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见过哪些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的人物呢?

爱吃螃蟹不吐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恐怕就是李宗仁了。

谁都知道,李宗仁是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军阀头子,也是很会打仗的将军。

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李宗仁的杰作。

而李宗仁在抗战的第五战区担任司令官。

在长达6年时间,李宗仁对付了日军多次大规模攻势,力挽狂澜。

李宗仁的桂系军阀也是坚持最久的。

甚至蒋介石都被打到台湾了,桂系军阀还在广西坚持作战。

可见,李宗仁是非常有能力的军人和政治家。

然而,李宗仁曾经很失败。

他早年就读于临桂县(今临桂区)立两等小学,成绩非常差。

李宗仁回忆,他每次考试都是在及格线附近,有时候勉强及格,有时候就不及格。

因为成绩很不好,李宗仁读完小学以后就没有继续深造了,而是去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正常来说,这个纺织学徒的工作很简单,基本谁都能干。

然而,李宗仁也是不能胜任。

学了大半年,最终李宗仁还是不能学会,只得放弃这份工作。

可见,李宗仁读书和做工都是很平庸的,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甚至,李宗仁也不是一个出色的低级军官。

李宗仁在1913年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然而3年后才成为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这个速度太慢。

正常来说,见习军官进入军队实习半年最多1年,没有问题就会被提升为少尉。而李宗仁花费了3年。

又过了5年到1921年,李宗仁才担任少校营长。

从见习军官到少校营长,李宗仁花费了8年时间。就战争年代来说,这个速度确实非常慢。

说难听的,普通军人未必能够活过8年。打了8年仗不死,又是有文化的军校生,怎么也应该是个营长了。

然而,李宗仁却是一个优秀的高级军官。

可见,如果他这辈子不从军,可能就是一个潦倒的人。

如果他不能被人赏识成为高级军官,就可以是个平庸的营长了。


萨沙


这样的人挺多的,我在这随便说两个,一个是杜月笙,一个是戴笠。

杜、戴二人出身低微,当然,戴比杜好许多,杜月笙3岁死了娘,5岁死了爹,8岁的时候和他相依为命的继母也离他而去,他从此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孤儿。

杜月笙在街头当起了小混混,后来突然去赌了一把钱,竟然赚了不少,从此也就迷上了赌钱,他一生可谓是无赌不欢。

可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头小子穿梭在赌档之中,哪有不输的道理?他输得有多惨呢?输红了眼的他,竟想着将他爹留给他的祖屋给卖了,然后继续去赌,他娘舅为这事还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揍完了还一脚将他踹出了门。

杜月笙原本还在舅舅家蹭口饭吃,这下他舅舅连蹭饭都不让他蹭了,他只能流落街头了。

对于这样一个杜月笙,谁会看好,谁又会想得到他将来竟能成为名噪上海乃至中国的一代大亨?

杜月笙被舅舅赶出了家门,去哪混呢?只能去人人向往的十里洋场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似乎到了上海总能混口饭吃。

然而,初到上海的杜月笙仍然混得很艰难,因为他戒不了赌瘾,正正经经地在水果店上了没多久的班就跑去赌钱,后来还参加游行示威,被水果店老板一脚轰出了门。

他只能继续混,好在遇到了贵人王国生,王国生曾和杜月笙在一家水果店动作,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当老板了。

杜月笙到了王国生的水果店之后老实了一段时间,可是很快又故态复萌,又跑去赌钱了,并且赌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狠,赌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最后竟然一头栽倒,赌出了一身重病。

王国生和袁宝珊为了救他,花了不少钱,可始终不见好,医生让他们给他准备后事,杜月笙听王、袁说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眼泪哗啦啦地流。

可是没想到,杜月笙的姑姑到了上海之后,稀里糊涂地给杜月笙灌了点瘌蛤蟆的蝌蚪之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杜月笙的病虽然好了,可谁又会看好这样一个烂赌鬼的前途呢?王国生、袁宝珊二人虽然真挚地对他,但恐怕也不会看好杜月笙。

只不过,命运的神奇之处便在于它往往能够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曾经只能仰视别人的人变成让别人仰视的人。

