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千古一帝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一個洗不白的汙點

一生勤政愛民的李世民喜歡書法,尤其崇拜王羲之,於是想盡辦法從民間蒐集王羲之的真跡來收藏。既然要收藏,就一定要收最好的藏品,因而能夠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就成了李世民最大的夢想。登上大位後,李世民派人四處打聽王羲之後人的下落,還真讓他找到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一個洗不白的汙點

原來,王羲之的七世孫在隋末大亂時出家做了和尚,因為沒有子孫,就把《蘭亭集序》傳給了自己的弟子辯才。辯才一直把《蘭亭集序》看成自己的命根子,為了保險起見,他在臥室房樑上鑿了一個洞,把字帖藏入其中。唐太宗平定天下後,多次派人和辯才和尚談判,每談一次,出價就抬高一次,金銀珠寶、美女侍妾任他挑選,可作為一個出家人,辯才對這些東西都不感興趣,所以談判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

唐太宗被死不合作的辯才氣得要命。儘管當時不是法制社會,而且“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唐太宗也要顧及自己的名譽,所以“豪奪”是不會的,但他並不死心。他召來監察御史蕭翼談到這事。蕭翼為人乖巧,口齒伶俐,鬼點子特多,他向唐太宗要了幾幅王羲之的真跡,就去找辯才了。

蕭翼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拋磚引玉”。他化裝成一介書生,坐船來到辯才所在的越州永欣寺遊玩。辯才長期與青燈黃卷做伴,過著寂寞無聊的孤獨日子,現在有一個人陪著他聊天聊地聊世界,當然非常快活。於是,兩人越聊越投機,簡直成了莫逆之交。蕭翼經常出入辯才房間,其他小和尚知道他是辯才的好友,就隨他去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一個洗不白的汙點

一天,兩人聊各自的興趣愛好時聊到了書法上,蕭翼說:“住持佛眼,在下有幾幅祖上傳下來的王羲之雜帖,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您給鑑別一下。”說完拿出了自己準備的幾幅王羲之真跡,辯才看了看,得意地告訴他:“您這些確是真跡,可惜不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他最好的作品是《蘭亭集序》,您有嗎?我這裡有!”看到魚兒就要上鉤了,蕭翼故意裝出懷疑的樣子,說:“我也聽說過此帖,但這是王羲之最著名的墨寶啊,多少人覬覦它而不能得到。經過這麼多年,我想它也許早就毀於兵燹之災了,您手中的說不定也是贗品。”辯才一聽火了:“好,您不相信,那我就讓您開開眼界,明天上午來看吧。”

第二天,蕭翼按時赴約,辯才當著他的面從房樑上取下鐵匣子,拿出《蘭亭集序》真跡給蕭翼過目。蕭翼立刻記下了辯才藏帖的位置。不久之後的一天,蕭翼趁辯才不在廟宇,溜進辯才的臥室,手腳麻利地偷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把寶貝送到了唐太宗手裡。

唐太宗龍顏大悅,重重地賞賜蕭翼。而對於辯才和尚,他裝著心胸寬大的樣子,並沒有打擊報復,還額外賞賜了綢緞3000匹、稻穀3000石。只可惜,辯才失去真跡後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鬱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一個洗不白的汙點

得到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唐太宗一點也不為自己的卑劣手段而感到慚愧,還命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臨摹數本,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他自己對《蘭亭集序》更是愛不釋手,多次題跋,死後又將其隨葬。後來,他的陵墓被盜,《蘭亭集序》也從此失傳。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黃建宏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