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做到不妒忌别人,随心所遇,顺其自然?

男神hj


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嫉妒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卑产生的。自卑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什么都不好,产生了自卑心理。一旦自卑,对比别人,就会感觉别人比自己强,别人比自己好,那么就会开始嫉妒别人。所以想要不嫉妒别人,首先第一步要做到的是认清自身的优势,增强自身的信心拿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缺点比较

生活中嫉妒的人一般都是自己平时接触到的人,可以选择找个本子,写下自己的优势,同时写下被自己嫉妒的那个人的缺点,对比一下,心里会得到安慰,会发现她也有很多不如自己的地方。





悠悠绿野


其实这个在当今社会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外界环境给你的参考物太多,而我们也不能离开外界环境独立生存,所以很多时候受到他人的影响。

想要尽量不去妒忌别人,那其实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尽量专注自己,和自己比。

举个例子吧,我去年的时候月薪大概是7K(29岁,坐标东北省会城市),但是我的好朋友年薪大概在30万左右(29岁,坐标深圳)。

你能说不羡慕吗?

不能,我觉得大家都会有这种感受,从小一起玩大到的朋友如今比你混的好,你会不舒服,但是你也要想想你们身处的环境不一样,周围资源也不同,没办法一一对比。


所以,我从去年开始,我只给自己定计划。

在下班回家后尽量抽出时间去学习,去联系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做推广,赚钱,所以今年我的工资加上我的副业一个月在14K左右。

当然,还有其他时间,我拿来健身,虽然本身也不胖(原来160cm,47kg;现在160cm,42kg),我也是尽量保持。

还有这一年的时间我学习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不能说完全都掌握,但是至少思考的时候可以多一个方法,多一个维度,我觉得都是十分受用的。

所以说,你太专注于其他人,你势必就会被影响,多一些聚焦在自己身上,你就会觉得顺其自然也挺好,至少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好就够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感三重门


如何做到不嫉妒别人,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嫉妒别人的时候,嫉妒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

为什么我们会嫉妒别人

乞丐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作为普通人,我们几乎谁都不会去嫉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会嫉妒巴菲特和马云,即使他们比我们富有一千倍、一万倍。

但是,我们却无法忍受身边的朋友、同事比我们过得好,我们的嫉妒的对象,通常是跟我们比较类似、距离比较近的亲戚朋友,或者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

就像大家都有经历的同学聚会,不再是一起追忆青春岁月的美好时刻,而是折磨内心的无尽攀比和嫉妒。

为什么我们会嫉妒别人?

“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产生嫉妒的根源

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我们一直都在寻求一个人人平等的生活环境。

当现代化的社会把平等的观念,深深植入人心的时候,当每个人都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时候,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并不如你所愿时,嫉妒心理就会产生。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了一篇《为什么富足的美国人常常焦躁不安》的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平等和嫉妒的关系。

书中写到:“以前不平等是社会的普遍规律,即使再严重的不平等也不会引人注意,而现在平等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少,正因为如此,哪怕是细微的差距也变得不平等起来。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平等富足的国度里,人们仍有一种莫名的烦躁,或许这就是原因”。

与人攀比,止不住的欲望,造就了我们心理上的不平等,造就了嫉妒。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盲目与人攀比,才能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学会接纳自己,欣赏他人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无论走到哪里,加入什么样的群体,总能遇到比你优秀的人。真可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过于在意别人的优秀,就会陷入否定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花一世界”,在世界这个大花园里争芳斗艳。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世界,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你”“我”“他”,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人活着,关键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探索道路。如果别人已经找到,那么衷心地祝福他越来越精彩!

