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好萊塢電影給我們灌輸了哪些關於射擊的錯誤觀念?

我愛亢小丹


關於射擊,一些好萊塢影視劇為突出刺激的視覺效果以獲取良好的票房收益,違反基本物理,化學原理,進行了很多偏離事實的誇大。在此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十條。

爆破加成

幾乎在所有的影片和遊戲中,用槍去打油桶、汽車油箱,都會立刻引起爆炸。事實上,很多子彈彈頭就是鉛,鋁,銅等材料,說白了就是一塊高速飛行的金屬塊,和空氣摩擦可能有高溫產生,但是也不可能高到能夠點燃汽油。實際上,汽油必須是在遇到明火,高溫高壓,並且與氧氣接觸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爆炸,燃燒。美國知名電視節目《謠言終結者》MythBusters 專門做了一個實驗,最終證明,只有穿甲燃燒彈射擊裝著汽油的油箱油桶,才可能爆炸。

無限彈藥

很多影片中,演員抱著重機槍不插彈夾,所有衝鋒槍,步槍,手槍都開自動連發射擊狀態,火蛇噴出來,可以不換彈夾一直噴連續射擊好幾分鐘。其實除了帶彈鏈的重機槍,帶彈鼓的衝鋒槍和突擊步槍,一般來說,其它槍支的彈夾容量也就是15-30發,全開自動射擊的話,3-8秒內就可以把整個彈夾射空。

我還有一句話要說

很多人中彈後意識非常清醒,一邊吐血一邊交代後事,半天才死。實際上,人除非頭部中彈,確實不會馬上掛,但是,如果不是擦傷,軀幹,四肢遭受巨大沖擊後,會馬上昏迷,休克。當然,被三八大蓋打對穿除外。

漂亮屍體

一旦被步槍子彈擊中,會形成空腔效應,破壞力極大,子彈巨大的動能外加空腔效應的氣流運動,會立刻將子彈經過部位的人體扯碎,撐開,子彈打在胸腹腔上就是五臟破裂,打在手腳上就是手腳斷裂,不可能向電視劇裡那樣,人中彈以後,身上只有幾個小洞在冒血,整個人還完好無損。

狙擊的新衣

這個好萊塢還好,國內特別喜歡找一張破布,把狙擊步槍裹起來,甚至連彈倉拋殼口也裹得嚴嚴實實,現實裡一槍打下去,絕對非常喜感。

開鎖專家

所有槍戰片裡,大牛拿著手槍,衝鋒槍對著鎖頭一陣掃射,就可以把鎖打爛,破門而入。實際上只有大口徑的子彈打擊鎖頭,才可能造成破壞,一般來說,拿槍口對著鎖頭射擊是作死,因為在狹小空間裡,子彈撞擊堅硬,光滑的鎖頭,很可能彈開,形成跳彈,最後很可能傷害射擊者。

瞬間移動

槍一般都是有準心的,在10-50米以內瞄準射擊,特別是連發,一般都是能打中的,然而很多影視劇裡面,雙方對射了無數梭子子彈,就是打不中。主角如同戴著光環,到處跑,腳跟後一堆閃光。這都是藝術誇張。很多武警戰士抓逃犯和劫匪的時候,不管是不動目標還是運動目標,往往手持自動步槍,來個兩三發點射就爆頭了。根本沒有被瞄對象瀟灑的閃避這回事。駭客帝國裡面的子彈時間橋段是虛擬世界中的經典,但是現實世界中,子彈速度非常快。不是誰想躲就能躲的。

高溫豬手

抓著槍管和導氣管射擊。也不管自己的手會不會變成烤豬手。所以也有細心的導演安排了換槍管,修機槍的橋段,比如HBO的大製作《血戰太平洋》中,專門有描寫約翰·巴斯隆為了帶水冷式機槍轉移,被打熱的槍管燙傷手臂這個細節。

無限冷卻

一直射擊,槍管打到融化都不需要冷卻。

萬能裝備

一支槍,尤其是歐美系的槍,主要是精準,但並不皮實,很多主角揹著槍太空裡漂,深海里遊,沙漠裡爬,烈火裡烤,甚至當做械鬥時的棍子劈人,最後居然摸出來就照樣打,從不調校和保養。


