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神話中的“西王母”是何方神聖?是如何從妖怪變為王母娘娘的?

陳德霖


西王母,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其實在國外,影響也不小,還有專門的英文名字——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她還叫金母,亦稱王母娘娘。

從什麼時候就有西王母的傳說呢?至少在先秦。

最早記載的是《山海經》。

不過,在那本書裡,西王母的形象有點可怕——《山海經.西次山經》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後來就好了。同為先秦的《穆天子傳》稱,周穆王西征,見西王母,是個豔麗無比的女仙。兩個人還卿卿我我。

《漢武帝內傳》說,西王母曾駕臨漢宮,饋贈仙桃等物。當然,也是年輕貌美。

近代以來,不少學者考證過西王母的身世。有說當為西方部落首領;有說只是起於西部的崑崙神話中心人物之一,或有部落圖騰痕跡。

總之,難以確考。

西王母被稱為王母娘娘,是東晉以後,更具體地說,是明清時期。

道教興起,稱西王母為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所生,號太真西王母,領導群仙。

或說由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生於神州伊州,姓侯氏,生而飛翔,與東王公(又稱東木公)共理陰陽二氣,育養天地,陶鈞萬類。

還有說西王母姓楊,名回,或說字婉妗。

雖然眾說不一,但西王母為女仙宗主,則自東晉後已成定局。

明清以後,東王公在民間流傳過程中,慢慢地成為了玉皇大帝。這樣,西王母也成了玉帝的媳婦,或叫皇后。

王母娘娘一稱由此而來。

在道教裡,還有“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虛九光龜臺金母之君”等尊稱。


一老沈一


西王母,尊稱女仙之宗。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禍的長生女神,形象地位僅次於女媧娘娘。

悉數千年,西王母的崇拜從周穆王在瑤池會見西王母,到漢武時期,西王母七月七日到漢庭見漢武帝,逐漸地形成了廣泛的信仰,與此同時,也莫名地為西王母的形象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那麼西王母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是如何從《山海經》中的“妖怪”變為王母娘娘的呢?

西王母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在這裡西王母遠遠不是如今神話仙女一般的模樣,而是更近似妖!

《山海經》曰:“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又曰:“名曰崑崙之丘。……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毋。”

其實從這裡就已經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形象,像極了西遊記中的妖怪。其實,若翻看其他古書就能發現,這樣的狀況恐怕正是部落崇拜導致的。

《爾雅·釋地》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者。”

《漢書·地理志下》亦云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可見這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名稱,當然也可以指代部落的首領。而古代對於猛獸的崇拜形成了圖騰文化,若西王母確實是一個部落的首領,那麼被記載成為有虎豹之威的樣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這樣的形象,直到漢代,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半人半獸變為了白髮老嫗。比如司馬相如在賦中描繪的西王母形象:“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又如《淮南子·覽冥》則曰:“西老折勝,黃神嘯吟。”總之這個時期西王母就是給人一種慈愛、親善的感覺。也正式的和長生不死掛上了鉤。

當然,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漢武帝時期,其時曰西王母:“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褂,容眸流眄,神姿清發,真美人也。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錦袷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分頭之劍。頭上大華結,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瓊鳳文之舄。視之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在這個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白髮老嫗變成了絕代佳人,這樣的一個形象也一直延續至今。並且在這一形象變遷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步完成了西王母的人格化構造。

西王母有了丈夫,甚至有了孩子。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這一形象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製造出來的,《神異經·東荒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壺”。我們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中,也經常能看到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同框”畫面。

所以從西王母形象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信仰對象的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出於追求理想甚至是功利的目的,按照需求對自我想象的一種投射。這也驗證了每個時代不同的變遷,從追求強大的部落首領,到掌管長生的溫和老嫗,直到越來越完美的女神形象,也驗證了各個時代人們的不同需求。

現如今,神話體系雖然鮮少變動,但是同樣也有更多的形象改變出現在了影視甚至是遊戲之中。也許數千年後,後人所知道的西王母又是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樣貌也說不定。


井夫子


王母娘娘“主管著人間的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承受天命,專責罰散播瘟疫災難的人,賞善罰惡。”掌管者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

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中國民間的信仰崇拜,是因為她有不死之藥,能使人長生不老。其實不死藥就是王母娘娘種的蟠桃,據說,吃了王母娘娘種的蟠桃可以長生不老。這個蟠桃有這麼神奇嗎?

