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何网络上那么多公知,而且近年来名声越来越差?

用户5454665130


针对问题里的这种说法,先要明确什么是“公知”。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称作公知的首要条件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说先要成为知识分子,才有可能成为公知。知识分子,从字面上看,需要在某个知识领域起码达到精通的层次。而公知中的“公共”,包括在公共领域发言,甚至清议,为正义进行反抗。关于公共领域的发言,也应该是“动情的理性”(钱永祥先生语),站在公共价值的角度,用专业素养发言,捍卫正义,捍卫真理。

从公知的这个源头来看,公知是应该被社会尊重的一个群体,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这些年,这种公知的空间越来越小,公共发言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已经完全退入学院,投入到书斋之中,还有一些人继续举火而行,为公共领域奔走。无论是何种选择,真正的公知都应该被赞许。

而问题里所讲的这类在网络中发言的大部分人,其实就没有过硬的知识,发言也没有动情理性的水准,至多可以称作半吊子知识分子。而这些伪公知在网络上的一些发言有时会显得戾气十足,而且没有专业知识,而这部分人在网络上被称作“公知”,和真正的公知混在一起,也是造成对公知污名化的重要原因。对于这部分所谓的公知,他们个人首先应该提高知识水平,学会用动情理性的方式对公共事件做出评价,这样网络上这部分发言就会更加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可能。


老李有刀


其实题目所说的可以总结为一个更加明确的题目,那就是“公知的污名化”,这就和“小姐”“专家教授”的污名化一样的是历史的悲哀。

公知就是忧国忧民,而且能做独立思考,针砭时弊的人,可是现在竟然没有人敢信任他们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知搁到以前就是读书人,在《白鹿原》的“朱先生”就是个典型的代表。因为他们始终把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当作毕生的追求,所以在他拥有渊博知识的前提下,通常还具有高尚的品格。

(朱先生的原型实为关中大儒牛兆濂(右二),关中学派的最后一个传人)

甚至有些时候会有些神话色彩,兼任了先知的角色。他们拥有博古通今的学识,对比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简直就是“神人下凡”,如果不是神仙下凡,又怎么会记得住那么些字呢?所以过去的举人通常都会被当作是文曲星下凡,被人们给予极大的尊敬。

而且读书人还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惊人的预见性,这就更加让人不得不相信他们都是文曲星下凡了,如果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怎么会看得那么准?

但是如今读书人的神性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大众不仅没有崇拜读书人的意愿,还有了“读书无用”的这种想发

一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家都是读书人了,还崇拜什么读书人?

二是因为大学的扩招,过去能直接当干部的大学生都遍地走了,读书还有什么神圣性可言。

总的来说就是“士”这个阶层已经没有权威性了,这是民众的觉醒导致的。没人会相信什么“文曲星”,只相信“提升一分,干掉千人”,虽然还是会临时抱佛脚,考试前去庙里拜拜文殊菩萨。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造成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家还是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但是在十年动乱中,此起彼伏的”打到权威“的声音,彻底把读书人变成了”最下贱“的”臭老九”,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不过还是有人忍辱负重活了下来,因为他们相信苦难总会结束的,到时候社会还需要他们的力量,他们不能一死了之。

从改革开放之后,被打倒的“权威”们又慢慢站了起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了第一批“公知”,他们依靠自己的学识和判断为大众发声。通过与民众的互动,这部分公知逐渐获得了人们的信任。

但好景不长,他们有好多人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之后,发表了很多不符合人们想法的言论。这些“逆耳忠言”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让公知成为了人们心中“书读多了就要闹事”和“乐不思蜀”的典型,被称之为“精美”“精日”的叛徒,于是再一次被打压。

虽然的确有“精美”“精日”的公知,但并非全部都是,但公知的形象确实是被破坏了。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精美精日”,而是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民众割裂了,他们不能用民众的语言去表达,民众也无法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

在公知和民众越走越远的同时,还有一批骗子们在伪装公知与民众“套近乎”。在真正的公知脱离群众的同时,包装成“民族英雄”这一套确实很管用,他们利用民众对“亲民公知”的渴望和民众在专业领域的无知成功骗到了很多人。

