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81年埃及閱兵時,為什麼時任總統薩達特遭到了槍殺?

第一軍情


薩達特是埃及最為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為推動中東地區的和平進程、埃及國內發展變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因為他對以色列表現出的和平姿態,遭到極端分子的仇恨,最終於1981年的閱兵式上被混進閱兵隊伍中的極端分子當場槍殺。



薩達特出生於1918年,當時的埃及還出外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後來他畢業於皇家軍事學院,成為一名愛國的熱血青年軍官。1939年,薩達特在埃及另一位偉人納賽爾的支持下,在軍隊中從事反對殖民統治的活動。後來被英國殖民當局多次逮捕。

1950年,在納賽爾的支持下重返軍界,因能力出眾成為納賽爾的得力幫手,並在1952年七月革命中和納賽爾一道推翻了埃及封建王朝。薩達特後來被納賽爾任命為副總統。1970年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高票當選為新任總統。


薩達特執政後實行開放政策,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提升了埃及國力,使埃及發展迎來了新時達。1973年,薩達特親自指揮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收回了失地,贏得了崇高的威望。

獲勝後的薩達特認為戰爭不是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1977年,薩達特衝破重重阻力,破天荒的訪問了阿拉伯世界的頭號敵人——以色列,並與以色列達成戴維營協定,結束了埃及和以色列長達30多年的戰爭狀態。薩達特也因此獲得了1978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薩達特此舉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強烈不滿,埃及因此被開除出阿盟,薩達特也受到極端宗教勢力的極端仇恨。1981年,參加埃及閱兵式的激進軍官幫助3名極端組織人員混入閱兵隊伍,他們乘坐的牽引車在主席臺前停下,並在近距離對薩達特進行掃射,薩達特當場身亡。

薩達特遇刺身亡,舉世震驚。埃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以色列總理貝京等眾多政要出席了他的葬禮。


石頭說歷史


1981年10月6日的事件,不但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打中頸部不治身亡,還有另外11名埃及政府高級官員和外國駐埃外交官員在混戰中被打死,如參加觀禮的古巴大使、埃及航空署署長等等。

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的原因,要從他的前任納賽爾總統逝世說起。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總統因病逝世後,副總統薩達特繼任埃及總統。此時,阿拉伯世界的眼光都盯著薩達特,希望他帶領他們走向復興,狠狠壓制以色列。

雖然執政初期的薩達特的確做到了,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打贏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使他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但是隨後,薩達特領導的埃及偏離了納賽爾的軌道,政治上強調包容,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外交上,他訪問以色列並與其開展談判。

埃及和以色列兩國,最終於1978年在美國總統的戴維營,簽署了《埃以和平協議》。這讓他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共同獲得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和平協議讓西奈半島重新回到埃及手中,這自然受到大多數埃及人民的熱烈歡迎。

但是,依然有極端組織對他十分不滿。薩達特總統的不結盟政策,與哪一方都保持距離,被這些極端組織視為對阿拉伯世界的拋棄,於是決定刺殺他。一個叫哈立德的極端分子,招募了敢死隊,也準備好了武器,希望通過刺殺薩達特,徹底推翻埃及的現有政權和秩序。

他們趁埃及舉行一年一度的勝利大遊行之機,假扮成情報官員,以安全保證為由,混進了閱兵隊伍中。當哈立德所在的炮兵方陣走過閱兵主席臺時,他和他的敢死隊從車上跳下,迅速炮到閱兵臺前扔出了一顆手榴彈,同時向薩達特開槍。

哈立德和暗殺者被當場抓獲,隨後被判死刑,於1982年執行。


世界真的很大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薩達特單獨同以色列和談,引起了國內外的公憤。

在前面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

而歷次中東戰爭,埃及也是積極參與者。

1970年,納賽爾逝世,薩達特繼任總統。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一起發動了第4次中東戰爭。

埃及傾全國之力出兵,一度攻入西奈半島,打垮了以色列精心修建的巴列夫防線。



然而,最終還是以埃及的慘敗告終。

第4次中東戰爭失敗後,薩達特開始考慮目前的外交問題。

埃及可以說是一塌糊塗!

