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仁德服人,一个是百折不挠的精神。相比于曹魏和孙吴来说,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也很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即便到后期国小民疲,反战声音高涨的时期,仍然坚持着北伐曹魏、克复中原的事业。这或许与刘备这个创始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因为刘备就是一路披荆斩棘,从不可能中走出一条可能的道路。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刘备的发家史。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武途入仕

刘备的起点距离袁绍、曹操等人来说是非常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刘备是汉室宗亲不假,但经历长时期的开枝散叶之后,汉室宗亲不计其数;刘备家里在涿县也应该算是上层社会,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当过县令,父亲刘弘也是州郡官吏,但是刘弘早死,家道中落,无法在仕途上给予刘备支持。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刘备想走仕途,向曹操、袁绍、袁术那样直接被征辟到朝中无疑是非常困难;先成为郡吏再被举荐进入朝中,可能也不是办不到,不过这并不符合刘备的性格。刘备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就是以军功入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内部起义不断,外部边患频生,获得军功的机会太多了。刘备受到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拉起一支队伍,与黄巾军、幽州起义军都交战过,凭借军功获得安喜县尉的位置,但很快就被淘汰。随后刘备陆续做过下密县丞、高唐县尉、高唐县令,都是一些县级的小官。这个时候的刘备显然不具备中原逐鹿的资格。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寄人篱下

其实袁绍、孙坚、孙策、刘繇等人都有过寄人篱下的经历,曹操在“兖州之变”后也有过这种想法,这在东汉末年诸多军阀身上是很常见的现象。不过这些人都凭借某种契机和自身的努力摆脱控制,打开局面,刘备却始终没能抓住机会,或者说机会转瞬即逝。刘备在连续受挫之后,不得已投奔曾经的同窗好友公孙瓒,终于做到了平原相,成为郡级的行政长官。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虽然如此,刘备本质上还是属于公孙瓒的部将,而且他和公孙瓒另一个部下青州刺史田楷长期驻守在齐国,需要抵御袁绍、曹操等人的进攻,无法凭借平原郡积蓄力量。这个时候已经做到兖州牧的曹操进攻徐州,徐州牧陶谦与公孙瓒是盟友的关系,田楷和刘备率军支援陶谦。陶谦发现刘备的窘境,用四千丹阳兵的嫡系部队成功拉拢刘备。刘备被表为豫州刺史,但还是寄陶谦的篱下,所控制的地方只有小沛而已。

后来陶谦去世,糜竺、陈登等人支持刘备入主徐州;刘备在徐州接纳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的吕布,反而被吕布偷袭。这个剧本简直和曹操接兖州、丢兖州一模一样。只不过曹操丢兖州的时候,背后有袁绍这个强大的盟友;刘备却要面对袁术这个强大的敌人。所以刘备不可能复制曹操收复兖州的成功,反而被逼得与吕布求和。刘备投奔吕布;被吕布揍了之后投奔曹操;趁机脱离曹操回到徐州,结果又被曹操揍了投奔袁绍。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派遣刘备到汝南袭扰曹操的后方。袁绍失败之后,刘备顺势南下投奔刘表。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蛰伏时期

刘备在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投奔刘表,此后进入一段长达八年的蛰伏时期。这段时间曹操陆续消灭袁氏的势力,远征三郡乌桓,逐渐平定北方,成为最为强大的军阀,刘备只能给刘表看守荆州北部的大门。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刘备还是做出很多有利于后来开创基业的举措,并没有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小编称之为蛰伏时期。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在蛰伏时期中,刘备常常与荆襄地区的名士望族来往,比如拜访司马徽、诸葛亮,收罗侯寇氏之子寇封为继嗣;同时也不忘吸收轻侠义士,蜀汉前中期的重要将领魏延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刘备军中的。刘备不断在荆州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遭到了刘表的忌惮。不过刘备的实力毕竟比较弱小,刘表主要扩张的意向是益州、荆州、交州偏南部的地区,正需要一个人为自己抵挡曹操,守护北方,所以没有对刘备做出过激的举动(《世语》中倒是记载蒯越、蔡瑁刺杀刘备,的卢救主的故事,但被东晋史学家孙盛不取)。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除了收拢人心之外,刘备还在荆州做出两手准备。一是介入刘表的家事,支持长子刘琦,这也是根据刘琦、刘琮之间的矛盾顺势而为;二是锻炼一支规模超过万人的水军。这两点很耐人寻味。按照小编的猜测,刘备很有可能是等待刘表病死,刘琮上位后,联合刘琦利用这一万水军进攻襄阳火并刘琮,然后再对付刘琦,达到占据荆州的目的。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一飞冲天

刘备在荆州这八年时间,准备工作不可谓不充分。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曹操顺利平定北方,南下荆州,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仓促撤退,在当阳被击败,不得不暂时投奔之前部署的棋子——镇守江夏的刘琦。这个时候江东方面的鲁肃主动与刘备联合,为刘备打开了新的大门。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刘备和江东合兵击败曹操,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又分别攻取南郡和荆南地区的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荆南四郡”丰满刘备的实力,江东将南郡借给刘备,又让刘备获得攻取西川的机会。这个时候的刘备似乎时来运转,在益州内部又出现问题,张松、法正、孟达等人不满益州牧刘璋的统治,暗中勾连刘备,极力说服刘璋请刘备入川对抗汉中张鲁。刘备于是顺利入川,到与汉中相邻的葭萌暂时驻军收买人心,然后与刘璋反目成仇,拿下成都平原;曹操攻取汉中之后,不愿意继续深入到成都平原,只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在法正、黄权的劝说下,刘备成功攻取汉中,不仅有了对成都平原的屏障,还具备一定的政治上的意义。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初具蜀汉政权的雏形。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夷陵折戟

正当刘备集团国运兴隆的时候,关羽贸然北伐襄阳、樊城,不但没有完成目标,反而因为荆州被偷袭,导致《隆中对》破产,实力锐减,有憋死在益州的危险(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给关羽报仇、宣扬国威、安抚荆州官吏、夺回荆州或者南郡(这些必须要伐吴的动机随便挑吧),刘备率领大军伐吴(有说法为八万人,但是是孤证),结果在夷陵惨败。

三国军阀发家史——刘备篇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刘备彻底失去收复荆州的可能性,也导致众多人才和士兵或战死或投降,四方之精锐毁于一旦。另外刘备的失败也让他的个人威望受到巨大打击,蜀汉内部出现黄元、雍闿等人的叛乱。刘备退守永安,勉强抵挡住东吴继续深入的兵势,最终病逝在那里。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为业的没落贵族成长为割据益州的一国之君,但终究没有完成兴复汉室、克复中原的大业,反而因为一次惨败黯淡收场,也不好说他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