杜月笙就是这样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他曾经路过同孚里的时候只能羡慕地往里看,可后来却是无数人羡慕地看向杜公馆。

他曾经只能恭恭敬敬地叫黄金荣“黄老板”,后来却能随随意意地叫他“金荣哥”,他下礼遇三教九流之人,上结交军政要员,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和人情网。

纵是国民政府的高官要员们见了他,如蒋、宋、孔之流,也会客客气气地叫他一生“杜先生”。

他一生过手亿万洋钿,但是此人民族气节可嘉,不论日本人如何威胁,他也始终不肯低头,始终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后来更是倾尽家财以资抗战事业。

杜月笙在近代的分量难以称量,“杜先生”这三个字放在近代,只要一说,人人都知道说的是杜月笙,绝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戴笠落魄之时也曾受过杜月笙的恩惠,两人也因此结为兄弟,从此一生相互扶持。

戴笠在成为蒋的心腹,蒋的“佩剑”之前,也很“混不吝”,身上的臭毛病也和杜月笙差不了多少,又好赌又好色。

他在上海混得最惨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蹭住在表妹家,表妹和表妹夫睡床,他就在旁边打地铺,当时他可没少被表妹嘲讽,反倒是表妹夫对他很不错,所以他发达了之后也拉了表妹夫一把。

除此之外,他当时只有一套衣服可穿,一套衣服一直穿的话,肯定会很脏,但戴笠很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所以他经常跑到湖边将衣服脱下了洗干净晾干了再穿。

对于这样一个戴笠,谁会看好?他表妹对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似乎怎么看他都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小瘪三。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他跑去找杜月笙“打秋风”,杜看着眼前的小瘪三戴笠,觉得戴是一个很有魄力和潜力的人,所以决定帮他一把,对他进行投资。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杜的资助,戴笠这才得以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

但是,戴笠虽然考上了黄埔,可是却没能顺利毕业,为什么呢?没办法,他碰上北伐了,被拉上战场了。

后来军校通知他回校继续完成学业的时候,他已经跟着胡靖安一脚踏入了特工领域,他因为不愿放弃胡这个靠山,也不愿意放弃已经打下的基础,所以毅然放弃了回校,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拿到黄埔的毕业证实则是因为蒋想要给他一个更好的履历而已。

让他没想到的是胡靖安突然被派出国学习了,他瞬间又没了靠山,怎么办呢?每天去踩蒋的点,拦蒋的车,给蒋递一些他认为是情报的小纸条,为这事差点被蒋的警卫给毙了。

当时,蒋的警卫一见他,便讥讽地说,看看,小瘪三又来了。

可是,没人能够想到他们眼里的小瘪三后来竟然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恐惧和颤抖的人,他成了蒋的心腹,被称为“中国的希姆莱”。

1931年之后,“戴老板”这三个字成为了无数人的禁忌和梦魇。

这样的戴笠,谁能说不惊人?


宁糊涂


我的内侄就是这样子的。他今年也有四十多岁啦。他小时候极其淘气,且混不吝。逃学,打架,凡事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错都犯。气得我的大舅哥天天揍他,甚至把他吊在家的樑上用绳子抽打。唉,经常鸡飞狗跳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去当兵,没有服满役又偷跑回家。被亲人,邻居笑话看不起。还是他二叔给他找了个工作。给单位开车司机,也就是个临时工。工资很少,干了三个月吧也就辞工了。自己上社会上闯去啦。前期也是不行,啥动干过。第一桶金是倒卖原油挣到的。后来越做越大,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此如能源,房地产,金融等等吧!现在身价保守估计在100亿之上吧。左邻右舍也没人看不起了。和县长,市长都称兄道弟,出入都极其排场,前呼后拥的。这谁又能想得到呢?


