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隱藏在劉備身邊的大間諜,千年後重覆上演,如出一轍

益州牧劉璋這幾天的情緒非常的不好。

此前,廷議讓張松出赴許都向曹操請降,其實,這段時間劉璋頗感力不從心,作為中央政府的曹操一直在威逼利誘,甚至打算對近在咫尺的張魯大動刀兵,而自己也作為曹操的支援部隊,參加了赤壁戰役,聽說劉備新收了軍師諸葛亮,風聞有向四川用兵的消息。

群雄環伺,讓劉璋也如坐針氈。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歸順中央,這部分人之前在張松出使中央的問題上,已經站穩了上風,而一一部分人則認為應該迎劉備入川,以劉備之驍勇,足以應對漢中局勢,張松和法正等人都持這種意見。

張松是川中的能言之士,說服了很多官員。於是,劉璋做出了迎接劉備的決定,但是,遭到了一個人的堅決反對。對方甚至咬住劉璋的衣裙下襬不放,門牙都崩掉了幾顆。

隱藏在劉備身邊的大間諜,千年後重覆上演,如出一轍

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

黃權以死相逼,門牙都崩掉了,結果被劉璋貶為縣長。後來,劉備入川,果然像黃權所預料的那樣,劉備很快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最終和劉璋分庭抗禮,兵戎相見。黃權死守小縣城,不歸降劉備,他跟劉備說,只有劉璋歸順,他才會投降劉備,不然玉石俱焚。

劉備為什麼這麼相信黃權,又為什麼喜歡黃權,堪稱歷史之謎。

很快,黃權等到了劉璋的消息,劉備沒有為難劉璋,並且讓劉璋保持振威將軍官職,並且交還了財物和印信。黃權這才投降,估計黃權的抵抗狠激烈,讓劉備感覺到了什麼,這才對黃權寵愛有加。

劉備平定西川以後,第一個大規模戰役打響。這就是有名的漢中之戰,黃權以護軍、偏將軍的身份,進入劉備的指揮中樞,護軍、偏將軍這兩個職務,聽起來官職不大,但在吳蜀兩家前期位高權重,周瑜蕩平曹操,也才進封到這個職務。不難看出,劉備給黃權這個職務,是方便於其在指揮中樞的往來溝通與上下協調,也是希望自己能在漢中之戰大放異彩,鼓勵黃權像周瑜一樣,運籌帷幄。

本來,加封了黃權是打算讓黃權迎接被曹操打敗的張魯,沒想到,張魯到了之後,雙方接洽之後,張魯還是投奔了曹操。為了既定戰略的開展,先主決定向漢中用兵。

漢中之戰的難度遠比赤壁之戰要大,所以早期的劉備也是諸多不順,張飛馬超吳蘭出兵均遭敗績,部將雷銅還命喪戰場。不得已,劉備和謀主法正二人將指揮機關前移,留諸葛亮守衛成都,才勉強站住了角。法正不虧是被稱為“程昱+郭嘉”的鬼才,很快扭轉戰局,並在他的調度下,劉備成功狙殺了曹魏名將夏侯淵,將漢中戰局徹底扭轉。

漢中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蜀漢迎來上升期,但很快,由於關羽被害,又進入低落期,為了提升士氣,也因為傳言漢獻帝遇害,章武元年,劉備登基稱帝。劉備稱帝之後,因憤恨孫權加害關羽,決定東征。

隱藏在劉備身邊的大間諜,千年後重覆上演,如出一轍

黃權、趙雲、諸葛亮等人都紛紛勸諫,在看到多人勸諫失敗後,黃權改變勸諫的方法,他對劉備說,東吳的士兵非常強悍,水域野戰更是擅長,不如我來當先鋒,陛下統大軍在後。劉備打了一輩子仗,而且急於給關羽報仇,不同意這個做法,於是要黃權帶兵,監視江北的曹軍。