嫉妒别人,不如勇敢地接纳自己,用谦虚、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成功;多读书,把自己变成能量吸收器,不断地学习人生智慧,以更通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潮起潮落、悲欢离合。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泰戈尔


木铃子说


如何做到不妒忌别人,随心所遇,顺其自然?这是一个涉及到人生观,处世观,待人观的问题。

在人生观方面,人来到人世间成长成熟后,主要是学以成人,学有所获,学而致用,选准和运作人生目标,既解决衣食住行用医玩等生计问题,又解决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事业问题,从而使自已在生存发展享受升华等方面如心如意,幸福美好。在人生过程中,虽然要融入社会生活过程,与人交际往来,与人合作共事,但是必须是在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别人发展得比自已好,那是别人的发展条件,自我能力比自已强,自已只有向别人学习,不能妒忌别人,也没有必要妒忌别人。

在处世观方面,人融入社会生活这个大群体,区别只在于因人的素质和个性特征而融入社会生活的程度不同,有的人融入面比较窄,如一辈子很难迈出居住地的居民,有的人融入面比较宽,如产品推销人员等。无论人们融入社会生活的程度如何,人们都跑不出社会生活这张大网,躲避不了社会关系这张网络,现代人的正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市场经济,离不开通讯网络,离不开人际往来,离不开社会运行组成的生活之链。虽然社会这张大网网着生活过程中的人们,但是度过生活的主体是自已,自已怎样生活与别人怎样生活,都是各自法定人生权利的体现,别人生活得比自已好,自已没有权利妒忌别人,自已生活得比别人好,别人也没有权利妒忌自已,应是各人好自为之。

从待人观方面,要懂得和做到在人的海洋中生活,必须以包容的情怀和大爱的精神讲情讲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温馨,温情,如果铁心铁肠铁面待人,人则远之,在生死危难关头受人之恩,必将湧泉相报,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以人情代替原则,但可以人情相连人心,心相连,情相融,情谊铭刻于心,终生难忘,从而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关照,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那有必要去互相妒忌,或自已妒忌别人。只有会理解和体谅别人,会包容而对别人宽大为怀。

总之,互相妒忌或单方妒忌的人际关系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人类的美好只有发挥好人的灵性灵智,吸取历史教训,实践人类互相之间协调和谐的相处关系,采取解决利益争端的和平友好方式,行使提高物质生活充实精神生活的双向合一运作,才是人类社会运转的正大光明之道,才会推进社会文明发展,才可建成大众共创共享的美好生活新景象,才能名符其实地合符人类为万物之灵的尊称,才可将人类存在之价值意义发扬光大万代福乐!


张春龙


01

我们对嫉妒心理常常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它是丑陋的、肮脏的,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够高才会产生这种心理。很多人都想摆脱嫉妒心,他们认为嫉妒心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小人才会嫉妒别人,他们对自己的嫉妒心感到憎恶,唾弃。


事实上嫉妒心就和我们会生气、会悲伤一样,是我们的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说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人类骨子里的东西,是我们几万年来进化来的。我们就是会产生嫉妒心理,就像我们都会悲伤一样,不能说我们的境界变高了,我们的格局变大了,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我们的胸怀更宽广了遇到伤心事就不会悲伤一样。

02

只要存在就是有合理性的,嫉妒心也不意外。想象一下,几万年前,祖先A和祖先B同时去打猎,祖先A抓到一只鸟,祖先B费了老力猎杀一只野猪,打猎结束后祖先A和祖先B互相展示自己的战利品。祖先A会嫉妒祖先B吗?


非常有可能!因为在那个年代食物就意味着生命,祖先A会羡慕会嫉妒祖先B的战利品,并且内心里可能会有想把野猪占为己有冲动。反之,祖先A如果比较佛系,满意的看着手中的那只鸟,等待他的只有被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


可以说,只要这个世界存在竞争,存在比较,就一定会有嫉妒心。

03

人人都会产生嫉妒心理,产生嫉妒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排斥,去抵触,去逃避,去否认自己的嫉妒心,而是看到自己为什么会存在嫉妒心,充分利用自己的嫉妒心推动自己向前走。比如,我看到身边同龄的朋友又换了一份得体的工作,我们会嫉妒;我们看到和自己水平相差无几的同事得到晋升,我们会嫉妒;我们看到自己的亲戚朋友撞大运,我们会嫉妒;我们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比自己过得好,我们会嫉妒;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优秀,我们会嫉妒......我们会因为各种事情嫉妒别人,我们会觉得凭什么是那个人就可以过得比自己好,我们甚至会愤世嫉俗,产生想要伤害他人的冲动,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当我们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嫉妒,我们会看到嫉妒心背后一个积极向上的自己,我们产生嫉妒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我们前进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嫉妒,我们才能更好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前进的空间,才想要改变现状,不断去努力,去迎接一个更好的生活。


