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漂亮嫂子,为何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ww13142010


李世民霸占的并不是大哥的妻子,而是弟弟李元吉的妻子。

其实并不是李世民不想霸占太子妃,而是他不敢。

在“玄武门兵变”中,李世民杀了太子和齐王,后来还将齐王的妻子杨氏霸占。杨氏最后也是心甘情愿跟了李世民,伺候李世民。


其实太子妃比齐王妃杨氏更加貌美,但是李世民却没有霸占,不是他不想,而是有所忌惮。太子李建成本来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朝廷中很多人都拥戴他,如果李世民在他死后,将他的妻子霸占,恐怕会引来朝中太子旧党不满。此外太子妃是大家闺秀,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也要给个面子。

李世民既然敢做出霸占弟媳的事,那为什么不杀了李渊,一了百了呢?


李渊并不昏庸,手中并非完全没有权利。

其实李渊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的人,不然也不会在隋朝时被封为国公,管理山西。李渊起兵时身边也有不少自己的得力助手,比如裴寂、刘文静等人。

就是后来,李渊虽然将兵权大多数交给了李世民,让他去替自己平定天下,但是朝廷大权是在李渊手里的。

李世民玄武门是依靠兵力取胜,但是一个朝廷里必须有文臣和武将,否则就会失去平衡。李世民若是杀了李渊,那么那些朝廷中李渊的心腹大臣,必然会有所异动。李世民实在没有必要去自找麻烦,反倒是让李渊活着,那些人也就没有反对自己的借口了。


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实际权利,杀了李渊,百害而无一利。

李世民在玄武门已经杀了兄弟,那是他为了皇位不得不做的。李世民不是糊涂人,能不杀的人,他还是不想杀的,何况李渊还是他的父亲。

当时李渊已经让出了皇位,大唐的江山已经是李世民的了。而且朝廷大军掌握在李世民手里,李渊虽然还有一些心腹,但是这些人大多不是军人,那么李渊也就不可能再次掌权。

其实,李渊退位后,就对李世民一点威胁也没有了。既然是这样,李世民又何必杀了父亲,被后世唾骂呢?


斯幽说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搞的不是漂亮的嫂子,而是妩媚的弟媳。

其实李世民搞弟媳谈不上霸占,一者李元吉已经死了,女人原本也已经是无主寡妇了;二者,李世民原本就带有胡人(鲜卑)血统,胡人父丧子继,兄终弟及原本就是传统;

最为关键的是,弟媳杨氏,原本在元吉在世的时候就喜欢上这位二哥了,眼见不成器的丈夫干的那些鸡鸣狗盗的事情就很不以为然,又看到李世民仪表堂堂,胸怀宽广,便很是仰慕,据说李世民在她府中被元吉下毒都是她暗示才让李世民逃过一劫,昆明池兵变的情报虽然是李世民事先安插的耳目报告的,弟媳杨氏也曾亲自示警。

所以这种情况哪里还谈的到霸占?那就是郎情妾意、投桃报李的鱼水之欢好吧。

为什么题主会提到李世民霸占嫂子?我想应该不是题主打错字了,而是电视剧看多了。在电视剧《大唐情史》中,说李建成的宠妃玳姬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就是一个让李世民迷恋的绝代佳人。玄武门之变后,禀性刚烈的她本想杀身做个烈妇,但在李世民的百般辩解和蛊惑下,以不杀太子建成五子为条件,顺从了李世民,后来还生下了高阳。

其实这就是编剧在蹲厕所的时候想出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玳姬这么一个人物,更没有什么李世民娶嫂子的故事。而且李建成一共六个儿子,除了早亡的长子太原王李承宗,其余五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都于626年被诛杀。真实的历史没有那么多绮旎浪漫,都是血淋淋的残酷。

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一是毫无必要,两个兄弟一去,李世民已经是唯一继承人,李渊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难道拱手把江山交给外人?第二、李世民既然把事情都做绝了,就早已谋划到各自最坏结果了,玄武门之变后他立即恳求(实际上就上威逼)李渊授予他统领天下兵马,没有兵权,李渊那个皇帝已经就成了摆设,威胁不到李世民了;第三、李世民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背一个弒父篡位的千古骂名。而且杀了李渊就很可能导致天下重新大乱。


