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坐拥一个亿,为何仍不敢奢谈“诗和远方”?

坐拥一个亿,为何仍不敢奢谈“诗和远方”?


序言

两年前,网上流传一页王健林某天的行程表,62岁的“首富”凌晨四点就要起床,从印尼的雅加达飞海口,洽谈完毕再飞回北京,晚上19:00还要去办公室继续工作。

有句毒鸡汤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奋斗?

在郑州,乃至各大城市的阶层金字塔结构中,塔尖和塔中人群的平均工作强度,要远远大于塔基的大部分人群。换句话说,在努力程度上,也近乎遵循与财富分配相呼应的二八法则。越有钱,越努力。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并不能单纯地解释为“创业容易守业难”,而更多的是,优秀的人,更清楚“不进则退”的残酷。


老陈是我的生意合作伙伴,也是多年的好友。

在别人看来,45岁的老陈无疑是成功人士:坐拥价值数千万的房产,经营年利润数百万的自有公司,妻子优雅漂亮,孩子学习优异,出则百万豪车,入则顶级会所。

但老陈对这些并不以为然。

按照老陈自己的说法,现而今自己的生活,只能叫骑虎难下;只有彻底实现财富自由,才能算诗和远方。

虽然于我而言,这话多少有点儿玄机,抑或说是辩证哲学层面的一知半解,但站在老陈的立场上来看,或许会更好理解一些。

1.辞职创业

1995年,老陈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一家市立医院做临床医生。按部就班地上了8年班,老陈觉得生活就像一台老朽的复印机,没有波澜,也没有浪花。为了实现自己财富自由的“小目标”,老陈在2003年决定辞职,依靠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医疗系统的人脉,下海做起了医疗器械代理的生意。

办完辞职手续后,老陈才豁然发现,除了家人栖身的鑫苑名家那套房子,自己浑身上下只有3.5万的存款。老陈几乎是倾其所有,硬是拿下了重庆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一款产品。

重庆这家企业的河南省级代理条件是3万元的保证金和首批货款。交完3万元的保证金后,老陈根本没钱预订首批产品,没办法,只能腆着脸向对方提出:能否先拿着货跑一圈市场,再付款。对方也知道老陈的医生身份,勉强答应先供一批货。

随后当企业邀请老陈赴重庆总部参观考察时,老陈攥着口袋里仅有的5000块钱,把牙根都咬松了,最终还是以先跑市场、摸行情为由,婉拒了参观邀请。转而就登时背着产品四处去推销。

坐拥一个亿,为何仍不敢奢谈“诗和远方”?

老陈后来回忆说,他很庆幸当年因为资金紧张没有去重庆考察。两年后的2005年,当老陈代理的河南区域成为全国销量第一时,他才终于有底气去重庆企业总部参观,然而却大失所望:原来无数次浮现于自己想象中的高大上企业,其实也不过是一家简陋粗放的集体所有制小厂。

如果当年他第一时间去考察了,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代理权,如此一来,所谓下海的第一桶金没准儿也就无从谈起了,更遑论老陈现在年利润数百万元的医疗器械公司了。

创业维艰,是老陈每每想起当初下海时真切感受。艰到什么地步呢,老陈几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一个团队,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推销员,又是发货员,还要兼顾财务、客服等等。白天跑业务,晚上去发货,24小时连轴转是常态。

起步时,老陈根本租不起好的仓库,就租了一间地下室当仓库。老陈代理的第一款产品每件重达20公斤,厂家每次低于500件不发货。每次接货时,老陈一件一件搬到租来的车上,再一件一件搬到地下室,每次全部搬完进货,老陈都觉得自己蜕了一层皮。发货时,再一件一件搬上来,拉到物流公司发给客户,每次集中发完一次货,老陈又觉得自己新生了一回。

就这样,老陈一件件的推销,一件件的搬货,周而复始地卖命工作,终于搬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终于在日积月累后,逐步成为了一家拥有10多个产品的省级代理权、年利润数百万元的医疗器械公司老板。

