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动画靠什么节约成本?

陶金武


不得不说,在动画制作里“节约成本”和“如何在动画里偷工减料”是不划等号的。因为,偷工减料的目的不一定是节约成本,可能是动画制作进度来不及。

而在日本动画,“偷工减料”之后,成本被降低是确实的。1988年,大友克洋的《Akira》这部动画作画数突破15万张,这么庞大的作画数,怎么想成本都不会很低。降低原画数量,这一部,就是减少动画的张数,那么动画制作的价格就能从根本上降低。而副作用就是,动画细节表现可能会变差不少,动作的流畅度会下降,但是内容却未必会被减少。

在具体的实现办法上,主要是靠镜头的运用,和手法上的变通,可以实现动画张数的减少。例如,最简单暴力的就是静止画面。例子有《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这个经典的,长达60秒的静止画面,足以称得上简单暴力。

第一次看还以为卡住了呢。

兼用卡,也就是同样的镜头反复利用。这种一般都放在例如《美少女战士》的变身画面啊,机器人动画的变形画面上来节约制作,当然,你不可能期待这些动画中,机器人和美少女战士的变身每一集都不同,因此这一部用重复画面来替代确实合情合理。比如这个变身画面,每一集在变身的时候重复用,也不会觉得奇怪。

另外在角色的运动画面中,也有很多让作品节约画数的办法,

然后,降低作画要求,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办法,比如把原画外包给价格低廉的制作公司来做,自然也是降低成本的办法,代价可能就是粗烂的制作效果。例如这样

画的不好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是为了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而是真的工期赶不上,时间来不及。有足够的时间,谁不想画得更好?

还有现在利用3D模型来完成路人角色也是一个节约成本的方法

以前路人角色会偷懒的不上色只做简单的线条


现在的路人用3D模型完成,精度虽然也不高,但是色彩完整,也有自己的动作,整体来说,表现会比简单粗暴的只用线条要好不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请豪华的声优

举个例子,你让水树奈奈来做主人公CV,人家那个出场费,剩下你还留多少资金在做动画里?没大预算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声优的成本,只是动画成本里的一小部分,全部都是豪华声优阵容的动画,基本也不会在小地方偷工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