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細數開國元帥的入黨歷程:陳毅最初為何不願入黨?

核心提示: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蔡和森就曾問及他是否打算入黨。陳毅回答說,“準備讀書或搞翻譯,辦報紙、辦學校”,陳毅起初怕受約束,不想馬上加入黨組織。

細數開國元帥的入黨歷程:陳毅最初為何不願入黨?

開國元帥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作者:馬沈,原題:毛主席向彭德懷求情:我兒子想跟你去打仗

元帥們的入黨時間

共和國元帥中,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是朱德。說起朱德的入黨,還頗費了一番周折。從1919年五四運動起,朱德就受到新思想的衝擊,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走上了為救國救民尋找真理的道路,並認定只有共產主義、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為此,他不惜辭去軍職,開始了尋找黨和真理的歷程。

1922年6月,他在上海婉言謝絕了孫中山願以10萬元大洋委其組建新滇軍的請求之後,見到了當時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陳獨秀並提出入黨的要求。陳獨秀則回答說,像朱德這樣的舊軍隊高官加入共產黨,以前還沒有過。如果他真想加入的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並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並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陳獨秀的回答使朱德感到痛苦,他後來回憶說:“我感到絕望、混亂。我的一隻腳還站在舊秩序裡,另一隻腳卻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為此,他遠渡重洋來到法國,當聽到中國留法學生已經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留法組織後,馬上要與之進行聯繫。當聽說中共旅法共產黨的主要負責人周恩來已去德國的消息後,朱德立即乘火車趕往柏林,向周恩來坦陳了自己怎樣會見孫中山,怎樣被陳獨秀拒絕,怎樣為了尋求新的生活方式和中國新的道路來到歐洲,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並表示派他做什麼工作都行,一定會努力學習和工作,絕不再回到舊的生活中去。朱德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深深打動了周恩來。1922年11月,朱德於德國柏林由張申府、周恩來介紹入黨,時年36歲。朱德是共和國元帥中入黨時年齡最大的一位。

除了朱德外,第二位入黨的元帥是聶榮臻,他於1923年春在比利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位是陳毅,他於1923年11月在北京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10月,林彪於廣州黃埔軍校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5月,劉伯承於四川成都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徐向前於湖北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5月,羅榮桓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7月,葉劍英在江西加入黨組織。1927年9月初,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賀龍於江西瑞金錦江中學入黨。十大元帥中,最後一名入黨的是彭德懷,入黨日期約為1928年4月左右。

1919年,林彪12歲時就在中國最早的共產主義者、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批黨員林育南、陳潭秋、惲代英、林育英等在湖北黃岡創辦的學校中學習,其中林育南、林育英是他的堂兄,並與他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所以,他入黨時不滿18週歲,是元帥中入黨年齡最小的一個。

多數人拋棄高官厚祿

朱德、賀龍、劉伯承、葉劍英在舊軍隊裡都已經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朱德,曾任滇軍第13混成旅旅長,雲南警務處處長兼昆明警務廳廳長,國民革命軍第20軍黨代表等職。1926年10月15日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按照當時的規定,軍長一般等同於上將或中將加上將銜。賀龍,入黨前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5師師長,第20軍軍長等職,授予中將軍銜。劉伯承,曾任川軍第2混成旅旅長,國民革命軍暫編第15軍軍長。葉劍英,曾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2師代師長、第4軍參謀長等職。彭德懷,1927年10月曾任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1師第1團團長。任命公佈後,和彭德懷一起追求進步的戰友們曾懷疑他會不會從此平步青雲,改變救國救民的初衷。彭德懷當即表示:堅決走共產黨的路,主意已定,決不回頭。

老帥們在舊軍隊裡,可以說已經享受過高官厚祿的優裕生活,屢經升官發財、聲色犬馬的考驗和誘惑。可是一旦入黨,他們就都毅然告別了舊的生活,讓其化作腳底的塵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葉劍英回憶說:那時當師長每月差不多有二、三萬元(大洋)的收入。不用貪汙吃兵餉,名正言順10個月就是二、三十萬,作二、三年師長就是百萬富翁。如果為了個人利益跟蔣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可是蔣介石屠殺工人群眾,變成十足的反革命。參加革命還是反革命,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有出路。葉劍英在入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就參與策劃南昌起義,4個月後就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