和为贵110837323


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的当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在革命初期并不是核心的领导人。 论资历,陈独秀是党的先驱。论学历,张国焘是北大毕业,是五四远动的发起人之一。论留洋,周恩来、朱德、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旅法或到莫斯科学习过。论背景,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项英等都有共产国际的支持。但毛泽东最大的优点是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自从博古来到了 中央苏区,他执行的是王明路线,毛泽东是受打击、排挤的对象,先是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让他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借批“罗明路线",矛头直接指向毛泽东,质疑“山沟里能出马列主义?”。毛泽东养病期间,门前冷落,连“鬼"都不敢进门。

长征确定名单时,本来没有毛泽东,让他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是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据理力争,博古无奈,才同意毛泽东随军转移。

就是在决定红军、中国革命、党的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凯丰也坚决不同意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说:你并不比别人高明,你只是读了《孙子兵法》,按他来指挥打仗。当然,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最后形成决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夺泸定,渡金沙,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他“用兵如神"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才能。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zj史海拾贝


第一位:王宝强

在《天下无贼》播出以后,王宝强算是借着此片的“三号位”出名了。毕竟,能和刘德华和刘若英搭档,对他的帮助实在是非常大。但是,很多人也都在质疑,他这样没有演技的人能走多久。因为,不管他演“傻根”、“许三多”还是“兄弟顺溜”,都给人如烙印版“一脸憨厚加一口大白牙”印象。认为他火不了几天的,绝对不是少数人,包括我在内。

直到《hello 树先生》上映以后,大家一致认可王宝强确实“脱胎换骨”了。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很难将乱发如草、手不离烟、眼神闪烁、总是魂不附体的“树”跟“傻根”联系上。很多网友也说:“那货不是王宝强”!

那是影帝!

第二位,周杰伦

我是杰伦老粉,从第一首同名专辑就开始追杰伦。当时,很多人都在质疑他的唱功:咬字不清,这样的人怎么会做歌手。但是,这些人忽略了杰伦的音乐天赋。杰伦是创作型歌手,他在音乐道路上有潜力。不像那些只会唱,不懂音乐,甚至连乐理常识的基本功都没有的人(例如,那英),这些人才不应该火。

但是,作为粉丝,我们每年都会等着杰伦发新专辑。当时,还是初高中的时候,买的还是盗版磁带。这么说的话,我也欠杰伦一张演唱会票,就等杰伦来国际庄了。(这句话是不是跟“改天请你吃饭”一个道理。)

就算是在现在的乐坛,能够自己创作的歌手,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流行歌手,也就是经济公司给定制几首歌。靠着一张脸,再转娱乐圈(综艺影视圈),这样的反而火不了太久的。

现在的音乐,分成两种:一种是周杰伦的。另一种叫,其他人的。也听过其他歌手的歌,但是,回过头来,还是永远的杰伦。毕竟,杰伦陪伴了我的青春。

第三位,郭德纲。

我相信,姜昆这样的主流相声演员,都不会想到郭德纲会火!BTV也没想到,在他的“封杀”下,郭德纲竟然还能上春晚。

2007年,《刚刚好》刚出的时候,也是郭德纲刚火的时候。当时,我觉得那个跟郭德纲合唱的主持人刘刚都比郭德纲火。而且那个时候,我也觉得他很“三俗”,不会火太久。我还觉得,他的相声,就跟在客车上放的“二人转”一个档次。

但是,没想到啊。现在的郭德纲也是相声大师了。而且,他能随意捧红一个“基本功并不行的”岳云鹏。而且,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说了,他想让谁红,谁就能红。岳云鹏就是个例子,他听话,所以,让他红。

不知道曹金怎么看待岳云鹏走红。。。

现在,我也是德云社粉丝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人的一生总是很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总是不起眼,后来时来运转,或者经过自己不断努力,人生却实现逆袭,一鸣惊人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今天我就讲一个这样的人物。


一、穷困潦倒

黄金荣刚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自己在一家裱画店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勉强糊口,但是维持生计难度还是太大。


为了更好的生活,黄金荣一直在寻找机会,也在不断努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为上海衙门的捕快,比之前的裱画店伙计要强一些,可是当时上海滩的环境,黄金荣这辈子想出人头地可能性小之又小。

做捕快的时候,黄金荣每天都在寻找继续前进的机会,也在不断锻炼自己,尤其是为人处事能力不断提高,终于有一天,他发现法租界巡捕房在招收巡捕,于是黄金荣奋不顾身前往应聘,很幸运黄金荣被选中成为法租界的一个巡捕。

