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样看待,山东年轻医生疑注射药物自杀,留遗言“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

大白嘚嘚嘚


不只是医生职业压力大 不只是这小伙子一人承受不了压力自杀 对于被家庭保护久的孩子 进入社会工作后 会发现有许多超出他对世界认知的事 有时候人生路确实风很冷 雨很大 逼的你不停的往前走 或许越走越孤单 发现昔日的少年已憔悴 梦想已疏远 想找个同枕的姑娘也不顺 越走越望不到尽头 不能说所有人的人生都凄凉 毕竟有的人遇到好机遇事业有成 有的家人里有钱没有危机感和压力 有的遇到好姑娘至少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 但如果命运捉弄人 让所有不美好的东西都让你来承受 那这就是命 虽然很痛苦 很想骂老天爷 甚至不想活 但自己至少给你一个生命的交代 活出自己的骨气和尊严 老天爷越折磨你 你就越不能泄气 至少在你双亲还在的时候 好好活着 之后的事再说


IloveIstrong


我想说的是:哪儿个职业都没有那么容易,谁都不是在艰难前行。

现在还记得几年前,妹妹当时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这种专业根本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超市打工。当时跟两个小姑娘一起租的房子。两个小姑娘都是医院的护士,一个是大一点的医院,另一个医院比较小,她们的工资已经是3000-4000。

妹妹当时在超市的水果区,每天坐在那里给人削菠萝,正值菠萝打特价期间,她的手上全是刀留下的印子,每天洗手都疼的不行。她的工资是800元。她告诉我特别羡慕那两个女孩,有正式工作,工资还高。

总是说医护人员压力大,工作辛苦,可是有多少人羡慕着他们的工作啊,多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干着体力活,毫无保障,流离失所,还不是再苦苦挣扎着,笑对人生。

再说历经多年的学习,考试,实习,医师的工作来之不易且精神压力大。我们来看看我们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是底层的职员,面对的领导的刁难,甲方的苛责,单位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升职的渺茫。

谁的工作不是一把辛酸泪,谁的生活里不是充满了不公和无奈?人啊,就得脸皮厚一点,精神再振作一点,每天多一点阿Q精神,拼命地鼓励自己,披筋斩棘,一路向前。


依米花呀


我一个学医的朋友,研究生毕业后又要规培两年才能去应聘工作,规培两年就是所有科室都要走一遍,这两年最脏最累的活都是你的了。两年后幸运的话能应聘到了医院,因为是新人,又要从最底层做起,他无数次和我抱怨说感觉没有出头之日,要抑郁了………


这一夜3


作为医生,深知医生生涯里面的痛苦、血汗和无耐、彷徨。但是,用终结生命的方式来摆脱,实在是太过于 惨烈。他是想又结束生命这种方式,解脱自己,又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无声的控诉......

医生的苦,只有医生知道。除了寒窗苦读,本 硕 博将近十年的时间,获取那一纸学位证书,再加油加油,考取执业医师证,终于穿上那身白大衣,成了合法的执业医师。要看病办出院办死亡写转科小结写手术记录写抢救记录写死亡讨论写疑难会诊记录粘贴一个世纪都贴不完的化验单;要用三寸不烂之舌和家属沟通病情、沟通费用、沟通预后、沟通出院后随访、沟通用药;要练就火眼金睛单凭几句话就得判读得出病人家属送病人入院的目的,是想好的快些还是好的慢些,是在乎费用还是不在乎费用;要浑身解数下了夜班顶着黑眼圈还要去喂老鼠、喂兔子养细胞,一不留神前功尽弃,得出阴性结果没法和老板交代;要深更半夜还在查文献查数据写标书写培训计划备课做PPT,做的不好,良心责备+上级医生责备+病人责备+自己家属责备

即便累成狗,医闹、官司,总时不时光顾,分分钟让我们焦头烂额。从前的医闹,只是要钱,现在的医闹,除了要钱还要命。

曾经在病房累到崩溃,怀疑人生,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想到用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

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像我,离开公立医院,选择私立医院,工作量没那么大,终于,自己过的像个人样了。

比如,能有能力穿上那身白大衣,就具备吃苦,豁出去的精神,能够经受得起体力的考验,连上36-48小时不休息;舌辩群雄的口才,既能和人辩论,又能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察言观色出众,能从家属一个眼神、一句话里分辨他的真实意图.......我们有这么多的本领,真的,有那么多路可以走,不做医生没必要去死。生命多宝贵啊!

