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什么时候装备加兰德的?

墨西哥唢呐


其实在1941年2月,海军陆战队就已经将M1加兰德列为制式步枪之一,只是陆战队在30年代时期测试过那批枪口集气式的渣·加兰德,因此对加兰德的可靠性还是心存疑虑,外加四等人换装速度一般都比较慢...所以导致太平洋战争前期海军陆战队绝大多数拿的都还是M1903,但不能说没装备加兰德。

上边这张照片是1941年11月海军陆战队新兵排的照片(我框出了陆战队和日期),这里边士兵加兰德和M1903是混编的。我估计这个图不够清楚,我放点细节

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打响,但这会儿驻在本土之外的陆战队还是没有加兰德,毕竟陆战队这时候也只是将加兰德列为制式步枪之一,并没说要替换M1903。

直到1942年6月,陆战队总部发了同志,要求全面换装M1加兰德以取代M1903

但这会...大部分陆战队已经在海上了,所以在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海战中,陆战队大多都是拿M1903,但也有小部分从本土后拨过来的部队已经装备了M1加兰德。下边这张照片就是登陆瓜岛时,已经换装了新式M1头盔和M1加兰德的马润们。

到1942年底,马润的加兰德装备数量已经到6万2千支,当时的计划是,到1943年10月,加兰德数量将达到35万支,而斯普林菲尔德M1903届时将完全被取代。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海军陆战队在1943年平均每个月都接收两万多支加兰德。等到1943年11月的拉塔瓦战役,M1903只剩下了当狙用的M1903A4,其余吃瓜陆战队员全部都是加兰德或者M1卡宾、约翰逊半自动,勃朗宁自动步枪等。


疯狗的轻武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41年2月开始装备“M1加兰德”步枪。

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41年2月才装备“M1 Garand”(M1加兰德)步枪,但早在1930年中期的“大萧条”时,美海军陆战队就开始接触“M1加兰德”步枪。1920年,在美国陆军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工作的加拿大裔美国设计师John Garand(约翰·加兰德)开始设计新型半自动步枪。加兰德创新超前的设计概念得到了陆军部的支持,新武器在陆军部专家的监督下进一步的深入研发。

当时,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这款新型步枪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密切关注着新枪的测试,并急于拿到这款新型M1步枪自己测试。1938年9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到第一批400支M1,在第一次生产初期就从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的生产线上运来,大多数产品的序列号在2000-4000之间。

海军陆战队很快发现了这些最早版本M1步枪的几个关键缺陷,最明显的一个设计缺陷就是发射第7发子弹时出现问题,以及步枪气体收集系统的问题。在M1改进之前,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对此态度有些冷淡。

这400支M1分别发给第六海军陆战队第一营、第五海军陆战队第一营,其余则交给海军陆战步兵和军官学校作为军事器材教学用。


最后,美海军陆战队决定对四种主要步枪进行正面测试,以确定哪一种最能满足20世纪40年代海军陆战队的要求。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库提供了修改后的最新版本M1步枪,温彻斯特提交了G30半自动步枪,海军陆战队梅尔文·约翰逊上尉提交了他设计的M1941半自动步枪,再加上海军陆战队现役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

测试结果表明,加兰德比其他两种步枪的设计要好得多,但在海军陆战队看来,M1903始终是最好的选择。最后双方达成妥协:从1941年2月起,“M1加兰德”将被海军陆战队采用为正式的战斗步枪,但海军陆战队将继续使用M1903,直到“M1加兰德”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改进并不断更新。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M1加兰德”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实施时间表,以便用最新最完善的新版M1步枪来装备那些英勇善战的陆战队员。从1941年4月开始,每个月3000支分配给在美国本土执行警卫任务的陆战部队。因为新步枪的故障低,优先装备那些守卫重要设施的陆战队员。

根据二战后期海军陆战队服役记录(SRB)782表格中发放的步枪显示,如果不是需要大修,那么在陆战新兵训练营配发的步枪就一直使用到退役。1941年中至1942年期间,在海军陆战队新兵营中,有混合使用M1903与“M1加兰德”步枪的情况。在新兵训练营,配发M1903步枪的分到海军陆战队指挥机关,配发“M1加兰德”的则分到其他所有海军陆战队各部。