相傳,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

大家都知道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神仙織女和凡人牛郎相愛,結婚。被王母娘娘知道後,織女因為違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與凡人婚配”。織女被押回天庭的路上的時候,為了防止牛郎追上,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神簪,劃出了一道無邊無際的天河,把織女和牛郎拆開。後來,兩人情比金堅,感動了王母娘娘,使她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便下法旨讓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給這一對艱辛的戀人有了個期望,也給了凡間的人類對美麗愛情的一絲嚮往與追求的動力。從此,人間的一些男女之事和生兒育女之事,都是祈求著王母娘娘。可見王母娘娘在人間的聲望有多高。

西王母是如何成為王母娘娘的?

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據《三教搜神大全》書中記載:“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其掌管蓬萊仙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西王母從一個普通的部落首領成為神仙,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西王母手中掌管著長生不老藥,是人們對她敬仰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對於帝王以及道士還有民間老百姓來說吸引力無疑是最大的。因此,西王母的地位在人間逐漸變得高大起來。而且還不只是傳說,在漢代的《神異經》裡,西王母也是裡面的對偶神。也是西王母第一次被稱為“對偶神”。

簡單來說,就是崑崙山上有根銅柱高聳入雲的天柱,還有隻大鳥,叫“希有”,左翼覆蓋著東王公,右翼覆蓋著西王母。背上小處沒長羽毛,寬一萬九千里。西王母一年登上鳥翅膀一次,會見東王公。這是第一次西王母有了配偶。

而到了晉朝時,西王母的權限又變的越來越大了,當時的道教上清派把西王母列為女仙之首: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鹹所隸焉 。此後道教的其他教派也紛紛接納西王母,在女仙譜系裡給她一個尊崇的地位。

道教將王母娘娘奉稱為尊神,把王母娘娘列為七聖之一,說西王母是盤古之女,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西王母的屬下。具有掌握宇宙的無上權力。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

既然道教都已經把西王母抬高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民間對於西王母的信仰當然地也高了起來,在元雜劇中,第一次出現了“王母娘娘”這一民間稱號。此後,王母娘娘便大量的出現在民間戲曲以及演義小說中。所以才有王母娘娘這一稱號。


十佳


西王母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這裡的西王母除了說明是一位特殊的神之外,而且當時的形象還並不是“人”,山海經中一共有三處記載了西王母的形象。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死侖虛北。”“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名曰崑崙之丘。……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毋。”

而且西王母在《山海經》中記載的“神”中也是地位最高的一位,因為只記載了她有僕人,就是“青鳥”。青鳥居住在離西王母不遠的地方,每天的工作就是為西王母找食物。而且每次尋找食物也都是在崑崙山,但是我們要知道崑崙山可不是一般人能進地,開明獸守著大門,而且還是百神所在之地。可見青鳥也是有大本事的,但是卻還要為西王母服務,可見西王母的地位非常的高。

西王母從部落首領成為神仙,也是逐步的一個過程,神仙都是高不可攀的,周穆王、漢武帝、宋徽宗都能很容易見到王母娘娘,顯然是不正常的。

由於西王母執掌長生不老藥,這對於帝王以及道士還有民間老百姓來說吸引力是巨大的。

因此,西王母的地位逐漸變得高大起來,也不只是侷限於傳說或者約會之類的,在漢代的《神異經》裡,西王母第一次成為了對偶神。

《神異經》的《中荒經》有明確記載: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簡單來說,就是崑崙山上有銅柱高聳入雲,是天柱,還有隻大鳥,名叫“希有”,左翼覆蓋著東王公,右翼覆蓋著西王母。背上小處沒長羽毛,寬一萬九千里。西王母一年登上鳥翅膀一次,會見東王公。這是第一次西王母有了配偶(後面我們都稱西王母)。

而到了晉朝,西王母的權限又變大了,當時的道教上清派把西王母列為女仙之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鹹所隸焉 。此後道教的其他教派也紛紛接納西王母,在女仙譜系裡給她一個尊崇的地位。

而在《道藏·三洞經》中西王母的地位更加崇高:“西王母者,太陰之元氣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崑崙,上治北斗。”列西王母為第四神仙,僅次於道教的最高神三清。

既然道教都已經把西王母抬高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民間對於西王母的信仰也開始豐富起來,在元雜劇中,第一次出現了“王母娘娘”這一民間稱號。此後,王母娘娘大量出現在民間戲曲以及演義小說中。