他们掌握了一条规律,只要是把自己伪装成人民群众当中的一员,就能利于不败之地。民众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信什么就说什么,坚持做“奸臣”而不是“谏臣”,因为他们知道“奸臣”可以活得很好,“谏臣”只会死得很惨。凭借这种认识,“发了,”发明“了“水变油”技术的王洪成行骗了足足十年,甚至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教授和领导”。

经此一役,公知几乎与骗子同归于尽。经历了几次这样的骗子之后,公众对于“公知”产生了很严重的信任危机。

除了骗子造成恶劣影响之外,一部分公知也被收买,背弃了该遵守的道义,成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或者某些片子的帮凶,这更加加剧了民众对于公知的疏离感。

在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国学热的带动下,又有许多鱼目混珠的“大师”挤进了公知的行列,令公知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这些“国学大师”的倒行逆施之下,民众又从觉醒重归愚昧,骗子也更有市场了,于是打着公知的幌子挟带私货的骗子数量剧增,甚至到达了可以控制舆论的程度。

公知本应该是一群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他们就应该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意见和想法,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公知们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如今被舆论裹挟,即使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实践的可能,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信任他们,不理解他们,甚至仇恨他们。

小人和伪君子们如今替代了公知的位置,拿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不停地搅风搅雨。让这群只会趋炎附势,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小人才是公知们名声越来越差的主要的原因。

虽然他们终将会露出马脚,但这期间造成的损失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了。

真正的“公知们”也该吸取教训,讲讲方式方法,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话,如果脱离了群众立场,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阻力。而且必须要洁身自好,虽然公知也是人,也会有缺点,但是作为公知就必须严于律己,不然只会让“公知”再添骂名。


电影毒角兽


我是喂蚊君,我来回答。

两个问题。

一,为何网络上那么多公知?

二,近年为何名声越来越差?

这两个问题是互为因果的。

第一: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孔孟以来的理想和初衷,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随着网络的普及,为他们实现理想,达到初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门槛。所以在有一段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热情高涨的。终于等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所以就诞生了很多所谓的公知。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的所谓公知是不当其名的。

第二近年来为何名声越来越差。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是非常悲催的一个群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尤其是从明朝开始,虽然排在士农工商四民之首,更多不过是皇权的遮羞布。与帝王坐以论道,不过是千年前的记忆罢了。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不过三条路,一是帮闲,二是自我放逐,三是殉道。

士可杀,不可辱。但是自明起,可以廷杖大夫。如果孔孟夫子泉下有知的话,定会蒙羞。

自明起自我放逐,或者说隐士,是被认为大逆不道的。明无名士。自明以来,可有魏晋风度?可有陶渊明,孟浩然?可有且放白鹿青崖边,须行即骑访名山?

第三就是殉道之路。如果命好生前寂寞死后名。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至惨者诛十族。这些民族的脊梁,大多默默无闻,湮灭于历史的荒秽。偶尔有幸,在他的墓前,有一株小草花。这就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祭奠。

知识分子生活优喔,地位崇高,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不知道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是否出现过。如果出现过,我想那是一定非常短暂的。

公知即为公共知识分子。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不依附于权贵的。他只对自己的学术良知负责。

现今的公知,我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对自己的良知与学术负责。有多少是自由的,独立的。没有这些,就不称其为公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一个公知应该具备的。他的责任就是带领公众见其所未见,达其所未达。负有开启民智的责任。

这其间会触犯到很多人的利益。双方力量的对比是悬殊的。在网络当中,要发动网民的力量批臭几个臭公知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是在先前,要搞臭一个人,要浪费很多的纸张。现在有了网络就方便了很多。

先让公知污名话。就像他妈的一样。仍后把每一个看着不顺眼的人,妨碍到他们利益的人。读书人,专家,教授,学者都称为公知。自此网上公知泛滥。这就是在下所说的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自此之后,无人再敢自称公知。久而久之,就这样公知被消灭了。普罗大众,再也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