谢金澎


首先说一点,李世民并没有霸占嫂子。李建成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嫂子叫郑观音,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早在李渊在太原做唐王时,十六岁的郑观音就嫁给了长子李建成。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郑观音自然也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郑观音将随着李建成的登基而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可是这一切都被玄武门之变打破了。

李建成被杀后,建成的儿子也全部李世民杀光,只有几个女儿逃过了劫难,这个时候郑观音还不到30岁。也许李世民终究还是有点恻隐之心,想着只剩下几个孤儿寡女,都是自己的亲侄女,日后也对自己的皇位造成不了什么威胁,也就放过了她们。

不过,喜好人妻的唐太宗并没有把郑观音纳入后宫,即使她也是貌美如花,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郑观音说到底是李家的长媳,有一定的地位,而且是出自望族荥阳郑氏,唐朝对门阀士第还是看的很重,李世民还是希望在这些名门望族眼里留个好印象;二、经此大变后,郑观音对权势地位早已看淡,一心要为李建成守寡,守护李建成的几个遗孤。所以,李世民也没有太为难这个嫂子,没有强人所难。郑观音搬出了太子府,清心寡欲,守寡五十年,死后终于和夫君李建成合葬,也算是遂了她的心愿。

而李元吉的媳妇杨氏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据传,杨氏的原名叫杨珪媚,听这名就娇媚可人。至于杨氏的来头,那可就更大了,是隋朝宗室的后裔,不过,隋末唐初,由于战乱而沦为歌姬,后来被李元吉看上,进了齐王府。虽然杨氏是前朝后裔,但是杨家的江山都丢了,李世民没有顾忌,毫不客气的将她推倒,纳入后宫。之后杨氏还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被封为吴王。李世民一度还脑子发热,想把杨氏扶正,立为皇后,可是被大臣劝阻,李世民时候一想,也对,确实不合适,就没再提这事了。直到最后,李世民也没给杨氏一个名分。

还有一个女人,是庐江王李瑗的老婆。李瑗是李渊的侄子,比李建成小,比李世民大,是李世民的堂哥。但是,在玄武门之前,他这个堂哥是站在李建成这一边的,李世民夺权后,免不了要进行清算,在弄死了李瑗后,也把他的老婆纳入后宫了。

李世民的这些做法,在后世看来可谓是乱伦,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为什么敢这么做呢?不怕留下千古臭名吗?其实,这和李唐的家风有关系。李家是关陇军事贵族,长期以来,胡、汉在此糅合、杂居。李渊母亲独孤氏,李世民母亲窦皇后,李治母亲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可以说,李家有一半的鲜卑血统。鲜卑是北方游牧民族,对游牧民族来说,健康、能生育的女人是最大的人口资源,因此,丈夫死后,妻子要嫁给自己的儿子,哥哥死后,弟弟要娶自己的嫂子,这对游牧民族来说都是见怪不怪了。王昭君就是一个例子,她出塞到匈奴后,没过几年丈夫去世了,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应该嫁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身为汉朝人的昭君,实在难以接受这样有悖伦理的行为,于是上书汉皇帝,要求归汉,但是只得到了皇帝冷冰冰的三个字“从胡俗”,就这样昭君又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所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纳入后宫,也是得到了他老婆长孙皇后的许可的。那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不敢杀了李渊,直接夺权,而是要逼迫李渊自己交出皇位呢?

其实,这是一个极端想法,李世民虽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弟,但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玄武门之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李世民的反击而已。当时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无论从军功,还是个人声望来说,李世民都超过李建成,而且在军中,很多将士都是支持李世民的。李建成如果即为,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一定会拿李世民开刀,彻底清算李世民的势力,对于这些,李世民心知肚明,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当皇帝后,和父亲李渊之间一道存在一道坎。李世民虽然知道李渊不可能原谅他,但他还是一直善待自己的老父亲,一方面是成全自己孝子的名声,另一方面是弥补自己心中的内疚,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不是生在残酷无情的皇家,谁又会对自己的亲兄弟痛下杀手呢?

李世民和李渊一直住在太极宫,太极宫是隋朝的建的,虽然风水很好,但是地势低洼,一到夏天就潮湿闷热,所以每到夏天,李世民都要去外面避暑。李世民数次恳请李渊和他一同出去避暑,但是李渊没同意。于是,李世民决定在长安选一处地势高的地方建一座宫殿,让身体不好的老父亲李渊搬到新宫殿里去住,这座新建的宫殿就叫大明宫,可是,宫殿还没建好,李渊就去世了,这也许是李世民心中的一个遗憾吧!