西王母既然有配偶,那麼肯定也有父母兒女,東晉葛洪認為西王母為盤古、太元聖母所生。兒女也隨著傳說的變化而變化。

明朝小說《封神演義》裡說龍吉公主是瑤池金母(西王母)的女兒。當然西王母也是有兒子的,在《歷代神仙通鑑》裡有記載:木公金母棲止滄海方諸之山,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漸收有緣男女,錄為仙官仙吏,被尊為東王公、西王母。

從科學角度考慮

1、母系社會像父系封建社會過渡,女神由男神代替,女神由主導地位漸漸變為附屬神。

2、仙話入侵神話所致,道教將原本上神形象加以修改並編故事歸入自己體系,形成一個自己的神仙體系。

3、社會和輿論需要,要想獲得好的發展就必須和封建帝王搞好關係,宗教總是服務王權的嘛!

另一方面說明人們當時有陰陽調和的思想。





蜜蜂文學


西王母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位神仙,後世經過道家的演繹,以王母娘娘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考察西王母這一形象的變化過程,會發現其最初的形象與後世傳說相差甚遠。這一形象的變遷過程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的很大影響,體現了信仰這一文化現象發生和發展的規律。

一、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形象的變化

考之古籍,西王母這一名稱最早應該是指位於我國西方的一個原始部落。《爾雅·釋地》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者。”[①]《漢書·地理志下》亦云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可見這西王母最早是一個西方的部落名稱,當然也可以指代部落的首領。關於這個部落具體的位置,有多種說法,現在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在崑崙山附近。

崑崙山

早期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山海經》中有多次提到西王母,說她“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基本上說都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山海經》是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巴蜀和楚地的人寫的一本志怪書,西王母部落的人當然不可能半人半獸,但從這些看似荒誕的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大概看出當時這個部落的一些衣著以及生活習慣:比如著獸皮為衣、獸骨為飾,又比如穴居等等,這些其實也比較符合我們對部落時代先民的認知。朱芳圃先生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觀點,他認為西王母可能是以豹為圖騰神的部族,母為貘之音假。《屍子》曰:“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爾雅·釋獸》雲:“貘,白豹。”《穆傳》中之西膜,亦即西王母[②]。

到了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和先秦相比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半人半獸變為了白髮老嫗。比如司馬相如在賦中描繪的西王母形象:“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又如《淮南子·覽冥》則曰:“西老折勝,黃神嘯吟。”“老”通“姥”,即老母之意,故當時西王母也被人們稱為“西姥”。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又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從白髮老嫗變成了“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③]的絕代佳人。這基本上也就是後世常見的西王母的形象了。我們在西漢中期以後的漢畫像石中,經常能看到西王母的形象,基本也就是這個端莊、華美的女神形象 [④] 。

二、西王母形象變遷的原因思考

從先秦到漢代,西王母的形象可以說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可以反映出在信仰這一文化現象中,其信仰對象形象的構建過程。總體來說,對信仰對象的形象構建,是由對該對象的社會認知決定的。而具體到西王母,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西王母身份和職能的變化

最早的西王母,其身份是一西方部落的首領。《今本竹書紀年》雲:“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竹書紀年》被認為是偽書,故這個事情可能不確,但反映出來當時人們對西王母身份的認識實際上是一種外交身份。

而到了戰國時期,也就是《山海經》的那個時代,西王母開始神化了,人們對她的身份認知也開始趨向於具有無邊法力的大能,《山海經》載她司掌災害與瘟疫,是一位瘟神和殺神。所以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在世人眼中是一種兇厲的形象。

到了漢代,西王母進一步的仙化,其執掌也隨著嫦娥奔月等傳說的傳播逐步變成了長生不老藥的掌管者。長生不老,這可謂是很多信仰體系中的“終極追求”了。而掌管不老藥的仙人,那自然不可能再是一個醜陋兇厲的形象,否則誰敢去求藥呢?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就逐步地變成了慈祥的老嫗,又變成了端莊的女神,總之給人一種慈愛、親善的感覺。

在這一形象變遷的過程中,人們也逐步完成了西王母的人格化構造。西王母有了丈夫,甚至有了孩子。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這一形象完全是按照西王母對偶製造出來的,《神異經·東荒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王女投壺”。我們在現存的漢代畫像石中,也經常能看到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同框”畫面。

從西王母形象的變遷中可以看出,信仰對象的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出於功利化的目的,按照功利化的需求對自我想象的一種投射。

2、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

除了職能和身份的變化之外,筆者認為西王母形象的變化應該還與社會審美情趣的變化有關係。筆者並未學過美學,粗淺的理解,人們對美的認知,應該與對事物的固有印象有某種一致性。符合我們認為“啊,這個應該是這樣子的”才會被認為是美的。

