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两代瑞王墓

两代瑞王墓

作者风声水影

两代瑞王墓


两代瑞王园寝,按规矩说,也似应称呼为家族墓。因为父子两代葬处并不遥远。瑞怀亲王墓在海淀南福田寺村,瑞敏郡王墓在靠北不几里的农科院林果所。两代瑞王墓至今仍有遗存。
瑞怀亲王绵忻,为嘉庆皇帝之第四子。这位亲王命运不济,只在世二十又四年便溘然薨逝。墓地位置选在了礼亲王家族墓地附近,其址迤西,就可到达金顶山、福寿岭的礼王坟,迤北,便是第一位礼亲王代善之墓地所在。再加上这位皇子“大驾”,此地方圆几里真可称风水宝地也。绵忻墓地最南为绿瓦歇山碑亭一座,如今已在楼群包围当中。早年,这里是福田寺村,一进村口就是这并不高大的碑亭。其内驮龙碑已失,据说毁于文革时期。除碑亭残存,其他建筑今均无存,地宫早年尚在,随着小区的建设许已拆毁。绵忻墓地大致情况即如此而已。

两代瑞王墓

由此向北约一刻钟车程,西五环路之内,可以看见一片白皮松的墙圈,这里就是瑞敏郡王奕誌墓地之所在,奕誌为绵忻第一子,本名奕约,入承郡王后改奕誌。由于是林果所驻地,所以得以较好保存。墓地坐西朝东,东首是碑亭,今碑亭已圮,但驮龙碑保存完好。碑身雕刻精美,且通透洁白,实为难得。迤西,为保存完好的宫门和享殿。享殿建在月台之上,开间较小,灰墙绿瓦顶,享殿宫门构成了墓地前跨院。后跨院是宝顶所在,此院十分宽大,后墙为半圆形,保存基本完好,墙内次第栽种十八棵挺拔的白皮松,极有肃穆之感。宝顶已毁,仅余条石若干。地宫现为林果所农药仓库,恐怕此举对文物保护不利。

两代瑞王墓


如果诸君有去香山游玩者,回程时便可去两代瑞王墓观看,以此怀古一番。

在北京西郊,有两处瑞王坟,一处在石景山区永定河引水渠以北,当地人叫福田寺。另一处在海淀区四季青乡农科院果树队内。两处埋葬的都是瑞王,只是一个是老瑞王,一个是小瑞王而已。

两代瑞王墓


  石景山老瑞王坟埋葬的瑞王,是嘉庆皇帝的四子瑞怀亲王绵忻,此墓建于道光十四年(1834)规模很大。墓地坐北朝南,面积约4000平方米。墓地建有神桥、碑亭享殿、东西朝房、宝顶等。墓地东面是阳宅,墓地种植有大量的马尾松、白皮松等,整个墓地松柏成荫,环境清秀。

两代瑞王墓


  1931年一伙荷枪实弹的土匪闯进墓地,先将看坟人关在朝房内,然后用炸药将地宫炸开,将大量殉葬品抢去。后来瑞怀亲王的后人又将墓地地面建筑拍卖,将木料卖给木厂。现在的瑞怀亲王墓只剩下碑亭、地宫和东面的阳宅尚保存完整,但可惜的是碑亭内的驮龙碑在五十年代被当做石料做它用。

两代瑞王墓


  海淀区四季青乡农科院果树队内埋的瑞亲王,是瑞怀亲王绵忻的第一子瑞敏郡王奕志,所以这里俗称“小瑞王坟”。《清史稿》这样记载:嘉庆八年十月,奕约袭郡王,予半俸。更名奕志。三十年五月,薨,谥曰敏。无子。

两代瑞王墓


  瑞敏郡王奕志的陵墓是按照郡王规制修建的,面积约40000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墙,陵寝内种植有大量松柏,神桥、碑楼、陵恩门、享殿、宝顶一应俱全。


  据当地人谣传,瑞敏郡王死时无头,是用金子做的头下葬的。这个谣传导致陵寝在民国年间屡次被盗。如今小瑞王坟,除早年被盗,碑楼在1971年被拆除,碑亭已无外,地宫、享殿、驮龙碑均保存完好,数十颗挺拔的松柏依然枝繁叶茂。

两代瑞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