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至於沙特、阿聯酋、伊拉克、利比亞、伊朗等富裕國家,只是喊喊口號,讓埃及、約旦、敘利亞去拼命。

其中約旦是小國,實力虛弱,根本不是以色列對手。


敘利亞比約旦要強,但強不到哪裡去。

以上兩個國家都沒有石油,屬於中東的窮國。

埃及也是一樣。這幾十年內,埃及人口暴增到4000萬,現在已經接近1億。

而埃及是個沒有什麼資源的貧瘠國家,國土內部大部分是沙漠。國家的支柱是並不算大的尼羅河三角洲,卻要養活4000萬人,基本是支持不住的。

加上年年戰爭,軍費開銷巨大,埃及經濟已經瀕於崩潰,人民連基本的生活品都購買不到,怨聲載道。

薩達特認為埃及人口還會飛速增長,到時候經濟肯定會崩潰。



就軍事上,打了30多年,埃及每次都被打敗。不但丟了最初佔據的以色列加沙地帶,連自己的西奈半島也丟了。

軍費開銷驚人,空軍多次被消滅,每次重建都需要幾十億美元的鉅款,埃及經濟是支持不住的。

現在以色列越打越強,埃及越打越弱。既然打不過以色列不如想象別的辦法。

以色列一再表示,只要埃及願意承認以色列並且停戰,就歸還西奈半島。

對於薩達特來說,通過武力無法收復西奈半島,只能談判了。



於是,薩達特站在埃及國家考慮,斷然決定改變基本國策。

1978年9月,在美國參與下,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在華盛頓特區簽署戴維營協議,埃及承認以色列存在,雙方停火。

以色列也沒有食言。1982年4月25日他們將西奈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歸還。1989年歸還塔巴後,西奈半島全境完全由埃及治理。

同時,由於解除了軍事對峙,埃及有更多的錢用於國內經濟改革。


然而,此舉卻在國內國外引起軒然大波。

阿拉伯聯盟極為憤怒,認為埃及是阿拉伯人的叛徒、內奸。

埃及被取消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的資格(直至1989年才被重新接納),當時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幾乎陷於孤立,唯一的邦交國是當時仍由巴列維王朝管治的伊朗,但在1979年巴列維王朝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薩達特允許巴列維流亡埃及直到他於1980年去世。

國內的保守派、極端派甚至世俗派,都指責薩達特向以色列屈膝投降。

尤其是保守派穆斯林兄弟會,極為惱怒。

穆斯林兄弟會在整個中東有非常強大的勢力,也受到很多國家支持。

他們串聯以後,決定殺掉叛徒薩達特。



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舉行慶祝贖罪日戰爭勝利八週年的閱兵儀式上,薩達特遇刺。

幾個檢閱的士兵,突然對他發起襲擊。一個人朝著檢閱臺投擲了手榴彈,另一人用衝鋒槍掃射。薩達特被子彈連連擊中,重傷不治,si在醫院。



倒黴的是,當時檢閱臺上還有個中國人。中國航空技術專家張寶玉,作為貴賓也參加了檢閱。此次他不幸被流彈擊中,當場死去。


薩沙


1981年埃及閱兵時,為什麼時任總統薩達特遭到了槍殺?下面就來說一下其中的原因。

薩達特是埃及最為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為推動中東地區的和平進程、埃及國內發展變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因為他對以色列表現出的和平姿態,遭到極端分子的仇恨,最終於1981年的閱兵式上被混進閱兵隊伍中的極端分子當場槍殺。薩達特出生於1918年,當時的埃及還出外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後來他畢業於皇家軍事學院,成為一名愛國的熱血青年軍官。1939年,薩達特在埃及另一位偉人納賽爾的支持下,在軍隊中從事反對殖民統治的活動。後來被英國殖民當局多次逮捕。

1950年,在納賽爾的支持下重返軍界,因能力出眾成為納賽爾的得力幫手,並在1952年七月革命中和納賽爾一道推翻了埃及封建王朝。薩達特後來被納賽爾任命為副總統。1970年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高票當選為新任總統。

