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內容來源:2018年3月29日,第二十三屆中國服裝論壇上,周國平先生髮表關於“幸福的哲學”主題演講。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封圖設計|Holly 小貓妮 責編 | 嘉琪

第 2141 篇深度好文:5329字 | 7 分鐘閱讀

點此聽精華版音頻 ↑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閱讀全文哦~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文化生活

本文新鮮度:★★★★★+ 口感:幸福魔力豆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你認為什麼是幸福?

  • 如何獲得幸福?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文後附【思維導圖】,文末有【福利】喲~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今天,在中國服裝論壇上,我主要講“幸福的哲學”。

說到服裝,我有兩點印象。

第一點,服裝是文明的開端。這是我從《聖經》上看到的。人類祖先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擁有智慧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樹葉給自己做了一件衣服,用來遮羞,這就進入了文明瞭,所以服裝是文明的開端。

第二點,過去服裝就是為了保暖,純粹是滿足物質的需要;但現在,服裝是一個體現自己個性,或是地位、形象等需要的精神產品。

我覺得滿足精神的需要是人類高層次的幸福,所以服裝行業實際上是在為人們高層次的幸福做工作。

關於“幸福的哲學”,我講三個觀點。

一、立足於價值觀看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很難對幸福下定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世界上只有“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寫過一本書,叫《一個馬克的禮學》。書裡說:

幸福是我們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手段。

簡單來說,每個人看重的東西不一樣,有的看重錢,有的看重權力。在具體的價值上,人們是有分歧、有取捨的。但不管選擇哪個,最後目的都是為了幸福,所以幸福是終極的。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但是,到底什麼是幸福?這個概念好像很模糊。我們總是把最讓自己滿意的一種生活狀態,稱之為“幸福”,但什麼樣的生活是讓自己滿意的?這又因人而異,有人認為,幸福是無法討論的,是個人的感覺。

實際上個人的感覺的確很重要。關於幸福,個人的感覺是必要不充分條件。

人們之所以對幸福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價值觀。

從哲學上來說,就是從價值觀角度看幸福。實際上,中國、西方的哲學都是這樣的。

西方哲學在幸福這個問題上,有兩個主要觀點。

1.快樂主義

古希臘哲學認為,幸福就是快樂的,快樂的就是好的,是身體健康,靈魂安寧。

但如果追求的快樂,讓你的身體感到痛苦、靈魂覺得煩惱,就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追求快樂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兩個原則:

理智,不要因為對快樂的追求給自己帶來更多痛苦;

道德,你追求快樂不是給別人帶來痛苦。

約翰穆勒強調快樂是有層次、有高低、有質的區別的。他說,一個不滿足的人比一頭滿足的豬快樂,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一個滿足的傻瓜快樂。

一個不滿足的人,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他有更高的追求,有更高層次的快樂。低層次的快樂,已經不能讓他滿足了。這樣的人,實際上更幸福。

我覺得中國哲學裡,比較接近快樂主義的是道家,尤其是莊子。莊子在幸福觀方面有很多言論,主要就是要保護好你完整的、真實的生命本性,不要用物質去損害它,這也基本是道家一貫的做法。

即讓生命有一個好的狀態,不要讓社會的、物質的東西把生命本真的狀態給破壞了,這是快樂主義。

2.完善主義

強調“什麼是幸福”。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知識等於美德,等於幸福。所以一個有知識的、智慧的、明白道理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幸福的人。這是蘇格拉底的判斷。

亞里士多德說,最主要的幸福是人性中最高貴的部分得到滿足。他強調思考能力和道德能力,這兩個部分得到滿足,就是幸福。

中國哲學裡比較接近完善主義的是儒家,孔子的幸福觀屬於完善主義——安貧樂道,即物質生活很簡樸,快樂在於你滿足了你的精神生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快樂主義更加重視生命的狀態,完善主義更加重視精神的狀態。

從中西哲學思想來看,它們並非互相排斥,反而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什麼叫幸福?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生命,一個是精神。這兩者有一個好的狀態,就是幸福。

