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成化犁庭是怎么回事?为何满清会摸黑明宪宗朱见深?

用户378021830254


在说成化帝之前,我们一定先简单的说一说他的亲爹——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当过皇帝——俘虏——太上皇——皇帝的皇上。普天之下仅此一人。他老人家这一生经历了太多。

虎父无犬子,龙种是英豪。所以他的儿子成化帝朱见深更是牛的一批。



1.英宗:为了我儿子,我准备再当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可就有成化帝朱见深这一个宝贝儿子。所以自从他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始终没变。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虏了。堂堂一国之君,当了一年的俘虏。

回国之后又当了8年的太上皇(实际上是被景泰帝囚禁了8年),但那个时候太子还是朱见深。后来景泰帝朱祁钰想把太子换成他自个儿的儿子。朱祁镇怒了。一怒之下夺门之变,自个儿又当了皇帝了。

所以朱见深的太子还是太子。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明英宗朱祁镇对他这个宝贝儿子是多么的疼爱。



2.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

“土木堡之变”,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成化帝朱见深的是心上。他的他的爸爸被俘虏了。本来成化帝朱见深肚子里就憋着一肚子火。

这个时候一个不长眼的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董山,正好撞到了枪口上。他以为成化帝刚继位,人心不稳,就想着欺负着小皇帝。他入侵了三道关,直接打了朱见深的脸。

董山就是个不长眼的。



3.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朱见深这个大明皇帝里的铁杆鹰派。直接下了8个字的诏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成化三年: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斩首630人,俘虏240人,董山,李满柱和他儿子都被杀了。

可能大家觉得这也没杀几个人呢,怎么算是大捷呢?影响为什么这么大呢?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当时袁崇焕的宁远之战:宁远大捷总共才斩首270余人。

成化十五年:朱见深再次下令,征剿建州女真。这次的战果是:斩首700人,俘获500人。烧了450多座建州女真的营寨。真正做到了: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4.这一战的影响让建州女真安分了100多年。一直影响到努尔哈赤崛起以后。

后来,满清得了天下。对这段历史的主要人物朱见深大加抹黑。比如说朱见深喜欢的万贵妃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再比如说,还说朱见深用锦衣卫乱杀人。反正政绩上不能抹黑的话,那就从思想道德以及生活作风上进行抹黑,这个办法也是屡试不爽的。



我是少校柳下惠,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少校柳下惠


成化犁庭是一次明宪宗对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女真人实施的一次种族灭绝的军事行动。这件事还要从明朝初期开始说起,明初的时候女真人为了躲避蒙古和朝鲜的打压女真部首领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率领部族迁徙到明朝管辖的建州地区,朱棣不但没有驱赶他们反而是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但是为了防止建州女真人做大就把他们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对女真人部落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

就这样女真人部落成为明朝的百姓,明朝政府对女真人部落首领进行册封,分配官职,女真人则定期向明朝政府缴纳税赋。很长一段时期辽东都保持着这样的和平环境,但是到了明宪宗主政时期建州女真经过数十年的繁衍,逐渐变得壮大,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董山就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开始在辽东作乱。

但是对于董山的反叛明朝前期一直是依靠安抚,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董山的叛乱。但是董山阳奉阴违一边接受明朝的册封和赏赐,一边对辽东其他部落以及城镇进行骚扰掠夺,有一次董山胆大妄为竟然将辽东都指挥使杀死,并劫掠十数万人而去,这一次可真是激怒了明宪宗,对于董山的叛乱明朝政府不再隐忍。准备派遣大军对董山发动平叛战争。

1467年明朝大军兵分三路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进剿以董山为首的建州女真人,明宪宗在给大军的命令中说到;“捣其巢穴,绝其种类,”面对明军的征剿董山很快失败,建州女真被杀无数,几乎被灭族,董山也被明军俘虏并被押往北京处死,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成化犁庭。满清之所以无限制的抹黑明宪宗也和这件事有关,清朝的建立者是爱新觉罗氏,而爱新觉罗·董山则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对于杀害自己祖先的人,作为后继王朝清朝在编修明史时当然是全力黑化朱见深了。


