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位老师教学生造句,如用“光彩”造,“我学会用光彩造句了”。请问这样教对吗?

天涯旅客


“我学会用xx造句了”这样的示范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造句可以成为万能格式,无论你给我什么词,我都可以把它添加进入,但是对这个词的词性和词义仍然一无所知。

小学阶段学习字词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之一,造句作业就是要学生在造句过程中把握字词的词性、词义和字词的使用,从使用的角度理解所学的字词。虽然汉语的词性不是很明确,一是没有词形的外在标志,二是词性多有变化,比如动词做名词用,形容词做名词用,或名词做形容词用,等等。造句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提高“语感”能力,直觉地把握各个字词的特性。

“别吹牛,你的那些事并不光彩。”“x老师即使穿着简朴,但是凭借丰富的学识而光彩照人。”这样的句子没有什么令人拍案处,但是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字词。

“发明”万能造句法的老师可能是对“光彩”这个词有些陌生,也可能一时没有“灵感”,想出一个偷懒的作业法,很是好笑。




从北向北


看到这个话题,我笑了!因为在四十年前我也这么干过。那时候的我是学霸兼班长,有一次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就有一个词造句,实在想不出我就灵机一动,写上老师让同学们用xx造句,同学们都不会。第二天作业发下来老师的批语就两个字“你呢?”,外加一个大叉!异曲同工啊!笑死我了!





尹凡的禅房


作为提问者,我也来自问自答一下。回答前先说明一下这件事的发生是真实的,也曾在从事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们中被炒得很热的一件事。由于“头条悟空问答”要求提问的题目的字数在40字内的限制,故我还没做到精准地去表述清楚这个提问,请谅!

事情是这样的:我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生如何造句,这个方法既单简,又容易,保证谁都会造,造出的句子也保证100分。于是大家问他的指导办法,他说比如叫学生用“光彩”这个词去造句,可以教学生这样造:例句(1)我会读光彩这个词。(2)我会写光彩这个词。(3)我学会用光彩造句了。

对这位教师的指导法,我市也正像这里的回答者一样,有的说对,有的说错,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学生的造句在作业和考试的卷子上,满都是这类造句法,比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流行和活跃。

下面我也对这位教师这样的指导,谈谈自己的浅见吧。

造句的用意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会不会在语境中运用,造句也是学生运用词语和句式的一种综合练习,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作业。

另外,我们教学者要明确小学阶段对词语的学习要求。它的要求是:要懂得词语的意思,会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准确运用。所谓会准确地运用,就是能用这个词语按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句子。

其次要知道造句原则,它的原则是:1、句子要完整通顺,要具体。具体指的是不要把造句限制在一个短句的范围内;2、结构要丰富。也就是说同一内容的句子,可以用不的形式、不同的结构来表达;3、句式要灵活。要学会用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气来造句;4、句意要明确。也就是说造出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要明确,要让人能读懂。

对照上面的造句含义、要求和原则,那位教师的指导是不恰当的。第一、虽然造出的句子完整、通顺,句意也明确,但不够具体和生动(假设这个句子是正确的,按这要求评分 ,也只能给70分,不能说100分);第二、从对理解词意方面来说,造出的句子没有看出学生已经是理解了这个词的义;第三、从对词语运用方面来看,也看不到学生已经是把这个词的意思表达出去了,因为整个句子的语境都没有“光彩”这个含意。这种造句法只是让这个词在句子中出现就以为是运用了,这是不对的。这位教师这样去指导,这是对用词造句的含义、要求和原则的不理解。

综上所述,这样指导我认为是错的,也失去用词造句的训练功能和意义。因此,这种万能套词(任何词放上去都成)造句法,不应登上语文教学方法的舞台进行演出、炫耀,更不能让它浓妆艳抹地去巡回表演和宣传。应立马检场、下台、卸妆、拾包袱、离场和消失,因为这样教是不“光彩”的。我这些看法对不对,也敬请大家不吝赐教,并衷心感谢大家的研讨。谢谢你们!


