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鳴蟲界的“小提琴手”——綠金鐘

鳴蟲界的“小提琴手”——綠金鐘

綠金鐘學名梨片蟋,是直翅目蟋蟀科的一種鳴蟲。此鳴蟲在常見鳴蟲中屬中等偏大的,體長18~20毫米,寬約5毫米。整個蟲體呈梭形,通體草綠色,象一顆綠色的棗核,又像兩頭尖的小舟。

綠金鐘是一種樹棲性昆蟲,生活在高大的樹木上,常停留在樹枝上高聲鳴叫。不論白天、黑夜其鳴聲都婉轉動聽,叫聲如“句—句、句、句”一般是4聲一組,第一聲教長,後3聲短促,常常不停的重複著這種調門鳴叫著。其鳴聲高亢清脆,音色比蟋蟀美。

綠金鐘體色嫩綠,鳴叫時兩片長長的翅膀以約50度角高高翹起,很盛開的花朵,姿態優美,因而眾多飼養者不僅喜歡聽它的美妙鳴聲,而且喜歡觀賞它鳴叫時的獨特美姿,是一種很具玩賞價值的鳴蟲。

綠金鐘的挑選要注意這幾點:一、個頭大、爪須全的為好蟲;二、顏色正(碧綠色)的為好蟲;三、體態方面,後腿夾緊、翅尾不能分開、背有點弓為好蟲。

鳴蟲界的“小提琴手”——綠金鐘

飼養綠金鐘選擇的蟲具應該既有利於聽它的鳴聲又便於觀賞它體態。飼養器最好是用鐵紗網作蓋子的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塑料盒,其次是現成的大口玻璃瓶,再次是陶瓷質蟋蟀杯,上面蒙一層紗。陶瓷的蟲盒也有它的優點,其地步不那麼過分光滑,有一定摩擦性,便於綠金鐘任意爬動,符合昆蟲的生活習性。

綠金鐘在幾種鳴蟲中是最怕冷的一種。為了保暖的需要,到了秋天,如果飼養器太大,必須換成小的,過大的飼養器不利於保暖;但也不能太小,因綠金鐘的個頭較大,如容器過小,它在鳴叫時就沒有空間讓它把翅膀豎起來,因而就不能鳴叫。

如果用的是塑料或有機玻璃的飼養器,可在盒上鑽洞、開窗,保持通氣。但又要注意防潮,這種鳴蟲是害怕潮溼的,不能讓水汽進到容器中去。若發現容器內有潮氣或在氣候較冷的冬天,遇到有太陽的天氣,可塑料盒或有機玻璃盒放在太陽下曬上1個小時,既能除去潮氣,又能提升溫度,有利於為鳴蟲保暖。

在嚴寒季節,白天可將小蟲盒放入內衣口袋裡保暖,晚上放在被子裡面,雖然麻煩一些,但有可能養到12月底。喂飼綠金鐘的食物可用南瓜、絲瓜、瓜花、茄子、菜葉、樹葉、蘋果等,並應適當喂些蚜蟲等葷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