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養的魚身上有白點,換了水也加了鹽就是不見好,該怎麼辦?

邱喜輝


最好配上魚的圖片,便於分辨是什麼病。

魚身上有白點,有三種情況。

一是白點病。就是小瓜蟲病,區別於打粉病的特點是白點呈點狀,尾鰭不充血,用手擦不掉。金魚剛得病時,體表、各鰭會出現白點,如不及時治療,兩三天後白點爆發,病魚精神不振,浮於水面,反應遲緩,不愛吃食,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在缸壁側身迅速遊動蹭癢。該傳染速度快,若不及時治療,短時間內可致魚大批死亡。 小瓜蟲最大的弱點是水溫28℃時,就會死亡。治療可採用緩慢升溫法,讓水溫達到28度以上,並保持一段時間。或者到魚店買點“白點淨”,可有效治療該病。(上圖為白點病)

二是打粉病。區別於白點病的特點是白點呈粉狀,尾鰭一般會充血,用手能擦掉。如果出現打粉病,說明水質呈酸性。因為該病為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魚體表而引起。病魚患病初期,體表粘液增多,在缸中一角聚集,背鰭、尾鰭和背部出現白點,隨後逐漸向尾柄、身體兩側、頭部蔓延,最後全身像塗了一層粉一樣。治療的方法是調節水的酸鹼度,使水呈鹼性。可以用小蘇打加鹽治療。平常注意換水,不要讓缸內水呈酸性。(上圖為打粉病)

三是生長期間自然現象。一些頭瘤發達的金魚品種,在生長期間,頭瘤上會出現個別白點或者在頭瘤的紋路內出現白色物質。這是正常現象,不是病,過段時間會消失,不用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