我家加上故去的父亲,老妈 弟弟 弟媳妇,一家5口,除了老妈是退休的老护士,其余成员都在医院做医生。新冠状病毒肺炎来了,弟弟作为我们当地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也在一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是有着骨子里的热爱和崇拜,这种情结,不会因为国内恶劣的环境而有所改变。

这篇文章,献给正在或者即将从医的同行们,不知远方的路是怎样,是否有光照亮。只能安慰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新世纪成人全科王静


医院里面有些科室确实暗黑,麻醉科尤其这样,苦的累的都是年轻医生护士干,关键是分绩效时他们却拿最低系数。1甚至0.8,0.6。而高年资医生,护士系数1.5,2.0,2.5。换句话说,科室里面有些人其实是钱多事少的,低层医护比较累,钱又少。又没话语权。


JH72


回答:虽然这个医生的一句话:下辈子不当医生了。可能会误导大家,让人以为是医生这个职业造成了自杀,如果寻根究底一个人的自杀,职业并不是造成医生自杀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自杀的医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如果不解决他的心理的问题,就是不做医生换作其它职业,也会自杀,也会留下遗言下辈子不当什么什么了。人们常说:身体的病好治,心里的病难医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医生属于规培生,按照一般理解应当属于委培实习之类的,他在这个医院已经规培三年了,三年就是上个研究生都毕业了,而这个医生规培三年依然没有给自己带来一个结论,恐怕对于他的压力已经超过大山,如果有派出单位的怎么给领导同事解释、怎么给父母交代、如果成家立业了怎么向老婆孩子汇报、还有对同学朋友街坊邻居的说辞,是否还有借着这次规培的机会留在这个省会大医院,资历学历能力关系都不能帮助他实现梦想,一系列的小问题串联成大纠结,痛苦、无助、无奈、无处宣泄,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

如何避免这类人间惨剧重演,作为用人单位的分管领导,要自觉自愿承担一份责任,对于自己的部下要善于察言观色,类似规培人员这种不在医院编制内更容易出现不确定问题的人员要安排专门人员与之密切沟通交流,听取他的要求和想法,有的放矢的对症下药。万万不能因为大家都是成人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是医生什么事情不清楚呀,病都治了自己这点心病还解不开疙瘩吗?然而还真有解不开的。

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也要担当起帮助医生这类人摆脱烦恼走出思想泥潭的责任,如果沟通交流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就要打消什么会影响声誉等顾虑,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及时的寻医问药,打开郁结。

作为当事人医生本人,应当明白这种心理状态是什么情况,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恶果,所以要利用各种方式说服自己正视现实,接受顺从现实,要有几个可以倾诉衷肠的挚友,学会与人沟通。自己不能缓解依然不能自拔时要立即寻找心理咨询,利用科学手段和一定的药物治疗舒缓思想压力。

每一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与那些驰援武汉疫区的医护人员相比,舍家撇业不辞辛苦都是小事,他们每一个人是在武汉舍生忘死,提着脑袋救死扶伤,一千多医生护士染病确诊,六个医生护士已经壮烈牺牲,虽然与接近两千病患的死亡相比很少,但是一个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呀。如果心理不健康,意志不坚定,那要自杀多少人呀。











我是老虎谁都怕


我觉得这位年轻医生的死,轻如鸿毛,不值得让人同情,因为他违背了自己选择这一神聖职业的初心,当了逃兵,临死还畄下遗言: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如果按照他所说,那么当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谁去承救那些千千万万无助的患者呢?正好和他说的相反,成千上万名白衣战士,争先恐后报名到疫情第一线去,冒着生命危險,日以夜继地去救治病人,甚至有些医生,护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不怕牺牲治病救人的高尚品质,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和那些选择以死了之的逃兵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7546817q67042郭德柱


我想我们都没有经历疫情时期的医院现场,所以无法评判医生的抗压能力,那种场景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灾难面前,每天面对这死亡,不知道需要怎样的心态才能不崩溃,我只知道每天在家刷着视频都是哭的不能自己,如果是在现场,真的是不能想象,医生虽然有治病救人的职责,但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灾难面前,面对一个个生命逝去的无助,真的是会崩溃的。所以不要去指责什么,请温柔的对待……


名媛媛姐


这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更不应该大惊小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是不正常中的正常情况。因为每个人的抗压能力和意志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抗压能力强,意志坚定,思想刚毅就能够承受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压力,能够战胜困难,能够看到光明,具有强大的勇气和能量,因此,能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曲折面前不后退,压力面前不畏惧,因而才能取得成功。有的人精神衰弱,意志懦弱,没有强大的毅力,在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怨天尤人,就灰心丧气,选择了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案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屡屡皆是,不胜枚举。是作为一个医生,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具备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适应不了专业和职业的挑战,选择轻生,是懦夫的表现,是人生道路上的逃兵。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客观地准确的科学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包括自己的综合的能力,其中包含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才能成功的应对生活的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在极端黑暗残酷无情的环境中,爆发出更大的能量去应对和处理各种挑战,从而走出困境,走向阳光,走向成功。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死者己死,本不该多言。既然参与进来,就多说几句:

一、世界上基本上是干什么都不容易的,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性,医生就是前苦后甜的,入行前应该清楚的

1、就挣钱迟早来说,一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的人,十几岁就可开始挣钱,可是,其中绝大多数终其一生都是低收入,一生都在社会底层。他们吃的苦是没办法的人才可吃下的苦。许多人现在在人市上顾人干活,应该比较清楚。他们想成为大工,就得拜师,就得购设备。别听一些人己经发了财的神话,那是凤毛麟角,那是经过说不出口的苦的。