HannibalLecter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二十分鐘“奧馬哈海灘”登陸的那一段,當登陸艇艙門打開後美軍就受到了碉堡內德軍MG42機槍的橫掃!在傷亡慘重下,迫不得已從登陸艇兩舷跳入海水裡。


隨即受到了MG42機槍對水中人員的射擊。

這張截圖還能清楚的看見7.92子彈


在水裡的劃跡。影片裡這種血腥的特效場面讓人感到非常的驚恐!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其實我們是讓電影騙了,真實的情況上使用9㎜“貝彈”在距離水面10米處往往水裡打一槍,子彈最多在水裡行進一米不到的距離,並且動能衰減極快,根本不可能出現穿透人體的情況發生。
這是外國進行的9㎜手槍在泳池裡射擊後形成的氣泡。
而這張圖片是G3步槍7.62㎜子彈在水中射擊的情景,在一米內子彈發射藥的氣體所形成推力氣泡衰減極快。這樣短的距離並且能量極低根本打不死人!

普通子彈在水中的這種能力很差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在這樣“強大”的阻力下,普通子彈的動能被嚴重的削弱,而根據實驗的結果,電影當中的MG42機槍距離射擊目標至少200米遠,再入水也就根本打不死人了!


我軍各兵種特種部隊所使用的“蛙人”專用步槍和專用手槍。

由於現代特種部隊的滲透戰威脅很大,特別是港口戰時防禦,對敵方“蛙人”的防範是重中之重,因為從二戰以來到越南戰爭這段期間,交戰雙方的“蛙人”經常潛入對方的港口對艦船實施爆破性破壞,讓人防不勝防!對付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組建自己的“蛙人部隊”……早年間“蛙人”的水下戰鬥幾乎都是使用潛水刀進行肉搏,為了更好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蘇聯首先研製出來“蛙人專用”手槍和步槍,這兩種槍口徑與普通步槍手槍一樣,但是彈頭很長很銳利,發射藥也要比一般子彈多,而且槍的密封性能相當好,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發射藥能量的消耗,就是將發射藥的大部分推力都用在推動子彈上……“蛙人槍”的射擊距離也是根據水深而定的,在5米的水深可以將子彈發射到30米的距離,10米水深為15米遠,水越深距離越近。

“蛙人”專用槍是因為特殊需求而研製的特種裝備,這樣的特種裝備在水中的射擊距離也不遠,因為世界上大部分水域透明度並不高,水下是黑暗的,超過5米的水深20米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人了,子彈射程再遠看不到目標也沒有意義。

好萊塢大片對於子彈的謬誤還很多,文章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戰爭電影要用一定的科學態度去觀看,而不是讓電影裡的謬誤情節帶了節奏。


皇家橡樹1972


1. 人被子彈擊中後會立刻死亡

子彈擊中肩膀時,極少會導致人立馬倒地而亡。如果是擊中頭部或喉嚨,就是另外一回事。但這種橋段早就被好萊塢電影用爛了,尤其經常被用在英雄必須立刻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主角只需要隨意地朝壞人打幾發子彈就能把壞人打死,圓滿地完成任務。但除了少數例外情況,現實生活中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此外,由於中槍會導致人體的腎上腺素水平急速增高,所以中了好幾槍都沒有發覺自己中槍的情況也是不常見的。

2. 擊中移動目標是件很容易的事

移動的目標很難擊中,可以說是非常難。但好萊塢往往會忽視這個看似明顯的事實,選擇誇張地予以表現,雖然這不一定是壞事。《行屍走肉》就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雖然它的製作質量很好,經常會有幸存者,但此前幾乎沒有摸過槍的人都能很精準地從遠處甚至是移動的車輛上打中殭屍,這也未免太過誇張了。

3. 手槍彈夾能裝40-50顆子彈

顯然,好萊塢高管們都認為手槍的彈夾很大,大到可以裝得下幾十顆子彈。這樣確實很方便,主要出現在英雄必須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但其實是很煩人的,通常會剝奪電影本身的很多樂趣。

