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女娲庙前诡异的风

纣王登基七年才去女娲庙祭拜,作为商王朝的保护神,商王祭拜至少应该一年一次,不能隔这么长时间才去,似乎说明了女娲在商王朝的地位不是太重要,虽然是保护神,显然还有其他的保护神高于她。

这次祭拜,由商朝大臣商容提议。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候说,而不在其他时间,早先怎么不讲。这个时候商朝的股肱大臣闻仲去北海镇压叛乱去了。支开闻仲,纣王才能成行。那么北海的叛乱就是预先做的,就是要闻仲离开朝歌。闻仲如果在,很可能商容的建议不会被采纳,纣王去女娲祭拜的事就会泡汤。闻仲和商容两者可能存在分歧,虽然两人都是商王朝的大臣,并且纣王能继承大统离不开两者的支持。不过,最先提出拥立纣王的是商容,但是纣王的父亲却将闻仲定为托孤之臣,委以重任,而商容并没有被特别器重,难免会有失落之感。闻仲是截教在商朝的代表人物,商容可能是阐教的外围人员,虽然封神版中没有谈到商容与阐教的关系,但是商容在最后被封了玉堂神,能够进入封神版的不是阐教就是截教的人,如果商容跟闻仲是同一个阵容,一般会保持跟他一致,不会做损害阵容的事。

刚好这次也是女娲的寿辰,纣王在大臣的陪伴下去了女娲庙祭拜,不过当纣王站在神像前,庙里突然出现了一阵妖风,然后纣王色心突起,在庙里题淫诗猥亵女娲。庙里突出的妖风暂时改变了纣王的心智,使得他做出了违背伦理的举动,进而引发女娲的震怒,于是天地开始振动。女娲本来打算直接干掉纣王,但是殷商气数未尽,奈何不了他。于是,女娲用招妖幡招来天下妖,并原著中轩辕坟三妖祸害商王朝。在纣王去女娲庙祭拜前,商王朝也算是国泰民安,而且纣王也还算是一位开明的君王,去了庙里后,王朝怪事一件一件发生,纣王心性大变,王朝每况日下。这都与女娲寿辰祭拜女娲时刮风那阵妖风有关系。特定的时机做特定的事情,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谁有这个能力?他的动机是什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元始天尊似乎嫌疑最大。作为封神大业的掌控者,如何团结更多的人,搞势力庞大的截教的人就成了他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昊天大帝要求从老子、元始、通天三人所创的教里选出三百零五人出来充实到天庭。在三人中,门徒最多的是截教。通天教主有教无类,只要是愿意来听教的都收他做徒,不管是人还是妖。元始自己的阐教基本都是人,数量有限,而老子的人教更是少之又少,数量最好找截教凑。而且当时的封神大任主要由阐教来管,阐教怎么会让自己的人落入封神版了。如果这样,势必会引发阐截两教之间的纷争,在人数上,阐教不如截教;在质量上,阐教也不如。实力上,阐教也逊于截教。因此,如何在实力有限的条件下,寻找强有力的外援就成了元始天尊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整个东方内,元始与老子以及通天都是竞争关系,特别是与通天的截教。除了师兄弟外,还有鸿钧老祖、女娲娘娘、昊天大帝实力高强之仙,这三人鸿钧老祖是师傅,不会掺和徒弟之间的事,而昊天大帝是封神命令的下达者,肯定也不会干预,能够结盟的有且只有女娲了。女娲掌管了天下的妖,天下的妖都会听从于她。不过通天教主的有教无类使得很多妖都拜他的码头了,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女娲这边的数量必然会减少。也就是说通天教主的做法实际上是抢女娲的人,砸女娲的锅,女娲肯定早已不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元始天尊的对手是通天教主及其他手下的截教,而女娲又与通天教主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联合女娲一起对付通天教主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联合需要找契机,元始天尊不能直接找女娲谈,那样会引起其他大佬的异议。契机是制造出来的,于是就有商纣王进女娲庙在妖风的蛊惑下题了亵渎女娲的淫诗。女娲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不过不能直接灭了他,后来就派三妖混乱殷商,女娲和商的梁子结上了。商的背后是通天教主的截教,也就意味着女娲与截教彻底翻脸,这不正是元始天尊想要的结果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