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奧克斯空調效能為3,是否耗電量大?一晚上能耗幾度電?

水甜流長


空調能效等級與實際耗電量之間,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一點實際上是商家對消費者的誤導,不是說空調能效等級越高(數字越小),耗電量就越小。商家提出了一個很模糊的詞——“省電”,省電與否,是需要和相同等級的產品進行對比的。舉個例子,一臺電動車,能連續跑5公里,這基本上就算相當不省電了;一臺手機,能連續玩遊戲四五個小時,這就是特別省電。

現在我們拿這個省電的手機和不省電的電動車放在一起,比待機時長,電動車絕對完勝——根本沒有可比性,比較結果也沒有任何意義。

空調也是一樣,一臺26型空調和一臺70型空調比耗電量,無論這臺70型空調做的多好,也無論這臺26型空調做的多爛,70型空調的耗電量必然會高於26型空調——因為它們本身沒有放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比較。

空調能效等級

空調能效等級,又叫空調能效比,顧名思義,就是效率和耗能的比值▼

看單位也可以看出來“W·h/W·h”。空調的效率是什麼?就是製冷量*時間——單位時間內所產生的冷氣量;空調的耗能,也就是對電能的消耗,就是製冷功率*時間——單位時間內對電能消耗的多少。(空調能效比只對空調製冷進行分級,不考慮制熱時的能效比。)

耗電與否

因此,能效比=製冷量*時間/製冷功率*時間=製冷量/製冷功率。注意了,能效比中有兩個變量——製冷量和製冷功率,製冷量提高或製冷功率降低,都會增加能效比的比值。所以,在不考慮製冷量和製冷功率的前提下,單純通過比較能效比,就說一臺空調是否費電,是絕對錯誤的!

若想比較某兩臺空調哪個更省電,它們二者的製冷功率和製冷量,其中至少有一項是相同的,才能通過比較能效比來判斷出哪個更省電。但是想知道一臺空調的耗電量,並不需要那麼麻煩,只需要計算它的製冷功率就行了。

製冷功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幾匹,比如1匹,1.5匹等。1匹≈735W(實際上,1匹=735W,不過在空調的表達中,將735W左右的空調都稱為1匹)。

用製冷功率(KW)*時間(小時),就是單位時間內該空調的耗電量(KW·h)。

實際耗電量計算

我們看題主給我們提供的這張圖▼

這個空調的能效比為3.51,製冷量為2600,根據上文提到的公式,可以計算出,製冷功率=2600/3.51≈741W,也就是傳說中的1匹空調。這臺空調持續全功率工作1小時,耗電量為0.74*1=0.74KW·h,也就是0.74度電。

注意,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持續全功率工作”。空調是持續全功率工作的嗎?當然不是!對於定頻空調來說,空調會在室內溫度達到用戶設定溫度後停機;對於變頻空調來說,空調會在室內溫度達到用戶設定溫度後降低轉速。

停機時間(或低轉速運行時間)與房間的保溫效果有關——保溫效果與房間大小、是否有陽面窗戶、密封性等有關;持續全功率運行時間,與房間大小、空調製冷量和用戶設定溫度有關——房間大小和空調製冷量之間的比值越小,設定溫度越接近室溫,持續全功率運行時間就越短。

此外,還要考慮空調的啟動電流——空調壓縮機在啟動時,會產生較大電流,耗費較高電能。

總之,題主問到的:一晚上能耗幾度電?我沒法準確的回答,這必須要知道你的設定溫度和房間大小。


居躍在淵


先回答,能效等級為3確實耗電量相對較大。

因為空調的能效比,就是名義製冷量(制熱量)與運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是判斷空調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通俗地說,空調能效就是消耗同樣多的電所產生的冷氣/暖氣有多少,所以能效越高的空調越省電。

現目前我國銷售的空調都有“中國能效標識”(CHINA ENERGY LABEL)字樣的彩色標籤,並分為1、2、3共3個等級。

等級1表示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節電,即耗能最低;等級2表示比較節電;等級3表示產品的能源效率為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

至於一晚上耗電多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您可以根據說明書上的輸入功率是多少千瓦,就是1小時的耗電量,在結合您一晚上開空調的時長,做粗略的計算。

更多家裝知識,

請關注輕鬆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