历史风暴


李世民霸占的不是漂亮嫂子,而是美丽弟媳;对父亲李渊,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也不敢杀,因为留着李渊要比杀掉李渊更有利,更能有利于皇位来源合法性,塑造明君身份。

李世民霸占的不是嫂子,而是弟媳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大开杀戒,不仅干掉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派人血洗了太子居住的东宫、齐王府,把李建成的六个儿子、李元吉的四个儿子全部诛杀,就连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放过,真可谓心狠手辣,斩草除根。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铲除,但她们的妻妾和女儿却幸免于难,因为这些女人们对李世民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有的更是直接落入李世民手中,成为李世民的新欢。

太子妃郑观音时年28岁,天生丽质,气质优雅,花信少妇一枚,野史说郑观音被李世民霸占,但这一说法并不可靠。实际上,李世民并未霸占郑观音,他安排郑观音在京城居住,抚养李建成尚未成年的女儿,郑观音一直活到唐高宗时才去世,高龄七十八岁。

真正被李世民霸占的是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

杨氏出身名门,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野史说李世民对这位姿容绝世的弟媳觊觎已久,甚至说李世民和杨氏私下早有奸情,这些说法无法得到证实,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迫不及待地把弟媳杨氏纳入后宫却是正史记载。

李世民十分宠幸杨氏,杨氏也给李世民生了最后一个儿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对杨氏的宠幸到了何种程度?据史料记载,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一度想要册杨氏为皇后,只是因为魏征等人强烈反对,认为不合礼法才不得不作罢。

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家灭门,铲除了最大的现实威胁和潜在风险,为什么他不“坏人做到底”,把自己老爹也干掉,消灭所有威胁和风险呢?

答案是完全没必要,留着李渊比杀掉李渊效果更好。

历史上并不缺乏儿子为夺皇位,弑杀君父的举动,特别是五华乱华、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世,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举动并不鲜见,那李世民为何不这么干呢?

1,李世民已完全掌控局势,不必要杀李渊。

玄武门之变十分突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也就是几分钟的事,当尉迟敬德带兵找到李渊时,李渊没有任何准备,没有兵马在手,他无法发动任何反击,就被李世民架空,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全权处理国政。李世民迅速掌控了局面,没有必要杀掉李渊。

2,李世民想要合法的皇位来源,不能杀李渊。

李世民虽然干掉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竞争对手,但皇位仍在李渊屁股底下,想要有一个合法的皇位来源,李世民必须继承李渊的皇位,而不能直接明抢。正因为如此,李世民不能杀李渊,他需要李渊主动把皇位让出来,也就是“禅让”给自己。李渊果然是个明白人,他很快就自动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当了“幸福的”太上皇。

3,李世民需要营造明君形象,不敢杀李渊。

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很难讲谁对谁错,兄弟自相残杀虽然残忍,但大家对“手足相残”还算比较理解,但对“父子相杀”就不能容忍了,尤其是儿子杀老子违背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李世民为了塑造自己的明君形象,也不敢杀掉李渊,否则就真是丧尽天良了。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是一起十分突然的政变,李世民的雷霆手段如愿以偿,成功灭掉了李建成、李元吉满门男子,然后霸占了齐王妃杨氏,但他不能、不敢也没必要杀掉父亲李渊,否则一定会成为后人唾骂的对象。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妃子

题主的题目存在错误,因为李世民并没有霸占他的嫂子,而是霸占了他的弟妹,齐王妃。

其实有史料表明,齐王妃很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李世民的情人了。

唐王朝啊,和别的王朝不同。那是一个胡汉混杂的时代,大唐李氏也出自鲜卑血统,在男女关系上也远比汉族要开放自由很多。

就像李元吉很早就勾搭了父亲李渊的几个妃子为自己所用一样,李世民也没少在女人身上下功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世民远比李元吉要找女人喜欢的多。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理成章收纳了弟弟李元吉的女人,正式的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李世民的嫂子,则是出家为尼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也是绝对的美女。