2、 购房经历

老陈的第一套房子,购买于2002年,在位于中州大道和东风路交叉口附近的鑫苑名家。原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该小区参观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套房子150多平,三房二厅。如今价值300多万。

第二套房子购于2005年,位于郑东新区绿城百合。160多平,三房二厅。说起这套房子,别人都是佩服老陈的眼光,唯有老陈自己心有余悸:当时的郑东新区遍地都是工地,发展前景并不明朗。而现在,绿城百合的房价一路绝尘,已经成为郑东新区无可非议的、最受追捧的明星楼盘之一了。

第三套房子是写字楼,位于郑东新区CBD。购于2006年,300多平。交房后,老陈斩钉截铁地将自己的公司搬到这里。渡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老陈闲暇时必到如意湖边溜溜弯、散散步。老陈自己感概说,这可能一度是自己认为的,所谓最接近诗和远方的时光。

坐拥一个亿,为何仍不敢奢谈“诗和远方”?

图:近10年35个中大城市房价涨幅榜

第四套房子在上海,购买于2010年。为了方便照顾在上海读书的儿子,就买了这套房子。180多平,一二楼复式洋房。随着上海房价的飞涨,这套房子的价格,现在已经突破1500多万。

第五套房子在珠海,购于2014年。170多平方,位于珠海最著名的情侣大道附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老陈一直认为珠海是最宜居的城市,梦想着有一天能有钱有闲,长居珠海,享受着有诗和远方的快意人生。遗憾的是,买过珠海的房子后,老陈每年最多去住上两三次,每次都是还没来得及感受到诗和远方,就因为公司各种事务,急匆匆地打道回府。

拥有数千万房产、年入数百万的老陈,由此生发了一种异常忧虑的情绪,挥之不去。

3、 老陈的忧虑

我和老陈坐在东区一家茶馆的包间里,高脚杯里小拉菲的香气弥漫,茶台上檀香缭绕,却都无法遮盖空气中涤荡的忧虑和压抑。

老陈当初辞职下海,曾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亿元净资产的“小目标”。正是当初这个“小目标”,让生活日益优渥的老陈感觉到:那魂牵梦绕的“诗和远方”,愈发地可望不可及。

坐拥一个亿,为何仍不敢奢谈“诗和远方”?

尤其是近年来,人力成本、税务成本大幅增加,原材料涨价也带来企业根本成本的涨价。另一方面,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大大小小的医院也三令五申要求降低医疗器械供货价格。

老陈公司的利润越来越少,他要想保持几百万的年利润不减少,就必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开疆拓土,这些硬仗,老陈必须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这种态势下,本以为可以放缓步子、歇歇脚的老陈,不得不扛着与年龄、体力、精力极不匹配的高负荷运转压力。

老陈算了一笔账,即便以现在这种满负荷披荆斩棘的状态拼命工作,要想实现亿元净资产的“小目标”,也要至少再奋斗15年。这意味着,60岁之前的老陈还是难以过上理想化的“诗和远方”般的快意人生。

老陈说他最近看过一篇专家的文章,大意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M2平均增长速度是31.5%,除去货币深化的原因,货币购买力贬值速度也保持在10%以上。

老陈解释说,专家的话比较抽象,就从郑州市房租说起。他2003年创业时,250元就可以租到一间非常不错的公寓,而现在,如果低于1500元,条件稍好的公寓想都不用想。

也就是说,15年时间,当年250元的货币实际购买力贬值到了现在的14.66元。照此推算,15年后,60岁的老陈即便算实现了亿元净资产的“小目标”,1亿元的货币实际购买力,也将贬值到现在的600万以下。

姑且不论算法靠谱与否,听到这个数字,我瞠目结舌。

担心货币购买力贬值,担心赚钱的速度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担心若干年资产缩水、阶层倒退,或许才是老陈、以及老陈这样的中产阶层真正的忧虑。

老陈纵是拥有数千万房产,但依然不敢停下脚步。“诗和远方”的飞驰速度,远比我们追赶的速度更快、更决绝。

唯有奋斗。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