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将女儿送幼儿园的那段时间,作为妈妈,我天天充满焦虑!女儿每天回家以后,基本上黏在我身上,上厕所要跟着,做饭要跟着,动不动还哭!但每次问老师女儿在幼儿园表现咋样?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老师都说女儿挺乖!开始我还以为是幼儿园老师撒谎,但看到幼儿园里视频监控中的女儿玩的也很开心,就连婆婆也说我不在的时候,孙女超级乖,就“作”(意思: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你!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为啥孩子只“作”妈妈?其中原因,让人感到心疼

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认为:从生命发展的意义上说,“黏人”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状态!

一、3岁前的特有心理

当宝宝从出生那一刻到3岁前都会处于一个“心理分娩期”,当宝宝还是一颗“种子”开始,在妈妈的身体里已经待了十个月,当要面对外界环境,就会不适应,出现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依赖妈妈是必然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独立过程。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二、害怕妈妈消失

孩子在8个月到1岁之间表现的有些“作”妈妈,是因为这个时期宝宝不了解物体的永恒性!为什么孩子在尤其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是因为孩子知道妈妈藏起来了,通过自己的寻找可以找到妈妈!但1岁前的孩子并不知道,一旦妈妈不见了,孩子认为妈妈是永远消失了,这样才会出现挂在妈妈身上,“作”妈妈的状况。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三、安全型依恋模式没有建立好

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实践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这种孩子与妈妈在一起玩的时候,能够开心地玩,并且不会一直在妈妈身边。经常用眼睛观察妈妈的距离敢于在陌生的环境积极探索。未来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好!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回避型依恋:这种孩子不在乎妈妈是否在场,这类孩子没有与妈妈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这种孩子长大后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朋友少,排斥亲密的行为,个人的界限感比较强!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反抗型依恋:这种孩子属于不安全依恋,妈妈只要离开就会很警惕,很痛苦,甚至大哭大闹。对妈妈的态度也很矛盾,妈妈如果离开以后回来,孩子又想和妈妈接触,但又会很生气,比如推开、拒绝妈妈的拥抱。如果孩子的依恋模式是反抗型依恋,也会表现只“作”娘,没事儿哭三场!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四、对妈妈的信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小时候妈妈如果不在身边,整个人就会变得拘谨!孩子放不开是因为对环境不信任,孩子时期往往对于自己害怕的人都会表现得很乖!孩子在6岁前追逐的是安全感存在的价值。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孩子只有确定父母是爱自己的,并且在这个家庭中存在有价值,才会出现无理取闹!这也应了那句“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在妈妈面前孩子才有强大的安全感,不怕被抛弃,不怕因为自己的胡闹而失去爱!而在没有安全感的外人面前,孩子才会谨小慎微乖得让人心疼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作为妈妈,当孩子只“作”你一个人时应该觉得开心,因为孩子爱你,怕失去你,最信任的是你!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不要只看表面,育儿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为大家推荐一套高情商家庭的育儿宝典,其中《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让家长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如何把握住敏感期?还有《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5套经典书籍。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孩子要成长,妈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身边,平时要让孩子了解妈妈的爱,同时妈妈也是孩子最好的一位老师,如果你的孩子也是0-3岁前宝贝,敏敏为大家推荐一套幼儿情商行为管理亲子绘本共10册,里面包括《妈妈不见了》、《客人来我家》、《插座上的洞洞》、《讨厌的桌角》、《勤洗手》、《好烫的水》、《不赖床》、《地上的东西是糖吗》、《谢谢》、《粘在椅子上》。好书分享给需要的父母!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孩子只“作”妈妈的原因,暖心又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