微风书房


成化犁庭;成化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的年号,“犁庭”就仿佛对一片长满花草的庭院,用牛拉着犁翻过一遍一样”,清算得干洁净净。

原由就是在他在位的时候,建州女真开始挑衅。

建州女真部族这位首领叫做爱新觉罗.董山,正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当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董山很有计谋,所以部族战斗力达到了空前的强大,所以屡屡侵犯明朝。董山侵犯明朝领土,明朝总兵郑宏战败。1467年,建州女真侵入了今天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战死。后来,董山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董山侵入明朝边境,无非就是掠夺财务。史料记载,董山率众杀掠边民多达10万。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当上皇帝的朱见深再也坐不住了,决定给董山点颜色看看。

1467年9月份,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命令写很有特点,“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绝其种类”四个字基本就算是种族屠杀令了。朱见深决定两路夹击,急令朝鲜出兵,这样很快就将建州女真打败,董山被杀。史料记载,明君斩首1700多人,其余都流放外地,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部众尸横遍野。建州女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人口濒临零点。


树精之力


成化犁庭差点把建州女真灭族了,至于为什么明宪宗朱见深这么狠,这个就要说到建州女真的忘恩负义,而正因为朱见深的铁血治满,在满清入关代替大明统治中原后,就开始极力摸黑明宪宗朱见深,在清朝的史书中,也是极尽摸黑明朝之能事。

犁庭一词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是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敌人的巢穴,彻底摧毁敌方的意思。

朱见深生于1447年,他的老爸就是鼎鼎大名的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因为宠信太监王振,在王振的鼓动下头脑发热,搞了一出御驾亲征,为了说服孙太后,朱祁镇把两岁的朱见深立为皇太子,朱祁镇御驾亲征,又没做足准备,在王振一阵忽悠下,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刺也先打败,朱祁镇还成了也先的俘虏,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大臣战死。

这场战争使大明京师20万精锐全军覆没,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京城的门户洞开,幸亏在危急关头于谦力排众议,坚请固守,并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稳定了军心,在北京保卫战中击退瓦刺军,挽救了大明,瓦刺无奈之下退走大漠,把朱祁镇放回,朱祁镇回来被软禁几年后,在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时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的明英宗把大明功臣于谦冤杀,到朱见深即位后才平反。

而土木堡之变使当时的明朝核心军事力量损失殆尽,帝国实力大大受损,也使得明王朝对周边游牧民族的震慑力大大降低,日渐崛起的建州女真开始屡屡武力扣边,建州女真是金人后裔,金国被蒙古灭亡后,女真人跑到中国和朝鲜的一个夹角生存,元朝时期女真人被朝鲜人掳获为奴,过的非常凄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赦天下,朝鲜是明朝的属国,被迫为奴的女真人也获得了自由。

获得自由的女真人就在东北吉林省西部那里自力根生,逐渐发展形成部落群体,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在那里设置建州卫来管理,这就是后来的建州女真,女真共有三个大的部族,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而建州女真最靠近明朝,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一部,这是因为大明朝教给了他们不少技能,随着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越来越多,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分出来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与原来的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这也标志着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明朝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国力衰落,受过明朝大恩的建州女真也趁机作乱,动不动就来抢掠大明的边境百姓,让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建州左卫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当指挥使,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是董山的表兄弟,这两人在也先威胁明朝的时候就依附了他,女真、蒙古东西呼应,大肆抄掠辽东边境,使辽边数年不得安宁,后来也先之乱平息后,建州女真首领又向明朝进贡,1458年,明廷晋升董山为左卫都督,地位在各卫首领之上,后来李满住年迈体衰,董山起而兼管三卫,大有统一建州女真之势,董山多次呈请明廷对建州女真各部首领晋级,没得到批准,董山对此大为不满。