薩達特執政後實行開放政策,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提升了埃及國力,使埃及發展迎來了新時達。1973年,薩達特親自指揮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收回了失地,贏得了崇高的威望。獲勝後的薩達特認為戰爭不是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1977年,薩達特衝破重重阻力,破天荒的訪問了阿拉伯世界的頭號敵人——以色列,並與以色列達成戴維營協定,結束了埃及和以色列長達30多年的戰爭狀態。薩達特也因此獲得了1978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薩達特此舉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強烈不滿,埃及因此被開除出阿盟,薩達特也受到極端宗教勢力的極端仇恨。1981年,參加埃及閱兵式的激進軍官幫助3名極端組織人員混入閱兵隊伍,他們乘坐的牽引車在主席臺前停下,並在近距離對薩達特進行掃射,薩達特當場身亡。薩達特遇刺身亡,舉世震驚。埃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以色列總理貝京等眾多政要出席了他的葬禮。


山外山FJH


這位遭到了槍擊的總統,他是埃及的一員戰將。他曾經帶領埃及人民獲得過十月戰爭的勝利,對埃及可是功勳卓著。

但是,作為埃及的一位功臣,他最後卻倒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中,不可謂不諷刺。


在這一天,埃及獲得了十月戰爭的勝利,舉國歡慶,但是一件悲慘的事情也同樣的發生在了這一天。那一年,還和往年一樣,埃及為了這個勝利的日子舉國歡慶,但是對於總統來說,卻暗藏著一個很大的危機。

他站在了檢閱臺上,各國的使節,記者,專家,無數的人都聚集在了這裡。而總統更是身著盛裝,坐在了主席臺的正中央,好不威風。那一天,全國的電視臺都在轉播。


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部隊從他面前走了過去,步兵,坦克,裝甲車等等,這一次的閱兵給他掙足了臉面,但是死神也在向他緩緩的靠近。


但是走著走著,一部炮車停了下來,當時許多人都以為是參加閱兵的汽車出了意外,也都沒注意,但是,在這輛車裡跑出來了三個士兵,一顆手榴彈就對著主席臺招呼了上去。於是埃及的這一位總統就這樣在全國民眾的面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刺殺了這位總統的三人,是極端組織在激進軍官的幫助下才混進了閱兵之中,說到底還是來自極端組織的仇恨。


是阿維啊


薩達特是埃及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任總統,曾經登上過美國《時代》雜誌,拿過諾貝爾和平獎。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總統沒有善終,意外死於刺殺。而且這場刺殺就發生在埃及閱兵式上,震驚了國際媒體。

薩達特是一位政治能力很強,頭腦很精明的總統,同時它對於埃及的政治道路,有自己的見解。由於他採取的政策有一部分讓阿拉伯世界感到不滿,引起了部分狂熱穆斯林的憤恨,最終引發了這場刺殺事件。要說明此事,還要從埃及的近代史說起。

埃及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埃及民眾生活困苦且沒有自由。薩達特對此非常不滿,他從小立志成為軍人,改變祖國被奴役的命運。在年輕時候加入了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終於在1952政變成功,推翻了擔任傀儡的法魯克王朝。隨後元老級人物納吉布被推舉為埃及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納吉布在治國政策上比較保守,主張避免同英法產生正面衝突。如果埃及不爭取,就那不會蘇伊士運河的運營權利。在這一點上,納賽爾等大多數軍官都不贊同納吉布的觀點,於是把納吉布趕下臺。納賽爾成為第二任總統。

納賽爾一上臺就強行收回蘇伊士運河的運營權,跟英法和以色列產生正面衝突。衝突很快爆發戰爭,埃及當然打不過這三個國家,但納賽爾善於外交斡旋。利用美國的訴求,迫使英法和以色列退讓,就此奪回了蘇伊士運河。

納賽爾經過這一次成功的鬥爭,野心大漲,想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聯合了也門和敘利亞,再加上其他阿拉伯國家也一致反對以色列,發起了新一輪中東戰爭。結果埃及聯軍戰敗,還丟掉了西奈半島。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接手埃及。

薩達特看清了局勢,認定阿拉伯世界無法在軍事層面擊敗以色列。以色列需要的是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當時中東地區的國家全都不承認以色列是合法政府。