欧文亚隆小迷弟


嫉妒会使人心里不舒服,继而生病。

我们在生活中,吃的可以差点,穿的可以简陋点,住的地方也可以不奢华,但唯独不可以不快乐。坏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就健康而言,吃穿住的好与坏?相对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就微小许多了。如果你常常快乐,那么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常常不快乐,那么也会成为一种习惯。人这一辈子都是受着习惯支配,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不断学习反省,多养成一些好习惯,及时去掉一些坏习惯。

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有许许多多的小毛病时刻保持你发自内心的微笑吧!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博爱大众,成就幸福,快乐人生。得了抑郁症需要到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来治疗。需药物和心里疏导并用。配合治疗可以治愈。投入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投入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投入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彻底的了解自己。所以我们当时常与孤独寂寞为伍,不断反省,不断的改正自身的错误,孔子的一日三省吾身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如果你常常快乐,那么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常常不快乐,那么也会成为一种习惯。人这一辈子都是受着习惯支配,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不断学习反省,多养成一些好习惯,及时去掉一些坏习惯。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有许许多多的小毛病。

我们应该追求幸福,但也不要忽视了已得的幸福。

自己的花。


孙老蔫吧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

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人之所以烦在于有过多的执着,

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

如钱、如事业、如名声。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放下,便自在,学会放下,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平和。

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

另外你要培养一种观念就是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一种人生体验,

无论好也好,坏也好。

建议看一下《老子》,

他无为、不争、顺其自然正是我们当今浮澡的社会所欠缺的。


三个橘子


以前年轻的时候,我就不吃干醋也不吃湿醋,更不会去妒忌别人,如何做到其实很简单,心胸开阔一点,性格开朗一点。小心眼、小鸡肚肠的人才会妒忌别人。我心胸开阔、我又嫉恶如仇,所以我经常痛斥邪恶的狗奴才、实话实说揭露社会黑暗。虽然由此被诬陷、被精神病,但我仍然义不容辞。


鄙视唾弃豺狼狗


如何做到不妒忌别人,顺其自然

嫉妒和妒忌都是我们共有的,不管是你是什么身份有钱的、有名的、有权的都会有这些心理活动,但是有些人他们懂得如何去调解这些心理活动,想要去顺其自然,不是说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看几篇文章,你就能去学会的,还要你自己去生活中实践、去经历、去看待、去成长和学习的,这是一个过程

心理角度分析

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这些所谓的嫉妒和妒忌都是源于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未能得到的满足导致的。嫉妒和妒忌都是源于内心的自卑感,所以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穷其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创伤

你看法态度决定了一切

在心理疗法中,有两个疗法叫做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这两个疗法都是从改变你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出发,从而来帮助你更好去看待事物,将哪些不合理的想法去除掉,改变自己的心态行为和看法,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态不好,都是对这件事件的看法影响了我们自己,比如:你妒忌别人比你有钱,事件:(你跟他比有钱)心里不舒服,态度:(心里不舒服)巴不得他会遭遇不,就很高兴,行为结果:(他不好,你就高兴)转变观念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他有钱我为什么要和他比,我为什么不在其他方面比,他有钱肯定他有他的过人之处,我肯定也有比他好的长处,即时我在怎么不高兴也改变不了他比我强的事实,为什么我不把这些妒忌时间花其他提升自己的上面

以上我列举的这些只是这两个疗法中一部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对你的帮助会有很多

结束语:成长是一个比较慢点过程,要一点一点来,有时候给自己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喜欢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L大叔说心理


要想不妒忌别人,要先搞清楚妒忌是怎么回事。

妒忌是什么?