再后来因为朝贡人数的事跟明廷也闹的很不开心,建州女真又是屡屡犯边,到了成化三年(1467年),朝廷对建州女真的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说要安抚他们,给他们更多优惠这样就不闹了,有说要打他们,认为建州女真不讲信用,之前给了多少优惠,到了有机会抢点钱粮的时候,还是会来抢,抢完之后再来道歉,这种人就应该好好教训一下。

明宪宗朱见深派当时的大太监汪直去辽东调查,汪直在调查回来后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于是明廷先是招抚建州女真诸位首领入朝进贡,董山等人听抚入京,明宪宗将他们集合起来,申斥他们“忘恩负义”,随后把他们拘押起来,明宪宗又下令对建州女真进剿,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明廷集结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建州女真进军,同时命朝鲜出兵协助。

由于董山被拘,李满住年老体衰,建州女真突遭袭击,面对强大的明廷和朝鲜的联军,建州女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此役历经一个月,李满住和长子李古纳哈被朝鲜擒斩,斩首六百三十余人(死亡数远高于斩首数),俘虏二百四十余人,共契寨四五百座,牛、马、家畜为之一空,明总兵官赵辅形容:“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许多建州女真人都逃入深山藏匿,而董山在被押送途中试图逃脱也已被杀死,此战使两位满族重要祖先死亡,建州女真几乎灭族。

建州女真经此一役消停了十年左右,在实力恢复后又开始不断侵犯明朝边境,成化十五年(1479年),大太监汪直率军又清剿了一次建州女真,在成化年间共三次对建州女真作战,都是“可屠者屠之…尽灭乃已”的残暴讨伐,这种灭族之恨,满族对朱见深怎么可能会有好感,在满清得势后,不摸黑朱见深才怪!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0244089042916310"} --}

历史红尘


成化犁庭,即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具体为1467年明朝政府对居住在中国东北的建州女真的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农历的丁亥年,所以又被称作成化丁亥之役。成化即明朝成化年间,犁庭说的是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像犁地一样,比较彻底。

建州女真是灭了北宋的金人的后裔,是临近明朝边境的女真人一支,同时也是女真部落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支。当时东北还有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部落,但和建州女真比都非常弱。


明成祖朱棣时,就已经征服了东北一带,并专门设立建州卫进行管辖。后来采取分而治之,又设立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并称建州三卫,对东北地区进行管辖。

刚开始女真人对明朝倒还臣服,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衰落,此时女真人开始不安分了,建州卫首领李满柱联合建州三卫公然反抗明朝,并时不时的侵扰明朝辽东地区。

女真人是有机会就来明朝抢一把,然后被打败再跪地求饶。但这群女真人并非真的痛改前非了,只要往后再有机会还是会再重操旧业。这样反复无常,几乎成了无赖。


后来明朝对如何解决这群女真人专门开了个会,当时的会议结果是,对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安抚,给予女真人更多的优惠政策。另一派则主张用武力教训他们,打的他们心服口服。关于这个问题,两派当时争论不休。

但后来汪直去了辽东调查一番,回来后立马成了坚定的主战派,并弹劾主抚派马文升。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他本人也是想动武教训教训那帮女真人的。汪直这么一调查一弹劾,明宪宗立即将马文升下狱,之后便下令进剿建州女真。

当时明宪宗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可见,明朝并非简单的教训教训女真,意在屠杀其种族。虽然建州女真当时发展的很强劲,但和庞大的明朝比还是弱不禁风的。最后建州女真几乎被灭族,李满柱父子被斩杀,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被俘虏后试图逃脱被杀。


成化犁庭,对建州女真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对正处于上升期的建州女真无疑是当头棒喝。但尽管当时明宪宗对建州女真下了狠手,却并没有彻底铲除这支女真人还是留下了许多活口。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后金和满清了。

