己的腳跟。

但是,從站穩腳跟後,京東便給人感覺停滯了。除了最有特色的自營物流系統外,便鮮少有拿得出手的創新模式或者產品。大多數新推出的模式和產品也是跟著潮流的風向在飄,比如京東金融旗下的一系列產品,有模仿之嫌外,進入市場的反應也過慢。蛋糕已經被分的七七八八,最後只能來撿點渣渣嘗一嚐了。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京東在各個領域進行嘗試,但是反應慢、沒有針對性、耐性差是京東的缺點。如果把京東想象成一個人,那就是一個突然發財的年輕人,浮躁又迷茫。

如果京東無法突破現在的瓶頸,找到自己接下來的定位,那麼瓶頸就會變成鋼筋水泥天花板,徹底封死自己繼續向上的路徑。


家族企業雜誌


因為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季節,所以很多企業的Q1財報都不是特別理想的,這一點從股市外匯等等資本市場在第一季的波動走勢當中就能看出來,混亂不堪和不穩定往往是投資者口中蹦出來最多的詞語。

當然了,京東股價的跌幅相對來說是有點大了,如果單從技術面來看呢,我覺得這一輪的下跌可以看成高位調整的格局吧,畢竟周線圖級別來看,下方關鍵支撐點位35.45一線還保持著完整,而自打2016年年末以來的上漲態勢呢,我們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典型的主次節奏格局。目前股價則是維持在高位的區間內部持續的震盪調整,構築一個高位的次要節奏圖形,來為後市的上破蓄力。

從公司層面來看呢,則是需要京東去更加努力的發展和調整了,自營加物流的模式給京東帶來了很多用戶的好評體驗,而劉強東大力發展的模式也恰恰給了京東一定的潛力和信心,在這樣一個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學會控制成本,加強技術方面的發展與推廣,不斷創新才是生存的王道。

一直以來自己也沒少在京東上購物消費,手機電腦,還有周末的零食生鮮,其實總的來看京東給我的體驗度還是不錯的,也因為他大力發展的模式是在把消費者擺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所以才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吧。所以也希望京東能夠將自己的競爭力保持下去,把這一輪的高位調整真正變成向上突破,也讓消費者能夠更好的體驗度。


小白兔已成精


某種意義上來講關於京東目前的狀態,其實可以理解為內憂外患,劉強東在股價下跌後內部會議提出的幾點,有可能只是方向吧,第一第三方的發貨量會超過自營,從我的理解來看,和正在行業中進行的朋友瞭解 第三方的銷量因為流量下滑的原因已經是開始下滑,目前京東大力鼓勵商家購買站外流量 (主要是騰訊和百度系流量)並推出返點政策,也說明這點 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第三方快件增加也就是空話了 而第三方所有發京東快遞的基本都是貨到付款 京東今年增長了貨到付款的收費 ,如果這個算是增長點 我無話可說 ,第二拼多多對京東影響很大,因為同為騰訊系扶持流量明顯傾斜領券 一碗飯,分給拼多多多了 ,自然京東就少了 ,唯品會在目前的作用下只能說算是分了京東本不多的流量 因為唯品會沒有京東入口很難反補 我很為老劉擔心 。生鮮到目前為止,沒看到誰盈利,算是資本市場福利吧!只能看資本態度 本人愚見 各位隨便看看就好


無名指5170


對於熱點,我也想來湊一個熱鬧。我個人是認為京東的財報還是蠻不錯的,一季度京東的淨營收已經達到了千億,同比增長了33.1%。服務淨收入為86億,同比增長60%。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再次超過千億元人民幣。而2017年四季度這一數字為1102億元,主要是受到了雙11購物節的影響。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京東的營收的確是得到了質的增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京東與目前行業內的電商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而這種差別便是來源於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

京東的用戶體驗度很高,能夠保證商品快速準時送到用戶手中便是因為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而且根據京東財報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090萬平方米。

因此,不難預料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物流方面依舊是京東極其看重並且要大力發展的業務之一。並且,自從去年京東物流向第三方開放之後,也使得其整體規模和對公司的貢獻越來越大。

京東方面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京東每年每個季度都會新建一些倉儲,但是會保持新建倉和實際使用之間的平衡,以後不會再出現費用集中性、短時間內費用波動非常大的情況。

我是認為這可以理解成京東的自建物流已經具備了很完善的盈利能力,至少能夠保證穩步的發展。回憶當初,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力排眾議堅持自建物流這一步走的還真沒錯,很有戰略性的眼光。


IT時代說


這又說明了機構莊家其實是看好京東的,你只要近期嘗試在京東購物所得到的服務與以前同樣滿意的這就說明京東運作如常;金融大鄂索羅斯說過"人棄我取″,股市有風險題主您看著辦好了。



英雄木棉樹


京東現在的處境是前有虎後有狼,前面有淘寶佔著頭把交椅的位置,後有拼多多爭搶原來的生意,原來憑著資金雄厚一路猛追猛打,現在網購業務基本接近頂峰,京東現在的處境沒其它同行好,但也沒到絕處,更不能說沒有機會了。現在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這一行競爭激烈,誰也不能說能長居行業老大的位置,這行業做大了還不能保證坐穩了,一個不注意,老大的位置在不經意間被某個不被眼的新開發品種掀翻的事情隨時有可能發生,業難守,要不斷創造新機會,新是現在互聯網的真實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