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這碗瘦瘦的溫州魚圓湯,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

溫州話是一種很撒嬌的方言,字頭很輕,疊詞的運用非常嫵媚,語氣詞裡一個字能表達很多個字的意思,很嬌嗔。小編聽上海彩虹合唱團的作品整整一年了,耳朵變挑剔,其他的合唱作品極少再聽。除了最新出的專輯,金指揮前期的曲目幾乎都聽完了。金承志是一隻溫柔的小貓咪,他把自己最溫柔的一面給了家鄉溫州,寫下了刷爆音樂圈的《阿妹》。許是因為這是唯一如果不看歌詞,真的一個字都聽不懂的曲,所以小編會經常拿出來聽,一邊聽一邊覺得,溫州話是真難懂,咬字極難,但是是真的好聽啊。難怪抗戰時期的情報工作,全靠溫州話了。

這碗瘦瘦的溫州魚圓湯,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

溫州話難懂卻好聽,溫州美食奇怪也可愛。特別是溫州魚圓湯。父親和母親在北京度蜜月時,曾經在王府井吃過一家很好吃的溫州魚圓湯,母親多年難以忘懷那滋味,多次強調,一定不能少了“溫州”二字。更重要的是,她只要一想到溫州魚圓湯,就會想到和父親新婚時在北京度過的甜蜜時光。

媽媽關於溫州魚圓的溫馨回憶說了多年,小編居然今天查了資料才知道,溫州魚圓不是圓的!小編震驚之餘向媽媽核實,她不以為然道:“恩,是不圓……我沒說溫州魚圓是圓的呀……”

那一刻,小編的內心是崩潰的。魚圓居然不圓,你說奇不奇怪?

那,溫州魚圓是個啥?它為何不圓?

這碗瘦瘦的溫州魚圓湯,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

溫州魚圓又稱溫州魚丸,是溫州名點。作為“中華名小吃”之一,與各地的魚丸都有所不同,其外形為不規則的條狀,呈半透明的玉白色,以新鮮的鮸魚肉為主料,挑去魚刺後切成細條,用刀刮成魚茸,用酒、鹽和味精浸漬片刻,加白澱粉(在樂清的魚丸製作,一般加入番薯粉,魚丸會更具彈性)拌入薑絲、蔥末均勻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魚肉彈性十足。下鍋時,將魚肉用手指擠成條狀跌進事先烹調好的沸水中,燙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食用時以鍋中的原湯配上米醋、蔥花和胡椒粉。

最早的魚圓是為了招待一批京城來溫的官員發明的,當時的廚師把魚片成圓片形取名魚圓,而後來為了食用方便,將魚骨去掉,用刀切成一條一條魚肉。但“魚圓”這個名字已經流傳開來,因此也沒有再改變。但很少人知道最初魚圓形狀是圓片形的。後來為了食用方便就演變成長條形的魚圓了。

這碗瘦瘦的溫州魚圓湯,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

最初,做溫州魚圓的原料不是鮸魚,而是馬鮫魚,因從前馬鮫魚的捕獲量不多,比鮸魚更貴重,所以用馬鮫魚做魚圓待客顯得更有誠意。其實,不止鮸魚和馬鮫魚,在今日的溫州,很多魚都可以用來製作魚圓。

魚丸傳為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家廚曹春仔所創。溫州魚圓被定為“中華名小吃”,是1998年的事。溫州人做魚丸的講究卻是由來已久的,他們注重保留魚肉的原味。魚的花式吃法,魚圓算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吃起來又沒刺,又鮮美。溫州魚賤米貴,漁民頓頓以魚丸為食,擱在江淮,真是妥妥的土豪。

這碗瘦瘦的溫州魚圓湯,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

​溫州魚圓湯和溫州話一樣,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一篇文章說不盡,你只有親口品嚐,才越發咂摸出美妙來。碎銀小項鍊,珍珠大丁香,溫州的阿妹明朝要嫁人麼?紅裙配祠堂,婚紗配教堂,蔥花配大生薑,阿妹你選哪一種?喝下這碗魚圓湯就不想家,阿妹呀,阿妹喲,你慢些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