满清入关统治中原后,因为成化犁庭的缘故,所以清朝当时极力抹黑朱见深,完全因为1467年那场对建州女真毁灭性的打击。


猫爷历史观


如果有人曾经对自己种族的先祖进行灭绝式的屠戮,种族后人会怎么回忆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成化犁庭”是女真人面临的继蒙古灭金之后的又一血灾,建州女真因此而久久不能恢复元气。对于女真族的后裔满人来讲,在建立满清之后,又怎能不对“成化犁庭”的最高领导明宪宗朱见深进行抹黑呢?

女真史现

“犁庭”一词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匈奴传》,意思是用铁犁犁平敌人的庭院,指扫荡敌人的巢穴,彻底摧毁敌方。“成化犁庭”是指明宪宗成化年间,明朝对建州女真进行的毁灭式军事打击,使得建州女真人口尽失,军队伤亡殆尽,处在民族危亡时刻。明朝对建州女真的此次军事行动,并非明朝故意滋事,而是建州女真背信弃义在先。

女真族,一个贯穿中国封建王朝史的民族。早在东周时期,女真便已经出现在版图之上,名为“肃慎”,居住地大致位于现今东北境内,长白山、黑龙江以及松花江流域。到唐朝时期,《宋会要辑稿》中记载:"贞观中,靺鞨来朝,中国始闻女贞之名。"由此便出现了“女真”之名。宋辽时期,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拒绝了对辽臣称,不久建号称帝,建立金国。

后来,蒙古铁骑席卷而下,金国灭亡,女真人只能四下谋生。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时过境迁,分管的女真诸部落因种种原因,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建州女真作为距离明朝最近的女真部落,在明朝时期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委任各部首领,依照旧俗,各统其属。建州女真名称由此而来。

是年,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军事力量较为削弱,外加明朝对女真诸部的管辖懈怠,建州女真越发放肆起来,开始掳掠明朝边境的牲畜、人口,明朝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建州左卫指挥史董山、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一边威胁明朝,一边联系女真诸部与蒙古部落,对明朝边境屡屡进犯。有来,明朝腾出精力,对建州女真进行了军事打击,建州女真臣服,开始再次向明朝纳贡。

纳贡没有几年,时任建州左卫都督的董山因为不满明朝对董山提出的将领封赏要求,又开始对明朝边境进行骚扰掠夺。此时的明庭对建州女真的看法不一,有人主张封赏了事,有人主张武力征伐。明宪宗朱见深先是派大太监汪直去辽东“调研”,汪直的回复很是糟糕,明宪宗因此下定决心要对建州女真动武。

成化犁庭

明宪宗先是将建州女真诸部落的首领召入京城,董山等人奉诏入京,本以为可以受到封赏,却不料被明宪宗拘禁。明宪宗痛斥董山等人“忘恩负义”,随即兵分三路,外加属国朝鲜,四股势力共同进攻建州女真。明宪宗对建州女真忍无可忍,下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建州女真怎能禁得起如此折腾,仅仅一个月便被明朝全境征服,李满住和长子李古纳哈被朝鲜擒斩。军队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女真人真能藏匿山洞之中,董山在被押送途中试图逃脱也被杀死建州女真几乎灭族。

值得注意的是,董山正是后金开国皇帝、满清先圣之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经此一劫,建州女真一蹶不振,明朝也可算是换来了辽东之地的安稳。再到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八旗制度,创建金国(史称后金)。正逢明朝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可谓内忧外患,努尔哈赤便加快了备战准备。皇太极继位后,将女真改名为满洲族,简称满族,改国号为清,发动一系列对明战役,并取得了宁远大捷。顺治继位后,在多尔衮的辅佐下,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的大清王朝。对于先祖受尽的磨难,满人自然不能忘却,所以对于明朝的诸多大事件,满清采取能诋毁就诋毁,能贬低就贬低的策略,尤其是对“成化犁庭”的明宪宗,更是黑的不轻,这就是原因!