李世民不可以杀掉李渊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控制的力量,绝对可以杀掉李渊。

但如果李世民想做皇帝,就不可以杀李渊。

李世民需要父亲李渊为自己的行为正名,证明被杀的太子和齐王都是图谋不轨的人。最关键的是,李世民需要从父亲手里结果权柄,而这最好是父亲当着大家的面亲手交给他的。

这叫做继承正统,在古代,帝王得位正不正非常重要,如果得位不正,很可能终其一生,都要受这一点困扰。

所以,在当时情况下,李世民先派遣尉迟敬德,杀气腾腾,满身血污的进宫见李渊,告诉李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就将李渊软禁在了宫中。

政治嗅觉灵敏的李渊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也很快就明白了他眼前的最佳选择是什么。

于是,李渊告诉尉迟敬德自己准备好了,很快,李世民就来到李渊面前,父子两人上演了一出苦情戏,李世民甚至“跪而吮上乳”,权力也由此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玄武门之变改写了唐朝历史、转变了中国趋势。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已经过去1300多年,但是,人们还在揣度当时的人情世故、还在猜测当时的点点滴滴。

今天,一起来看看大唐李世民如何对待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李世民如何处理兄弟关系

李建成是太子,是将来继承皇位的人;齐王李元吉支持大哥李建成。

可是,李世民不服气。

李世民得到一批谋士与武将的支持,在玄武门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一不做二不休,随后,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的6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基本上斩草除根了。

李世民还有一个堂哥李瑗,原来大力支持太子李建成,后来反叛李世民。被李世民诛杀死亡。

李世民对待嫂子、弟媳的态度迥然不同。李世民把所有嫂子、弟媳逐一比较一下,发现其中有两个人很漂亮,李世民舍不得将她们放给别人,一心想收为己有。

李世民霸占弟媳、并生有一子

弟弟李元吉有一个王妃,是隋炀帝的小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李世民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实在舍不得放手,就将杨氏收进后宫,纳为小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

李世民总共娶了隋炀帝两个女儿。

李元吉王妃进入皇宫后,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明。

李世民去世后,儿子李治继位,就是唐高宗。高宗下诏,将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子。

唐高宗为什么这样做,不得而知。

李世民霸占嫂子、因为她漂亮

李世民不仅将弟媳占为己有,而且霸占了一位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王妃。

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哥,李瑗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很好,坚定支持李建成。

玄武门事变后不久,李世民急召李瑗进京;李瑗害怕被杀,便举兵反叛;被李世民镇压了,李瑗被杀。

李世民早就听说,李瑗有一个小妾玳姬,国色天香、美貌倾城。李世民命人将玳姬召入皇宫。

只是看了一眼,李世民就被玳姬迷住了。李世民把玳姬留在皇宫、收为嫔妃。

李世民确实霸占了漂亮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太子妃,而是堂哥李瑗的小妾。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呢?应该是由于下列三个原因:

第一、毕竟是父子关系,李世民对李渊怀有感恩之心

李渊向来爱护儿子们,既注重培养儿子们的能力,也用心培养与儿子们的感情。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让他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

李世民劳苦功高,李渊好几次想要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要册封李世民为太子。

虽然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但是,李渊不断给李世民加官进爵。

李渊先后封李世民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

当没有高官职位用来册封时,李渊便创造了天策上将的职位授予李世民。

天策上将职位,史无前例。李渊规定天策上将高于所有王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夜间召见李世民,二人饮酒。李建成偷偷在酒中下毒,希望害死李世民。

喝酒过程中,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唐高祖李渊听说后,立即来到西宫,亲切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并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高祖安慰李世民说:“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我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

李世民哭泣,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

高祖说:“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去看你。”

李渊作为父亲,关照李世民的言行,都会在儿子心中产生感情的。

李世民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念及父子感情,不到万不得已,李世民是不会杀死父亲李渊的。

第二、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没有杀死李渊的理由

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去保卫唐高祖李渊。

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全副武装,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问清楚情况后,

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李渊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尉迟恭请求李渊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参与政变的众人安定下来了。

李渊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来李建成麾下的各位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李渊召见李世民,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差点相信了谣言。”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很长时间。

事变后没过几天,李渊册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626年7月14日,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并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626年7月27日,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宝座传给太子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

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就是唐太宗。

从626年7月2日发动政变开始,到626年9月4日登上皇位,短短2个月时间,李渊主动将全部皇权都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没要必要杀死李渊。

第三、需要团结李渊的亲信,不能树敌太多

虽然获取了皇位、皇权,但是,李世民不希望敌人太多,希望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政变后的第一天,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