公知的被污名化和被消灭,是双输的。那些咬牙切齿的,要消灭公知的普罗大众,也许在不久将来,会发现他们所期待的并非有多么美好。

在下的一点浅见。


不惑喂蚊君


公知的衰落有几方面

1,知识垄断被打破。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会如此,总是少部分人掌握着知识大门付钥匙,一般人更本无能力也无财力去窥视知识这个人类最有效果得到财富与权力的方式。虽然中国有科举制,但这还只是满足小部分人。当知识被垄断后,绝大多数人是对拥有知识的人是崇拜的,唯命是从的,因为这些人掌握着各种人类最高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在各个人类社会精英阶层,牢不可破的精英阶层。但现在不同了,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同样也是知识爆炸的大时代。以前知识是通过垂直化主动进行有意识传播,而现在知识是通过扁平化被动进行无意识传墦。接受知识的人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跨学科,跨界,跨意识等跨越式思维方式正在慢慢形成,知识这个东西更从原先的点变成线更向面快速发展,知识变得无法掌控,更无法垄断,公知作为垄断知识那些人中的最浅一部分人哀落是必然的。

2,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理想是一种完美主义的一种状态,是人类人性的必有属性。当你要喝一杯水,面前有一个完整的杯子有一个破口的杯子,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完整的杯子。这就是人性。当一个拥有知识的人在处理一件事时,他自觉不自觉选用他自认为完整的知识去处理。无论人类在处理任何事务都是如此,这就是人性主观理想。而客观现实往往告诉我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而那些公知就是那批脱离客观现实只强凋主观理想的人。他们希望人类放弃人性丑恶的一面往往他们变成另一种人性丑恶的另一面。举几个例子商秧想用律法来约束人类丑恶的一面,最终大秦因丑恶的律法被人民推翻。西方用宗教来约束人丑恶的一面让人做个友善平和的人,但同时用丑恶的手段处死了无数不信它质疑它的人。东方用以命偿命的方式安慰那些波害人家属心情,但又用丑恶的夺去了另一个人的性命。西方用宽恕的方式去对待施害人但又严重伤害了被害人家属的心,更有甚者施害人还能更丑恶的施害下一批受害人。其实这都没有对与错,主观的理想与客观的现实就是如此,一边拿着和平橄榄枝,一边发动战争。我们的公知把世界说得太好了,当人们走进真实的现实后,神话破灭了。当这些公知立为本的神话破灭后,走下神坛是必然的。因为公知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精英阶层与底下的普通百姓生活相差太远,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就像某个公知说生活不是苘且还有诗与远方。别闹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苘且,诗与远方变成大多数时也是苘且。

就先写这些,如果你认为这2点对你有启发就行。


RMLTT


当前的网络乱象,可以用左思的《咏史》来形容:“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鬼魅蹑高位,良知沉下僚。”而网络上所谓的“公知”,公德有几两?知识又有几钱?

既然赵丽华、乌青之流都可以借助网络的鼓噪成为“著名诗人”,那么,一小撮既无公德又无知识的人,仅凭自己的无知无畏,在网络上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就能混个“公知”的名号,就一点也奇怪了。




面对所谓的“公知”,我多评论几句都嫌恶心,除了送他们一个“呸”,还能说什么呢?

哦,还有老杜的两句诗,也一并送给他们:“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非白非黑


但凡是自命公共的很容易就像厕所里的苍蝇一样。

知识分子本来只是一种身份特点或阶层特色,自居为公共本身就是一种傲慢与可恶,是对普通人自身思想自由的不尊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哪个工人自居为公共工人,哪个农民自居为公共农民吗?没有!虽然都是替大众服务的,但也都知道毕竟也还是自己的谋生之路,没什么好特别得瑟与骄傲的。同样的道理,以知识谋生的人本分是不是也应当如此,凭什么你就比别人公共了呢?自命为公共某种程度上不是一种对公共话语权的谋夺与不自量力的犯贱吗?这不是远离了为人本分而过度膨胀自己的社会野心吗?那分明藏不住的自私功利,却断然拉起小圈子来互相肯定为公共,这不是试图给人洗脑又是什么?本质上,那些公知的言论,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多数无异于就是一种传销而已!

看了这么多年,我们不妨想一想,找得到几个公知的行为特征不是那种爱给人家洗脑,不是那种非要将自己的思想灌输于他人的?这类人本身心智与心理就难得有几个健康的,再把自己拱上权威的位置,不就是一种社会危害吗?对于有这类毒瘾的人,但凡有点自省力、珍爱自身思想自由的人,对此能发自内心的喜欢吗?不该对此拒绝吗?