秦风汉韵论古今


满清屠蒙,屠回,屠汉,屠其他受压迫的民族都没事。明朝稍微对羁弥藩属地方进行整肃,立刻圣母的不得了。


北漂叔叔


朱见深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期间,勤修内政,力绝外患。他不计前嫌,为朱祁钰恢复了尊号,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给力主死守京城的于谦平反,追认为忠节公。

那么这样一个皇帝,为何却被后继王朝满清“青睐有加”,极力抹黑呢?

原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成化犁庭事件的发生。

成化,即明宪宗朱见深的的年号。犁庭,源于一个成语,即犁庭扫穴。庭,代指宫廷,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同时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所在。

在东汉时,班固著有《汉书.匈奴传》,文中记载道:"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大意就是彻底摧毁敌方。

那么这个发生在成化年间的犁庭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见深幼时历经波折,先是父亲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俘虏,然后是太子位被叔父废弃,身边连佣人都全部离去,小小年纪就尝遍了世间冷暖。而长大即位后,这些波折都成了其宝贵的财富,让他能成为明朝难得的几个明君之一。

而这里的明君,除了治国理政的才能,就是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这一点与其父亲朱祁镇相比,就高出太多了。

成化年间,朱见深先是平定了南部的瑶族之乱,巩固了边境。更重要的是在1467年间,其多次发兵关东地区,几乎将女真三部中最强大的建州女真灭族。

明朝时期,女真族被分成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三部。其中,建州女真因为临近大明,常年和明朝在经济上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互通有无的同时,明朝的农业和冶金技术也不断传向建州女真。得益于冶金水平的提升,和经贸往来获得的不菲经济效益,使得建州女真在女真三部众实力最为强大。

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逐渐不满于和大明朝贡的关系,开始对大明朝廷有了更多的要求。当时,建州女真部的首领是爱新觉罗.董山,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董山上台以后,多次要求大明给予她更多的利益,然而,认为已经出让太多利益的大明朝廷自然不会同意这种无理的请求。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董山,便暗中纵容自己的部族对大明北部地区进行烧杀抢掠。

辽东地区的百姓一时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地政府向中央求援。其时,大明朝廷命董山改过自新,便可既往不咎。然而董山表面答应,实际上却根本不当回事,甚至变本加厉。

不仅继续大肆掠夺当地百姓,还大胆到冲击官府衙门,连当地的驻军都不放在眼里。另外,因为担忧大明朝廷会对其不利,董山还和鞑靼人结成攻守同盟,并利用联姻来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系。窃以为,两方呼应之下,明朝会投鼠忌器,不敢对建州女真如何。胆量越来越大的建州女真甚至产生了侵占辽东地区的念头。

当时,边境的情况雪片般汇集到明宪宗的面前。针对女真的态度朝臣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决主张给予女真人强力回击,而另一派则想要采取安抚政策。关键时刻,明宪宗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在军事上打击建州女真。

从成化三年,到成化十五年十几年的时间内,明宪宗派遣军队讨伐建州女真三次。

鉴于建州女真言而无信的过往表现,和对辽东地区百姓带来的苦难,明宪宗下令:“焚烧其庐舍,杀掠其人民”,甚至要求“可屠者尽屠之”。

据明总兵官赵辅在事后所作《平夷赋有序》中说:“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通过数次对建州女真采取了亡国灭种的大屠杀之后,建州女真部瓦解,董山被擒,仅余下爱新觉罗一族逃亡到北部。这就是著名的成化犁庭。

而此后,女真人再次统一,挥师南下,占领了大明的土地,对明史的修订就用了足足一百多年的时间。其中对大量的人事进行了歪曲,而对明宪宗这种对女真人有着深仇大恨的皇帝,自然更是青睐,极尽抹黑之能事,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