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學老師讓學生回家預習,家長負責講課後題,這樣還需要老師嗎?

小妖203974138


題主應該是位家長,對老師佈置孩子預習和讓家長講解課後題頗有微辭,甚至小有情緒,但我覺得沒什麼毛病。

首先,小學老師讓學生回家預習,這是課前任務。也曾從學生時代過來,也曾預習過功課。預習是挺好的一個學習習慣,預習完後,第二天老師上課時,對一些新的知識點不那麼陌生了,更便於孩子吸引領悟。

其次,老師讓家長講解課後題,作為課後鞏固,我覺得這也無可厚非。陪孩子寫作業怎麼陪?不是拿到手機乾坐在一旁,而是要真正給到孩子實際指導,課後題意在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點,加深印象,如果孩子課上沒有領悟,課後題搞不定,家長給予再次講解,是合乎情理的事。

但如果你要問老師幹什麼呢,我不是老師,沒法細說其工作要領,但我知道老師挺重要的,並且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活計。

老師們每天要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和試卷,管理班級秩序,關注孩子在校的狀態,保障孩子的成長安全……他們上有績效壓力,下有學生管理,中間還有個家長要溝通,其實也挺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一定要端正態度,萬不可將孩子往學校一丟,覺得那都是老師的事了。

孩子是你自己的,他的學習問題和學校老師的教授有關沒錯,但也在於他自己是否有個好的學習態度,以及家長是否配合學習。

家校密切合作才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一秒關注我!關於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和個人成長等相關話題,原創經驗及觀點分享,我說的不一定對,但一定是真誠用心的,歡迎交流……


天天陪伴


我是頭條號躬耕鄉野數學鄒老師,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有不妥望批評指正。

小學老師讓學生回家預習數學,並沒有不對之處,但讓家長講解課後習題,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

首先老師要求學生回家預習新課是很好的方法。任何學生的學習之前一定要預習新課,不然當老師講新課時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不清楚到底哪裡是重點難點,更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懂。如果學生提前預習了,聽課效率更高,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讓家長講解課後習題這種做法不妥。首先學生還沒系統學習新課,肯定還不能完全掌握內容,這時就讓家長講課後作業,肯定是囫圇吞棗,事倍功半。再說小學數學也不算簡單,好多家長根本無法勝任,只會增加家長的負擔,效果也並不好。與其讓家長上新課前講課後題,還不如讓家長新課後督促孩子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更有效。

作為老師教育教學要遵循規律,萬不可為自己省事,就淡化自己的責任,加重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鄒老師數學課堂


這麼無知而扯淡的問題,不要再問了好不好?

你沒上過學嗎?上學的時候老師沒要求預習嗎?你預習了之後,是不是就不用老師講解,就能夠完成全部的作業了呢?每次考試都能得滿分了呢?所以的習題都能輕鬆的解答了呢? 預習是學習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孩子有預習之後,才能更快的跟得上老師的節奏,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延展性教學時,才能夠聽的不費力氣。

家長幫孩子預習,如果能做到和老師舉一反三一樣的效果,那麼家長完全可以在家教孩子學習,或者家長完全具備幫助孩子進行系統性學習和提升的能力。

你以為一個又一個知識的學習只有書本後面的幾道題就行了嗎? 這真的很傻很 天真,好嗎?

你不懂可以問,不會可以學,但是這麼無知又無畏的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看是來找罵的。


九鬥學生心理


教學,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它狹義化了,認為那是教師的事,尤其是涉及課本上的知識,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那就是教師的職業範疇。其實,課堂教學,傳授課本知識,是教學的主線,它的特點是規範、標準、統一、大面積傳播、體系完善,教學的依據是國家制定的教材,以便於進行教育測量,藉以測評教學的完成情況、主要針對是受教育者的智力發展。

教育,則是超出了教學範疇的培育,包含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能教育,簡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針對的是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學習,狹義的講就是人的認知能力的培養,通過教育教學,讓人掌握學習技能。我們應該知道,對於一個個體而言,學習是終身性質的,不應該只停留在學校階段。可是怎麼學習,如何學會學習,卻不是單純學校教育能夠全部解決的。它涉及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習方向的確立,學習目標的制定等,這些東西必須在學習過程中,內化為個體的行為習慣、思想結構、價值核心,這樣才足以支撐其完成一生的學習需要。