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薛万彻也出来了。

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全部赦免了他们。

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

建成败亡后,李世民传召魏征。李世民素来器重魏征的才能,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在全国各地,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但是,还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

政变后一个月,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手下武将很多,但是,统治天下也需要文官。这时候,李世民连李建成、李元吉原来的部下都可以任用,当然没有必要杀死父亲、从而招致李渊亲信们群起而反对自己。

李世民不杀李渊,就是不能将李渊的亲信们置于自己对立面,而是需要笼络他们、团结他们、利用他们。

李世民也需要李渊禅位给自己,让自己的皇位合法、合理、合情,让自己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当上皇帝,让自己更加顺理成章统治天下。


数学张教员


李世民的嫂子是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李建成,推算共育有九个子女。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被杀,第二天五个幼子又沦为权力之争的殉葬品,四个女儿幸免,郑观音时年28岁。孩子虽是无辜的,但帝王家是无情的,丧子、丧夫之痛,痛断肝肠。好在郑观音是位坚强的女性,在将遗孤抚养成人的同时就遁入空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唐高宗上元三年,郑观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因此,郑观音渡过了整整五十年不堪回首的岁月,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庆幸的是李世民给了她选择平淡生活权利,而自由、名利、一切俗事,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李世民继位不久,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大举南下,原太子李建成旧部也在暗中蠢蠢欲动,所以面对外忧内患,一切风花雪月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亦或者无睱顾及。若干年后,李世民的政权趋于平稳,于是开始体验帝王生活,遂将寡居多年的齐王遗孀杨氏纳为妃。杨氏年轻漂亮,而且没有生育,既符合李世民青睐的标准,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归宿。这就是李世民饱受诟病霸占弟媳的一个故事,一段不被祝福的姻缘。不过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只要脚舒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不光是李世民不敢,而是普天之下没有几个人敢的。举个例子,篡唐的朱温之所以被儿子所杀,是因为他暴虐无道,淫秽不堪,专吃窝边草,不仅肆无忌惮的奸淫部下妻女,甚至连儿媳都不放过。这样的人已经枉为人父,所以死有余辜。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双双毙命于自己儿子之手,也多半是出于咎由自取。反观李渊,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明主、英主,可惜有些太过自信,没有处理好儿子之间的矛盾,因此才酿成大祸。但李渊单纯做为一个父亲并不失职,所以与儿子之间也有浓浓的亲情,这也是李世民没有举刀相向的主要原因。

其次,李渊是一个很睿智的人,这样的人识时务,懂得激流勇退,所以在玄武之变发生后,知道局势不可挽回,于是马上将权力交予虎视眈眈的李世民。这样一来,李渊既抢占了“生”的主动权,也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不给李世民留有“不轨”的机会。所以,李世民没有向父亲下手的理由,也是第二个不敢杀李渊的原因。


其三,中国的历朝历朝都是以孝治天下,秦始皇之母赵姬与情人嫪毐纵下大错,赢政还是在表面上原谅了母亲,为的就是要在天下人树立一个“孝”的榜样。而汉朝更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所以每个皇帝的谥号才会有一个“孝”的前缀,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就连动了一辈子武的汉武帝的谥号也是“孝武皇帝”。所以,百善孝为先的“孝”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李世民不仅不能杀了李渊,而且还得在天下人面前做一个孝子,即便是在装。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会流光溢彩,而是遗臭万年,因为有些东西可以掩盖,可以淡化,但泯灭人伦的东西不可以。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这些他都懂。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纳入一妃子,但并非太子妃,而是弟媳杨氏,一个有着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之貌的女人。至于李世民为何不杀李渊,于情于理皆不可为。


一、李世民纳入弟媳杨氏

李世民娶的是弟媳而不是嫂子,并且谈不上霸占,而是本来两人就你情我愿,只是顺理成章。并且胡人有继承父亲或者兄弟遗孀的传统习俗。

纳入弟媳杨氏之后,两人十分恩爱,甚至皇后死后差点李世民要将杨氏转为皇后,只是大臣献策阻止,最终才没有那么干,杨氏为李世民生下一子李明。


杨氏剧照

至于嫂子太子妃,李世民从政治上考虑,不能背负骂名,因为太子有很多支持者,如果李世民娶了嫂子,定会让人不满意,此外,太子妃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不能随便冒险。


二、李世民为何不杀李渊?