在那時候,投身革命是一個危險的事業,不但隨時隨地會遇到危險,經受飢寒交迫、槍林彈雨的艱苦考驗,還可能被反動派殺頭。陳毅有文學書法天賦,他可以成為著名的大學教授,吃一碗安穩飯。羅榮桓大學學的是工科,當建築師本來是他的理想。在那“實業救國”風氣盛行的年代,中國也極其缺乏能夠建高樓、架大橋的人才,這不失是一條個人成名成家的穩妥之路,他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建築師。可是,在入黨後的第二個月,他就把自己心愛的教科書、英語詞典、計算尺都送給同學,毅然遵照黨的指示,去鄉下開展農民運動,緊接著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在祖國命運危在旦夕之際,他在二者之間作出了義無反顧的抉擇。

1922年暑期,聶榮臻考入比利時沙洛瓦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這差不多是中國第一批進入此專業領域的人才。該校校園寬闊、環境優美、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提供住宿,是個修學的好地方,美好的個人前程在向他招手。可是,聶榮臻並不這麼想。在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後,他認識到:要想發展民族工業,不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就只能是一種幻想。要想拯救國家與民族的危亡,使四萬萬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實行勞工專政,實行社會主義。1925年2月,聶榮臻奉黨的指示,到莫斯科紅軍學校改學軍事。從此,開始了他為黨為國為民的軍事生涯。

危急關頭的堅定信念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汪精衛集團相繼背叛革命,殘酷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全國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成千上萬的共產主義戰士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此時此刻,有些號稱革命家的人逃跑了、叛變了。報紙上每天都有人在顯赫位置上登載啟事或聯合聲明,宣佈脫離共產黨。可是就在這歷史轉折的嚴峻關頭,真正信仰共產主義的徐向前、羅榮桓、葉劍英、賀龍、彭德懷等人在大革命失敗的低潮中,迎著反革命的逆流,毅然決然地投入黨的懷抱,像海燕一樣迎著暴風驟雨振翅高飛,表現出了堅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爆發。此時此刻,擺在彭德懷面前的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領導的幾十次大大小小的起義都失敗了。國民黨正在氣勢洶洶地清剿革命力量,革命處於低潮。在這種形勢下,以只有800人的一個團的兵力發動起義,向反動營壘揮戈一擊,力量是何等的薄弱,要冒多麼大的風險。但是,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感使他意識到,當革命事業受到危害時,自己應該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寧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正如他在1959年廬山蒙冤後,依然充滿激情地說:“共產黨員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國家興旺,人民幸福,我就快活了!”

面對極其複雜而嚴峻的形勢,賀龍說:“不管形勢怎麼變,我賀龍要始終站在共產黨和工農大眾一邊。”“我不怕失敗,南昌起義無論勝利與否,我都幹。”“因為我乾的是革命,不怕失敗。幹革命,人民擁護。我們可能被殺,人民永遠殺不絕。”“如果失敗了,我就上山!”

羅榮桓說:“現在看清楚了,帝國主義和軍閥、土豪劣紳就是把中國搞得國弱民窮的惡勢力。要打倒惡勢力,把廣大工農商學兵各界民眾聯合起來,唯有共產黨才能擔當此任。”

徐向前回憶自己入黨的莊嚴時刻時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流盡最後一滴血。”這成為他一輩子都在努力實踐的誓言。

葉劍英從1924年起就開始要求入黨,開始有人說他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團長,沒有批准。可是他認準國民黨腐化,必然失敗;共產黨朝氣蓬勃,必然勝利。因此堅決要求加入共產黨並經受住了組織的考驗。

元帥們入黨都是理性的選擇。劉伯承入黨前曾說過:“通過辛亥革命以來十幾年的所見所聞和生活經驗,使我悟出一條真理,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先搞清其中的真諦。中國應該向何處去?哪一種主義最合乎中國的國情,一定要深思熟慮,而共產主義的道路代表了中國的方向。”

陳毅在入黨前也曾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彷徨過。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蔡和森就曾問及他是否打算入黨。陳毅回答說,“準備讀書或搞翻譯,辦報紙、辦學校”,陳毅起初怕受約束,不想馬上加入黨組織。可是切身經歷使他很快認識到: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都靠不住,只有新型的無產階級和它的政黨共產黨,才最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加入到組織中去,通過集體的奮鬥才會有所作為。於是,他堅定地提出了加入黨組織的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