早期西王母被認為是部落首領或者凶神,兇厲的形象自然符合人們對這一對象的固有認識。而後來西王母成了執掌長生的吉神,其形象自然就要修正。老嫗是慈祥的,符合人們對善之美的認識。而進一步地,既然執掌長生,那不僅要善,太老了也不行,所以西王母的形象又逐漸年輕化了。

註釋:

[①]《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8年版。

[②] 朱芳圃:《西王母考》,《開封師範學院學報》,1957年第2期。

[③] 《中華野史》,泰山出版社1999年。

[④] 高文:《四川漢代畫像石》,巴蜀出版社1987年版。

[⑤]賈豔紅:《略論漢代民間的西王母信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浩然文史


讓路,我是統御群仙大天尊

要了解“西王母”是何方神聖,讓我們先提一下大家都很熟悉的《權力與遊戲》中的龍母。你還記得龍母那個報菜名似的、一口氣唸完簡直要斷氣的全名嗎?我堵五毛錢你肯定不記得——

我乃風暴降生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一世,不焚者,彌林女王,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草海上的卡麗熙,奴隸解放者和火龍之母……

《權力與遊戲》演到第七季,隨著她收復的失地、搞定的臣民越來越多,名字也越來越長。

現實生活中,有誰的稱呼可以和龍母pk一下呢?答案是英國女王——

我是伊麗莎白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他領土和屬地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捍衛者。

而放到中國,誰的名字聽起來一樣唬人呢?噹噹噹黨,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西王母,她的暱稱特別多,集瑤池金母、西靈聖母、金母、王母等各種母於一身,還兼任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金母元君等身份,但人家的全名是……你記好了……我堵一塊錢你絕壁都記不住——

上聖,白玉龜臺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從妖怪到王母?沒辦法,職業需要!

要考據一下呢?我估計你們也不愛看,就簡單港一港,“西王母”這個詞,最早是從《山海經》和《莊子》裡來的。

《山海經》大家都知道,裡面出來的都是長相奇葩的妖怪,“西王母”自然不是如今這番母儀天下的端莊模樣。所以西王母一開始的形象,其實是凶神惡煞的。

到了漢代,她的形象稍微美好了那麼一點,好歹從半人半獸的樣子,進化成了一個面慈心善的白髮老嫗。按《淮南子》的描述,當時的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西姥。

畢竟是神仙嘛,可以有七彩主角光環,也可以在神話中隨便開外掛,到了漢武帝時期,西王母就開始以驚人的速度逆生長,比天山童姥還牛逼——直接從白髮老嫗,變成了一個身材修長、容貌絕世的妙齡熟女。

這個形象嘛,經過歷朝歷代的鞏固,精修一下,調整一下,越來越完美,基本流傳至今了。在道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日漸豐富、影響力日趨擴大的同時,她的人格也逐漸豐滿,有了老公“東王公”,還有九個兒子、五個女兒……民間傳說更扯,直接把七仙女都派給了他們。

要說她的形象為什麼會發成如此驚人的變化?很簡單,職能需要嘛!

起初,人家是負責管控災害與瘟疫的,形象自然要兇一點,才鎮得住災神和瘟神;後來,人家仙化了,換了崗位,負責掌管長生不老藥,長得那麼兇,不人不鬼的,哪個黎明百姓敢去虔誠拜她問藥呢?所以,形象大改造,扮成溫厚的老婦人,這樣比較親民;再後來,人家又升職了,成了道教上古神靈,還多了個牛逼哄哄的爹是盤古,三界內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都得叫她一聲大姐,所以,人家得內外兼修啊,不光得牛,還得美!

就這樣,西王母經過這數千年的進化,成了大家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女神。

她容易麼?敬業到這個份上,她也挺不容易的!