从1941年4月起,海军陆战队开始向全国各地配发“M1加兰德”直到11月初。分配重点是海军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这里有个地方值得注意,当时所有分配给夏威夷海军陆战队的“M1加兰德”被推迟,并等待第一时间离开港口。这次物流方面出现的小问题,反而让新步枪“M1加兰德”躲过了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避免了被摧毁的噩运。

海军陆战队首次使用“M1加兰德”作战的是第6防卫营的士兵。1942年6月4日,装备“M1加兰德”步枪的第6防卫营参加了中途岛之战。

1942年6月26日,海军陆战队下令正式将“M1加兰德”用作所有各部的标准服务步枪。而此时,大多数海军陆战队的先遣部队已经正前往南太平洋战场。1942年8月7日,海军陆战队第1师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时,很多还没有装备“M1加兰德”。尤其是在战役初期,大多数海军陆战队都没有见过M1。

1942年6月26日命令下达后,第一个全部装备“M1加兰德”的是新组建的海军陆战队第3师。海军陆战队第3师于1942年9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埃利桑特兵营成立,并于年底前全部配备完“M1加兰德”。该师随后参加了布干维尔岛战役、关岛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等重大战役。

瓜达卡纳尔之后,海军陆战队第1师于1942年12月-1943年1月开始陆续到达澳大利亚,由于海军陆战队的补给线无法快速跟进,因此没有全部置换“M1加兰德”步枪。

有份文件详细说明,截至1942年底,海军陆战队的“M1加兰德”总数为62886支。美军械部门计划在1943年的前三个月,每月为海军陆战队分配22,000支“M1加兰德”。在随后的战役中,“M1加兰德”步枪表现相当出色,M1903步枪开始被冷落。M1步枪在严酷的条件下表现很好,即使在沙粒堵塞的情况下,清除堵塞后步枪一样发挥良好。因此证明了M1步枪是两栖作战的必备武器。

1943年11月20日,海军陆战队第2师装备“M1加兰德”步枪冲向塔拉瓦海滩。现在M1已经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武器。1944年在关岛,再一次证明了M1是坚固,可靠的步枪,根本不需要进行重大更新。

“M1加兰德”步枪最经典的瞬间就是定格在硫磺岛战役中的苏里巴基山顶。1945年2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官哈罗德·舒尔茨(Harold Schultz)在苏里巴基山顶升起美国国旗时,他肩上背着的就是“M1加兰德”步枪。

在冲绳岛进行的战斗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陆战队的最后一场战役。再次证明了“M1加兰德”是一支优秀的战斗步枪。


血色黄昏的黄昏


其实,好莱坞拍摄的反映太平洋战争的10集电视连续剧《血战太平洋》,与国内抗战神剧对于枪炮等道具的胡乱运用,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比对,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当时参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手中的枪械。
战争刚打响时,美海军陆战队手中的步兵枪械,与日本军队装备的枪械,几乎没什么大的区别,也极度缺乏自动枪械,只是班长手中有一把采用20发直弹匣供弹的11.43毫米口径的M-1汤姆逊冲锋枪,可谓稍微领先于日本军队。另外,步兵班有一把7.62毫米口径,装上了两脚架,采用20发弹匣供弹的M-1918A1勃朗宁自动步枪,由于整个二战时期,美军并未装备轻机枪,因此将这把自动步枪当成轻机枪使用的。
但M-1918A1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威力,自然不如日军装备的30发弹匣供弹的6.5毫米96式和7.7毫米99式轻机枪,甚至都不如6只5发桥夹漏斗供弹的6.5毫米歪把子轻机枪。
其他的海军陆战队员使用的仍然是一战时期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枪长1.09米的M-1903式步枪,是一把采用5发桥夹弹仓供弹的手动步枪,有效射程550米。
二战中,美国政府曾通过对外援助法案,曾大量提供给抗战时的国府军队使用,因其外形、长短均与当时国内正规军装备的中正式步枪相似,被称为“花旗中正式”。
至于海军陆战队员装备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装备时间远远地晚于美国陆军,陆军从1936初就开始逐渐换装这把8发漏夹弹仓供弹的“大八粒”,征战北非和欧洲战场,成了战时美国大兵的象征。
海军陆战队的整体换装,有据可查是在瓜岛战役结束以后的1943年初,与反映太平洋战争的10集电视连续剧《血战太平洋》对上了号,从侧面印证了好莱坞拍摄的影视剧,对枪械道具的运用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瓜岛战役结束,全体海军陆战队员撤了5发手动的春田步枪,换成了7.62毫米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太平洋残酷的夺岛战役中,美军步兵手中的枪械,就以8发的半自动步枪为主。
此后,步兵班又增加了一把15发弹匣供弹的7.62毫米M-1式卡宾枪,包括稍晚些时候大概1943年秋季后增配了一把30发弹匣供弹的11.43毫米M-3冲锋枪。
自此,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枪械火力对日本军队以5发弹仓供弹为主的6.5毫米三八式步枪、7.7毫米九九式步枪形成了火力碾压,是日军战损率远超美军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为增强战场上远距离的射击精度,美国海军陆战队又给步兵班配发了一把装上观瞄器材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手动步枪,可当作狙击枪使用。