4. 槍的反衝力很小

這絕對是假的。電影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用手槍或左輪手槍射擊,但一點都沒有受到反衝力的傷害,反而站得四平八穩,這在現實中根本不會發生。即使是成年男性通常也會被反衝一下。科恩兄弟的《大地驚雷》是少數幾個表現出槍的反衝力而且將之視為劇情亮點的電影之一。

5. 槍戰之後沒人感覺到耳鳴

槍聲非常響,尤其是近距離面對槍聲的時候。但在好萊塢電影中,演員們似乎並沒有在一場本可以讓他們暫時失聰的巨大槍戰之後感覺到耳鳴。此外,人們似乎可以在發生槍戰時正常地說話,這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原因有兩個,一是槍戰時不方便說話,最好專注於戰鬥本身。二是必須大聲喊叫才能讓對方聽到你說的話,因為打槍的聲音非常大,說話聲音幾乎不可能蓋過槍聲。


小鴿子看世界


誤區如下

第一個,百米內,車門擋子彈。

第二個,主角沒穿防彈衣,挨一槍不死,不殘廢。

第三個,穿著防彈衣,近距離挨一槍,當場沒昏過去。屁事沒有的,是不可能的。

第四個,衝鋒槍,步槍瘋狂連射。請參考衝鋒槍急速射每分鐘千發,和步槍八百發往上計算。

三十發彈夾和擴容雙彈夾六十發。撐死他五秒鐘。

第五個,主角永遠不數自己的子彈數,和敵人的子彈數。

第六個,房屋內部作戰,從來不打牆。八毫米大口徑手槍,可擊穿1.2釐米厚的鋼板。沒概念可以自己去找尺子比劃下。

第七個,別認為牆後就安全,那是五零牆體防禦手槍。你換AK和狙擊步試試?

第八個,手雷爆炸趴下沒事。手雷破片最小24片。呈現一百八十度半圓球體殺傷半徑。按照最低標準24枚破片算,五十平米的房間,你趴下了,你覺得炸不到你概率多大?

更何況現在還有新型號磁化鋼珠破片手雷。江湖傳聞,這玩意兇殘到上千破片。

第九個,狹小空間內用火箭筒,簡稱RPG。火箭筒後尾氣可以把你自己變成烤豬。兩節的那種烤豬。

第十個,別認為主角可以憑藉身手,一個是可以解決一直戰術小隊。

一直頂級的戰術小隊火力互補,可以壓制你到死。

第十一,別以為是個人就可以提著機炮掃射。那玩意是載具武器,不說重量,和載彈量,光後坐力就可以震得你內傷。

第十二,主角單手操搶,單手持AK是謠傳。

第十三,別以為近距離爆炸你會沒事。光是爆炸衝擊波到了一定量級,都可以讓你提前領盒飯。

第十四,別信主角作者,他也沒實彈過。歡迎關注。


水淺菱甲多


關於射擊,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錯誤包括:

1、過度誇大手槍的作用。由於手槍是最為常見的輕武器,因此在好萊塢電影中手槍成為了最常見的輕武器,並且經常會出現與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對射的場面,甚至還還能讓一兩個用半自動手槍或左輪手槍的主角幹翻數個自動步槍或衝鋒槍射手。然而事實上手槍在自動步槍和衝鋒槍面前無論射速、射程還是殺傷力都是全面居於劣勢,更何況手槍由於沒有依託而十分難以打準,因此用手槍壓制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完全就是痴人說夢,在你只有一把手槍時如果真碰上一群手持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的射手最好趁早投降。

2、躲在汽車輪胎後面防禦射擊。汽車輪胎內具有一定的金屬結構,因此認為汽車輪胎能夠防彈並非沒有道理。然而任何的材料在抵禦高速物體時強度都是有限度的,汽車輪胎也不是什麼子彈都防得住。小型汽車的輪胎能夠在一定距離上抵擋手槍或霰彈槍的射擊,但對於自動步槍和機槍在二者的有效射程內完全沒有防禦能力。大型的重卡輪胎防護性能更好一些,但同樣沒法抵禦自動步槍連射。同樣的問題還有汽車車門,汽車車門的金屬板非常薄、根本無法抵擋現代輕兵器的射擊。因此那些遇敵時打開車門當做“盾牌”的傢伙,在真實的戰場上只能被打成馬蜂窩。