薩達特同以色列展開談判,表示只要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就可以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美國方面也支持該方案,最終以色列撤兵,埃及收回了西奈半島。

但這件事得罪了阿拉伯國家,同時讓很多穆斯林的教派領袖十分不滿,薩達特出手打壓。與此同時,薩達特還走親美路線,趕走了蘇聯在埃及的駐軍。

在1981年閱兵的時候,裝甲車開到閱兵主席臺前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幾名信奉穆斯林的埃及軍人衝下來,掃射主席臺並扔手榴彈,薩達特重傷身亡。其實薩達特的死也是中東地區派系衝突的一個縮影,也暴露了埃及政局的內部矛盾。


兵說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軍事實力比較強勁,二戰後一躍成為中東頭號軍事強國,不過後來參加的幾次中東戰爭令人大跌眼鏡,被以色列幾乎揍得毫無還手之力。尤其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空軍打的埃及措手不及,損失了300多架飛機,不到六天時間就全盤崩潰,這場戰爭為雙方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此後三年為了報仇雪恨,埃及人出身的薩達特當選總統。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取得了初期勝利,不過後期還是以失敗告終。1977年薩達特做了一個令埃及人極度痛恨的決定,他訪問了仇人以色列,在美國的干預下,兩國簽署和平條約,結束了戰爭狀態,但此舉惹火了埃及國內的反對分子。

1981年10月6日,埃及舉行規模盛大的閱兵式,當天下午閱兵典禮按照正常計劃進行,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正在觀看士兵行進時,距離檢閱臺最近的一輛炮車忽然停了下來,4名士兵向薩達特衝了過來,其中一名士兵手持一把衝鋒槍照著薩達特就是一陣掃射,當場將他打成了馬蜂窩,隨後這名士兵還扔出一枚手榴彈,將旁邊的幾名高級官員給活活炸死。

這次刺殺行動主謀是陸軍上尉哈立德,他之所以搞死薩達特,是因為數個月前薩達特抓捕了上千名激進分子,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哈立德參加閱兵前正好被安排在檢閱臺附近,於是他制定刺殺計劃,選了3名同夥將武器藏在炮筒裡,成功躲過安檢,實施了這次刺殺行動,最後這四名刺客因為寡不敵眾被埃及安全部隊活捉,全部判了死刑。(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看到這個題目,木叔想到了最近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緩和的問題,其實這是一脈相承的。甚至昨天還有巴基斯坦媒體猜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是不是秘密訪問了該國?

(薩達特在閱兵式)

所以,談薩達特遇刺身亡,其實這也涉及到中東複雜的政治和宗教形勢。木叔說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薩達特本人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讓國內的極端主義勢力不滿。這也不只是埃及的問題,以色列國內對和阿拉伯人緩和,也有極端勢力。前總理拉賓的遭遇和薩達特如出一轍。

薩達特採取的是現實主義路線,畢竟他們和以色列打了4場大戰,沒什麼收益,反而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據了。

而以色列是不可能被阿拉伯人消滅掉的,這個國家的實力以及背後的美國人勢力要比阿拉伯人更強大。

(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

處於這種考慮,他在1979年突然訪問了耶路撒冷,並且在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講,宣佈兩國和平。隨後雙方建交,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交給埃及。

但是國內的極端主義勢力,認為和以色列和談就是賣國,在軍隊中也有類似的看法。於是策劃了閱兵式暗殺。薩達特遇害。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1995年遇刺也是類似,他和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議,用土地換和平,但極端猶太教徒不滿,認為他賣國。在一次他公開演講時遇刺身亡。

看來,極端主義勢力哪裡都有啊!

