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向敏中智破冤案

向敏中(949年-1020年),字常之,開封人。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歷任工部郎中、給事中等職。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升任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正式拜相。他在西京洛陽當官時,曾經遇到一起轟動一時的大案。

向敏中智破冤案


有個四處化緣的和尚,有一天來到洛陽郊外的一個村莊,天色已晚,他敲開一戶人家的家門,請求借宿一夜。主人不同意,和尚正在無奈彷徨,突然看見門外的樁子上拴著一個車箱,“求寢於門外車箱中”,主人同意了。

半夜三更,也許是那車箱太硬的緣故,和尚翻來覆去睡不著,好不容易剛剛打個盹兒,忽然被什麼聲音吵醒了,他揉著眼睛剛剛從車箱裡坐起來,又趕緊將身子縮了回去。原來,他看見一個蒙著頭巾的強盜,攙扶著一個婦人,扒著牆頭從院子裡面往外爬,背上的包裹鼓鼓囊囊的,兩個人翻過牆後,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和尚想了想,覺得自己的處境不大妙,自己本來就是借宿不得,勉強求了這麼個車箱,而主人丟了財物和女人,明天一早,勢必惱羞成怒,抓我去見官,雖然我什麼都沒有做,但夾棍火筷子一上,我保不齊要承認罪狀,到那時恐怕小命都不保了……這麼想著,和尚腳底抹油,開溜了。

他怕官府的捕快沿著大路追上來,就放棄官道不走,走一條佈滿荒草荊棘的小路,天黑、草密,逃亡的腳步又過於急促,突然墜入了一口枯井之中,本來以為自己這下子非摔個骨折筋斷不可,誰知身子砸在了軟軟的井底,竟毫髮無損。他正在欣喜間,陡然覺得不大對勁,井底怎麼會這麼軟 手一摸,溼漉漉的,還有些黏,一股腥氣撲鼻而來。藉著射入井壁的月光一看,頓時渾身發抖,自己的手上沾滿了鮮血,而身子下面躺著的,正是那個跟著盜賊翻牆而出的女人,早已被殺死,拋屍於這枯井之中了。

向敏中智破冤案


和尚的僧袍上沾滿了鮮血,又無法從枯井爬出而逃離現場,他叫苦不迭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坐以待救。直到天色大亮,直到井口傳來“找到啦,找到啦,他在這裡”的呼喊聲。

“主人搜訪亡僧並子婦屍,得之井中”,然後將和尚帶到縣衙,主人哭訴前後經過,在嚴刑拷打之下,和尚只好被迫認罪,他胡亂編造說:“我與婦人通姦,引誘她一起私奔,因為害怕事情敗露,所以把婦人殺死扔屍於井中,忙亂之中,自己也失足掉到井裡,贓物和刀都扔在井邊,不知被什麼人拿走了。”

消息傳來,世人皆以為,和尚殺人後失足墜於井中,終被拿獲,實在是老天有眼!縣衙判處和尚死刑,報到府一級審核,“府皆不以為疑”。唯獨向敏中因沒有查獲贓物和兇器而不肯結案。

他懷疑其中存在問題。

他認為:法官考察案情,假如懷疑其中有冤,即使囚犯並無冤詞,也不可以輕易匆忙地斷獄結案。

為此,他屢次追問和尚,但和尚以為捉不到真正的殺人犯,即使說了實情也決無倖免之理,反而要多受皮肉之苦,便自認倒黴不再分辯,只是反覆地說:“前生負此人命,還有什麼可說的。”

意思就是說:自己上輩子肯定是欠過那個婦人一命,這輩子她來討還血債了,自己沒什麼話可說。

想想也是,天底下還有比這和尚更加奇葩的倒黴蛋麼,因為借宿而目睹盜案,因為躲事而身陷命案,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只能相信冥冥之中是命運的輪迴在作怪了。

向敏中並不相信,不僅不信,還要盤究到底:“好吧,你認命是你的事,我只問你一句,你盜竊那家人的贓物在哪裡 ”

“我先前說過了,被我拋在井邊了,不知哪兒去了。”

“深更半夜,荒野小路,誰會那麼巧來到井邊,發現一包東西,問也不問撿了就走 ”向敏中說,“更何況,我勘查過現場,一地的血跡表明那女人就被殺死在井邊,那麼好,你殺完人,把兇器扔在哪裡了 就算有人撿了贓物,總不至於連兇器一起撿走吧,身上帶著兇器,兇器上沾了血跡,一旦被查到,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和尚一聽,呆了半晌,一邊磕頭一邊放聲大哭,承認自己是因為覺得事情太過詭異,才斷了生念,把罪過都攬到自己的頭上。

向敏中智破冤案


“敏中因密使吏訪其賊”,他秘密地派遣下屬查訪作案的盜賊。下屬來到村裡的小店吃飯,有個老婦人聽說他是從城裡來的,不知道他是官吏,向他打聽和尚的案件怎樣了,下屬謊稱案件已完結,和尚已被鞭打致死。

老婦人聽罷嘆息道:“那麼現在若是捉到了真兇會怎麼樣呢?”下屬說:“官府既然已經判錯了,即使捕獲了真正的兇犯,也不會再更改了。”

老婦人說:“那麼說出真賊也沒什麼妨礙了?我知道這是圖財害命的事情。那個婦人其實是被這個村裡的少年某甲殺死的呀。”下屬急忙追問:“少年某甲現在哪裡?”老婦人指明瞭某甲的住處,下屬隨後便逮捕了他,同時查獲了贓物與兇器。

向敏中遂派遣捕吏將那少年擒獲,“案問具服,並得其贓”。此案成功告破,“一府鹹以為神”。

向敏中破此案,不在智慧,只是看重每一個生命的,不放過遺漏之細節。那僧已然招供,一般官員絕不會去費神找出真相的。而敏中只是抓住贓物失落的疑點,就使真兇落網,無辜昭雪。大家皆以直為“神”。其實敏中不過是比那些”不以為疑”的官吏查案認真一點而已。如對僧的細問,使吏暗訪民間。終破此奇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