跟着巡捕工作,黄金荣也很聪明,懂得看人眼色行事,更加懂得审时度势,再加上工作卖命,在搜刮民脂民膏这条路上,黄金荣还是挣到不少钱,但是他对待百姓的手段不一般,没有引起百姓躁动,法租界的上级警司逐渐开始注意到黄金荣。



二、遇到贵人

也就是这个时候,黄金荣在“烟花间”遇到了苏州姑娘林桂生,这个姑娘改变了黄金荣的命运。

林桂生是“烟花间”的老板,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地方,后来林桂生看重黄金荣有志气,肯定有前途,就爱上长相一般的黄金荣,并且结婚搬到三不管地带“十六铺”,两人过上幸福生活。

林桂生能够在上海滩这种地方落脚并且开“烟花间”,足以说明这个女人手段不一般,她嫁给黄金荣之后,两人更是配合默契。

林桂生在后边支持黄金荣钱财,黄金荣在法租界不断升官,同时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在上海滩广招门徒,开设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最后又带那些腐败的法租界警司免费到自己的娱乐场所娱乐,黄金荣更是平步青云,成为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至此,黄金荣已经实现了人生逆袭。



结语

很多人都是这样,一开始不见得多么优秀,可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从不泄气,总有一天会实现逆袭,让那些曾经看不上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虽然实现逆袭的过程很艰难,很痛苦,但是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一切都有机会!



嗔痴历史观


粟裕在韦岗伏击战之前,长期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早已牺牲。从韦岗伏击战开始,粟裕走上了名将之路,从韦岗战斗指挥数百人,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指挥几十万人,粟裕几乎是瞬间爆发的天才。

粟裕没有上过军校,只是在叶挺师的教导队当了几个月班长,随后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粟裕只是一个普通的班长,后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转移,粟裕头部中枪被丢在路边,还下了枪。在当时,连长早已经这个伤员当成死人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粟裕居然在一个多月后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躲过白军追兵赶上了部队。朱德和陈毅,作为红军高层领导,也只是对这个坚强的展示表示赞赏,并没有特别的表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连长的林彪。林彪在南昌起义的南下部队中开了小差,准备回老家,幸好红军打了一个胜仗,他才打消这个念头。这件事,是陈毅回忆录中提到的。

在红军早期建设中,有黄埔学历的军官,往往能得到重用,典型是陈赓徐向前林彪等人。一说是黄埔出身,立刻就会收到信任和重用。粟裕没有这个条件,纵然是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俘虏了张辉瓒,也还是一个师长。

这个师长,一当就是七八年。

红军的编制体系是军委——方面军——军团——师——团,红军总数几十万的情况下,均到每个人师那里,通常只有三五千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团。粟裕在红军中始终就是一个师长,而且是红十军团,不属于三大主力范围,收到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红十军团被王耀武打没时,粟裕担任的是红十军团参谋长,虽然挂着一个军团参谋长的头衔,指挥的还是一个师。正是因为粟裕单独指挥了一个师几百人在外,才没有被歼灭,成了红十军团的独苗。

粟裕的这个四五百人的小部队,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营,枪支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见到民团都要躲着走。粟裕在当时,算是最基层的红军军官,最孤军奋战的红军军官了。

这四百多人,接到了中央的电报,整编为挺进师,也叫抗日先遣队,粟裕担任师长,刘英担任政委。随后,中央长征走了,粟裕的电台也坏了。这一次失去联系,一直延续到1938年春。

1936年,粟裕在浙江西部西南部打游击已经两年多,四五百战士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从来没有放弃过战斗。当时有的战士甚至怀疑,党中央都被打掉了。