(美國斡旋以色列和埃及達成和平協議)

第二,即使以色列和埃及建交,但很多阿拉伯老百姓對以色列也沒有太多好感。這不只是埃及和薩達特時代如此,現在也如是。包括以色列和沙特搞關係,該國民眾也不一定支持。

從歷史聯想到今天,以色列和沙特、阿聯酋、卡塔爾、阿曼等阿拉伯國家的交往已經逐步浮出水面。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雙方建交。

但是阿拉伯老百姓似乎沒有準備好,關係改善地這麼突然,很可能實施類似過去的極端主義行動,對本國高層進行暗殺或者抵制,甚至暴力推翻等活動。

因為長期以來,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正常的改革措施,一直是比較保守地教育和統治,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視野是很狹窄的,思想也是很守舊的,很容易產生極端思想和極端行為。

不排除未來阿拉伯世界還有這種情況出現,因此要未雨綢繆,要有所準備和提防。


你怎麼看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1981年10月6日,對於埃及人民來說是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不僅僅是埃及政府為了紀念十月戰爭勝利8週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閱兵式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整個埃及國民瞬間處於驚慌和憤怒之中。

[4名極端分子瘋狂向檢閱臺開槍掃射]

因為,就在這一天,正當所有參加檢閱的高官和受閱的軍人都沉浸在喜慶的氛圍時。突然,從行進檢閱隊伍中的一輛炮車車廂裡跳下了4名極端分子,所有參與檢閱的人員以為他們是為了表達對薩達特總統的敬意,是來向薩達特總統敬一個崇高標準的軍禮。始料不及的是這4名極端分子卻迅速以戰鬥隊形展開,分工明確,迅速撲向檢閱臺正中央埃及總統薩達特就坐的主席臺前。隨即,短暫而又激烈的手榴彈爆炸聲和槍聲過後,薩達特總統身中數彈血染軍禮服當場遇難,與他同時被這4名極端分子打死的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位高官。

與埃及前總統納賽爾在一起的薩達特(左二)

混進閱兵隊伍的這4名極端分子為何對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同時又享有巨大的國內國際威望的總統痛下殺手,不用說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

當然,就在4名極端分子瘋狂掃射的一剎那,負責總統安保的人員也隨之投入戰鬥,很快就制服了4名極端分子。隨著對他們的審判公佈於世,終於大白於天下。

自薩達特於1970年10月擔任埃及總統後,面臨最大的棘手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和以色列的關係。作為當時阿拉伯世界當之無愧的大哥,為了趕走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以聯盟的形式已經陸續發動了三次中東戰爭,但都未能打敗以色列。相反還使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失去了更多的土地。埃及為了重塑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保住自己的地位,薩達特總統於1973年10月6日親臨前線作戰指揮部,發動指揮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一舉突破“巴列夫防線”,雪洗了因1973年“6.5”戰爭所蒙受的恥辱,收復了運河東岸的部分失地,提升了阿拉伯國家的信心。

【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都損失慘重】

但是,頻繁的阿以衝突,嚴重拖累了埃及的經濟和民生,這是在國內的現實反應;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是以色列復國、建國的強大政治和經濟後盾,以色列之所以能夠贏得三次中東戰爭,除了以色列國防軍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還有西方國家自每次中東戰爭發生後,都立即在第一時間給以色列運送大批先進的常規武器,武裝以色列軍隊。面臨這以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審時度勢,才是一個治國者的天賦和能力,抱著為埃及儘快改善國內經濟和創造一個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薩達特總統作出了驚人之舉,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秘密訪問了以色列並在其議會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說,得到了以色列人民的理解和全世界輿論的好評,他的這一演講更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同,無疑為埃及融入國際社會打開了一扇門。

趁熱打鐵,好事快辦的軍人作風,使薩達特總統克服各種困難和阻力,於1979年9月18日和以色列簽訂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兩國之間持續30多年的戰爭狀態。國際社會為了表彰薩達特為世界和平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諾貝爾和平獎評議委員會和國際記者協會分別於1978年12月和1979年11月,先後授予薩達特“諾貝爾和平獎”和“哈馬舍德和平獎”。薩達特沒有把這兩筆獎金據為己有,而是把總計16.4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他的故鄉以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

[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

薩達特總統先行一步的做法,在阿拉伯世界遭到了強烈反對,併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埃及為此被阿盟開除並受到制裁。在國內,薩達特總統更受到極端分子和反政府分子對他的仇恨,罵他是阿拉伯民族的叛徒,甚至把薩達特的耶路撒冷之行看作是埃及的一段不光彩的歷史而羞於啟齒。薩達特這些超前的做法更給自身的人身安全帶來了危險,這些極端分子和反政府分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經過他們的精心策劃和認真準備,付諸實施。