飲水君


西王母是現任天庭女仙之首,又被稱為王母、王母娘娘,人家從來都不是妖怪的,好吧。

根據中國神話傳說和主要的神魔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記載,西王母是一代魔神祖龍的後人,人家屬於二代魔神。

魔神,都是上古之時最為強大的存在,是跟隨著我們這方宇宙的誕生而誕生的三千魔神。祖龍,是其中能夠排進前十的強大存在。

而王母和昊天,是祖龍的後代當中,天資最為強大的。

自幼被同樣的一代魔神中的強大鴻鈞老祖帶走,並留在身邊修煉陪侍。

所以,西王母出身於龍族,而且是最高貴血脈的祖龍直系後代。

後來,在第三次天劫巫妖大戰後,天庭無人。鴻鈞老祖命昊天和王母統領天庭。昊天為男仙之首,王母為女仙之首。

西王母,從來沒有當過妖怪,人一直出身最高貴的神門哦。


董江波


西王母崇拜,是歐亞文化內漸的一個典型案例。它雖然興起於漢代,但實際上在先秦甚至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廣泛的基礎了。西王母最早是原始印歐人的“得悉女神”,分佈於內亞河中地區和中國河西、祁連山地區。此後,得悉女神又與“驪山女天子”、“月氏女王”等原始印歐人的女王形象混同。到了漢代,在原始道教影響下成為後來的“西王母”。


一、原始印歐人的得悉神

在新石器時代,中亞的阿凡納羨沃文化曾經廣泛播遷到中國西部,根據各類考古研究,這個原始定居文化屬於印歐人種,一般稱為“原始印歐人”,以便區別於後來的所謂雅利安人。有很多證據表明,上古中國西部的各種戎人,與這個文化和族群有密切關係。中國境內如鄂爾多斯這些地方也曾發現印歐人骨骸,說明他們在中國西北部曾有廣泛的存在。進入文獻時代之後,這些人被稱為“戎”,包括了諸多種類,周人、秦人曾與他們有過廣泛的交流。他們生活的痕跡,在文獻中也有不少證據,例如,語言學上的“崑崙”、“徑路”等東伊朗語支外來詞。


當國際粟特研究在上世紀深入之後,人們才發現,東伊朗語的族群存在兩個主要的定居點,一個位於中國西域-河西走廊地區,一個位於中亞河中地區(索格迪亞納)。前者的祁連山或天山,在東伊朗語言中被稱為“崑崙”,考古學家林梅村先生認為即吐火羅語的kilyom,意為天。這裡曾經生活著東伊朗語的西戎族群,年代非常之早。當公元前7世紀,秦國武力整合西北地區,才終結了這些原始印歐人在西北的勢力。在此之前,他們的名稱、文化、活動都廣泛記載於古籍之中,從史記、左傳到竹簡,可謂所處可見。後者,即著名的粟特地區,也存在著早於拜火教千年以上的原始宗教文化。

《漢書·地理志》:雲陽。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 郎祠三所。

兩地的原始印歐人文化存在廣泛的一致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西王母”崇拜。在戎人的語言中,被稱為“得悉(河西、中亞)”、“西雅烏施(中亞)”、“夜摩(中亞)”、“鹹野嫫(河西、中亞)”等。這是就上述的原始印歐人的古老的山神崇拜,其神祗往往為女性。當這些戎人被中原人驅趕到中亞之後,其文化與拜火教融合,西王母也就從“得悉女神”,變成了“娜娜女神”。


二、原始印歐人的女王形象

這些原始印歐人族群,其統治者往往為女性,這是中國境內比較少見的事情。文獻中有明確記載,位於關隴地區的驪戎,其首領為“女天子”;早期位於河西地區,後來又遷徙到中亞的月氏人,其王亦為女性。著名的《穆天子傳》所言的西王母,當為月氏女王。根據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的考古情況,月氏人的高級墓葬往往以女性較多,亦為證據之一。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漢書·律曆志》:(張)壽王又移《帝王錄》,舜、禹年歲不合人年。壽王言化益為天子代禹,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皆不合經術。

這些原始印歐人必須區別於後來的雅利安人(始於前16世紀),他們很早就生活在中亞河中地區和中國西北地區,與西北地區的羌藏人、華夏人有著深入且廣泛的文化交流。可以說,西北地區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考古文化,其印歐因素就是他們帶來的,對早期華夏文化有一定的影響。除了本題所言的“西王母”,還有很多器物、圖案、名詞等等。


三、西王母崇拜之成型

西王母崇拜已如上述,是原始印歐人的早期山神崇拜。它最後演變為道教色彩的“西王母”,與漢初的原始道教崛起有關。原始道教起源於戰國後期,由於漢初推行黃老之道,民間就廣泛興起了以戰國方術、陰陽家為主要內容的原始道教,主要的觀念是“太一”、“四方”等等。最令人驚訝的是,西王母忽然成為這波宗教狂潮中最重要的神祗。從漢代考古發現來看,西王母是漢朝上上下下都非常歡迎的一個宗教崇拜對象。


