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道即是人性,那人性是什么?

小明爱读书


人性说白了,人性是善,还是恶的问题。

《弟子规》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来到人世间,人性是善良的。苟不教,性乃迁。人如果不进行教育,人性就会变,就会向恶变。

孟子讲,人有四颗心是人的本性。孟子曰:“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谓天道就是与生俱来的。人与生俱来的是善。由于后天的各种各样的原因,人才会变恶。


校外老师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天道,什么又是人性?正常情况下来讲,天道指的是自然法则,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干预,那么人性又是指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我们通常说的人性,不客气的讲,并不是指真正的人性,而是指人的欲望。

我们经常喜欢把人的欲望错当作人性来理解,比如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就说过“食色性也”,他认为食和色就是人性,但孔子早先曾明确的讲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里老夫子就讲的非常明白,饮食男女是人的欲望,而不是人性。

那么人性究竟是指什么?其实人性和天道是一回事,我们知道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那么为什么中国文化会提出这个概念,就是因为人性与天道是一体的,不二的,庄子在他的《齐物论》里也非常笃定的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说天道即是人性,而人性也就是天道,这两个本来就是一个,只不过站在客观角度讲,我们可以叫它为道,道家就喜欢站在这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而站在主观角度,我们也可以叫它心,比如到了南宋末年,江西的陆氏兄弟,陆九渊和陆九龄,就从这个角度发展出了心学,而且到了明朝,还被王阳明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并迅速的发扬光大,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尤其是日本,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阳明心学都还是他们的主流文化。

无论是天道还是人性,在儒家文化中,都被统一在了一个“诚”字上,儒家的《中庸》中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可以说“诚”是天道与人性相通的共性,人性由诚可通天道,而天道由诚也可以通人性,这是我们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由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打通很多经典之间的壁垒,因为经典与经典之间,因为表达的需要,可能会用不同的说法,但我们抓住了这个要点以后,不管经典里怎么说,我们都会很容易搞清他们在说什么,而不会陷入名相中不可自拔。


澡雪堂主谈国学


道,是自然规律!

德,是遵守!

道德,就是自然规律要遵守。遵守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谁发明创造的,天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地的自然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天的自然规律是,阴晴雪雨,寒来暑往。

如果天地违背自然规律,春不生,夏不长,秋不收,冬不藏,阴晴雪雨失去常态,寒来暑往不相互更替,那么久会有天灾祸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

所以,人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规律!

那么人的自然规律是什么呢?

人有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就是人的自然规律!

比如说父母和子女不亲爱了行不行?

长辈和晚辈没大没小,没有了秩序行不行?

丈夫和妻子没有了分工,都跑去挣钱,没人照顾家了行不行?

上下级关系,没有了道义恩义,只有金钱和利用的关系行不行?

朋友之间都不讲信义了,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行不行?

由此就可知道,人这五伦不是谁发明创造,是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是自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人的自然规律!“亦是楼主所说的人性”!

天地违背自然规律,就会有天灾祸患。

天地尚且如此,而况于人乎?

人若违背自然规律,必也会灾祸无穷!


天行健2425


智者勤,能者达,劳者获,勇者胜,专者精,聪者规,备者福,丰者喜,足者乐,学者升,创者生,谋者顺,才者博,晓者知,诚者灵,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虑者密,缺者补,群者义,廉者安,信者盛,诺者守,容者大,谦者礼,忠者稳,忍者兴,错者改,危者变,险者避,洁者轻,进者取,退者阔,难者帮,急者救,奸者惩,恶者除,叛者诛,犯者监,骗者罚,偷者关,抢者毙,狂者亡,纵者悔,守者落,贪者狱,拐者灭,坑者失,蒙者丢,赌者败,困者助,贫者扶,懒者穷,浪者耻,节者荣,合者贵,和者谐,诚者盈,正者钢,善者扬,仁者敬,老者尊,幼者爱,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强,俗者随,恒者成,坚者赢,志者壮,强者锐,德者重,王者怀,适者存,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苍穹新能源


谢头条推荐进首页!

