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兩代瑞王墓

兩代瑞王墓

作者風聲水影

兩代瑞王墓


兩代瑞王園寢,按規矩說,也似應稱呼為家族墓。因為父子兩代葬處並不遙遠。瑞懷親王墓在海淀南福田寺村,瑞敏郡王墓在靠北不幾里的農科院林果所。兩代瑞王墓至今仍有遺存。
瑞懷親王綿忻,為嘉慶皇帝之第四子。這位親王命運不濟,只在世二十又四年便溘然薨逝。墓地位置選在了禮親王家族墓地附近,其址迤西,就可到達金頂山、福壽嶺的禮王墳,迤北,便是第一位禮親王代善之墓地所在。再加上這位皇子“大駕”,此地方圓幾里真可稱風水寶地也。綿忻墓地最南為綠瓦歇山碑亭一座,如今已在樓群包圍當中。早年,這裡是福田寺村,一進村口就是這並不高大的碑亭。其內馱龍碑已失,據說毀於文革時期。除碑亭殘存,其他建築今均無存,地宮早年尚在,隨著小區的建設許已拆毀。綿忻墓地大致情況即如此而已。

兩代瑞王墓

由此向北約一刻鐘車程,西五環路之內,可以看見一片白皮松的牆圈,這裡就是瑞敏郡王奕誌墓地之所在,奕誌為綿忻第一子,本名奕約,入承郡王后改奕誌。由於是林果所駐地,所以得以較好保存。墓地坐西朝東,東首是碑亭,今碑亭已圮,但馱龍碑保存完好。碑身雕刻精美,且通透潔白,實為難得。迤西,為保存完好的宮門和享殿。享殿建在月臺之上,開間較小,灰牆綠瓦頂,享殿宮門構成了墓地前跨院。後跨院是寶頂所在,此院十分寬大,後牆為半圓形,保存基本完好,牆內次第栽種十八棵挺拔的白皮松,極有肅穆之感。寶頂已毀,僅餘條石若干。地宮現為林果所農藥倉庫,恐怕此舉對文物保護不利。

兩代瑞王墓


如果諸君有去香山遊玩者,回程時便可去兩代瑞王墓觀看,以此懷古一番。

在北京西郊,有兩處瑞王墳,一處在石景山區永定河引水渠以北,當地人叫福田寺。另一處在海淀區四季青鄉農科院果樹隊內。兩處埋葬的都是瑞王,只是一個是老瑞王,一個是小瑞王而已。

兩代瑞王墓


  石景山老瑞王墳埋葬的瑞王,是嘉慶皇帝的四子瑞懷親王綿忻,此墓建於道光十四年(1834)規模很大。墓地坐北朝南,面積約4000平方米。墓地建有神橋、碑亭享殿、東西朝房、寶頂等。墓地東面是陽宅,墓地種植有大量的馬尾松、白皮松等,整個墓地松柏成蔭,環境清秀。

兩代瑞王墓


  1931年一夥荷槍實彈的土匪闖進墓地,先將看墳人關在朝房內,然後用炸藥將地宮炸開,將大量殉葬品搶去。後來瑞懷親王的後人又將墓地地面建築拍賣,將木料賣給木廠。現在的瑞懷親王墓只剩下碑亭、地宮和東面的陽宅尚保存完整,但可惜的是碑亭內的馱龍碑在五十年代被當做石料做它用。

兩代瑞王墓


  海淀區四季青鄉農科院果樹隊內埋的瑞親王,是瑞懷親王綿忻的第一子瑞敏郡王奕志,所以這裡俗稱“小瑞王墳”。《清史稿》這樣記載:嘉慶八年十月,奕約襲郡王,予半俸。更名奕志。三十年五月,薨,諡曰敏。無子。

兩代瑞王墓


  瑞敏郡王奕志的陵墓是按照郡王規制修建的,面積約40000平方米,四周圍以紅牆,陵寢內種植有大量松柏,神橋、碑樓、陵恩門、享殿、寶頂一應俱全。


  據當地人謠傳,瑞敏郡王死時無頭,是用金子做的頭下葬的。這個謠傳導致陵寢在民國年間屢次被盜。如今小瑞王墳,除早年被盜,碑樓在1971年被拆除,碑亭已無外,地宮、享殿、馱龍碑均保存完好,數十顆挺拔的松柏依然枝繁葉茂。

兩代瑞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