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于魁智和王佩瑜,谁是当今的头牌老生?

哏都一老汉


当然还是于魁智了!

先看看二人的履历

于魁智,1961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杨派老生。

王佩瑜,1978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余派老生。

两人相差17岁,已经是两代京剧演员了。

于魁智与李胜素这一对儿搭档是近二十年京剧舞台的代表人物,无论从唱腔还是扮相,都是完美的!

于魁智已经从一名演员成为京剧院领导,现任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正局级),分管创作中心(艺指办),协助分管一团、二团、三团。并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佩瑜是近些年快速成长及走红的京剧演员,也是当下最火的一位“角儿”。因为其女扮男像,颇有孟小冬的风采,为她的粉丝指数加分不少。

王佩瑜师承王思及、朱秉谦、张学津、谭元寿。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等。现在上海京剧院。


几苇渡


这两位老师都是我喜欢的偶像。老实说,难分伯仲,都是目前京剧艺术的大师。

先说说于魁智老师吧



老生演员,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获奖无数,戏曲梅花奖、梅兰芳金奖、这些都是戏曲界的“奥斯卡”。论个人成就基本可以说是大满贯,甚至早在04年就在维也纳大厅表演国粹京剧,当时的维也纳不同于今日,含金量十足。于老师从艺多年,不论是舞台经验还是专业水平,在国内绝对称得上一流,就算不懂京剧的朋友也很喜欢他和李胜素一起合作的《四郎探母》—“坐宫”选段。作为一个年轻的戏迷,至少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王佩瑜老师,新一代的京剧大师



余派(余叔岩)师承王思及,不论她的《失空斩》还是《文韶关》、《击鼓骂曹》这些都继承了余派特点。王老师生于苏州,典型江南女子,但却不是像粤剧中的吴侬软语,在京剧表演老生时,别具一格。也曾获得梅花奖,还被评为“中华文化人物”,甚至有戏迷称之为“当代孟小冬”,连京剧泰斗谭元寿对她的评价也相当不错,可见其专业功力深厚。



对于这些大师级人物,没有必要一定分出高下,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只要能够欣赏到这些国粹艺术,就够了。不论是于魁智,还是王佩瑜,在当今的戏曲界都是最棒的存在。


流觞浅酌月


于魁智和王佩瑜两个人都是成功老生戏曲演员,首先两个人不是一代人,于魁智比王佩瑜出名要早,从唱腔上于魁智要比王佩瑜老道,必竟无论从性别与年龄上于魁智更加接近老生给人的感觉,而王佩瑜凭借自己反串的扮像在近几年迅速蹿红,若论唱功与舞台实力个人认为于魁智不是要优于王佩瑜一些的。

于魁智的嗓子音色好听、音质干净,所以受众面广,而且他的台风严谨,功底扎实无论是毯子功和翻扑都很出色,这一点也让他的打金砖、奇冤报在同辈后辈里面都没有敌手。据说于魁智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连一根冰棍都没有吃过。在当今的京剧圈中于魁智绝对可以称为名角儿。

王佩瑜近年来可以说是为了推广京剧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多人都是通过她来接触到京剧的,王佩瑜帅气的外型确实自带吸粉功能,她的京剧专场几乎都是爆满的状态,这样可以把观众引导回剧场听京剧,可以说她在京剧推广上功德无量。

两位都是当下京剧圈里的角儿,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角儿让观众们走进京剧园子,让我们的国粹源远流长。(dh)


捕鱼小分队


反问一句:谁是头牌老生这个重要吗? 估算中国的戏曲观众有多少,喜欢老生的观众有多少,再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是有一些可笑的。本身我们的观众就已经不多,就不要再自己跟自己较劲了。

但是说到于魁智和王珮瑜,他们两个是两代老生,并且流派不同。



于魁智在老一代观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扮相精神,演唱干脆利落,高音响亮共鸣强。

而王珮瑜呢,是余派老生,余叔岩的一派。她不但专业精,而且头脑活络,是当代少见的优秀坤生。王珮瑜在演戏之外,还做了很多京剧推广的工作,包括讲座、清音会等,这些让脱下戏服的王珮瑜跟观众更近了一步,也让京剧与观众更近了一步。
也因此,王珮瑜收获了很多年轻的新观众。记得去年王珮瑜在天桥做的一场清音会的演出,票早早售罄,观众满场。 如果这样来分析的话,也可以说,两个人都是京剧老生的头牌。


不止看戏


不可比的比较

这种对比很不公平,俩人不是一代人,相差了十七岁。论唱腔、年龄、性别和成名时间,于魁智都是真正的“老生”,王佩瑜属于反串的“女老生”,因此只在两个人中间得出“头牌老生”,毫无疑问肯定是于魁智。但如果要比较知名度,在观众(票友不算)中知道王佩瑜的更多。

于魁智嗓音清澈、字正腔圆、台风严谨,为了保护嗓子连一根冰棍都没吃过。京剧功底之分扎实,无论是毯子功还是翻扑,都很出色。就如同一位戏迷说的,于魁智的《奇冤报》或《打金砖》表演水平,在京剧界同辈及后辈演员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和于魁智有些类似的是,王佩瑜也是在十岁出头就学唱戏。要论京剧天赋,王佩瑜更胜一筹,开蒙几个月就凭一出《钓金龟》暂获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颇具有“天生丽质”(音质)。后来改唱余派(余叔岩)老生后,又以一折《文昭关》技惊四座、惊为天人,被誉为“小冬皇”。