不想谈天说地,以天论道,以天道言人性。古今之人,常左一个道,右一个道,道来道去,仍不能把人性说清楚,道明白。

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人的属性,即人的意识、人的模样、人的形体、人的装扮、人的气息、人的修行。所有这些,高度概括地说,人性,就两个字,那就是:“人味“。

试想,如果人味都没了,还是人吗?

人有人味,狗有狗味,猪牛羊马、虎狼熊罴等等等等,均各有各的味道。换言之,味,即“本性”。

狗的本性吃屎;狼的本性吃羊;牛和马的本性吃草。其它的动物本性就不再一一道来。

那么人的本性呢?据说最原始的人最初采集野果吃,逐步以狩猎生吃动物肉,继而随着石器、火的发明将生食变为熟食,再后来将野果、野菜、野稻等植物予以培植,将野的牛羊猪、鸡鸭鹅等动物驯养供自己煮熟吃。显然,人的本性就是除了屎和有毒有害的东西以及人类自身外,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通吃,那么,人的本性就是杂食、熟食(不含可生食的东西)。而人能发明制造工具和熟食无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火的发明创造,让人类由生食转变为熟食,这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让人有了发明创造的智慧,变得更有头脑,更聪明,从而根本上确立了人性,也就从真正意义上让人具有了人味。

没有人味的,不是人;没有人的本性,不是人;原来是人,后来丧失了人味、丧失了人的本性的,也不再是人。或者说,不具有人味、人的本性的人,只有人的躯壳,而没有人的思想意识(灵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这人不是人”。其意思就是说的这人没有人味。如果有“人吃人”的情形,那么,吃人的人定然没有人味,不是人,而是魔鬼。

回答完毕。


东方白542


在我所看到古今中外的哲学史中,好像没有哪位哲人说''天道即是人性''。如果说人性是人的自然本性或者人的天性,这是正确的。

那么人性,究竟具体是什么呢?或者说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 :

人是不同程度地具有追求理和利的欲望,并在这欲望的驱使下去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包括自身)的能力的动物。

追求理和利的欲望,这是人脑的自然属性。

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包括自身)的思维能力是人脑的特殊功能。

在欲望的驱使下通过思维产生认识并进而指导人的行为。这就是人的一切行从出发点到归宿的全过程。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人的行为所构成。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都是人的追求理和利的欲望。

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怨、恨的各种情感表达,都是由于追求理和利的欲望得到或没有得到满足所引起。

对人的行为的判断可以用好和坏、善和恶、或者是不善不恶来表达。尽管人的善行和恶行都是由人性(追求理和利的欲望)所驱使。但人性不能用善和恶来表达。人在追求理和利的过程中,理和利发生冲突时,有人舍理求利(诈骗、盗窃、抢劫)。这就是恶的行为的根源。有人舍利求理(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这就是善的行为的根源。

当人的行为在理欲约束不住利率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恶行。所以提倡人的行为要自律,就是指在人头脑中,理欲和利欲的互相较量。利欲是人脑所固有的自然属性之一,消灭不了。只能是用理欲约束住利欲,才能导致人的善行。反之,理欲约束不住利欲,就会导致人的恶行。

判断人的行为是有理还是无理的标准是什么呢?

在不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权的人)自主权的前提下,随欲而为,这就是有理的。任何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权的人)自主权的行为都是无理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权的人)的自主权。或者在不侵犯他人(未侵犯他人自主权的人)自主权的前提下,个人可以随欲而为。这是人类社会中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基石。这是判断人的行为,好与坏、善与恶的唯一的正确标准。所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道德准则或法律规范,都应当接受这个标准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有关人性的具体解释,本人在栏目中,对''什么是基本的人性''的提问有过回答。标题是 : 。在此不再重述。


真牛46


天道怎么会是人性呢?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损不足,奉有余人之道。完全是反义词。