所以說,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讓生命和精神有一個好的狀態,就是幸福。

那麼什麼樣的狀態是好的?綜合哲學家的論述和自己的看法,我覺得,生命是單純的,非複雜的;精神是優秀的、豐富的。

實際上,人有兩個重要身份,一個是自然之子,一個是萬物之靈,把這兩個身份做好了,就是幸福。

從生命角度來看,我們要珍惜平凡的幸福,看重生命本身的需要,去滿足它。這需要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質慾望區分開,物質的慾望是社會刺激出來的,是人比人比出來的。

人痛苦的根源是什麼?當慾望超過了自然規律的一個需要,痛苦便隨之而來。所以,人一生中,應該有兩個“簡單”:物質生活的簡單人際關係的簡單人生的很多煩惱往往來自於物質生活的複雜和人際關係的複雜。

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自然規律中生命本身的需要。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本身極簡單的需要給遮蔽掉了,從而產生很多欲望。

即便那些超慾望部分得到滿足,你還是不快樂,因為最重要的生命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健康、安全、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都是生命本身的需要,這些構成了生命的和諧。

二、自然情感的滿足

我還特別強調自然情感的滿足,也就是愛情、親情、家庭。這對於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這方面不幸福的話,幸福感便缺失一大塊。

1.愛情層面的幸福

17歲正值青春期,剛進北大上學,有一天突然發現,天下有這麼漂亮的姑娘,頓時感到人生、世界都美好極了,好像有一件非常美好的,但我還不太清楚的事情在等著我。

那時我寫了很多詩,後來談了戀愛,兩個人真的是純粹因為愛在一起,這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時光。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曾經一個朋友,讓我談談對婚姻愛情的看法。我當時就說了三句話:

第一句:愛都是美好的。兩個人因為愛在一起,不管時間長短,都是美好。但人生有個最重要的原則,是不把感情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如果發現這段感情不是真正的愛,沒有價值,拉黑對方,但不要怨恨,因為怨恨是在傷害自己。

第二句:愛是幸運的。很多在一起的人,不一定能走到結婚這一步,所以說兩個人相愛最後走到結婚的人,不僅是愛,是美好,而且是幸運的。這就意味著雙方認為對方是自己可以共度此生的人,但找到這個人也是不容易的。

第三句:愛是偉大的。現在離婚率非常高,一個高質量的婚姻,一定能夠經受住漫長歲月的考驗。最後兩個人因為愛而白頭偕老,這不但是美好的,幸運的,而且是偉大的,可是說是人生的偉大成就。

兩個人長期在一起生活,愛情一定會轉變它的形態,由愛情轉變為親情。

一段激情過後,彼此雙方相互理解,對對方的命運有刻骨銘心的關心,愛情就轉化成了牢不可破的親情。

這不是沒有愛情了,而是愛情的正果,是愛情的升級版,是高質量的愛情。

2.生命層面的幸福

人們往往覺得幸福在遠方,需要去尋找,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感受不到幸福,那他到哪裡也找不到幸福,因為他對幸福的感知是有問題的。

男歡女愛也好,追求幸福也好,都是人類生活的核心,雖然平凡,但它是本質的東西。

所有不平凡,終會迴歸平凡,它的價值,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

如果你的不平凡是破壞了你的平凡生活,我認為它的價值是有問題的。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無論多忙,都要多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飯,餐桌上有歡聲笑語,我覺得這比有錢、有車、有房重要得多。

一個人無論物質多富有,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他的整體狀態都是不對的。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物質並不是很富有,但有這些東西的話,他的基本生活依然是幸福的,因為擁有了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平凡的幸福。

3.精神層面的幸福

這是更高級的幸福,從這個角度來說,幸福是一種能力。一個人要想享受高層次的幸福,就要擁有這種能力。

人是萬物之靈,擁有“知、情、德”等很多精神能力,而幸福更高的層次就是去發展、去享受它。

從“知”來講這種幸福,就是一個人要有自己的事業。

什麼算是事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你可能暫時不知道,但在生活、做事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它,然後把它施展出來,這是人生莫大的快事。

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事業,除了個人獨特的稟賦外,還要有好奇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兩者歸納起來就是人品質中最重要的東西。

三、自我的滿足

1.做一個會成長的人

  • 什麼是教育?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的觀點是:

教育就是當你把在課堂上學的東西、把為考試被背誦的東西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如果什麼都沒剩下,就是白受了教育。如果剩下的是你喜歡學習,喜歡求知,並且它已經成為你的本能,那麼教育便成功了。

我們每個人,在學校學的東西非常有限,尤其是現在這樣一個技術不斷創新的互聯網時代。但那些有限知識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我認為重要的是一個人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部分。

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課題,即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永遠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最重要的是你會自主安排自己學習。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只靠在學校學到的有限的知識,就很可能被淘汰掉。

  • 情感

另外一方面就是情感方面,即內心感受。一個人不但要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做事情,而且,還應該是有一種比較豐富的內心生活。

一個人如果有豐富的心靈,他身上就有了快樂的源泉。一個人看到的東西是按照他心靈所允許的限度來看的,所以我覺得讓自己的心靈豐富也是幸福很重要的方面。

2.閱讀和寫作

那如何讓自己的心靈豐富呢?我比較重視兩個途徑:閱讀寫作

我認為對所有人都是適用的是閱讀。人類精神財富主要是以書籍的方式存在的,通過閱讀獲得大量的知識財富,然後為自己所用。我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

關於寫作,我從來不認為這是很困難的事情,就是為自己而寫,實際上是把自身及外部經歷轉化成自己內在財富的一個過程。我從5歲開始寫作,因為我5歲開始寫日記。那時寫得很幼稚,卻自覺滿足。比如:幾月幾日吃了什麼……

我通過寫日記,留住了人生中很多美好的滋味,不光是好吃的點心,更是我的人生經歷,以及經歷當中的感受,我覺得這是我寶貴的財富。

如果我沒有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的話,這些是很容易流逝的。

我覺得寫日記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有個完整的時間來獨處,可以想一想這幾天的經歷和自己的感覺。然後把那些對自己有意義的記下來,這是一個和自己談話、談心的過程。

一個人要有這樣的時間,不能總是做事情,總是和人打交道。一旦養成了這個習慣,你不獨處就感覺難受。

古希臘哲學家講,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自己。即一個人要善於和自己交朋友,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更高的自我。

對我來說,我學哲學最大的收穫不是學術性的東西,而是讓我感覺到,我好像有了一種分身術。

一個我在社會上活動,是身體的那個我,能夠養活自己,忙碌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個更高的我,是靈魂的那個我。

我經常把身體的那個我召回到靈魂理性的這個我身邊來,聽他們談話,跟他們交談,看有什麼想不開的事。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是會感覺自己有了一個比較高的立足點,會經常站在一個宇宙的場景、人生的場景這樣一個制高點上,來看自己的生活。

一旦有了這樣一種立足點,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都容易解決了。

所以要讓自己身上那個更高的自我覺醒,讓它強大。

那麼如何讓它覺醒、強大呢?

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讀書。

那些偉大的靈魂,偉大的頭腦,他們的自我是非常強大的,你們讀他們的書的時候,汲取他們的營養,也會讓自我強大起來。

我相信各行各業沒有職業區分,那些比較優秀的人,他們都有兩個習慣:一個是讀書的習慣,一個是為自己寫作的習慣(不一定發表)。我相信這樣的人擁有一個清醒的一個強大的自我,這是關於心靈的幸福。

3.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人的最高的幸福,應該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以前我們講道德,總過多地講那些規範性的、意識形態的東西。但講道德要講到根本上,人性是有根據的,比如前面講的幸福的根據:一個是生命,一個是靈魂(或者是精神)。

道德的基礎也在生命和靈魂上。我最強調的道德品質是善良和高貴,善良就是有同情心,高貴就是有道德,那些具體的道德規範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礎,而善良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質;靈魂是道德的根本需求。一個有靈魂的人,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他是高貴的。

最後,對幸福做一個簡單的歸納:

第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個養活自己,有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和職業是一致的,就是8小時之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第二,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讓他們也感到快樂,這是8小時之外的,家人、親人、朋友在一起。

第三,做善良高貴的人。

有了這三條,就是幸福的人,我就講到這裡!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 點擊圖片看大圖,也可保存、分享給友人

周國平: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其他都是手段

本文來自「筆記俠」,微信搜索「Notesman」即可關注,記得告知我們您是來自“今日頭條”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