二是一些仅仅是大专及以下毕业的人,现在象样的单位都在招聘通知中禁绝了,他们仍然在社会基层及底层打拚。打工的挣一点生活费,做生意的不脱几层皮难言站住脚。就是站住脚的人,一天工作多长时间,一年有休息日吗?去周围问一下就清楚。

三是基层公务员的清贫,被社会忽略了,人们都盯着贪腐官员的奢侈生活。这样的人占比几点,他们能拿得安生吗?!去监狱内走访一下,这里不多言。

四是现在拿高薪的,除了个别垄断企业外,都是高文凭的和有特殊技能、特殊贡献的人。有人盯着一些垄断企业的近亲繁殖化,盯的很正确。可是,那面也有一系列内部政策的,那里面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据我所知有的子弟考四五年还未考上的。

2、请问那个行业没有酸甜苦辣?在街上任意找一个人问一问,或者是与中小学同学长聊一次。一切就会明白。我敢说几乎人人对自己所处行业道出一堆苦,可是几乎人人无乃的坚守。不坚守行吗?!改任何行业都得先交学费,还要保佑在这个行业能站稳。因为任何行业都有其竞争的一批人,都是需要智慧和经验的,都是有风险的。

"钱难挣,屎难吃"这句话很丑,很不文明,可是话糙理不糙。

3、医生行业就是这种特性,就是年轻时学习和不断成熟,中老年吃香喝辣的行业,而且,比绝大多数行业优越的是一个终生的职业。

一些人入这行前,为什么只看见中老年医生数钱,不深入了解一下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只有医者仁心的,技术过硬的医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过去被人尊称为先生。

我认为医学生的本硕博连读,本身就是一种为了稳定医生骨干后备队伍而设计的一种待遇。为什么别人医学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4年,就是连考连成,一般也得11年。而你只8年呢?

二、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和浮躁的社会舆论

1、谈一下快乐教育法。

(1)、请大家好好观察一下学习好的学生,除个别智商特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特认真的学生是快乐的学习外,其他学生那个不需要毅力,不需要责任心,不需要刻苦攻读?!

我们先人的"头悬梁,追刺骨",是夸张了,但是,名校也不是轻易就能考上的。

(2)、大家知道快乐教育法是怎么产生的,谁在采用吗?具体上网查一下便知。我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一个子弟的教育,用这个方法成功了。大家需要明白社会学成果是需要统计数据和多年跟踪追踪的,这一个人怎么统计?也就是说是一个偶然事件。

在欧美日等国只是一些平民学校在试行,人家的贵族学校才不敢理这茬的。可是,就有人把这个方法在我国广泛的推行着。有人说是美国的阴谋,我认为应该是言过其实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接受了呢?我认为是盲从,是文化不自信而致反思传统过度,是投机取巧心理等等在做崇。

(3)、大家只注意到了欧美日许多年轻科学家的成果,只注意到我们的一些顶尖人才去欧美日留学后的丰硕成果。有几个人去追究他们多么用功,多么用时,多么用心了?!这也就不难解释我们的千人计划才子的所带研究生中的许多人叫苦连天的现象了。

想成功,想出成果,还想安逸?世界上有几个这样的好事?如果有,能轮到我们平民百姓吗?!

跟上平庸导师的人,是舒服了几年,文凭也拿上了,博士硕士帽也戴上了。可是,成果呢?市场可基本上只认成果的。

2、一段时间社会舆论充满着短平快的报道。一是看一看我们前些年对明星的吹捧和追棒,娱乐至死充实许多媒体的现象,能给年轻人以正确引导吗?!

二是看一看所报道富豪等成功人士的舆论。绝大多数只看到他们成功,有几个人注意到了他们吃一锅拉一坑的一些历史?!

三是一些传销,一些保险,一些理财,一些坑蒙拐骗的生意,更是天上下黄金的宣传和鼓动。

四是房地产领域充斥着这种气氛。

五是我们的许多所谓的聪明人,充满着走捷径,弯道超车的思维,干什么事都想拣这个便宜。就是不清楚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清楚走捷径有可能被打折腿,弯道超车有可能被挤下山一一车毁人亡。现在这种现实还少吗?!

3、我们急需要匠工精神教育。一是我们许多人感叹德国的产品精,日本的产品巧等等欧美日的长久,可是,你们知道他们的匠工精神吗?他们许多人往往终其一生干一行钻一行,而且,在行内不断钻研,不断精益求精。

二是我们过去的许多家族产品和技术都是祖辈几代,甚至十几代的连续心血。可是,我们把这些传统丢到那里去了?!

三是我们缺少那么多技师人才,可是,有多少人去因自己的特长追求了?入行的有多少坚持下来了?世界没有都坐轿,而无人抬轿的美事。轿子少,抢的人多,势必是大多数人被挤的头破血流。更何况,现代社会还有轿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