這完全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許跟華夏人的女媧神話有關,也與漢朝與西北民族的廣泛融合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則可能是民間對漢朝官方推行儒家的反彈。後世,西王母越來越中國化,甚至演變成“王母娘娘”,與玉帝一起掌管天庭,完全失去了古老的域外淵源。(完)


歷史咖啡


  

  中國與西方不同。西方的神很早就已經構建完畢,後人只要膜拜就好。雖然說西方也有不少山頭,有那麼好幾個神話來源,但比起中國來,都不算啥。

  我們的鄰居日本,有所謂百鬼夜行,許多鬼怪都有詳細來歷。那為何中國沒有呢?因為中國的歷史太久遠,民族繁多,別說百鬼,萬鬼都不在話下。

  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世俗王權高於神權的國度,這就使得許多神仙,包括西王母必須改變,並最終從可怕森嚴的西王母,變成了總為女兒思凡操心的大媽。

  在中國,神與仙的源頭是不一樣的。

  神源自上古百姓對自然的崇拜。最早的神都是自然神,比如天帝(又名上帝,其實上帝這個詞是屬於中國神話的!外國人崇拜的其實叫耶和華、或者說基督),雷神、風神、山神等等。

  那些上古的英雄人物漸漸也被後人尊之為神。比如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創造八卦的伏羲,他們大都是上古部落首領,後來都成了神。

  像黃帝、炎帝、蚩尤等等,也都算是神。

  再後來,到達堯舜禹時期,他們在神話體系中是半人半神的存在,神格大降,淪為人王了。

  到夏啟,商湯,乃至周武王、秦始皇,他們雖然也有神蹟,但都不在算神。

  至於仙,則源自上古方士、上古巫術。

  從很早時期開始,就有那麼一批人嚮往長生不老,這些人中的得道者,就被稱之為仙。

  周朝有個周穆王,秦朝的秦始皇,漢朝的漢武帝都渴望長生,因此,方士勃然興起。他們一方面研究經典,一方面四處探尋,最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黃老學說,莊子、列子等學說糅合起來,形成了道教。

  漢末張道陵首創天師道,之後有張角創立太平道,再後來,道教流派百花齊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鼎盛。

  隨著道教的興起,他們開始造仙運動,一批又一批的上古大仙被製造了出來。其中有的是假借了先秦史料中的一些原型,也有一些是魏晉道士們的原創。

  比如太上老君這位萬仙道祖,原型就是春秋時期的道學大師老子,被張道陵尊為道祖。

  西王母這是道教創造出來的女仙魁首,東王公是男仙魁首。

  西王母住在崑崙山上,乃是人面虎齒,面容嚴厲,身似虎軀,還有老虎的尾巴這樣一個猙獰可怕模樣。

  為何西王母是這樣的樣子呢?

  其實,西王母的形象是糅合了先秦兩漢流行的五行觀念。五行之中西方屬金,四神獸中西方是白虎,西方又代表肅殺,凋零,故此西王母就成了人面虎神,一副兇巴巴模樣。

  最開始西王母不但是女仙首領,也是司殺之神。因此,像戰神九天玄女都是西王母的麾下。

  可是,隨著時代發展,到了唐宋時期,昊天上帝逐漸被玉皇大帝取代。玉皇大帝的原身是東王公。西王母與東王公並非夫妻,而是同事。

  但是,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使得說書聽書成為流行,話本小說應運而生。為了適合民眾的口味,玉皇大帝不能沒有老婆,於是,與玉皇大帝地位相當的,女仙之首西王母,搖身一變成了王母娘娘,,做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別和我爭王母娘娘和玉帝不是夫妻關係。那麼多民間傳說,諸如牛郎織女,天仙配,二郎劈山救母等等,哪一個故事裡面,王母娘娘不是玉帝的老婆?

  就連《封神演義》中也明白說了,瑤池王母和昊天上帝生了一個女兒,叫龍吉公主。

  只要老百姓想看,想聽,有需要,西王母也必須結婚,必須給玉帝當老婆!


葉之秋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國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中國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為了私利,人心的詭詐足以把惡事詭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講究事相戒律等,是公開可見可證的,玩詭詐是極不容易的。但中國的大乘佛教是講心相,心相是不可見不可摸,於是,內心詭詐之為便可以充分發揮了……放眼中國的許多寺廟,到處是騙錢騙色的和尚,他們無視佛經的教導,到處撒謊說佛能保佑人能賜平安,利用信眾的信仰情結誘騙信眾去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可惡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