果然,黃權的擔心成為了現實,劉備被陸遜所破,幾乎是僅以身免,在白帝城一病不起,而黃權由於後路和水面已被陸遜控制,只能投了曹魏。

黃權帶兵投奔讓曹丕喜出望外,這可是一個不可多得統戰機會,於是曹丕禮遇黃權,封其為刺史。黃權在魏國不卑不亢,三國志裡多次記載了這些表現。

比如曹丕問他,您來投奔,是要效仿陳平韓信嗎?黃權說:我是被陸遜逼得沒辦法。

司馬懿也問他,蜀像您這樣的人士,還有多少啊?黃權說,我這樣的太多了,不值一提。

司馬懿非常佩服黃權的穩重與信義,特地為此寫信給諸葛亮。

宮中傳言劉備已死,群臣都向曹丕賀喜,而黃權卻不恭賀,曹丕問他原因,黃權說我和諸葛亮、劉備誠心相交,像這種不確定的消息,我不會信的,請查證後再說吧。

曹丕和司馬懿的態度,似乎也感染了魏明帝袁睿。袁睿也問過他,如今天下三分,您看哪家才能一統呢?黃權面無表情的說,從天文來看,熒惑守心(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又視火星在東方叫懸息,在西方為天理,在南方為火星。歷史上所有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國史籍中全部 "熒惑守心"記錄共23次。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發生在2016年。)而曹丕掛了,吳國和蜀的皇帝都沒事。言下之意,只有曹魏順應天象,但也只有曹魏死了皇帝,不可謂不機智。

黃權的經歷頗具有傳奇的色彩,他對劉備可謂防備至極,但作為劉備的手下卻因為本地人關係大受重用,堪稱川人之冠。但其本人能力,並不如法正,甚至可能低於周瑜,以至於漢中作戰的“黃本謀”以失利開局最終要靠“法可擊”出場收尾。而他投魏,也不是孤身流亡,是整建制投降魏軍。到魏國之後,獲得郡守一級的高官,卻多次在不同場合為諸葛亮劉備站臺。

如果不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將他真心折服,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黃權本來就是曹魏安插在劉璋府內的間諜,偷魏歸建後,他所作的一切,只不過以一個懷念蜀漢的隱藏形象,繼續從事統戰或者情報工作!這種例子,在中國歷史上無獨有偶!

隱藏在劉備身邊的大間諜,千年後重覆上演,如出一轍

郭汝瑰1907年出生於四川省銅梁縣(今重慶銅梁)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之家。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後進入陸軍大學進修,抗戰時期以出色的參謀能力獲得陳誠的賞識,納為心腹,解放戰爭期間一年三遷升為國防部作戰廳長,並重新與中共建立了聯繫,秘密會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從此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投入了隱蔽的情報戰線,不畏艱險地在國民黨心臟部門進行一場特殊的戰鬥,源源不斷地將絕密軍事情報提供給中共中央,並在敵人堡壘內部,利用國民黨的派系鬥爭,瓦解國民黨軍隊,為奪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屢建奇功,為更好的掩護自己,三大戰役失敗後,他主動請求辭去中央官職,到基層帶兵,掌握了72軍的軍權之後,在宜賓率72軍起義。建國後在仍需保密的前提下,並未公開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待遇按投誠將官處理。改革開放後重新入黨,主編中國軍事史和抗戰正面戰場史,以嚴謹著稱。後出版回憶錄自述情報貢獻,是中共插入國民黨內部最大的紅色間諜。

晚年的郭汝瑰享受副兵團司令級待遇,1997年10月23日不幸遭遇車禍逝世,享年90歲。

隱藏在劉備身邊的大間諜,千年後重覆上演,如出一轍

tml>

不難看出,兩者在經歷上,具有高度的類比相近性。

郭汝瑰是一個鑑定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寡頭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鬥士,而黃權則是一個堅決的反劉派;郭汝瑰在解放戰爭期間,以作戰廳長的身份,策劃三大戰役,並將重要情報向我黨進行傳遞,直接導致了國民黨在中原軍事存在全面崩盤;而黃權在劉備的“大本營”擔任“率諸將”的護軍,很有可能通過迎接張魯同曹魏發生聯繫,並在漢中之戰向曹魏透露重要信息,導致馬超張飛這種超豪華組合折戟沙場;在四川戰役中,郭汝瑰率領72軍起義,而黃權則帶整隊的漢軍歸降曹魏;建國後,為了對臺工作和反特工作、以及爭取更多的愛國人士,郭汝瑰隱藏黨員身份開展工作,而黃權則高調維護劉備和諸葛亮,並在司馬懿和袁睿主政時仍然屹立不倒,從而,他們兩人可能都是按照同一種思路實現的絕頂特工!

美國一家報紙曾不無幽默地發表一篇題為《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的文章,其中講道:"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身份,為國府'運籌帷幄'之中,卻讓中共決勝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諷刺。"而黃權,這個讓劉備高度評價和信任的護軍+偏將,則是一個真正為曹魏服務了一輩子的孤單特工!

總覽歷史長河,用諜用間者在廟算帷幄中屢見不鮮,在現代戰爭前提下,間諜的存在更是可以左右戰局的存在。我們要積極吸取古代軍事思想的智慧,更好地提高警惕,保衛我們的國家!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