与此同时,粟裕这个不起眼的小军官,在延安被当做了坚韧不拔的典范。人们说他头部中枪爬着也要找到部队规建,还有人说他在江南打游击几年,死了都没人知道。

延安的那些认识粟裕的人,大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但没有人提议为他开一次追悼会。因为,像粟裕这样的中下层军官,战死的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1938年春,粟裕带队袭击了一个镇保安所,没有受到抵抗,直接占领。粟裕从缴获的报纸和收音机里面得知,日军占领了上海杭州和南京,还得知了红军已经改编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粟裕这才通过当地的国军,联系到新四军,并且在1938年3月18日归建新四军,加入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粟裕的挺进师,则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仅仅一个月后,粟裕又带队到江南侦查,三个月后,粟裕组织的韦岗伏击战,成了新四军对日寇的第一场胜仗。

抗日战争中,粟裕带领的第二支队和第二支队改编的第一师,成为新四军战斗力最强,战绩最辉煌的队伍。奇袭官陡门、车桥战役、高邮战役、“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春季攻势作战,都成为了对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抗日战争中,粟裕所部对江南江北的顽固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一开始的黄桥决战,到后来的天目山战役,在最艰险的地带,粟裕用智慧包围了人民的抗日果实。

解放战争中,粟裕更是大放异彩,先是率领华中野战军打出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又在二战涟水中大量杀伤敌人,后来又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经历了南麻临朐战役后,粟裕分兵后带着华野西兵团先后打出沙土集战役和豫东战役,让中原形势大为改观。最后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解放战争中,不管敌我,大部分人都想不到,那个带着数百人在浙江打了四五年游击战的普通“营长”,会有这样的辉煌下半场吧?


历史知事


2017年6月,一幅名为《黄山汤口》的巨幅长画被拍卖出3.45亿的天价。

这是画家黄宾虹的作品。



生前寂寞潦倒,死后一鸣惊人的艺术家,国外是梵高,国内是黄宾虹。

黄宾虹去世前一年,他的画只能卖出一元钱,市场不认可黄宾虹的画,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只追求自己的风格,从不考虑市场和大众的看法,“街头烂熟,有何滋味!”

黄宾虹与当时艺术主流格格不入,有人甚至说黄宾虹根本不会画画。

著名画家赖少奇,也曾经在文章中提起,“那时有的人不认识黄宾虹的画,对黄宾虹先生不够尊敬,说黄宾虹的画脏,没人要等等。”



著名画家陆俨少也说过:“黄宾虹艺术是一个垃圾桶!”

有人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

黄宾虹死后,按照遗嘱其妻想把画捐给国家,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浙江博物馆才勉强答应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大师的孤独与寂寞谁能知道呢?

真金不怕火炼,众人不以为然的时候,当时文艺批评家的傅雷独具慧眼,一锤定音,“石涛之后,宾翁一人而已。”



傅雷横扫当时的画坛名流,“吴昌硕笔头干枯,齐白石读书不多,张大千投机分子,吴湖帆一门甜俗,徐燕孙画的像月份牌美女,令人作呕…”

傅雷极力推崇:“黄宾虹是集大成者,几百年来无人可比,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家。黄宾虹先生如果在70岁去世,他在中国绘画史上会是一个章节;如果80岁去世,他会是一部书;如果90岁后去世,他就是一部大辞典。” (1943年《观画答客问》)



黄宾虹独创蹊径,开宗立派,他的“五笔”( 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与“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学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画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有人认为,20世纪的画家中,惟齐白石、黄宾虹二人可称大师。其他名家虽也各具特色,各自影响一批人,但都没有开启一代新风。


非常道毕延河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朝鲜战争之前,新中国在国际上的态度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军队在西方国家眼里(也包括苏联)也是不值一提的。并且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解放军如果碰上美军,也是必败无疑。比如当时在功德林服刑的原国军高级将领们。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第七舰队公然开进台湾海峡。为此,新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批评美军这是“针对中国领土的武装入侵” 的行为。

然而美国根本不搭理中国政府的声明,当时的美国政府瞧不起中国人。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指挥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



面对朝鲜战场形势的这一逆转,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要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

然而面对警告,美国还是不搭理。

1950年10月3日凌晨,美军部队大规模越过三八线前,周恩来总理召见了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北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

这次警告,应该是中国政府的最后通牒了。

但是,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却认为,这不过是中国人故意虚张声势罢了,不予理会。

