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探讨:汉字中的“无理字”?

(说明:以下文字节选自笔者原创汉字研究专著《字觉:汉字树图梳理与“无理字”初探》,略有改动与删节)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字觉封面


外编 字榷:繁简汉字中的无理字

(本部分供汉字文化圈内的专业人士参考)

先定个义——什么是“无理字”?就是那些字形与词义不符的汉字。

2013年大陆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大陆的字典、港台的字典包括古代的字典里,都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无理字”,判定标准是“字形与词义是否符合”。字形代表的含义与基本事实或者科学常识明显不符的,反映了认识错误或逻辑上与汉字系统内其它字“字相矛盾”的字,都是没有道理的汉字,本书称为“无理字”。这些字总数只占汉字总量的极小一部分,算是汉字的白璧微瑕。当然,也不只是汉字有无理字,英文等字母文字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其中因为古代落后认识造成的误解居多,比如“贝类”英文是shellfish,直译意思是“甲鱼”、“贝鱼”,这是说英语的古人当时创造这个词的时候误认为软体动物的贝类也是一种鱼,然而现代科学认为鱼类是属于脊椎动物的,比软体的无脊椎动物高等,不能归为一类。就像汉语的“鲍鱼”一样会产生歧义,“鲍”也是一个无理字,鲍属软体动物贝类,不属于脊椎动物鱼类。如果能纠正这些错误,会让汉字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文字的符号性也会显得更加纯粹更加先进。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汉字里有无理字打个比喻就是白璧微瑕


汉字中的“无理字”大致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是字形与词义明显不符的无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汉字8105个简化字里

共有88个,在对应的8209个繁体字里共有75个;

二是大陆22个地名的无理简化;

三是97组一简对多繁的无理简化,97个简化字对应201个繁体字,导致电脑软件繁简转换等实际使用的混乱;

四是72组“跨部”无理简化,虽然保持了繁简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简化后的字与原字不是同一部首,引发混乱;

五是72组字相矛盾的无理简化,同类结构也是同一偏旁的一批字,存在区别对待逻辑矛盾的无理简化情况,导致混乱。


第一种情况,字形词义不符的无理字

上,《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里有88个无理字

一.由于简化不当新增的14个无理字

差一点?——其实差很远!

第1组 简“广”为“厂”的8个字:

“厂部”的“厂、厅、厨、厕、厦、厢、厩、厮”,对应繁体(个别可能被认为是异体)为“广部”的“廠、廳、廚、廁、廈、廂、廐、廝”。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广,表示敞屋,属于建筑系列、人工大类


在汉字部首体系里,“广部”属于人工类建筑系列,表示有顶但通风采光的敞开式建筑;“厂部”是表示自然地貌的悬崖。繁体字两部区别很明显。在简化字体系内,厂、广两个部都仍然存在,“厂部”的字都保持原状;“广部”中除了上述几字外,其它的字如庭、店、府、库等大量的字依然如故,并未全部将从“广”简化为从“厂”。所以,建议将这些简化误入厂部的字重新归入广部。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厂,表示山崖,属于地形系列,自然环境大类


当然,《集韵》、《康熙字典》中都收入“庁”字,但都是作为“石庁”的省形字,与“廰”无关。而日文汉字将“庁”作为“廰”的简化字用,既保持部首不变,又将音符从笔画繁复的“聼”改为简单的“丁”,比“厅”虽然多了一个笔画,显然更为合理。尽量保持部首不变,即便要变,也不能与其它既有部首混淆,这应该成为汉字简化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貓狗不分太糊涂——

第2组:动物系列犭部2字:

“猫”——简化字将豸部即貓科动物“貓”错误简化为(或认为是异体字)犬科或灵长目的“猫”,建议废“猫”用“貓”;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本貓被写为猫,难道你们觉得没问题吗?