妒忌是不良心理状态之一。它能够破坏自己的良好心态,容易使自己产生行为偏差,伤及自己或他人,更有甚者危害公共安全,是必须予以纠正或是进行调整的不良心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妒忌是一种情绪。所谓情绪,是人们在对待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状态。

比如我穿戴一身名牌想彰显一下,是一种尊重需求,与我见面的人视而不见,使我想要的尊重需求并没得到满足,会产生失落情绪。但如果有人能赞美我几句,会使我达成不同程度的满足,会有满足的情绪。从他人的角度讲,平时穿戴一般的我,偶尔穿上了名牌,会使有些人产生不适的感觉,其中有些人会在心里说“显摆什么?”,这是一种妒忌情绪。

情绪因需求而产生,因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发展变化。在情绪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中,需求居于核心的地位,没有了需求,就不存在妒忌

因此,

妒忌是因需求产生的不良情绪。

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心理学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物质方面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分类为以下五种:

物质方面有两种: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精神方面有三种: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各种需求包括的内容如下图:

妒忌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看到,在上述需求的种类中,“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这说明,人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更不区分哪个阶层,某时某该都需要自我实现,因为它是需求的一种,而且是最高的那种。

而自我实现又是什么?从单纯个体角度上说,自我实现就是“我胜利了”。这其中就包含着“你们失败了”。

可是,有很多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上述情况反过来说,则是“我败了”。败了,其实是能力水平和机遇的差异造成的。可失败的人,面对胜利者的荣耀,有多少能够考虑得这样周全,往往会被妒忌纠结。

也就是说,两个人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做着一样的事情,前者下了很多的功夫,后者得过且过,当前者胜出时,后者自己败阵,“自我实现”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时候,于是产生妒忌。

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能充分说明任性于妒忌的危害

故事发生在1980年,我在部队服役当炮班长。炮兵部队一班一炮,我班为二班,称为二炮。一炮是一班的,为基准炮。基准炮,就是它打个样,我们这些炮跟着一班打。

一班长是个78年入伍的兵,干得很好,当时部队已经取消了直接提干的情况。但是,团每年还有一至两个优秀班长转干的。因为是参加大型的实弹演习,团和连的领导都跟一班长谈过,只有打好了,回来就提干,并给一班配备了技术能手。我当时在二班,包括其他几个班可都没这个待遇。

演习开始以后,一班长带着抢先的理念,忽视了精度,结果打出去的炮弹东一发西一发的不听指挥。指挥所不得不临时更换了基准炮,改为我们班为基础炮。调整后,大家也都跟上了。后来,一班受到总部首长的批评,一班长为此差点没挨了处分。演习回来后,我们班得了个集体嘉奖,一班什么也没得到。一班长不仅提干落空,还一肚子气,认为是我与他作对,妒忌心很强。再后来,每逢训练教学,他都看不得我们班比一班强,那实际是不可能的,再往后,一班长病了,被移送回原籍。妒忌让他的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而我这个二班长,不仅演习完成任务好,通过自学当上了军的战士优秀教练员和团的文化教员,自己考上了军校。

心理平衡才能顺其自然

人之生命规律与自然相通。比如远古时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仅用阴阳理论,就确立了中医的地位。人之顺其自然,对生理、心理都至关重要。

自然是什么?就是客观存在。我们在看演员在台上表演,不能只看对方的光彩,还要想想人家付出的汗水。像前面我们一班二班的例子,一班长求胜心切、好大喜功,精度方面不采取措施,打不准,一切作废。我们各炮都清楚,在精度上严格把关,而他在射击精度上出问题,说明功课做得不够。他如果能够从我们的努力上找到自己的差距,就会平衡心理服气,不致于出现后面的问题。

因此,顺其自然,关键是找个心理平衡。人家胜出了,人家好了,除了机遇以外,肯定有人家努力因素,我们找差距就是了。就算是自己比人家强,人家胜出了,也说明人家把握机遇的能力很强,我们也得服气。心里面服了,平衡了,也就没了妒忌,也就顺其自然了。

总而言之,妒忌是一种因需求产生的不良情绪。如果自己暂时失利了,要做到不妒忌别人,就要去研究别人,学习别人,平衡心理,消除妒忌情绪,吸取教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不仅不妒忌别人,亦可随心所欲,顺从自然,逐步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