当时,美国不仅在经济力量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一,政治地位也远超英国,而且士兵也大多经历过二战洗礼,作战经验丰富,装备也是全球顶尖。美军是当时全世界唯一一支实现了几乎百分百配枪率的军队,就连勤务兵也均配备手枪。而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还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只是一群背着“万国造”武器的军队。

自己的军队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而对手则是一群“叫花子”,这就是杜鲁门当时敢藐视中国政府最后通牒的底气。


1950年10月8日,看到警告无效,中央政府遂下达志愿军入朝命令。

既然警告无效,那就开打吧。

1950年10月19日,第38军率先从吉林集安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

交战的当天,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夺回了联合国军刚刚占领没几天的温井。

这一战,志愿军以班为单位的“三三制”战术,以及佯攻、奇袭、伪装、渗透、牵制、穿插、侧攻等纯轻步兵战术,把联合国军打蒙了,让他们感叹——没有任何重武器,仅靠轻步兵,居然还能这样打仗。

此后,尽管志愿军没有一架战斗机、没有一辆坦克,就连兵力相比联合国军,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然而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基层官兵灵活的战术及顽强的作战意志,志愿军无论是对战对韩军,还是对战对美军,都取得了战斗的完胜。

在为期八个多月的运动战中,志愿军依靠着手中简陋的武器(苏联武器在第四次战役末期和第五次战役时才部分换装),硬是将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军队又重新赶回了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0日,经历了第五次战役的失利,志愿军同意与联合国军停火,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

然而还是老问题,美国根本瞧不起中国。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在接下来的四个月内,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进攻朝军、志愿军驻守的西线和东线防线。

为了抵御进攻,志愿军从运动战转为了不太有利的阵地战。

为什么说不太有利呢?因为阵地战中双方战线相对是静止的,不会再有大规模穿插、分割等我军传统战术的发挥余地。而由于朝鲜战局的特殊性,也不允许我军使用运动式防御的歼敌手段,只能是尽可能寸土必争的顽强防御。在这种战争模式下,武器弹药及后勤物资,甚至于兵员的消耗量是惊人的。尤其是敌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火力优势下,志愿军很被动。

不过尽管如此,志愿军最终还是扛下来了。

从1952年年底到1953年7月,美韩联军再也难以夺占我军任何阵地,即便其在进入1953年后的每一个月,美军都向志愿军阵地发射炮弹多达100万发以上,但也已无济于事。

而志愿军在抗住多次攻势,摸清楚了美韩联军套路后,慢慢开始反击,而且反击的规模还越来越大。

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中(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志愿军一战就撕开韩军四个师的防御纵深,极大地震慑了美韩联军。在他们眼中,虽然中国军队也会遇到逆势,但总是能转逆为顺,学习、总结能力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金城战役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唯一一次火力超过敌方的战役。在这之前的所有大型战役,志愿军的火力都不占优势。



1961年4月,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这一次中国再次警告美国“不许越过北纬17度线”。

而这一次,美国终于吸取了教训,不仅地面部队没超过十七度线,就连战斗机也设置了17度线提醒装置,生怕一不小心就飞过了。

由于有了这个警告,越南战争就成了美军的泥潭。17度线不能过,北越又灭不了。美军进进退退,陷入了拼消耗的尴尬局面。


Mer86


马化腾。当初他创办腾讯时,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是新浪、网易、搜狐三分天下,谁都没把腾讯放在眼里。腾讯主打的产品QQ,被视为低端的代表,当时社会主流的社交产品是MSN,几乎没有人愿意使用QQ。

在王志东、丁磊、张朝阳这些当时星光灿烂的互联网大佬面前,马化腾显得很暗淡,没有人看好马化腾。

2000年,因为遭遇资金难题,马化腾差点要把腾讯卖掉。好在马化腾坚持了下来。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一晃快20年了,腾讯集团的市值超过了新浪、网易、搜狐三家的总和,QQ也早就把MSN赶出了中国,QQ也成为国民级的互联网产品,用户量过5亿。

腾讯市值3万亿港元,马化腾身价2600亿人民币。马化腾跻身中国富豪榜前五。

当初那个不被看好的马化腾,后来却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