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檔小區、中檔小區和低端小區的業主素質有沒有區別?素質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二零零伍


先不說高檔、中檔、低端小區業主的素質,就連同一個小區內不同梯戶的業主素質都有很大差異,因為本人從事房地產行業上十年,下面就以真實案例來做回答。

同一小區不同階層

當年我們開發的一個樓盤有兩棟樓同時在售,一棟25號樓位於小區的最角落緊挨馬路、兩梯四戶。另一棟13號樓位於小區的中心、前後各有20畝得廣場綠地、兩梯三戶。

購買25號樓得基本都是當地一個國企的青工,也就是剛大學畢業分配到這個企業一線工廠裡的工人,記得最清楚的是三個同宿舍的小夥來,分別買了7、8、9層的同一戶型,有人可能會問怎麼不買同一層,因為同一層兩梯四戶的戶型兩兩相同找不出三個一樣的戶型,最後買了不同層卻同戶型的房子。

購買13號樓的基本都是在當地行政區政府工作的有一定年紀閱歷的人、還有就是這些青工的領導們。這也是我們在做客戶分析時發現的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以我多年的經歷來看,一個小康收入的城市人口家庭,孩子本人會在畢業走向社會或成家時購買人生的第一套房,這時選擇的樓盤注重的是性價比,而不是開發商品牌、戶型結構、周邊交通、教育、醫療這些關鍵因素。之後隨著工作和社會經驗的累積、個人資本的累積,到了自己孩子降生或自己進入另一個發展期時會考慮改善目前的居住環境,再次購房。

這時購房,就會注重開發商品牌、物業服務、地鐵、學校、醫院這些附加值。

而客觀的說,人在這兩個階段(初入職場和奮鬥多年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社會地位)無論是言談舉止、接人待物、看人看事的角度和方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就是所謂的素質的差別。


而具體體現在和睦鄰居、愛護小區公共環境、遵守小區物業的各項規定(比如養狗遛狗等)等,當然暴發戶除外。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對城市發展、商品房選購等問題有任何不解,歡迎向我提問,我會做到嚴謹公正客觀的幫您分析。喜歡別忘點贊。


西一安鮮


差距明顯得很。

購買力不同,身份不同,學識不同,視野不同,思維不同,總之什麼都不同。

你見過高檔小區業主把自己家門前的綠地,甚至小區外圍的綠地挖開種菜的嗎?

你見過高檔小區業主把小區內的果樹的果實全都摘了吃嗎?而且用竹竿敲得七零八落,果子爛了一地,樹枝都折了。

你見過高檔小區裡一天到晚都有撿垃圾的大爺大媽在晃悠嗎?為了方便翻垃圾桶,小區的綠地愣是踩成了一條條的路,甚是“好看”。

你見過高檔小區的業主一天到晚把公園裡的盆栽往家裡搬嗎?能搬得動的就搬,長在土裡的直接開挖。

你見過高檔小區的業主在家裡辦喪事的嗎?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小區敲鑼打鼓唱歌攔路扎帳篷請吃喝的。

歡迎評論區補充……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低端小區的業主素質普遍很差。如果這個小區是城市居民多,那麼還相對好一點。但是物業肯定會越來越差。因為低端小區的人一般都不喜歡交物業費。物業公司收不到物業費,就會,逐步撤離。小區環境就會越來越差。

中檔小區,中產階級居多。相對來說素質高一點。但是如果有大量農村或者縣城的進城業主。那麼小區的品質會很低。部分城市的,還有農村和縣城的業主。他們的理念就是能多佔點兒就多佔點。後果就是私搭亂建,佔公共綠地種菜,佔公共綠地當停車場等等。同時這些低素質的業主往往不喜歡交物業費。所以買中檔小區一定要仔細觀察同時購房的業主。

高檔小區。普遍業主素質較高。當然如果都是暴發戶居多的話。那高檔的小區也很可能也就不高檔了。

總體來說,一個小區的素質。主要還是跟業主的構成人員很有關係。另外那些低素質的業主。也不能說他們主觀上是惡意的。他們原來的生活環境,生活理念決定了他們以後的生活道路。這些不是換一個好的房子就能改變的。