3、子彈打起來不要錢。使用自動武器“潑水”是在視覺上令人感覺相當爽快的感受,因此好萊塢電影裡也經常出現一連打光好幾個彈匣、乃至機槍槍管打紅了都不帶停一下的情況。但在戰場上,沒有誰敢這麼浪費子彈。雖然現代步機槍彈體積和重量都不大,但一次性攜帶幾百發對於一個體格合格的成年人來說仍然是不小的負擔。同時,除了子彈,持槍者還可能攜帶護具、通信設備、後勤物資等其他裝備,因此根本沒有可能隨身攜帶上千發子彈進行“潑水”。

4、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在好萊塢電影當中,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往往被簡化為交叉的十字線,在瞄準目標時也只需要將十字線交叉點對準目標。但實際上真實的瞄準鏡劃分極為複雜,即便是突出簡單易用的獵用瞄準鏡也具有輔助線和測距線(參考《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M82的瞄準鏡劃分,這種劃分被很多廠家生產的民用瞄準鏡所採用的),稍複雜一點的會在十字線上刻印密位點,而類似SVD所使用的PSO-1瞄準鏡還具有估測目標身高和運動軌跡的功能。而在使用上,狙擊步槍的瞄準鏡也絕非單純地用十字線交叉對準目標就夠了,而是需要使用瞄準鏡自帶的分劃對目標進行測距測速後選取適當的密位點或刻度對準目標再開火。


軍機圖


大家好,我是老霍,一個水平不高的軍迷。

好萊塢電影給我們灌輸了哪些錯誤的射擊知識呢?

其實,導演很多時候知道電影裡的情節是不符合常理的,但是,電影為了視覺效果,不得已而為之。

1、子彈引爆手榴彈,引爆加油站,引爆汽車,引爆C4。實際上,手榴彈很難通過子彈射擊引爆,且不說打的中不,就算打中,也引爆不了。汽油本身燃點比較高,普通子彈很難引爆,穿甲燃燒彈除外,子彈引爆汽車也是同樣原理。C4更是不容易引爆,需要用雷管才行。

2、主角手槍幹掉一票拿衝鋒槍步槍機槍火箭筒的敵人。現實中,這基本很難,手槍本身就很難打準,又因為槍管短,子彈裝藥少,超過20米,就不容易打準了。而步槍衝鋒槍,100米以內,都很準,而且裝彈多,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兩個人配合,拿手槍的主角肯定被壓的抬不起頭。

3、中槍繼續戰鬥。現實中,子彈的威力真不是開玩笑的,空腔效應,子彈進入人體後,會翻滾,入口很小,但是中間會留下很大一個空腔。這個空腔裡的肌肉,骨骼,內臟,血管就會一團糟,馬上救治都很難,更別說中槍以後還能生龍活虎的繼續戰鬥了。

4、霰彈槍一槍把人打飛。霰彈槍,近距離威力確實驚人,但是,也沒有到可以把人打飛的程度。

5、躲在一些根本擋不住子彈的掩體之後。車門根本擋不住子彈,辦公桌根本擋不住子彈,小樹擋不住子彈,一般磚牆擋不住步槍彈,水泥柱子可以被打碎,擋不了幾發子彈,平底鍋擋不住子彈。

6、槍打各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槍打火箭筒,把火箭彈打爆了!這太難了,看到對方火箭筒,第一反應,一般是找掩體,而不是藝高人膽大的打火箭彈引信!槍打無人機,把無人機擊落了!無人機,大型的飛的太高太快,步槍打不著,小型的太小了,也不容易打中。子彈打子彈,這個不說了,概率比中彩票還低!子彈打直升機,12.7毫米機槍彈都能擋住,別說7.62和5.56的步槍彈了!