京剧推广之路

两百余年历史的“国粹”京剧,从旧时的万人空巷到如今的鲜有人知,日渐陨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既有新时代元素冲击的缘故,也有京剧才人断层、宣传缺位以及“深奥”难懂的因素。


不过,这几年京剧似乎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究其原因,既有许多京剧名家(包括于魁智)的不遗余力推广,更是王佩瑜的以贴近年轻观众审美和现代娱乐诉求方式,所取得的收效。当然,郭德纲、张云雷、陶阳等相声当红明星,利用自身名气吸引观众接受和喜欢京剧,也是功不可没的。

科班出身的王佩瑜,敢于放下身段,通过QQ群、网络论坛、大学京剧课座以及参加各类综艺节目等各类形式,让年轻观众打开传统戏曲文化大门,领略京剧的博大精深。单就这点上,王佩瑜就值得称赞。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观众——如同大树之于土地,没有或极少观众愿意花钱买票的艺术,靠财政支撑,注定要慢慢走向衰亡。京剧也如此,与其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不如走入老百姓心中;与其一直沉睡,不如让她慢慢苏醒。


岑詮


于魁智比王佩瑜大了十几岁,这样将两个人放一起比较,未免不太公平,按照老生的实力,于魁智更胜一筹,但是王佩瑜也不逞多让,她的实力不容小觑。

如果比唱功,于魁智更稳健一些,毕竟本身就是京剧名家,又多了十几年的功力,还很努力,据说他在大学的时候,学戏的速度是别人的两倍还多。

戏曲界的大家,每个人都是跟努力这两个字脱不了关系的,纵观各个地方戏的名家,基本上都是10岁之前就开始学戏,后来经过自己的常年的努力以及经验,逐渐的成为名家。当然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更多人还是选择应试教育,所以现在很难再出戏曲名家了。

而王佩瑜则是京剧演员中的“另类”,这个词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说王佩瑜敢于做很多戏曲名家,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戏曲艺术现在不像以前,受到很多东西的冲击,如今在群众面前的影响力日趋下降,甚至有一些不出名的地方戏,都已经失传了。

这时候需要一些戏曲界的演员,来宣传戏曲,让人们重新认识戏曲,重新喜欢戏曲。王佩瑜就是在走这个路子。记得王佩瑜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我都会去推广京剧。”这正是当今戏曲界所需要的啊,只有不断让人们了解戏曲,这样才能有很好的发展。

王佩瑜的这一点,刚好可以给她加很多分。尽管于魁智也在努力的推广京剧,但是反响甚微,而知道于魁智这个名字的,也大多数是京剧的票友和戏迷。相对于魁智的宣传,王佩瑜在宣传京剧上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总之,京剧界需要于魁智这样夯实的演员,也需要王佩瑜这样取巧的演员,因为不管是直线救国还是曲线救国,都值得赞扬,但是要我看来,还是更倾向于王佩瑜这样的演员,因为只有将京剧切实的带到群众面前,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不是么?


魏青衣


我觉得二者没有可比性,于魁智老师是京剧“经典之声”,王珮瑜是京剧的“新兴之声”,二者的融合与相辅相成才能共同促进京剧的繁荣。

一、经典之声——于魁智

对于于魁智老师,年轻人可能知道的会更少一点,但是有一点,于魁智老师是现任国家京剧院的副院长,可想而知,于魁智老师对于京剧的贡献,以及在京剧上的成就,是常人难以超越的。


于魁智老师从事京剧行当几十年了,有着十分丰富的舞台经验,对于经典剧目中的人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更是一代人心中的“男神”。


于魁智老师还曾推出了10张CD,并到一些大城市参加签售活动,他希望趁着自己正处在艺术的黄金时期,为京剧艺术留下一些资料。


这样的老艺术家是值得我们铭记与感恩的,而京剧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而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回馈就是买上一张戏票,走进剧院,听上一出戏。

二、新兴之声——王珮瑜

王珮瑜也是自幼学习戏曲,极小时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戏曲上的天赋,而如今的她也是用年轻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京剧,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说到王珮瑜,那可是自带光环,是新中国第一位“女老生”,是有着“小孟小冬”之称的小冬皇,还是一众年轻人心中的“瑜老板”。


在90后眼中,京剧不时尚,是“老年人活动”,这样的状况让王珮瑜很着急,她眼中的京剧是她的骄傲,也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心中文艺的殿堂,所以她要用年轻人的方式告诉他们,京剧也可以很时尚。


她开始上各类综艺节目,开起了自己的“清音会”,并在清音会上给年轻的观众将一些京剧里的“小趣味”,还让吉他和京剧同台表演,也将一些流行歌曲用京腔的唱法唱出来。


这样独特的方式也只有王珮瑜这个想让京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京剧演员想得出了,更重要的是,她也做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京剧,而她的清音会,也是场场满座,京剧正在朝着她心中的那个方向走去……

三、永记经典,不断革新

于魁智和王珮瑜是京剧的两代老生,是京剧不同的文化符号。


经典之声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就像铭记历史那样深深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新兴之声的发展是为了京剧更好的传承,是京剧新的生命力。


作为一项传统文化,京剧是我们的骄傲,是美的化身,是精神文明的丰碑。


比较两位艺术家孰高孰低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我们的优秀文化,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林忆南


王佩瑜唱功略胜一筹


黄山松47IO18


魁智与佩瑜唱的都好!请不要比!这又不是过去!每个主演要天天演出!现今太少了!唱个片段与京歌就行了!只要观众爱听就好!多找市场,大力发展京剧!我相信京剧很快会回来的!会得到观众认同的!!


用户3498089192762


没法比,两人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