国平军史


加兰德步枪投产之后最初生产和装备军队的速度都十分缓慢,随着美国于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兰德步枪产量猛增,除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外,1940年,美国政府增加了温彻斯特公司作为M1步枪的生产承包商。1945年8月M1步枪停产时,两家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M1步枪。

不过随着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战争,所以此时M1加兰德步枪的产量呈现几何级增加,随着自动步枪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数量增加,日军步兵班组就陷入了被碾压的情况。因为日军在轻武器上是全面落后的,不仅没半自动步枪,也没多少冲锋枪,机枪也太过贫劣。

所以在战场上,日军面临的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对方的火力往往使他们的一倍。通常来说,美军步兵班组火力对比日本步兵班组,日军要两个步兵班组才能比得上一个美军步兵班组。更别说美军的M1加兰德步枪还配备用M7枪榴弹发射器,能够炸的日军晕头转向了。而且无论是在北非的沙漠,还是太平洋的岛屿上,M1加兰德步枪的可靠性都是非常好的。这得益于其简单有效的设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战场上武器故障等于死亡。

而M1加兰德的可靠,保证了美国士兵不会遇到这种要命的情况,反倒是对面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经常容易这样。

当然,喜欢这种武器的,不光是美军,德军和日军也非常喜欢,甚至于是羡慕美军可以人手一支M1加兰德步枪。因为在德军里半自动步枪是加强火力的,并不是人人都有。日本则更是看不到半自动步枪,战争末期才生产了少批量的四式半自动步枪,也就是M1加兰德步枪的日版,在日本这是被称为决战兵器的。当然了,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都被美国大兵用M1加兰德步枪打翻在地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重新生产M1步枪。到朝鲜战争结束后,新生产了16万支M1步枪。之后直到1956年仍在生产M1步枪,但逐步减产。1957年,M14式7.62毫米步枪被美军正式采用,自此M1步枪正式停产。

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丛林、非洲沙漠、欧洲战场,M1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多数战场上都有过出色表现,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

美军士兵对M1非常喜爱,美军的报告称:“制式步枪(M1步枪)在朝鲜半岛充分的发挥了性能,受到了部队的好评。这一称赞并不是光来自于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而是来自美军全军的。

M1步枪出色地通过所有极限环境下的考验,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希望装备M1步枪,从未提出过要进一步改进之类的建议。”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M1式加兰德步枪根据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提供给许多美国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盟友装备军队。伽兰德曾经在M1步枪上增加了快慢机,改用20发弹匣供弹。M14自动步枪列装后,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很多部件直接来自M1步枪。

1944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加装2.5倍瞄准镜、枪口消焰器、腮垫等专用附件,命名为M1C/D狙击步枪。计划取代M1903A4狙击步枪,在二战末期只有少量M1C狙击步枪发放到前线部队中使用。瞄准镜偏左安装,即不影响从上方装填/抛壳,也不妨碍使用机械瞄具。

只能说加兰德步枪是第一把全面列装部队的制式半自动步枪,在当时那个各国部队基本都还用手动步枪的年代,一支全体使用半自动步枪的部队算是火力很强的部队了。


刘伟liu


M1加兰德是在1943年后才陆续装备海军陆战队的。1942年二战争爆发后,美高层决策是“先欧后亚”,海军陆战队主要在亚洲战场,所以好的装备优先装备了欧洲的陆军。海军陆战队换装就推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