7、步槍上有各種掛件和標準具。實際上,就連美軍,都不是人人配發瞄準具的!我們看到的,伊拉克,阿富汗美軍,也不是人人都有掛件和瞄準具的,他們還是按照特種部隊的標準來的。

8、狙擊手子彈穿過敵人瞄準鏡幹掉對方狙擊手。現在的瞄準鏡太複雜了,裡面有跟多組鏡片,子彈要麼卡在裡面出不來,要麼打不進去。

9、用別人的身體擋子彈。步槍可以輕易打穿沒有防護的人體,用敵人身體擋子彈,基本擋不住,手槍彈也不一定擋得住。

10、壯漢手持加特林掃射。小一點的加特林,就是美軍的迷你剛機槍,且不說百十來斤的重量,就算後坐力,也不是能手持的。如果力氣大,真的把迷你剛提起來了,一開槍,直接就脫手了。

11、雙持武器,還打的特別準。雙持武器,很難瞄準,也就是說,除了嚇唬人和帥,基本打不中人。

12、沙漠之鷹單手射擊。沙漠之鷹是狩獵手槍,尤其是12.7毫米的版本,就算雙手持槍,160斤以下的人也難以扛住那個後坐力。當然了,魔鬼司令裡的阿諾州長,那個力量遠非一般人可比!

13、一場激烈的槍戰過後,還能低調的聊天。槍聲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在封閉空間內,回聲會把聲音加大。一場槍戰過後,基本都是耳鳴的,說話全靠吼。所以戰爭片裡,大家說話全是吼,不一定是角色脾氣不好,很可能是大家說話小聲,根本聽不見。

14、敵人一窩蜂往前衝。實際上,衝鋒會拉開15到20米距離,如果按真實的來,那一個鏡頭裡沒有幾個人。


老霍家那小勇


第一,槍口冒火。

電影中經常有槍口冒火的情景,造成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一是使用沒有彈頭的空包彈,火藥直接噴出來;二是後期為了視覺效果所做的藝術加工。在現實中,槍口確實冒火現象,但都是比較微弱的,火焰也不是那麼容易從察覺。況且,在有消焰器的情況下,槍口冒火的問題也會得到很好地解決。

第二,連續射擊。

如果是機槍的話,長時間連續射擊是很難做到的,槍管冷卻、更換的環節在實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電影中很少體現這些情節。除了機槍,端著自動步槍連續射擊更是常有的事,我們吃雞的時候就能感覺出來,30發的彈匣連續射擊用不了多久就打沒了,戰場上哪有那麼多子彈讓你打??

第三,車門擋子彈。

電影中常有的鏡頭是:一個急剎車之後,以車門為掩體迅速展開戰鬥。這搞得好像所有的車好像都跟美國總統的“野獸”似的,然而現實是,除了發動機和輪轂,基本就扛不住步槍子彈的射擊。要是用機槍的話,幾十米內對著小轎車射擊,甚至在車體內根本就留不下什麼子彈,都會穿過去。所以,如果在車上遇到襲擊,趕緊下車在找掩體,一直在車裡鑽著基本就涼了。

第四,主角不死。

電影中對於無關緊要的配角,基本上是挨一槍就死,但是對於主角,傷痕累累卻還能繼續戰鬥。這就是為了劇情的需要,把現實完全演繹地走向了兩個極端。

電影是藝術作品,並不代表現實。如果我們太過於相信電影,而不去思索真實世界的模樣,那就入戲太深了。同樣地,如果我們要求所有的電影都完全按照現實世界去呈現,那估計也就沒人願意看電影了。


兵說


第一,被擊中後立即死亡。除非是擊中腦幹,直接抹掉所有神經反應,這才是真正的瞬間死亡。第二,軀幹中槍還能屹立不倒。很多影視作品裡,已經要被步槍打漏氣的英雄們還能端著槍繼續戰鬥。上千焦的動能!基本上中槍的都得躺!死不死另說,肯定要躺!如果是警察的話,使用小口徑衝鋒槍或者減裝彈藥,可能只會退一兩步。但是絕不可能屹立不動!第三,穿了防彈衣就能傲視戰場。不能抵擋步槍子彈直射的軟質防彈背心不算。我們說帶插板的重型防彈衣!可以抵禦7.62nato彈抵近射擊的重型防彈衣!是,插板會把子彈擋住,但是巨大的動能肯定,絕對會把人頂個跟頭,運氣不好的被直接打暈也不是不可能。電影裡穿件防彈背心就敢把自己當坦克的,不是導演不讓死,就是反派太蠢打不著。