老九門177605940


一線魔都 高端小區有房 ’ 中端小區也有 ’ 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 高端小區裡普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小區環境和設施保護的也比較好 ’生活節奏不緊不慢 ’ 比較喜歡戶外活動’但是人情味比較淡’鄰居彼此說話交流比較少’ 高端小區里人比較說話比較和善’ 但是不喜歡跟比自己低的人交流’ 中端小區給人感覺比較重視私利 ’有點一點點不能吃虧的感覺’ 小區裡車特別多’ 隨便亂停車的現象比較多 ’一旦發生磕碰就容易吵架’ 這種小區適合出租掉’ 但是中端小區給人感覺鄰居彼此喜歡說話交流’ 但是防衛心比較重 ’以上這些體會可能跟地域有關 ’不代表全國都是如此這般不堪


霍霍66433280


簡單的講,同一區域價格賣的高那樓盤肯定高端點;這裡針對城裡的高層而言,

1遠看外立面,高下立判;

2進看小區綠化和道路;

3進電梯,看品牌(日立、三菱、蒂森不會差,通力康力不會好)

4看走道和樓梯,高檔的走道立面貼磚

5看地下停車場,高檔的刷地坪漆

…這些都符合高檔小區無疑,其中幾項符合中檔小區,大多不符合鐵定低端小區;


6100加650


不關他們利益的時候都是好人。只要觸及他們利益。嘴臉立馬變 再高檔的小區也一樣


寶爸大張


這個問題從我這個行業的角度來說,經濟能力決定上層建築。

說低端樓盤有點太難聽了,選擇這一類的群體大部分是對房屋和建築瞭解不多,更看重位置而非開發公司品牌,容積率,小區規劃等等,對價格的關注點非常敏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居住群體受教育程度比例不高,說的難聽點就是不容易講道理,所以樓盤先天條件不足,後期管理難度又大,極易陷入惡性循環。

中端樓盤,我理解為剛需樓盤,業主群體受教育比例相對較高,對品牌口碑和小區交通狀況關注較多,樓盤整體規劃也能夠基本滿足需求,而且以外地人來城市發展,通過個人努力在城市留下來的一套房產,但是也不排除一定比例的拆遷戶和本地閒散人員,後續管理和項目規劃,物業管理有很大關係,房產基本都可以在同區域做到保值增值。

高端住宅就很好理解了,以做生意的人為主,更關注品質和品牌,價格到位了,規劃會差嗎?很難,而且生意人都很忙碌,時間是最寶貴的,愛面子也好溝通,一般也不會是業主的唯一房產,管理和後期房產升值空間較大,居住的舒適程度較高。


張三七


本人省會城市買過幾套房子,一線城市也有房子應該有點發言權。因我們夫妻兩人都是農村考學到城市,朋友勸告低端小區容易有摩擦,不願意精力耗費在不必要的人身上,所以買房初期就是狠心直接中檔小區。

中檔小區特點:比較重視孩子教育方面,父母個人學習及提高意識大部分做的很好,鄰里之間關係比較和睦。對老人還是孝順居多。但是對物業的問題不是妥善協調而是拖著不繳費為目的。有的地方眼光看得不夠長遠。

高檔小區特點:孩子教育普遍重視,大部分孩子在國外居多。父母綜合素質比較高,鄰里關係比較冷淡但卻有禮貌。見面點頭微笑。物業不對的地方業主們會積極去協調,對長遠發展更有大局觀。當然也有暴發戶畢竟是少數,何況不是一類人大家肯定交流的少不能隨便對這些人評價。只是對個人接觸到的人一些認知罷了。


和睦的世界


我買了個小區,共7棟樓,其中1234棟是小戶型,12棟緊緊挨著,34棟緊緊挨著,然後5棟是人才安居房,67棟是在小區中央的大戶型,從走道,電梯,衛生就可以看出區別。67棟從大門到電梯都要比其他的乾淨,明亮。高空拋物,亂丟垃圾也少很多,小孩進電梯的語言談吐都不一樣。鄰居幾乎進電梯麻煩到別人都會說聲抱歉。看到有人差不多到電梯都會按住開門,等對方。其他幾棟也有,但是頻率不高,有次看到我們快來了,還拼命按關門,怕我們趕上了。


zijun2


鄰居的素質是無法預測的。與價錢無關,與物業服務水平無關。能夠住的舒服的辦法就是降低容積率,減少鄰居數量,進而減少與低素質鄰居相遇的概率。

如果是三十層樓,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窗外的垃圾是哪層樓扔的。如果只有兩層,地上東西不是我扔的,必須是樓上扔的。無可推脫,溝通一下,他自己也會自律。

按此理論,鄰居太少,以至於壞事無法推脫給別人,素質會自動提高。

無論其他條件,只看鄰居數量,就能找到好的居住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