人性本恶。讲具体点就是:人性是趋向于竞争、抢夺和侵占的。这是智人战胜尼安德特人从而赢得进化的核心竞争力。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智慧的人觉悟到,在人性本恶的真实世界里,“善”(即忠孝仁义、正义、爱、和善),成为能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有效武器。

正如在漆黑的夜里,一盏小灯就能赢得整个世界的关注,但这无法改变夜是黑色的本质。

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来的,这个很难经得住推敲。

孔子没说过性善性恶的问题。

荀子明确说过“人性,本恶”。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其实是为了照顾孟子的面子,不好意思说。王阳明的做事风格,完全是基于人性本恶的前提。


美之星暖通


道家学说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性与天道归结为自然之道。用自然之“道“解释了人性的本质起源。但人性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天道人性,其实指的就是道与德。人性中的一切追求想往,必须守道守德,在老子看来,人不能违反自然属性,不能一味追求感官享受,从而损害了自家性命,而应该事事按自然之本性而动,由感而发,顺其自然,反而会延年益寿。这是老子的解释!但人要生活,必须满足自身各方面的需求,有欲望,有热情,有追求!如果去除了人们对各种名与利的想往,人们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事业就停止了,因此,不能把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单单归结为自然人性!人不可能超越起码的利益诉求。人的全部生活同利益有关的。人就本性来说,永远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我们经常提到什么时代什么样的人,说的就是人性的变化。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也在起变化,不断由粗变精,由不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至于人性中的弱点,即自私利已的行为,那也是在社会竞争中,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产生的。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约束和教育,来培养人性之美。总之,不是人性决定社会历史,而是历史变化决定人性的变化。因而颂扬美德,表彰优良显得十分地重要!


浙江湖州罗林


道为万物之本源,这里的万物是任何可见和不可见之物,任何可感知和不可感知之物,任何可意识到和不可意识到之物,任何物和任何感知物的可能存在和不可能存在的本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零代表不存在,一则代表存在,五行为金。一阴一阳则为二,二则代表变化,五行为水。一个篱笆三个桩,桃园三结义,就连我们烧香也都是三根,三则代表精神和纯意识,五行为木。道生一就说明道是生存在的,有了存在,这些存在才会有之后的变化,有了存在加上变化才会有之后的精神和纯意识。有了精神和纯意识才会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才会改变和创造。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则是狭义上的万物,就像我们身边的手机、电脑等一切创造。

天道相比于道虽然仅有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有所不同。道为万物之本源,他的范围则更加的庞大,其中的表达也更加的客观,虽然与人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他表达的是大自然的最根本规律。而天道相对于道则更加主观,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适用范围也只是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所触及的周边。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感觉天道比道更加强大,因为他至阳至刚,与人类关系密切,作用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人类社会中的我们。问题来了,那么到底谁会对人类社会当中的我们产生作用和影响?是天?是地?还是鬼神?天地鬼神当然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而且我说的天地鬼神,不只是单一的天地鬼神。比如天,他可以代指法律、制度,地可以代指财富、资源。鬼神一类我就不多说了,他们都是人类意识想象出来,创造出来的,因此天地鬼神的真正的面目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性,他们是人性的千万种变化所创造出来的产物,并约束和影响着我们。

天道即是人性。人为万物之灵。那么人性就是万物的发展趋势。人性无常,天道无常,万物的发展趋势千变万化。掌控了人性就掌握了天道规律,就可以掌控万物的未来。


果12347海


天道不是人性。天道是指宇宙中的星系、星球日夜不停地按照它们各自平衡的轨道进行循环的运行,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如太阳日、地球日、春夏秋冬、潮起潮落等等。

人性是:以权、钱、欲、吃、喝、嫖、赌、玩、乐为天(不是绝对的)。人性认为:活在世上好不容易,必须要做其中的几点才能不冤枉来到世上走一回。所以有人拼命打拼、有人变法贪婪。但也有人为了大义的、阻止贪婪的。因为人的生生不息,所以人性都是如此循环。

所以,很多人都把人性比做天道(包括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不同的是:人的思想会改变,天道永远都改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