至于为什么李世民不杀父亲李渊,我想不管从任何角度而言都实在没必要且不应该。

1、伦理道德不允许

从伦理道德以及感情而言,不管怎么说李渊也是李世民父亲,他心中肯定对父亲是有感情的,即使为了皇位,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古往今来,为皇位兄弟相残者很多,人们尚且能理解接受,但是父子相残,与中华传统美德实在不相符合,不管哪个朝代都无法让人接受。

李世民剧照

2、政治局面不允许

从政治上而言,李世民哥哥太子以及弟弟李元吉都已经死去,他是李渊唯一儿子,帝位必然只能是他的。

而且李渊已经把兵权交给李世民,从政治上而言,李渊除了能够摆布一群文人文官之外,已经无法左右那个靠兵力夺权的时代。

再退一步讲,李世民是个聪明人,留着父亲,不仅能够进一步取得朝廷上下支持,而且也不至于背负一个杀父之名,无法服众。



李渊剧照



结语

李世民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玄武门之变,拿下兵权,足以见其智慧过人,定然是不可能杀父亲李渊。

而至于娶弟媳杨氏,也许仅仅只是爱美之心,古代帝王都是三妻四妾,从特定历史角度来看,尚且可以理解。

不过我们看历史人物以及故事,应该多关注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抓住缺点不放。毕竟那显得毫无意义!



嗔痴历史观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应该算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最高执政水准,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备受推崇的一个帝王,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他帮助了自己的父亲建立唐朝,后来被封为秦王,并且继承李渊的皇位。

李世民的一生值得歌颂的事情很多,最大的一件事就开创贞观之治,将中国古代的盛世推向了一个高峰,也为武则天的贞观遗风、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奠定的基础。

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或者说不光彩的一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帝王哪一个也有自身的黑历史。

李世民最大的黑历史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篡夺皇位,关于玄武门之变历来争议很大,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兄长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甚至是逼迫李渊,最终让李渊让出皇位。

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既然弑兄杀父,为何却霸占了李建成的妻子,而没有杀了李渊?娶了自己的嫂子应该说是禽兽不如的事情,既然是禽兽不如,为何不连自己的父亲一块杀了?

李世民为何要霸占太子李建成的妻子?

其实,李世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过程,很多人以李世民贪图美色,所以霸占了自己的嫂子,这是不恰当的,在李世民的那个位置,不可能会缺美女,尤其是这样的二手货,他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长的好看不好看咱不知道,但是人家的出身是相当好了,荥阳郑氏源自于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虽然王室后来不复存在了,但是仍然以郑姓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东汉末年到唐朝中期,对婚姻起很大作用的是家世背景,人们都将出身门第看的很重要,特别是在魏晋朝以后,人人都希望自己家的显赫能够传递下去,所以就和显赫的家族通婚。

在进入唐朝以后,郑姓的家族仍然是名门望族,十分显赫,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的五大姓氏,它们分别是:崔、卢、李、郑、王。在当时流行的是五大家族之间相互通婚。

有外姓的人想要攀亲,通常被五大家族排斥在外,不被允许和他们通婚。

当时通婚之风日渐兴盛,连魏征和房玄龄都十分希望自己能够与五大家族通婚。一般来说,魏征与房玄龄都是唐朝时期的比较有地位的了,但是那些豪门望族却仍然不为所动。当然皇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想与他们通婚。

在《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到唐文宗时期还曾发牢骚:“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太子妃是二手货,李世民也不嫌弃,主要看中的还是荥阳郑氏的这个背景,荥阳郑氏将女子嫁给李建成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豪族与皇族之间的关系,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对太子妃赶尽杀绝,那一点惹得荥阳郑氏的不满。

对于当时的李世民来说,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敌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才是王道!从习俗上来说,李唐王朝源自关陇集团,往上翻翻篇和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当时,儒家那一套东西还没有兴盛起来,娶大嫂这种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的小场面,这都接受不了,那你怎么接受后来李治娶他后妈武则天,李隆基娶他儿媳妇杨玉环这些事情!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为何没有直接杀了李渊?