天涯旅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0290c3bfb064be6a49766d1cdf068a7\

阿彩老师


首先我要清楚明白告诉你:这样教是错误的!错得离谱!错在哪里呢,错在该教师根本不理解"造句"的含义。造句的释义:用词语组织句子。简单的说:就是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运用在语言文字当中。兹举一例:绿绿续续,意思指有先有后,时断时有!造句1:上课铃响,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这个词语含义理解正确,造句正确。[呲牙][呲牙]造句2:放学回家了,我的爸爸陆陆续续回到家里。这个就错了,你有几个爸爸?[捂脸][捂脸]




余国兴


有老师教学生造句,如用“光彩”造,“我学会用光彩造句了”。请问这样教对吗?

这样教肯定不对!!!大错特错!

一、这样教,应付考试的意图非常明显。

现在,全国上下,各种事情“应付”之风盛行,影响极其恶劣!这种影响上至国家下至小学生都被影响,被要吃恶果。今年武汉新冠疫情的暴发,原因中不就是有“应付”工作之痕吗?

二、这样教,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放在心上!

教学生造句,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每个词都这样来造句,怎么可能学习好语言知识?怎么可能提高语言能力?文化自信就变成空谈!

小学是学生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来进行,并设定学习目标。哪能为了分数而让那些所谓的差生这样子去造句?

三、这样教,将在学生身上种下“马虎、随便应付”的种子!

孩子们正在形成自身价值观的关键年龄,而老师如果这样教孩子造句,那孩子们会怎么想?言传身教啊!孩子们的眼睛就像是录相机、耳朵就像是录音机,他们会把学习过程中的点点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影响他们一生。

四、这样教,没能发挥出老师的主导作用,没能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孩子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造句也好、写作文也好、数学也好,只有在老师的引导、激发下才能学习好。

孩子们有自己的学习主观性、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天真浪漫的想象力,这些是非常珍贵的。激发出来,孩子们会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试想,老师总是这样教,孩子们会觉得有意思吗?他们会主动学习吗?他们的成绩会好吗?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严谨,不能有“应付”之嫌,要激发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主动学习,造出美妙的句子。







明哥化学课堂


简单的说:就是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运用在语言文字当中。

作为老师就不能简单甚至粗暴地就判其对错。此时,教师性格中最具代表性的"柔"字就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断培养提高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组词造句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遇到一个词造句表达不好怎么办呢?先想想它跟时空、周围环境、其他人物、其他事物有哪些关联,把这个词放在以上因素中,找到它相应的左亲右邻,最好的伙伴。尽量避免生搬硬套,用现成的。

现实中,老师们看到这样的句子肯定是判错的,为什么呢?如果这些算对的话,那就不用出造句的题目了,每个词都可以这么造句,那这题目出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完全违背了语文学习中,要求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初衷了,所以,这些造句肯定是❌的。

那时候的我是学霸兼班长,有一次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就有一个词造句,实在想不出我就灵机一动,写上老师让同学们用xx造句,同学们都不会。



高中化学嗨起来


这样的句子我只在笑话中看到,现实中,老师们看到这样的句子肯定是判错的,为什么呢?如果这些算对的话,那就不用出造句的题目了,每个词都可以这么造句,那这题目出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完全违背了语文学习中,要求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初衷了,所以,这些造句肯定是❌的。


九日如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说有位老师教学生造句,如用“光彩”造句,“我学会用光彩造句了”,这样教对不对?这样教是不对的,这样教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领孩子们打开想象的空间,去让他们创造美,而是生硬的去套,去固化,这是不可取的。

造句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训练的一项专门内容,一是通过造句来了解学生对学过新词的理解程度。二、是考察学生能否用新词通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结构把身边的人、事、物表达出来,让别人欣赏到你心灵的美,和思想的美。所以,造句不能为了造句而只是造一个句子,要通过造句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想认识水平,使之从感性向知性升华,而不是只是空泛的去造一个句子。


68四季丰


这样教肯定是不对的。现实中学生是不会这么做的,更没有老师这样做。

假设出现这种情况。站在学生角度,很可能是真的一时答不上来,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凑一个。

那么,作为老师就不能简单甚至粗暴地就判其对错。此时,教师性格中最具代表性的"柔"字就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断培养提高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组词造句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遇到一个词造句表达不好怎么办呢?先想想它跟时空、周围环境、其他人物、其他事物有哪些关联,把这个词放在以上因素中,找到它相应的左亲右邻,最好的伙伴。尽量避免生搬硬套,用现成的。

最后,老师要不厌其烦,甚至三令五申,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在此类问题上,教师要突出一个"狠"字

平时教学,杜绝学生回答问题不动脑子,玩小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