“猪”——豕部的“豬”被错误简化为(或认为是异体字)犬科或灵长目动物的“猪”,导致该字“豬狗不如”,建议废“猪”用“豬”。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汉字把动物分类搞错,狗很无奈,貓很气愤


第3组:将原来“鬥部”部首及部属共4字错误简化归入“门部”:

所属3字“鬧、鬮、鬩”简化为“闹、阄、阋”,由于将部首读去声的“鬥”简化为读上声的“斗”,导致“斗”成为节外生枝的多音字且不论。关键是“斗”又不能代替“鬥”在“鬧、鬮、鬩”等字中的作用,于是简化字荒唐地将这三个字归入“门部”,成为“闹、阄、阋”。实际上“門”、“斗”与“鬥”风马牛不相及,做动词用的“斗”和“”闹、阄、阋”4字只能判为错字。


二. 继承繁体字的74个无理字

由于古代科学落后,形成很多错误的认识,这在汉字上有具体的反映。今天学习汉字的人首先要知道这种错误,如果政府能用法定手段改正这些字,会让汉字更加科学与合理。这些字有对于物质的认识流于表面而不能反映其性质,最多的是对动物分类的模糊和混淆。

具体包括石部一对连绵字计2字、王(玉)部两对连绵字计4字、水部2字、虫部32字、鱼部8字、黾部2字、犬部16字、豸部4字、豕部1字、贝部一对连绵字计2字、女部1字、鼓部部首,共计74个单字,具体如下:

石部2字:

砗磲,曾写作“车渠”,为海生贝壳类,经过加工古人误认为是石质,归入石部,应改石为壳,归壳部;

王(玉)部4字:

珊瑚,珊瑚为腔肠动物,古人误认为是一种美玉,建议改归虫部;

玳瑁,本为龟类动物甲壳加工成的饰物,古人误认为是一种玉,建议舍玉从龟,归入龟部;

水(氵)部2字:

汞,汞常态虽为液体,但性质是金属,故应从金而不是水,应改水为金;

溴,溴常态虽为液体,但性质是非金属,故应从石而不是水,应改氵为石;

虫部32字:

【此处有删节】

虹,是认识错误导致的错字,建议写为 “上雨下弓”,详见虫部。

螮蝀也指虹,是认识错误导致的错字,同样建议捨虫从雨。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不应从虫,可以从兽,表示其为哺乳动物。

蜥蜴,是爬行动物,应捨虫从龟。

虬、蛟、螭,都指一种龙,归爬行动物,应捨虫从龙。

鱼部7字:

鳖,与龟同属爬行类,故应从龟而非从鱼,建议修改。

鳌,龟鳖类动物属于爬行类,故应从龟而非从鱼,建议修改。

鳄,与龟同属爬行类,故应从龟而非从鱼,建议修改。

鲵,属于两栖类,故应与蛙一致从黾,建议整个两栖类从黾。

鱿,属于无脊椎的软体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的鱼类,应从虫;

鲍,属于无脊椎的软体动物,故应从壳而非从鱼,建议修改。

鲎,属于和螃蟹同类的无脊椎的节肢动物,不属于鱼类,不应从鱼应从虫。

鲸,虽然生活在海洋里,实际上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建议从兽;

黾部2字:鼋、鼍,与龟鳄属爬行类,故应从龟而非从黾,建议修改。

牛部1字:犀,奇蹄目动物,更近乎马,应捨牛从马;

豕部1字:豪,即豪猪,啮齿类动物,应捨豕从鼠;

犬部16字:【此处有删节】


一个例外:在简化同时也纠正的字:将“獸”简化为“兽”

“獸”是哺乳动物的总称,不应从犬。獸作动词用,指带着猎犬猎取野物,是“狩”的本字,名词作“嘼”。鱼和渔的情況类似。简化字将“獸”简化為“兽”,从构字原理上来讲是正确的。繁体字应将错字名词“獸”改为“嘼”,“獸”本字只能当做动词“狩”的异体字对待。或认为“獸”在甲骨文中有从“单”从“犬”形,然而“單”与“嘼”区别也是十分明显,况且作为捕猎工具的“單”,也未必不与“嘼面”有关联。加之“嘼面”纹为商周青铜器常见花纹图案,故而仍将“嘼”视为对野兽的象形。

下,對應8209個繁體字裏有75個無理字 【略】


确实有“无理数”,但是有“无理字”吗?

封底,欢迎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