[薩達特紀念碑]

於是,一場慶祝集會和展示國力的盛大閱兵式,卻以這種慘烈的方式收場,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也讓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從戰亂到和平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如同薩達特總統的墓誌銘表述的那樣:“薩達特總統,是戰爭中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可謂是對他最為貼切的評價。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埃及的薩達特同以色列的拉賓一樣,一代英雄,沒有死在戰場,反死在自己人手裡,著實讓人惋惜,而薩達特的死則更顯人情冷暖和世態悲涼。

現在來看,這場暗殺實際上就是一次典型的“恐怖主義襲擊”。

刺殺薩達特的四名兇手分別叫:伊斯蘭布里、阿巴斯、阿海勒、阿勒。

明面上,他們的身份是一名陸軍中尉和3名士兵,其中,打頭陣的中尉名叫哈立德,直接槍擊薩達特的阿巴斯則是埃及軍隊連續7年的射擊冠軍,在軍中非常受重視。

然而,他們的另一個身份卻是,來自隸屬穆斯林兄弟會的"安古"小組成員——一個宗教極端組織的恐怖分子。

這裡先說說薩達特他老人家的豐功偉績。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尤其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蘇伊士運河戰爭),泛阿拉伯主義盛行,埃及儼然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國家,總統納賽爾是各國的“帶頭大哥”,沙特和敘利亞並列為二當家的。大家可以看看前三次中東戰爭,都是以埃及軍隊為首的阿拉伯軍團對峙以色列。

然而,到了70年代,三次屢戰屢敗的中東戰爭,讓每次開戰之處都佔有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圈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面子上也非常掛不住,被人看成“病貓”。

此時,薩達特適時出現了。1970年9月28日,當納賽爾總統逝世後,薩達特擔任了埃及總統。

薩達特雖然是行伍出身,但治國理政還真有一套,振興埃及經濟的同時加強了軍備建設,從蘇聯手中購買了大量新式武器,尤其是蘇制的薩姆-6防空導彈,為埃及軍隊構建了堅固的防空網,第一次讓以色列空軍撞得頭破血流。

1973年10月,薩達特親自指揮了對以色列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並一舉突破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阿拉伯人第一次距離勝利如此之近,進攻之猛,幾乎將以色列摧毀。

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雪洗了因1967年“6·5”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所蒙受的巨大恥辱,收復了蘇伊士運河東岸的部分失地,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用行動告知了全球,阿拉伯世界團結起來力量大,並非一盤散沙,一時間薩達特儼然成了埃及,甚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和政治領袖。

開戰那天——10月6日,也因此成為了埃及的國慶日。

這麼看貌似,在薩達特的主導下,讓阿拉伯“再次強大”的夢想已經不遠了。

作為阿拉伯軍團的領軍人物,薩達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然而戰爭後,作為“和平使者”的薩達特,卻成了某些激進分子眼中的“叛徒”。

在美國的斡旋下,薩達特在第四次中東戰後,利用戰勝者的身份,開始主張阿拉伯國家們坐下來同以色列談判,以和平手段收復失地。

他自己打頭陣,於1977年11月,親赴耶路撒冷同以色列會晤,以色列總理貝京也是見好就收,很配合,首次會晤獲得成功。緊接著,一系列的和談順利進行,尤其是西方各國,認為埃以實現和平,使中東地區消除了一大隱患,是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貢獻,1977年薩達特被評選為時代週刊年度人物。次年,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到了,1979年3月,兩國簽署《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平協議》,結束了兩國之間歷時三十年之久的戰爭狀態,這也標誌著阿拉伯世界對以戰略開始從極端敵對轉入緩和。(戴維營協議簽訂後,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以色列總理貝京的合影,貌似兩國已經相逢一笑泯恩仇,實際上,現實哪有這麼簡單)