同時,我們必須知道,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教育的內容,教育還包含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固然可以通過系統的教學,形成其基礎的知識儲備,但是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很大成分上,需要藉助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中的親子活動,社會有很多博物館等,就是有這樣的教育功能的。其實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思維拓展開來,就會發現很多家庭活動和社會活動,都在實現它的教育功能。

所以老師佈置學生回家預習課文,要求家長輔導自己家孩子課後習題,都是有目的的教育任務。課前預習,是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輔導可以幫助他們拓展學習思維,形成發散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藉助這種親子活動,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把學習日常化,常態化。

千萬不要認為這種行為是老師懶於工作,把責任推給家長和學生,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師和學校只是教育活動的一個環節,只有每個環節都起到作用了,受教育者才能實現健康成長的目標。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和思考,那就會發現,有一些家庭教育缺失,他們的孩子一定會出現問題,有的是德育方面的,有的是智育方面的,有的是美育方面的,有的是體育方面的,很多都是勞動技能方面,但是不管那個方面,最終出問題的都是孩子,他們的知識體系缺陷,導致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低下,生活質量也隨之無法保障。

同時,教育缺失還具有地域性,重視教育的地區,人群的整體素質高,生活質量也很高,相反,如果這個地區不重視教育,那麼該地區經濟發展滯緩,社會秩序混亂,生活水平偏低。

這些都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哪個地方出現短板,哪裡就會自食惡果。

教育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尤其是下一代人的命運,但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應該盡責,不懂就要多學,不可胡亂質疑,否則最後的苦果,都是每個家庭在承受!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成人,可是卻從不反思,在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做到位了嗎?你曾經有過清晰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嗎?如果自己沒做好,那就只能自己承受自己種下的惡果了……


平庸60



老凌老大


這是一個好的方法。建議家長鼓勵學生認真預習 ,並和孩子一起探討,研究尋找答案。

我不建議家長輔導學生課外作業,但我贊同家長在學生預習時,給予指導和學生一起學習。

預習的課目,如果是數學,就是讓學生自己檢驗一下,通過以前所學的知識,對新的知識能理解多少。

預習的科目,如果是語文 ,就是讓學生先掌握所涉及到的生字、生詞。高年級的要通過閱讀,瞭解一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的特點。

有的時候,老師會提出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預習中尋找答案。這樣做使學生在預習中更有目的性。

預習所涉及的內容都是新的。所以掌握知識的多少和尋找答案的對錯。不會要求嚴格,所以家長們可以積極參與,和學生共同探討。對的,老師會鼓勵,錯了,老師會糾正。

預習的好處:

1、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讓學生明確了對新的知識理解的多和少。

3、有利於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認真的聽講。

促使學生熱愛學習的方法很多,讓學生認真完成預習,無疑佔其中的一項。家長們大可不要質疑。並希望家長們一同參與進來。%


換位思考215707707


回覆上學提問,老師讓學生回家預習,讓家長負責講課。也是為了你孩子在學習方面的成績能提升預習基礎,更能夠使他自我超越學習的能力心態。

對孩子學生學習的方面,老師歸老師,家長歸家長。在學校有老師教育監護教管指導?那是老師有思想美德自身責任感。


放學後在家裡,學生孩子讀書的預習和溫習功課和輔導作業,那必須要家長的監督與管教把家庭作業做完,才能使你自己孩子的成績提高,大有進步,越有信心滿懷的心情,去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用戶53730218263


預習挺好的,讓孩子提前瞭解,上課可以有針對的聽講,也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我們二年級數學就提前看看自己哪些會了哪些不會,上課有針對的聽講。語文就是熟讀課文把一類字二類字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然後自己再對一類字組和組詞,不會的自己查字典,預習的時候把生字寫會,需要背過的段落背過


親親萌媽


其實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 小學階段 培養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以及小孩子學習的興趣。

當然這樣更有利於老師在第二天上課講課時能方便引導孩子們學習,更方便理解。小學的教學主要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


家長的言行對孩子影響是最大的,特別是在小學階段。老師讓家長督促講解習題最大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家長應該配合學校。更何況你說以前學生不用督促,那是因為以前的孩子沒有電腦,沒有網絡,遊戲機。現在的孩子天天盯著他他都不見得能做好。


歷史而立


我認為老師沒有毛病,沒有做錯。預習功課是老師上課的前提,也是學生上課時能跟上老師的步伐的重要一環,如果不預習,老師上課你不一定跟得上。講解課後題也是一樣,不過家長是對一個人,老師要對全體學生,他不可能對每個人,或者每個題都講解。為了自己孩子,還是自己多努力吧!親愛的朋友看後請點贊點評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