所以,时日久了,不管其所站立场为何方,各种类型的公知早晚都是要自然臭大街的。他们的形象也全都不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风骨的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倒更像是些攀龙附凤的阿谀之徒,尽管有可能拍的是外国月亮的马屁。

每一个有知识的人,尊重知识的唯一恰当方式,不应当是自居知识或真理的化身,而应当心甘情愿作为大众知识流通的管道之一。知识的恰当用处是用来与他人进行谦卑的分享,要让别人接受应当是通过如实陈述而不是通过各种话术来片面营造舆论场,从而迫使他人来从众。任何一种想将个人想法人为塑造为公共观点的,其实他的本质都是宣教蓄众,是在变相通过控制他人思想来谋求自身的名利与地位。这不是对知识的真正尊重。

所以,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都不会是也不应当是什么公知,也不该去谋求成为公知。因为公知本质上就像公共思想空间里的苍蝇,过度嗡嗡了,人人都讨厌,忍不住都会想拿起苍蝇拍来把它拍死;最后它连自己都会开始讨厌自己的。无论是男人与女人,作为人都会因此失其可爱而苍白,令人鄙视与厌烦。人生不易,如此为人,何必呢?


建章君


谁说公知名声越来越差?具体到哪些人,哪件事?不能拿孤立的事件去说明整体,网络上公知不照样混的风声水起,粉丝无数?

其实公知名称越来越差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舆论操控的结果,如同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移民集中地美国在中国官方舆论中是负面的,极少有人移民的俄罗斯却受到舆论维护,其实就是因为公知出于知识结构和价值观更容易发表独立见解,影响了信息垄断,

还有随着社会进步,网络发达,知识和信息不再稀缺,社会阶层往扁平化发展,人们对知识精英不再仰视,不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与故意污名公知是不同的概念,


万事皆空70


这里说的“公知”其实就是美特或倭寇水军而已,美特就是美国雇的水军,在网上冒充国人,抹黑英雄、洗白罪人、歪曲历史、混淆视听、攻击传统文化(包括中医)、打击中国科研、打击国人自信心以达到精神殖民,搞民族对立、搞地域黑、激化贫富差距的矛盾、宣传国军抗日的目的是达到反共,美化侵略者、宣扬西方普世价值观、抹黑共产主义,凡是有利美国日本的大肆宣传称赞,凡是对中国不利的大肆做文章!美国政府、两党、国会、媒体、军队、美联储等统统控制在共济会手里,共济会最高层是少数资本家,是犹太人!共济会就是要奴役全世界的穷人,穷人根本没有翻身机会,所以说美国才是独裁国家,所谓选举就是给美国人一张纸而已,最终还是各州的几个选举人说了算,而不是投票人,谁上台都是老板的人,不听话的都被暗杀了,民主一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专用称谓,美国之前只敢说自己是自由国家,苏联解体后,美国无耻的说自己是民主国家!先把民主的概念搞清楚再出来丢人现眼!民主和专政是相对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民主!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的的专政!我已经讲清楚了,美国是控制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很显然是对无产阶级的专政!所以说美国是货真价实的独裁国家!用美国的话说,独裁国家必亡!


专杀汉奸牧羊犬


因为认识一个人很难,也很简单。最近认清一个公知。至少我认为他是个人物。粱XX,以前喜欢看他说三道四,讽刺一些社会阴暗面。感觉这人知识渊博,敢言敢说。但是!中兴事件他愣是发言论说是鸡鸣狗盗,这种牵扯到国家层面的事件。漏出来一个人的本性,这种情况不抱团。还在落井下石,这种大V能力越多危害越大。第一时间留言反对从此以后取消关注。


快乐-人生


一个人骗你好几年,你知道了以后对他还会有好感吗?大多数所谓公知,就是利用了他和普通民众的信息不对称优势,贩卖各种鸡汤,有意无意地给你灌输他的思想,说白了就是,他见识比你广,知道的比你多,再加上能说会道,让你觉得他什么都懂,俨然是人生导师,甚至指点江山,位居键盘治国高位。但是,这些人也不过就是在自己的行业里比较出色而已,或者在国外生活过,工作过,动不动拿国外的见闻当标杆来衡量国内的一切,他的话也只能代表他自己,却用来给你洗脑,你能接受吗?现在很多人自己也可以走出去学习生活工作,开阔眼界,掌握更多信息,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你就会觉得公知们也不全是对的,甚至有时候故意往坑里带你。加上现在伪公知更多,狗屁死宅都敢加个V上网卖鸡汤,谁傻谁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