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书,一茶,一知己

一个人到底要如何度过一生?很多人以为,有钱就是命好,活得逍遥自在;有的人以为,位高权重最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的人以为,归隐山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屋前种花,屋后种菜......

其实,你梦里的生活,多半是想象而已,并不会真正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每个人生阶段,也有不一样的烦恼。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物质的世界吸引了,心中有了欲望,并且永远都在为欲望而奋斗,慢慢在欲望中迷失自我。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忽然会明白,人活着,需要的东西不要太多,只有内心的安宁,才能让你得到幸福。

人这一生,一书、一茶、一知己,知足常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心中的烦恼,活得简单安静,心安就是福气。

一书,一茶,一知己

一杯茶,初喝是苦涩的,但慢慢就有了茶的回甘,真是妙不可言。

冬日里,可以煮雪烹茶,一杯温暖的茶,慢慢从嘴里到胃里,再暖遍全身,这个冬天就不冷了。邀三五好友,一起吃茶,有说有笑,冬天也不会寂寞。或者你一人独处,慢慢吃茶,品出茶的味道,品出人生的冷暖。

席慕蓉说:“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

不喜欢茶的人,都说茶太苦了,尝一口,就马上吐掉了。其实,茶如人生,先苦后甜,粗茶淡饭里,往往孕育着人生的幸福。比方说,一个想要当发明家的人,一辈子都在琢磨着如何创新,他把身边的锅碗瓢勺等物件当成了试验品,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改进和尝试,就发明了更好的东西。我们都看到了他的成绩,却不懂得他背后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能够吃苦的人,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人都是“十年磨一剑”,都是暗下苦功夫。

当你的人生,苦尽甘来,你会笑得更灿烂,心中的甜蜜会慢慢涌出来,如泉水一般,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你要明白,苦是一阵子,甜是一辈子,这是茶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

一书,一茶,一知己

一本书,看起来枯燥无味,但越往深里看,越津津有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智慧的结晶,是最安静的老师。当一个人坐在安静的角落,手里拿一本书,慢慢读,认真读,一切的烦恼,都会慢慢淡忘,来来往往的人流,都和自己无关。人生就在字行之间行走,生命就变成了一抹书香。

一个爱读书的人,充满了正能量,说话慢条斯理,做事有头有尾,做人以德服人。书中的智慧,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还会改变一个人的容貌。面善的人,多半是读书人。古时候,把读书人当成“酸秀才、穷书生”,是有一点的道理的。但是读书人真的不穷,心灵是富有的。

当你感觉心烦意乱的时候,就读一读书,让自己学会独处。放下手机,忘掉所有的不愉快,从书本里找到人生的安静。或者你还可以读一些技能方面的书,让自己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

不读书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古人说:“一日无书,百事荒废。”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还是正确的,虽然现在很多人不会捧着书本看,但也会通过网络看书,寻找一些有意义的文字。

一本书,就像早晨的一缕阳光,轻轻地从窗台上挤进屋里来,又挤进了你的心房;一本书,就像一滴雨露,滋润了万物,折射了阳光的七彩;一本书,看起来是一堆文字,其实是“梦里的诗和远方”。

读书的人,拥有了更好的心态,看淡了得失,懂得了舍得,人生返璞归真,灵魂更高贵。人生多少事,看淡了,一笑而过。

一书,一茶,一知己

张爱玲说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

喝茶,看书,有知己作伴,这样的日子,谁都想。生活很累,但没有人理解自己,唯有知己,说话让你暖心,做事让你放心,即便今生无缘在一起,不会朝朝暮暮,但一定心有灵犀。

真正的知己,永远在心上,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有人说:“异性知己,是这辈子爱而不得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爱,怎么能够一生思念?爱是一切美好的“源泉”,爱是一切希望的“开始”。

当然,也有人把书、茶、酒当成知己。这样做,也实属无奈,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懂得自己,怎么会借酒浇愁,又怎么能独自吃茶。把物当成知己,到底是不如把人视为知己。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从来都活得不容易。可是有没有办法呢?唯有咬牙坚持,肩膀累了,就用脊背扛起来;脊背压弯了,就用意志力扛起来。事业垮了,精神不能跨。这样的年纪,遇到了知己,那是何其幸运,心有了依靠,再苦再累,也不觉得累,幸福在心中,温暖在心中,希望在心中。

黎里说,“水流最静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人生最好的时候,是心最安静的时候。安静的心,是深沉的,就像一粒种子埋藏在土里,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季,在春天里,突然冒出来,变成了蓬勃的生命。

你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你烦恼太多,希望太少。当你烦恼不休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看书,喝茶,静静地等待知己......如此,就好。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