長弓行者


有很多。1、除非是防彈車或裝甲車,普通的民用車是擋不住子彈的,尤其是軍用自動步槍的子彈,這種槍,槍口動能很大,能夠輕易穿透汽車玻璃和蒙皮,而且由於一次穿透,彈頭可能變形,打在人體上的傷害更大。2、樹木同樣不能擋子彈,而且子彈打在樹上的角度如果過小,還會形成跳彈,導致意外傷亡。3、子彈射入水裡5-15米時仍有強大的殺傷力,所以在電影中跳入水裡就能避免被子彈射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4、電影裡手持雙槍同時精準的射擊不同的目標在現實中不可能,因為人眼無法同時看準兩個目標。5,電影中經常有炸藥爆炸時,主角前方正好有塊鋼板或鋼門,跟隨主角一起被衝擊波吹飛,然後主角因為有遮擋的物體所以屁事沒有。但是現實中那塊鋼板會像拍蒼蠅一樣把後面的人拍死。如果沒有鋼板,那麼衝擊波會在把人吹飛的同時摧毀人體內部的骨骼和內臟,人會死於大量的內出血。6、槍械套上消音器後,並不能完全消除聲音,最多就是降低一點。尤其在室內使用時,和半夜在室內放鞭炮的聲音差不多,因此電影裡那種使用消聲器殺人,離被殺者幾米遠的人都聽不到開槍聲是不可能的。電影裡那種消聲器其實是消焰器,讓他人看不到槍口的射擊火焰。真正的微聲或無聲手槍其槍和子彈都是特製的。7、現實中無論是自動步槍還是機槍,都不會連續射擊,因為這樣不但持續火力時間短,子彈消耗過快,影響射擊精度,還會導致槍口快速過熱,有炸膛的危險。現實中都是短點射和長點射結合,如需要提高精度還會使用單發射擊。


偷偷吃炸雞


電影對現實的藝術加工,產生了不少不符合現實的現象。算不算錯誤就見仁見智了,畢竟那些現象並非完全沒依據,只是結果經過誇張處理。就射擊來說,舉幾個例子:

一槍打爆汽油桶

高速飛行的子彈穿過汽油桶壁時會產生高熱,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點燃汽油,最多稍稍加快蒸發。

而且汽油只是易燃物,不是炸藥。只有在密閉空間裡燃燒,蒸汽混合大量空氣,才有可能引發爆炸。

一槍引爆氧氣瓶

子彈近距離打穿氧氣瓶並非難事,同樣會在切口產生高熱,甚至引起局部燃燒。但有些電影把氧氣瓶爆炸處理成火光沖天,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氧氣瓶爆炸是高壓氣體瞬間釋放所致,如果“有幸”近距離欣賞,應該能看到一片白霧猛然變大,不會有火光。

子彈開手銬

如果把手銬固定好,子彈確實有可能把它打斷。但如果戴在手上……是跟受害者有多大仇啊,人家偷了你的旺仔牛奶還是怎的?

巨大的衝擊力會通過手銬傳遞到手腕上,跳彈也會造成二次傷害。最好的結果是手斷了,受害者沒掛;最壞的結果是手斷了,受害者也掛了。無論如何,手是保不住了。正確解法如下:

子彈超耐用

耐用的極致就是無限。實際上,自動槍械射速慢則數百發/分,快則上千,如果扣著扳機不松30發彈匣一秒就清空,聲音聽起來也不是界限分明的“噠噠噠”。

一般士兵上戰場也就帶200發子彈,打法通常是2~5發點射,火力壓制才會5~10發連續打。即使是配備了彈鏈或彈鼓的機槍,也要打一陣歇一會,不然槍管燒紅了就廢了。

人體描邊大師

電影裡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正反派對射,幾百發子彈全部落在掩體上,沒有一發命中。更氣人的是,主角還能在槍林彈雨中來去如風,全賴光環的防彈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