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為鄰家女孩出手,向賣菜大爺低頭,真漢子

錢塘江畔的浙北蕭山,人傑地靈。乾隆時期,城西有戶人家好善樂施,被稱作“西門湯氏”。湯氏數世以經商為業,這一代卻出了一個讀書郎,名喚湯金釗。

湯金釗勤奮向學,很早就考取了秀才,更難得心地善良,潔身自好。

鄰居家有個漂亮的女兒,因生計艱難,將被賣給外人。湯金釗不忍心坐視鄰家女孩淪落風塵,仗義援手,給她家送去了錢。

不料她的父親是個無賴,拿了錢,過後還是把女兒賣去京城。

女孩在京城幾經輾轉,入了和珅府為妾,由於長相清麗,受到寵愛。她沒有忘記湯金釗,經常對和珅提起故鄉湯秀才的恩德。

為鄰家女孩出手,向賣菜大爺低頭,真漢子

和珅權勢熏天,為愛妾還個人情不過是舉手之勞,便寫信給兩江總督,要大力提拔湯秀才。過了一段時間,總督回信,湯秀才不識抬舉,逃得無影無蹤。

嘉慶帝親政,看到查抄和珅時搜出的信件,表示很滿意:“一個窮秀才竟有如此風骨,其志可嘉。”

得到皇帝肯定,湯金釗的天地頓時一寬,科場得意,仕途順利,都不在話下。

這就是湯金釗的軼事。他二十二歲考取浙江鄉試第一名解元,二十七歲榮登進士榜,人品學問得到嘉慶帝賞識,官至禮部侍郎,又屢次擔任上書房師傅,教皇子讀書,與道光皇帝有師生之誼。道光登基後,理所當然重用老師,把他調任吏部侍郎。

清朝中葉,吏治問題日益突出。各地官府多有虧空,官員們又要撈“養廉銀子”,因此層層攤派,壓榨百姓,加深了社會矛盾。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英和揣摩上意,摸準道光帝銳意求治的心理,提出一個建議:各省的州府排查陋規,把亂攤派亂收費的金額予以壓縮、確定,地方官員今後照此徵收養廉銀,以免任意胡來。

湯金釗大為不滿,立即站出來批駁:“陋規都是取之於民,地方官不敢公然強索,是怕朝廷知道後治罪。如果放開這個口子,貪官們更加明目張膽,肯定會在定額以外另加攤派。朝廷管得再嚴,只怕也難以禁絕。”

奏章一上,道光帝瞿然醒悟,手書批覆道:“朝有諍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無傷於政體,不勝欣悅!”命令革去英和的軍機大臣之職。

英和的這種論調,還挺有市場。就在同一年,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孫玉庭又提出申請,漕糧運輸,歷來都加收運費損耗,難以禁止。不如明令按目前標準的八折徵收,超出再予嚴懲,以此約束胥吏的獅子大開口。

湯金釗再次抨擊:“如果明確同意加收,不法者更無顧忌,只會比以前加收更多。雖說超過八折予以嚴懲,但原本加收就要嚴懲。以前嚇不住胥吏,以後怎麼就嚇得住了?康熙年間,曾有‘永不加賦’的明詔,這是大清延續國脈之根本。此事如果施行,只恐開了加賦的惡例。”

道光帝再次同意他的看法,此事也就作罷。

湯金釗當過尚書、左都御史等要職,並有協辦大學士的銜頭,相當於入閣拜相,另外還充任上書房總師傅,深得道光帝倚重。

這樣一個地位顯赫的高官,畢生清介儉樸,布衣粗食,並且做事低調,從不以富貴驕人。

有一天,他坐車經過宣武門大街,車子不慎碰倒了街邊的菜籃子。賣菜大爺好生彪悍,一個箭步躥上前,把駕車的僕人揪下來,一邊罵一邊打,嚷嚷著索取賠償。

湯金釗在車廂裡聽見,掀起簾子笑道:“值多少錢?我賠你。”

大爺要價一貫,即一千文錢。

僕人幾乎要氣哭,說一籃子菜不過幾文錢,怎麼如此訛人。

大爺理直氣壯地道:“哪怕只值一文錢,誰讓你碰倒?我就要這麼多!”說著又要打。

湯金釗笑著制止,說一貫就一貫,但此刻身上沒帶錢,不如跟著到家裡去取吧。

大爺死活不肯,只答應就地賠償,弄得老湯窘迫不已。

此時南城兵馬司指揮趕來了,這個官相當於現代的區公安局局長。

指揮問明情況,連忙對湯大人行禮道:“這是個小人,卑職帶回去重重治罪。”

大爺一看不好,頓時慌了神,連連磕頭求饒。

湯金釗對指揮說:“不用麻煩了,你借我一貫錢給他即可。”

指揮一口允諾,拿錢交給賣菜大爺。大爺哪裡敢拿,拼命推辭。指揮只好把錢遞給湯金釗。

湯金釗把一貫錢硬塞給大爺,好言相勸,讓他放心拿著。

大爺拿著錢,磕頭告辭而去。

如果換了平常人,好事做到這個份上,足可以登車而去,留下身後的滿街讚歎聲。

湯金釗不是平常人,心細如髮。他故意停車與指揮聊天,估摸著賣菜大爺已經走遠,行蹤難覓,方才告辭回家。這就預防了指揮去找大爺出氣。

一個心繫百姓的官員,必然也會不計個人得失,以國事為重。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英軍以武力威脅。道光帝大為恐慌,將林則徐削職,起用主和派的琦善。然而琦善也不能妥善處理對英交涉事宜。

皇帝陷入了煩惱,某天問湯金釗,廣東的事應該託付何人處理。湯金釗是主戰派,認為還是林則徐值得信任。

道光帝已是驚弓之鳥,對這個回答頗為惱怒,開始疏遠湯金釗。但畢竟是自己的老師,該有的待遇還是不缺。

湯金釗寵辱不驚,一直活到咸豐年間,被加封至太子太保。他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德高望重,福壽雙全。有大格局,方得大圓滿。

為鄰家女孩出手,向賣菜大爺低頭,真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