玄武门之变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夺地位的一场兵变。他在玄武门内埋伏了伏兵,击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且让尉迟恭入宫禀告李渊。那么会有人不明白了,既然已经杀了哥哥和弟弟,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李渊,然后李世民直接登基称帝呢。

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渊毕竟是李世民的父亲,这时候李建成、李元吉全被李世民杀死了,那是因为他们俩威胁到了李世民的地位。但是他俩死之后,整个大局都是被被李世民掌控的,这个时候李渊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能传位的人只有李世民一个人了,所以李世民不用杀李渊就可以得到皇位。

而且他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以说他们二人企图谋反,李世民派兵镇压。既然人都死了,那么怎么解释全在于李世民,以保全自己的名声。

而且弑父杀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李世民如果想要在他登基之后,百姓对新皇帝的印象好一点,就要做出明君的行为,虽然自己已经杀了哥哥弟弟,但是好在还有李渊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表现出自己孝子的形象。可以很好的稳固朝局,有利于自己执掌政权。

本身玄武门之变的实际冲突双方,其实就是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代表的其实就是李渊。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势力非常强大了,所以李建成才会打压,而玄武门之变虽然时机是偶然的,但是李世民确实有准备的,也可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定是详细的考量了,李渊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一定有B计划,换句话说,如果李渊认定继承的事实,那一切都好商量,对双方都好;如果李渊不配合,那尉迟恭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手起刀落剁了李渊也说不定。

实际上,李世民让尉迟恭去禀告李渊,比时尉迟恭衣服上已经溅满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鲜血,其实就是在吓唬李渊,到底是承认现实,还是鱼死网破,对于任何一个父亲来说,他都会承认既定的现实。

最后李世民如愿以偿的合理的继承了皇位,可以说,在玄武门之变的每一个环节,李世民都设计的恰到好处。当然,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为唐朝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从此之后,唐朝的政变就没有中断过。


史论纵横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一个皇帝。要说他的人生有污点,也就是发生在政权争夺这件事上的。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下野,当上了皇帝的。

从此,他的人生开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同时他也给世人留下了话柄。

在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他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进行了屠杀,杀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斩草除根。

但是,李世民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和女儿,并没有痛下杀手。李世民没有杀他们,并不是因为李世民对这些女人怜香惜玉。是因为这些人,对于他的统治构不成威胁。

所以,这些女人们就全部活了下来。

在这些李世民的哥哥和弟弟,留下来的女人当中,有一些就被李世民给霸占了。

其中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就是最为典型了的一个。

也就是说李世民在当了皇帝之后,把杨氏纳入了自己的妻室当中。

要说无论李建成,还是李元吉他们的老婆,应该不在少数,为何在这些女人当中,李世民独独选了一个杨氏呢?

不得不说,李世民纳杨氏为妻,是有政治目的的。

要知道唐朝的时候,门阀士族还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名族旺姓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李世民霸占的这个杨氏,就属于是弘农杨氏。他们家族在社会上有很崇高的地位。李世民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承认,他就必须得到名门望族的承认。

只有这些人,对他歌功颂德,说他的好,承认他的地位。他这个皇位,才会做的牢固,他才能做到安枕无忧。

所以,为了拉拢和杨氏家族,他就通过和杨氏联姻,来取得了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了。不过杨氏确实是一个十足的美人坯子。

李世民在自己的长孙皇后去世后,还一度想把杨氏给立为皇后,不过,最终被臣子们给否定掉了。毕竟这样的事,传给后人说出去不大好听。

那么李世民既然是个大逆不道的人,为何他不敢杀了自己的父亲李渊呢?

说实话留着李渊就是李世民最高明的之处。

因为在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时候,李渊还是皇帝。

当时也只有李渊这个皇帝,可以为李世民正名。只要李渊把皇位传给李世民,那么李世民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在历史上,他的皇位就是来的很正。

但是,他若是把李渊给杀了,这就是典型的谋逆。谋逆搞不好是会导致天下大乱的,这个风险李世民担当不起。

李世民之所以不杀李渊的缘由,还有一个就是没有必要。

因为李渊年纪已经很大了,他这个皇位即使不让给李世民,他也活不了多久了。也就是说这个皇位,早晚都是他李世民的,他不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的。杀了自己的父亲,背负上弑父杀兄的罪名,换取一个不太平的天子之位的。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李世民不敢杀自己的父亲,而是杀了李渊,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反到是不杀李渊,李世民还得到一个明君的名声,尽管他这个明君是可以打折扣的。不过对于当时天下的百姓来说,李世民当皇帝,绝对是一件好事。

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正是他在位的时候,把中国的封建社会推上了顶峰的。

大唐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任何一个朝代,比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