為實現中東和平,薩達特承受著來自整個阿拉伯世界,甚至埃及國內的巨大壓力。

此時,整整兩代阿拉伯人被仇恨教育,以色列已經被定位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世敵。在一些激進派看來,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應該趁勝趕緊打“第五次”中東戰爭,徹底滅了以色列,怎麼就要坐下來和談了。

而且,談來談去,只收回了2/3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最後地位也沒說清楚,被西方看好的《戴維營協議》就是個“賣國”、出賣阿拉伯民族權利的不平等條約,這明顯觸怒了激進的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

此時,對薩達特的不滿情緒在埃及國內迅速擴散。據說,當時在首都開羅就有11個不同組織要送他“提前見真主”。

1981年10月6日,埃及國慶日閱兵盛典,位於開羅附近的納斯爾城人頭攢動,歡聲洋溢,熱烈慶祝第四次中東戰爭勝利8週年。

身著元帥服的薩達特在副總統穆巴拉克和國防部長加扎拉的陪同下,向無名戰士紀念碑敬獻花圈,乘坐敞篷轎車進入廣場。

之後,薩達特在其他政府官員和保安人員的簇擁下,登上了主席臺,副總統、國防部長、總統私人顧問和阿曼親王分列在兩側,他的身後是護衛及秘書。11點25分,閱兵式開始。

11∶58,埃及空軍的特技飛行部隊進行表演。六架“幻影”式噴氣戰鬥機在空中翻滾,作著各種特技表演,薩達特等主席臺上的領導們都紛紛抬頭仰望,自豪不已。

此情此景下,薩達特絕不會想到,死神已經逼近,地面上正在經過的炮車方隊中,一輛135MM口徑的加農炮車正朝自己駛來。

而人們似乎都在欣賞飛機表演,並未注意到這輛反常的炮車。

13:04,受閱部隊中的這輛炮車開到主席臺前百米遠處,突然停了下來,從車上跳下四個受閱士兵。

衝在最前面的是炮車車長、中尉連長伊斯蘭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向主席臺投擲了一枚手榴彈。

還沒等手榴彈爆炸,他就端槍衝向主席臺一陣掃射,另外三名士兵也隨即翻身下車開槍射擊。然後是前面說的那個連續7年的射擊冠軍阿巴斯開槍射中了薩達特的頸動脈。

接著,伊斯蘭布里又投過去三顆手榴彈,並開槍向薩達特射擊,34顆子彈,無一虛發。

此時,主席臺上已亂作一團。薩達特的私人秘書立即挺身而出,欲將總統撲倒,但為時已晚。

整個刺殺行動僅進行了45秒,主席臺的嘉賓落荒而逃,而觀眾們就像看了一部暴力電影,整個都呆住了。

當兇手們打光子彈準備逃跑時,薩達特總統的衛兵們方才反應過來,漸漸控制了事發現場。

最後,倒在血泊中的薩達特了一句話:“真是不可思議!”猝然離世。

讓人心寒的是,曾經視其為“大哥”的阿拉伯各國,對薩達特的死普遍表現出是冷漠甚至興奮,在巴格達、利比亞、德黑蘭、黎巴嫩,竟然有人走上街頭,載歌載舞,猶如慶祝節日般歡慶薩達特的死,認為這種卑劣的暗殺行為是在為阿拉伯民族清除了“叛徒”。

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中,只有約旦國王侯賽因向埃及發來唁電(二十多年後,整個阿拉伯世界,收留薩達姆妻女的也是約旦,這很說明問題啊)。

在國內,四個行兇者至死也沒有認罪悔過,堅定的認為這是“真主的意志,他們在為阿拉伯世界掃除公害,美帝走狗薩達特必須死。”

1981年10月10日,埃及為薩達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來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特使和許多國家首腦領袖,甚至連以色列總理貝京都來參加葬禮,卻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領導人前來弔唁,場面十分悲涼。

不過,薩達特的功過成敗,在其死後得到了驗證。

次年,以色列軍隊按照《戴維營協議》全部和平撤出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了長達15年的領土終於失而復得。

從此,埃以邊界不再對峙,埃及人民真正感受到了“和談”的果實,而這時,他們才意識到,當今的和平是薩達特用鮮血換來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